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三伏貼穴位治療22
三伏貼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背部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中藥如:白芥子、細辛、甘遂‥‥等辛溫逐痰怯寒的藥材,敷貼於肺俞,膈俞、大椎、腎俞、或定喘、膏肓、風門:等穴位,以減緩氣喘等症狀發作的情形,治癒率高達80%。
二十四節氣,小暑到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時候,稱之伏夏,又叫作:「三伏天」。每年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許多小朋友罹患氣喘、鼻子過敏,以西醫治療,效果並不好,不少家長改以「三伏貼」治療,而「三伏貼」,就是初伏、中伏、末伏三天,將治療氣喘以及鼻子過敏的中藥,在這三天,貼在背部的穴位上,連續三年。貼在穴位上所選擇的中藥材,都具有辛溫、逐痰、怯寒的功效,以達到抗過敏的功效,治癒率達80%左右。民眾接受三伏貼治療,中藥貼上去之後,背部會有溫熱和辛辣的感覺,至少二至四小時以後,再拿下來,效果會比較好。
但是接受治療後一整天,最好不要從事激烈的運動,也因為中藥有辛溫的成份,孕婦並不適合接受「三伏貼」,以免影響胎兒健康。
茲將方法,以及三伏貼適應症,注意事項,說明如下:
一、穴道:
1、初伏穴道:百勞、膏肓、肺俞。中伏穴道:風門、脾俞、腎俞。末伏穴位:同初伏穴位。
2、百勞穴:主治滿身發熱,虛汗、盜汗、津津不止、容易感冒。
3、膏肓:膏,心下之部;肓,心下膈上之部。膏肓主要指病位的深隱。古人認為病位深隱,用藥物、針灸都不能起多大作用。所謂「病入膏肓?,有不治之症,或難治之症的意思。足太陽膀胱經穴名,在第四椎下,近第五椎上兩旁去脊各三寸處。
4、肺俞:肺臟精氣輸注之處,有調肺氣,止咳喘,實膜裏之作用,主治呼吸系統內傷外感諸疾。
5、風門:屬足太陽經,為風邪入侵之門戶,有袪痰平喘,預防感冒之功。
6、腎俞:為腎間之轉輸於背部之處,刺激腎俞,有補腎氣,助攝納之效。
7、脾俞:為脾氣轉輸之所,氣血生化之源,有補脾陽,益營血之作用。
二、藥物:白介子、延胡所、細辛、甘遂、艾草。共研細末,薑汁。此藥有袪痰利氣,散寒逐飲之功效。
三、對象:1、兒童氣喘。2、過敏性鼻炎。3、異位性皮膚炎。4、肺氣腫。5、成人氣喘。6、老人慢性支氣管炎。
四、療效:1、藥物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直接吸收,達到扶正袪邪的效果。
2、改善過敏,療效達80%以上。
五、禁忌:1、嚴重心肺功能不足。
2、短時間,敷貼會起大水泡者。
3、發燒者。
4、咽喉發炎者。以上症狀,都不適合作「三伏貼」。
六、注意事項:
1、 敷貼時間:3~4小時,老人及皮膚比較脆弱者1~2小時。
2、局部會有灼熱的感覺,一般在半小時左右,灼熱感會比較顯。
3、敷貼期間,不宜在陽光下曝曬,或從事激烈的活動。
4、敷貼時,若有口乾及頻尿的現象,請多喝水,請勿飲冰水,以免刺激性食物。
5、撕下藥物後,局部要以溫水擦拭,可以塗抹少許潤滑乳液,當日勿泡冷水或游泳。
養生格言:
道德經第五十章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註︰老子認為人類生死分為三個階段,十個人當中,有30%是正在生長,有30%進入老年接近死亡,但是意外死亡的也佔了30%。善於養生的人,如何預防意外死亡呢?重點是不可以嗜欲太深,凡事順乎自然,看破生死,就是遇到兕虎,好像動物園的園丁一樣,瞭解動物的心理,故不被動物所害;遇到兵災,也不會被兵器所傷,因為有仁慈的心,來修心養性,收斂七情六欲,看淡一切權勢名利,故能不受外來的災害,而達壽享天年歲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