慢性肝炎防治 1
壹、摘要:慢性肝炎是目前常見的疾病之一,由於現代處於工商業社會,人們生活緊張忙碌,精神壓力過大,酗酒過渡,飲食不潔,睡眠不足,體力透支,罹患肝炎者無數。中醫藥對肝炎的治療,歷代以來已經累積無數的經驗,其療效已經被現代醫學所肯定,只要辨症論治正確,都能使受損的肝臟機能再生,達到健康為目的。如果平常生活重視睡眠、運動、營養、環境衛生,配合傳統中醫藥來做治療保健,必能遠離肝炎的侵襲,永保建康快樂。
貳、前言:慢性肝炎是指肝臟的炎症、組織學以及肝臟生化檢查異常超過六個月以上,病情沒有明顯好轉,或生化檢查肝炎病毒持續存在。目前所知與各種肝炎病毒有關,其中尤以B型肝炎為最常見,約佔慢性肝炎患者的80%。其它病毒如:C型肝炎、D型肝炎、E型肝炎、非A、B型肝炎病毒轉變而成,也有可能是由肝炎病毒帶原者發病而成。
參、慢性肝炎病因:
一、病毒感染:肝炎病毒目前已經發現了A、B、C、D、E型等五種,感染途徑是由血液、體液感染所致,B型肝炎亦有是母子垂直感染而成。
二、飲食不潔:嗜酒過度、過食膏粱厚味,或暴飲暴食,雍滯中焦,脾胃運化不及,熱積於內,濕熱蘊結不散,濕熱化毒,尤於酒精乃是肝臟的大敵,長期飲酒,會使肝臟內積存脂肪,日久不消,轉變為慢性肝炎。
三、藥物引起:藥物引起肝炎,如果服藥超過一週以上,發現食欲不振,嘔吐等胃腸症狀,或發燒、皮膚癢、發疹、黃疸等症狀,應隨即停藥,並且門診追蹤治療。根據資料顯示,會造成肝臟障礙的藥物有:抗結核病藥、抗生素、鎮定劑、鎮痛劑、麻醉藥、心血管藥::等。
四、濕熱未清:急性肝炎以濕熱患者居多,治療時病重藥輕,濕熱未除,餘邪殘留,積寄於肝膽,遷延不除,形成本病。
五、正不勝邪:急性肝炎,日久不愈,如瀉下無度,利濕清熱過甚,傷氣耗陰,損傷正氣,使邪不勝正,病邪留戀,漸成慢性肝炎或遷延性肝炎。
六、勞動過度:急性肝炎正氣不足,如果過度參加體力勞動,將使正氣更為衰弱,正虛不能勝邪,日久演變成慢性肝炎。
七、情志失常:內經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思則氣結。急性肝炎如果有以上的病因,都能夠損傷正氣,正不勝邪,日久演變成為慢性肝炎。
肆、慢性肝炎臨床表現:
一、輕症:
1、消化機能失調:症見:飲食不振、嘔心、嘔吐、腹脹、厭油膩、大便異常、對脂肪、酒精不能耐受。
1、肝區疼痛:自覺肝區隱痛或脹痛,或有壓迫、沉悶感,常因勞累、氣候變化、情緒不佳、飲食不潔、睡眠不足時加重。
2、膽汁分泌異常:口苦、微發熱、厭食、膽囊部位放射性脹痛。
3、精神狀況:焦慮不安、情緒不穩、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倦怠乏力。
4、肝細胞變性,點、?狀壞死,可見嗜酸性小體,匯管區有無炎性細胞浸潤、闊大,可見輕度碎屑樣壞死,小葉結構完整。
二、中度:
1、症狀反覆發作:肝炎持續不愈。
2、消化機能明顯失調:倦怠、厭食、嘔心、腹脹、大便時乾時溏。
3、肝區刺痛:黃疸升高,肝區疼痛或刺痛。
4、皮膚外觀:出現蜘蛛痣或紫瘢,牙齦或鼻腔輕微出血。
5、精神狀況:失眠多夢、頭暈目眩、月經異常、性慾減退。
6、匯管區炎症明顯,伴中度碎屑樣壞死,小葉內炎症嚴重,伴橋形壞死,纖維間隔形成,小葉結構大部份保存。
三、重度:
1、精神狀況:倦怠乏力嚴重。
2、生化檢查肝功能持續升高。
3、消化機能嚴重失調:厭食、腹脹、便溏。
4、皮膚:黃疸鮮明或黝黑、唇色紫癜、蜘蛛痣、肝掌。
5、約2/5患者脾臟進行性腫大、肝臟腫大、肝區叩擊痛、腹水、上消化道出血。
6、匯管區炎症重或伴重度碎屑樣壞死,橋形壞死範圍廣泛,累及多數小葉,多數纖維間隔,致小葉結構紊亂,或形成早期肝硬變。
伍、辨證分型:
一、肝鬱氣滯:脘腹滿悶、兩?脹痛、小便黃、口苦、口乾、時常因為情緒受到刺激病情加劇,舌苔薄白,脈弦或數。
二、肝膽火旺:兩?灼熱疼痛、頭痛、耳鳴、目赤、口乾、口苦、噁心、大便乾、小便短赤,舌苔黃,舌兩邊絳,脈弦數。
三、肝腎陰虛:症見兩?隱痛、失眠多夢、腰背酸痛、腿膝無力、五心煩熱、舌苔紅少津、脈象沉細而數。
四、氣滯血瘀:症見肝脾腫大、?肋下有癥塊、皮下出血、兩?痛如針刺,固定不移、蜘蛛痣、朱砂掌,舌質紫,脈象沉澀。
五、濕熱未清:黃疸顏色顯明、尿黃、小便短赤、厭食、厭油膩、嘔心嘔吐,舌苔黃膩,脈象滑數。
六、寒濕困脾:?肋疼痛、脘腹賬滿、厭食、倦怠乏力、大便異常,舌淡苔白膩,脈象沉遲而緩。脾虛困脾:?肋疼痛、腹脹、厭食、四肢沉重、大便異常,舌淡苔白膩,脈象緩。
七、肝鬱脾虛:倦怠乏力、頭暈目眩、?肋疼痛、胃賬、食後脹滿更甚,臉色蒼白,四肢浮腫,舌淡苔白,脈象沉弦無力。
八、脾虛濕困:厭食、四肢沉重、脘腹賬滿、食慾不振、大便溏,脈象緩,舌淡苔白膩。
九、氣血兩虛: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肋疼痛,舌淡苔薄,脈象沉細無力。
陸、辦症施治:
一、肝鬱氣滯型:治法:舒肝理氣。方藥:舒肝理氣復肝湯:柴胡、當歸、白寇仁、丹參、青皮、生白朮、梔子、白芍、龍膽草、鬱金各9克、連翹15克。加減:兩?脹痛加川楝子、薑黃各9克;脘腹賬滿甚者加厚朴、枳殼各9克、木香6克;黃疸及小便黃者加茵陳、車前子、金錢草各15克。
二、肝膽火旺:治法:清肝瀉火。方藥:清肝瀉火復肝湯:梔子、當歸、夏枯草、菊花、木通、丹參、龍膽草、鬱金各9克,連翹、板藍根、各15克。加減:口乾欲飲水加生石膏15克、麥門冬9克;?肋疼痛加川楝子、元胡索各6克;舌絳無苔、口苦、心煩、厭食加石斛15克、枇杷葉9克、生谷芽9克、乾地黃9克。
三、肝腎陰虛:治法:滋補肝腎:方藥:滋補肝腎復肝湯:生地、山茱萸、女貞子、鬱金、楮實子、牡丹皮、菟絲子、胡黃連各6克,玉竹12克、丹參、板藍根各15克。加減:口乾口苦較甚加梔子、黃芩、麥門冬各9克;頭暈耳鳴加菊花、蟬衣各9克;失眠多夢加合歡皮12克、夜交籐12克;腰膝酸軟加川續斷15克、狗脊9克。
四、氣滯血瘀:治法:行氣活血。方藥:行氣活血復肝湯:木香6克、當歸、川楝子、鬱金、桃仁、草河車、梔子、白寇仁、生白朮各9克,連翹12克。丹參、板藍根15克,加減:肝脾腫大,質硬加夏枯草9克、土鱉蟲6克、凌霄花9克;?肋疼痛加元胡6克、五靈脂12克;血虧氣虛加何首烏、生黃耆9克;鼻腔、齒齦、皮下出血加川三七3克、桑葉15克、大小薊各9克;?肋痛甚加元胡、片薑黃10克。
五、濕熱未清:治法:清熱利濕。方藥:清熱利濕退黃湯:大黃6克、黃柏、佩蘭葉、梔子、白寇仁、藿香、鬱金各9克,車前子、大青葉、丹參各15克。加減:黃疸甚者加金錢草30克,茵陳用量加倍;發熱加金銀花15克、黃芩9克葛根9克;嘔吐嘔心重者加竹茹6克、橘皮9克、茯苓9克;小便黃短而濁加白茅根15克、木通9克;腹賬甚加厚朴花12克扁豆花9克。
六、寒濕困脾:治法:溫化寒濕。方藥:溫化寒濕復肝湯:附子、乾薑各6克,白朮、砂仁、黨參、茯苓、豬苓各9克,厚朴10克,生薏仁15克,茵陳、丹參各30克。加減:倦怠乏力加生黃耆30克;?肋痛甚加川楝子9克、鹿角霜15克、白芥子6克;黃疸不退加金錢草30克;大便溏或完穀不化加訶子9克、炒扁豆15克;脘腹脹滿加木香6克、大腹皮9克;舌苔白膩而燥,口渴不欲飲水加桂枝9克。
七、肝鬱脾虛:治法:扶土抑木。方藥:扶土抑木復肝湯:白芍、太子參、香附、鬱金、砂仁、茯苓、炒白朮各10克,丹參、炒山藥15克。加減:便溏加炒扁豆15克、蓮子肉15克;?肋痛甚加川楝子、片薑黃各10克;肢體浮腫加茯苓皮15克、生黃耆20克;畏寒肢冷加桂枝10克。疲乏氣短甚者加生黃耆15克、木瓜15克;脅下有癥塊加益母草、枳實、澤蘭葉各10克。
八、脾虛濕困:治法:健脾祛濕。方藥:健脾祛濕復肝湯:桂枝6克,黨參、茯苓、白朮、豬苓、澤瀉、藿香各9克,薏苡仁、厚朴花各15克,茵陳30克。加減:脘腹賬滿加木香6克、大腹皮9克;?肋痛甚加鹿角霜9克、川楝子9克;便溏加炒扁豆15克、山藥12克;肢體浮腫加車前子30克4、茯苓皮30克、生黃耆30克。
九、氣血兩虛:治法:補氣養血。方藥:補氣養血復肝湯:太子參、炒白朮、鬱金、阿膠珠各10克,當歸、茯苓各12克,丹參、連翹、何首烏、桑椹子各15克,生黃耆30克。加減:脅下癥塊甚者加益母草、鱉甲各15克、枳殼10克;五心煩熱加地骨皮15克、胡黃連10克;口乾口苦甚者加麥門冬、菊花各10克;畏寒肢冷加桂枝10克;?肋痛甚加白芍、川楝子各10克;便溏加炒山藥20克、炒扁豆10克;失眠多夢加炒棗仁15克、茯神12克。
柒、慢性肝炎臨床治驗匯集:
一、治療肝腎陰虛型慢性肝炎:方藥:丹參、黃精、田基黃、生地各20克,雞血藤、女貞子各15克,沙參、川楝子、當歸、鬱金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效果:80例服藥以後,72例肝功能恢復正常,3例自覺症狀減輕,5例無效。
二、慢性遷延型肝炎(陰黃,寒濕凝聚型):茵陳60克、鬱金10克、生黃耆12克、黨參15克、乾薑6克、炮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效果:治療三個月,肝功能檢查正常,臨床治愈。
三、慢性肝炎(陰虛濕困型)。處方:黨參15g、茯苓15g、丹參15g、五味子15g、白芍30g、生山楂30g蒲黃15g、五靈脂15g、升麻6g、葛根30g、生地15g、枸杞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劑。效果:服藥二個月,諸症痊癒。
四、慢性肝炎(肝郁脾虛,氣滯血瘀型)。處方:黃耆30g、丹參30g、田三七12g、黃芩15g、當歸15g、鬱金15g、苦參10g、仙鶴草30g、雞血籐2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效果:服藥14劑以後,肝功能檢查指數下降,右脅微痛,依上方加赤芍30克、白薇20g。續服20劑,臨床治愈。
五:適用症: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症見:肝區疼痛、口乾、目澀、大便偏乾,脈象沉細滑數,舌質紅、苔薄黃干。方藥:加味一貫煎:南沙參15g、麥門冬10g、當歸12g、生地20g、金鈴子10g、夜鉤藤30g、丹參30g、雞血藤30g、柴胡10g、姜黃10g、鬱金10g、薄荷10g。水煎服。加減:大便乾結生地加至30g;大便溏生地減量;肝區疼痛加元胡10g;腹脹加砂仁6g、萊菔子15g。效果:服藥二月餘,肝功能檢查正常。
六、慢性肝炎:症見:便秘、心下堅硬緊張,有如木板,有嚴重的壓迫,右季肋部尤甚。處方:大柴胡湯。效果:服藥三個月完全痊癒。
七、加味四逆散。主治:慢性活動型肝炎。中醫辨証:治法:舒肝解鬱、清熱和胃。方藥:柴胡3錢、白芍3錢、枳實3錢、鬱金3錢、丹參3-5錢、神曲3錢、麥芽5錢、連翹3-5錢、板藍根5-6錢、藿香3錢、甘草1錢半、白茅根3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效果:服藥五十劑,肝功能恢復正常。
八、六味湯。適應症:慢性肝炎屬脾氣虛弱型。治法:健脾補氣,扶土抑木。處方:太子參5錢、茯苓5錢、白朮4錢、萆薢3錢、黃皮樹葉5錢、甘草1錢半、扁豆4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效果:服藥3個月,生化檢查肝功能正常。續服半年以鞏固療效,隨訪五年,未見復發。
九、益肝湯:主治:慢性肝炎屬肝鬱脾虛、氣滯血瘀、濕熱未清型。治法:健脾疏肝、活血化瘀,佐以清熱利濕。處方:黨參4錢、炒白朮3錢、炒蒼朮3錢、藿香3錢、茵陳5錢、當歸4錢、白芍4錢、香附3錢、佛手3錢、山楂5錢、生牡蠣5錢、王不留行4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十、柴胡疏肝湯合茵陳蒿湯加減。主治:慢性肝炎屬濕熱內蘊、氣滯血瘀,肝脾同病型。治擬:運脾化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處方:柴胡4.5g、赤白芍各4.5g、甘草2g、茵陳12g、山梔子6g、澤瀉6g、白朮6g、青陳皮各6g、麥芽12g、枳殼4.5g、木香3g、鬱金6g、川楝子9g、三棱、莪朮各6g。水煎服。效果:服藥五十五劑,肝功能痊癒。
十一、枳朮棱莪散加減:主治肝脾兩傷,脅下徵積之慢性肝炎。症見:肝區疼痛,納差,小便短赤,時有鼻血、牙宣、舌質紅、苔薄膩、脈象細弦。處方:枳殼克、三棱1.5克、莪朮6克、桃仁9克、紅花3克、青皮4.5克、麥芽12克、白蒺藜9克、鬱金9克、甘草1.5克、澤瀉9克、茵陳12克、山梔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效果:服藥七十二劑,肝功能檢查正常。
十二、補心丹。主治:慢性遷延性肝炎。功能:養心安神,滋陰柔肝。處方:柏子仁12克、酸棗仁12克、天冬10克、麥冬12克、當歸12克、五味子9克、生地14克、黨參12克、玄參12克、丹參16克、遠志8克、茯苓12克、桔梗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總有效率94.4%。
十三、化肝煎。主治:慢性肝炎。功能:活血化瘀。處方:鱉甲20克、穿山甲20克、大黃6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當歸10克、三棱10克、莪朮10克、丹參15克、赤芍30克。水煎服。加減:納差加焦山楂、佩蘭;腹脹加木香、砂仁;嘔心加半夏、竹茹;肝區痛加元胡、青皮;便溏加蒼朮、扁豆;出血傾向加三七、大小薊;浮腫加豬苓、車前子;麝濁高加紅花、菊花;總蛋白降低加黃耆、何首烏;HBsag陽性加白花舌蛇草、夜鉤藤。總有效率9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