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養生理念(e)
三十六、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南華經‧人間世)。
(註)︰顏回請問孔子說︰請問心齋的意思是甚麼呢?「孔子回答 說︰專一你的心志,不要用耳朵去聽,而用心去領悟,不用心去領悟, 而用氣去聽。耳朵有聽覺的作用,只限於外來的聲音,心的作用,謹限於感應現象。氣因為虛無所以能容納外物,又無所不在。只要你的心境達到虛無,萬念俱空的境界,事來則應,事去則靜,自然能與道會合。虛就是虛空的心境,就是心齋也。」心齋與坐忘是修持身、心、靈健康的重要功夫。所謂心齋者,內外清靜,清口茹素,三心四相棄除,無有貪、嗔、痴,不犯殺、盜、淫,戒除惡口、妄言、綺語、兩舌︰︰等,使心靈提昇,就是心齋的功夫;坐忘者,南華經大宗師篇,顏回說︰遺忘了自己的身體,拋開了自己的聰明,離棄了本體,忘掉了智識,和大道融通為一,這就是坐忘,心齋與坐忘。苟能信受奉行,萬緣放下,本性圓明,身心靈健康,可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十七、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南華經‧應帝王)。
(註)︰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天帝名叫「渾沌」,儵與忽二位帝王時常到中央天帝所住的地方相會,渾沌對待他們很好。儵與忽二位帝王討論如何報答渾沌的大恩大德,說︰「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飲食、呼吸,唯獨渾沌沒有,我們就來為他開鑿七竅吧?儵與忽就每天為渾沌開鑿七竅,一天開鑿一竅,到了第七天,第七竅開鑿完成,渾沌卻死了」。這一則耐人尋味的寓言,古今少有人能解,莊子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七竅,即眼二、耳二、鼻二、口一,每日追求於酒色財氣,名利恩愛之中,又眼觀美色起淫念,耳聽惡聲出穢音,鼻聞香味思飲食,口貪牲靈開殺戒,心生邪念起狠毒,意追邪情起思維,手亂舉動不端莊,足行邪地想非非,天天精氣神外洩,不斷的扼殺第八竅本性,精氣神三寶洩盡,身心靈焉有不死的道理,莊子的意思是︰趕快回歸中道、回歸本性吧,迴光返照,韜光養晦,保養三寶,身、心、靈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與永生。
三十八、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只於實,義設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南華經‧至樂篇)。
(註)︰魚是要處在水中才能生存,人處在水中,就會被淹死,人和魚的生理構造不同,喜好厭惡也不相同,因為有這些不相同的天性,古聖先賢明白這些道理,所以不要求人與萬物的才能一致,也不要求人人要做相同的事,名分與事實配合,這稱為條理通達,福分長存。本章的重點,強調保健養生者,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安分守己,即中庸所云︰「素富貴行呼富貴,素貧賤行呼貧賤,素患難行呼患難,素夷狄行呼夷狄」,所以說︰「養其形,不如適其性」。實乃至理名言。
三十九、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知 之所無耐何。養形必先之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南華經‧達生篇)。
(註)︰通達生命意義的人,不強求身外不該有的事物,通達命運真諦的人,不強求命運所沒有的事情,保健養生者,須要靠物質,可是有一些人,雖然物質豐富,但是身體不知道保養,所以很早就衰老了。要保有健康的生命,首先不可離開形體,但是有些人,雖然徒具有形體,但是已經喪失本性,這種人,依然很多。莊子的意思,精神重於形體,但是沒有形體,只有精神,人即不復存在,要借假修真,必須借用形體,所以保健養生之道,要順應本性,合乎自然,強調精神與形體,要相輔相成,身心靈才能保持至最佳狀況。
三十九、夫欲免為形者,莫如棄世;棄世則無累,無累則正平,正平則與更生,更生則幾矣。(南華經‧達生篇)。
(註)︰要想避免形體的勞累,最好的方法是拋棄世俗之見,不要去做分外的事,能夠拋棄世俗之見,就不會受到拖累,沒有受到拖累,便能心正氣平,能心正氣平,就可以與天地自然相變化,適應四時,能與天地自然四時互相變化,就接近道了。本章的重點,說明欲追求身心靈的健康,要清心寡慾,少欲知足,隨遇而安,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就合乎道了。
四十、庚桑子曰︰「小子來!夫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渺而已矣。」(南華經‧庚桑楚)。
(註)︰庚桑楚說︰「年輕人,走過來,聽我說︰那口能吞車的大獸,如果離開山林,就不免會被網捕捉的危險,口能吞船的大魚,一旦離開水,到了陸地,螞蟻就會欺侮牠,使牠痛苦難堪,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鳥獸的動物,不討厭山林太高,魚鱉的水族,也不討厭水太深,何況全形養生的人,藏身在山林,不討厭深山路遠而已。本段的重點,強調保健養生者,要接近大自然,韜光養晦,不可鋒芒太露,明哲保身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