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義問答(23)--請問聖人之道﹖
俗語說:「人不為己,非聖即賢。」待人處世,都不為自己打算,全部為眾生設想,為他人謀福利,不是聖人,也是賢人也。人格大化稱作「聖」,所謂「聖人」,是道德、知識、修養、功德‥等,到了做最高的境界,完美無缺之謂也。抱朴子辨問篇曰:「聖人所以超越常人的地方,僅僅在於他的長才和遠慮,口才的敏捷,文筆的高妙,德性的完整,行為的高潔,以及見聞廣博,記憶特強罷了」。以上抱朴子一書解釋聖人異於常人之處,見解精闢也。中庸第二十一章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大意是說:「真誠乃是天生天定的道理,能夠以真誠來待人處世,就是人生當然不變的定義,天生誠實無妄的人,做任何事情,不用勉強,就能符合中庸之道,只有聖人才做得到。」以上說明聖人以誠待人,奉行中庸之道,故能成為聖人。道德經第二章曰:「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以上老子說明聖人隨時都以清靜無為的心去待人處世,以無為之道去教化百姓,為天下眾生不辭辛勞的奉獻,雖然以自然無為之道去教化百姓,利益一切眾生,但是聖人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等到功成之後,身退不居其位,因為他不居其位,他的功德卻永遠流傳於千秋萬世。道德經第三章曰:「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章講聖人治世化民,教導百姓要斷除妄想雜念,使心靈空虛無物,充實涵養內在的德性,削弱高傲為志,以自強不息為骨氣。道德經 第十二章曰:「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認為聖人以涵養內在的德性為根本,不為外在的聲色貨利所迷惑,以充實內在的德性為目的。道德經第十九章曰:「絕聖棄智,民利百倍」。聖人修養已臻極點,雖是聖人,但是其不以聖人自居,棄除智巧的心機,就能穫利於百姓百倍。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曰:「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武」。一者道、本性、良心、源頭、也。聖人只要抱守著「道」,就能夠成為天下人的模範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曰:「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聖人二六時中,以大慈大悲的心救人救物,不起分別而有棄人棄物之心。道德經第二十八章曰:「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聖人天真純樸,沒有粉飾,行無為的大道,則成為眾人所尊敬的長官。道德經第二十九章曰:「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所以聖人不會妄動妄為、不會奢侈浪費,不會不安守本分。道德經第三十四章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聖人始終不認為自己最偉大,所以更能顯露聖人慈悲偉大的德性。道德經第四十七章曰:「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無為而成」。聖人的修養已經與道合而為一,所以不必出門,就能瞭解過去未來的一切事情,不須要看見,就能將萬事萬物瞭解得清清楚楚,不須要去做,自然事情就完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曰:「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聖人之在天 下,歇歇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乏。」聖 人無心,以百姓民之心為心,聖人對於天 下百姓,時時刻刻憂愁百姓做出違背良心的事,因此用種種方法,讓百姓能渾然返璞歸真,而聖人隨時隨地都以天真純樸的心,去 對待百姓。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曰:「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所以聖人待人處世公正;而無尖銳之害處,清廉老實,而無利刃之傷害,正直忠厚而無放肆,心地光明磊落而無炫耀才華。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聖人待人處世,始終不自高自大,所以能完成大事。道德經第六十四章日:「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聖人處無為之事,所以不會失敗,沒有執著之心,所以不會失誤;所以聖人雖欲而無欲,不會尊貴難得的寶物。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曰:「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所以聖人能夠居在萬民之上,而被世人所尊敬,因為聖人低下他的身段,如果想居於別人的前面,必須先尊重別人,謙卑居在別人的後面,所以聖人居在別人之上,而人民沒有壓力,處在別人的前面,而人民不會受到傷害。道德經第七十章曰:「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聖人身外雖然穿著粗糙的衣服,但是身內卻懷著尊貴的大道。道德經第七十一章曰:「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所以沒有毛病,就是聖人無為無知,自認為缺點毛病很多,時時檢點身心,所以聖人沒有毛病。道德經第七十二章曰:「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責,故去彼取此。」聖人與道合一,知道自性光明,但是不顯露於外,瞭解自性真理,涵養德性,清靜自然,不自尊貴而炫耀於人,所以常常自見自責,而取自知自愛。道德經第七十七章曰:「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所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德無邊,但是聖人不自恃自己的才能,因為功德很大,但是不居功,就是聖人不希望世人見到他賢能之處。道德經第八十一章曰:「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為而不爭。」聖人無私無欲,不會私自隱藏,聖人將所有的能力,惠施眾生,結果自己所得到的反而愈有:聖人推自己擁有的給別人,結果自己得到愈多。上天之道,只有利益天下萬事萬物,而不會去傷害到天下萬物;聖人之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不會與人相爭。 以上引例 抱朴子、中庸、道德經三部經書,來說明聖人之道,言簡意賅,層次分明,讓我們有規矩可行,際此聖道昌明之世,聖人之道大普天下,如何履行聖人之道,步聖賢的後塵,直登聖域,是你我共同的願望,希望大家都能奉行聖人之道,讓人心更純正,讓世界更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