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養生理念(f)
四十一、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知,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南華經‧庚桑楚)。
(註)︰能像嬰兒嗎?嬰兒的舉動是無所作為,行動沒有約束,身體好像 枯木,心靈好像死灰,像這樣,禍患不到,福也不來,禍福都沒有,就沒有人為的災害。本段說明養生的方法,持守天真,專氣致柔,像嬰兒一般的純真,就能保全本性,避免禍害。
四十二、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南華經‧庚桑楚)。
(註)︰除去意志的錯亂,打開心靈的約束,去掉德性的累贅,清除通往大道的障礙,榮華、富貴、顯耀、尊嚴、聲名、利祿這六項,是使意志錯亂的原因。容貌、舉動、顏色、紋理、氣息、情意這六項,是使心靈不自在的原因。本段的提示,強調保健養生者,要避免擾亂人心的十二種因素,要一心清靜,掃除三心四相,才能做到。
四十三、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盪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南華經‧庚桑楚)。
(註)︰憎惡、愛欲、喜悅、憤怒、悲哀、歡樂這六項,是使心靈累的原因。去捨、從就、貪取、給與、智慧、技能等六項,是阻礙通往大道的原因。以上四種六項,若不入心中擾亂,內心便能平正,內心能夠平正,便能安靜,安靜就能明澈,明澈就能虛空,心中虛空了,處世便能順應天心,處世順應天心,作任何事情沒有不成功的。全形養生的修道人,要不染外緣,內心不亂,絕聖棄智,絕巧去利,去掉擾亂心田的二十四種原因,使內心平正清靜,才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道合而為一也。
四十四、一日之忌,暮無飽時,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須遠內,終身之忌,暮須護氣。(千金翼)。
(註)︰唐朝名醫孫思邈對養生的銘言指出,一天的禁忌,晚餐不可以吃太飽,一月的禁忌,酒不可喝得酩酊大醉,一年的禁忌,冬天要慎房事,一生的禁忌,年紀老了,要保養真氣為先。
四十五、飲食茹淡,卻病延年。(明孝文皇后)。
(註)︰飲食茹淡,就是以清淡素食的食物為主食,是養生保健的最佳方法,不但可以改善酸性體質,使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與動物結怨仇,使靈性光明,是修養身、心、靈健康的良方。
四十六、諸苦所困,貪慾為本。(法華經)。
(註)︰師母慈諭曰︰將身心打掃乾淨,就沒有煩惱了,一旦身心打掃乾淨,本性清清靜靜,沒有欲念,所有煩惱痛苦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四十七、蝶交則粉退,蜂交則黃退,可以悟保身之法。(養生要言)。
(註)︰本段與木離火不灰,人遠色不老,意義相同。
四十八、節食以去病,寡欲以延年。(尊生格言)。
(註)︰食無過飽,或一年之中,短期的斷食,清心寡慾,對身、心、靈健康,助益非淺。
四十九、起居時,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管仲)。
(註)︰此段說明飲食要定時定量,生活起居要有規律的作息,是保健養生的要言。
五十、養生之道,不憂為先,次寡慾,次慎寒暑飲食勞逸。(吳詢逸)。(註)︰沒有憂愁,清心寡慾,避風寒,慎飲食,不可疲勞過度,是保健養生的明燈。
五十一、少思以養神,少慾以養精,少勞以養力,少言以養氣。(張南軒攝生四要。
(註)︰少思慮,可以使精神飽滿,減少色慾,可以使元精充沛,不過度勞動,可以保持體力,少說話,可以使真氣不外洩。這是保健養生的法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