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養生理念(a)
中國古代的聖賢仙佛、修行者、醫學家、藥學家,體驗很多保健與養生的方法,記載於經史子集之中,是中華文化的遺產,人類無窮無盡的寶藏,更是人們生活的指南針,追求身心靈健康的座右銘,咱們若能發掘並發揚光大這些無窮無盡的文化遺產,對人類的貢獻,將是無邊無量。筆者對古代先聖先賢所留下來的文獻,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於古代文獻所記載有關保健養生的座右銘,詳加探討,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若能依照這些養生保健格言,信受奉行,對身心靈的健康,定然穫益良多,是現代保健養生者,最尊貴的寶典。茲整理註解如下︰
一、致壽之道無它,第莫傷之而已。(葛洪神仙傳)(註)︰葛洪的神仙傳引例彭祖的話說︰憂愁悲傷、寒暖失節、喜樂過度、憤怒不解、思遠強記、汲汲所願、陰陽不順皆能傷人。
二、彭祖攝生延齡四要素︰冬溫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美色淑姿,幽嫻逸樂,不致思欲之惑,所以通神也;車服威儀,知足無求,所以一致也;八音五色,以悅視聽,所以導心也。(葛洪神仙傳)(註)︰能做到適身、通神、一志、導心︰︰等。便可以使身心靈健康,延年益壽。
三、彭祖攝生養性論︰人愛精養體,服氣煉形,則萬神自守其真;不然者,營衛枯悴,萬神自游矣。(葛洪神仙傳)。(註)︰彭祖的要求是︰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臥。跟木離火不枯,人離色不老,道理也是一樣。
四、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合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終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黃帝內經)。(註)︰黃帝內經乃是黃帝與天師岐伯醫學的問答集,岐伯指出,古時候善於養生之道的人、行住坐臥以大自然的變化規律為法則,在日常生活中和行動上,都要有一定的規律,飲食定量,起居定時,不作過度的勞動,保持精神與形體的健康,都能活到百歲才死去。
五、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白而衰也。(黃帝內經)。(註)︰現代的人和古時候的人已經不相同了,他們不用養生的方法來鍛鍊自己,相反的精神生活和形體勞作卻和養生的方法背道而馳,例如︰酗酒、縱欲無度、妄做非為、而耗散精神,不知保養天真之氣,妄用自己的精神,用腦過度,思慮無窮,不知道養生之道,熬夜失眠,起居飲食沒有一 定的規律,所以到了半百就衰老了。
六、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黃帝內經)。(註)︰在上古的時候,聖人教導別人保健養生的方法是這樣的︰虛邪賊風是會傷害到人體的,應該時時刻刻防範它的侵犯,精神的修養方面要清心寡慾,這樣天真之氣就可以保存,精神自然飽滿,既然形體與精神都健康,還有什麼病會侵入呢?
七、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 皆得所順。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 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黃帝內經 )(註)︰所以能夠意志安閑的人,欲望就會減少;心神安定的,遇到事情就不會恐懼,形體強健的人,勞動就不會疲倦,心靈清靜的,天真之氣就會調和順暢,沒有貪心,他的欲望就容易滿足,因為有以上的保健養生方法,所以能夠適應環境,隨遇而安,不去計較飲食的好壞,服裝的美醜,安樂於當地的風俗習慣,大家都能夠做到了上下不相仰慕他人的物質條件,百姓就能夠返璞歸真,安身樂業也。
八、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邪淫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黃帝內經)。(註)︰因為心靈清靜安定,所以一切形色嗜慾都不能勞其目,淫邪的事也不能動搖其心,人的智慧雖然有愚、智、賢、不肖的分別,但是都不懼怕外界的利害得失,他們時時處處都能符合保健養生之道。所以他們都能夠活到百歲以上,而且動作不衰,這是因為他們德全不危,也就是掌握了保健養生之道的原因。
九、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呂氏春秋)。(註)︰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空氣流通,房屋裡面的家具不會蛀虫,所以多運動的人,循環暢通,百病不生。
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第十二章)。(註)︰五色指青、黃、赤、白、黑;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味是酸、甜、苦、辛、鹼,以上是外在感官的刺激,如果過份欲望的追求,將會使精神外洩,喪失自我,過份的縱欲騎馬打獵追逐鳥獸,最後必定是心神不寧,魂不守舍,或身敗名裂,自取滅亡。所以善養生者,要清心寡慾,致虛守靜,鎖心猿,栓意馬,清靜自然,不求感官的享受,才能使身心靈健康,內在的智慧與道德共同提昇。
十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 道德經第七章)。(註)︰聖人學習天地一樣,生長萬物,利益萬物,因公忘私,不為自己,反而得到身心靈的好處。
十二、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道德經第五十章)。(註)︰老子認為人類生死分為三個階段,十個人當中,有30%是正在生長,有30%進入老年接近死亡,但是意外死亡的也佔了30% 。 善於養生的人,如何預防意外死亡呢?重點是不可以嗜欲太深, 凡事順乎自然,看破生死,就是遇到兕虎,好像動物園的園丁一樣,瞭解動物的心理,故不被動物所害;遇到兵災,也不會被兵器所傷,因為有仁慈的心,來修心養性,收斂七情六欲,看淡一切權勢名利,故能不受外來的災害,而達壽享天年歲數。
十三、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道德經第五十二章。)(註)︰老子的意思是說閉塞人類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賊之門,以及塞住欲望之口,使精氣神飽滿,不必動用很大的精神,就能做好任何事情;相反的,如果天天不知閉住六賊之門,整天追求於聲色貨利,三寶必定失散,最後無藥可救的死亡。
十四、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道德經第十九章)。過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經第四十六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樂其俗。(道德經第八十章。)(註)︰少私寡欲,淡薄名利,知足常樂,是 老子養生保健,健康長壽的秘訣,吃的是素食清淡的食品,但是覺得很甘美,穿的雖然清潔樸素,但是覺得很漂亮,住的雖然簡單,但是覺得很舒服,風俗雖然簡樸,但是生活卻很快樂。以上是老子提出養生保健者,宜順其自然,恢復上古時候人類生活的模式,是最佳的養生保健守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