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養生理念 (d)
三十、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莊子南華經‧大宗師)。
(註)︰修持身、心、靈至某一境界的人,莊子稱為真人,真人分為五種境界,其一是︰不嫌少,不自恃成就,不追求名利,能夠這樣做,就是錯過了時機也不會後悔,順利成功,也不會得意洋洋。修持至此境界的人,登高不會恐懼,入水也不會覺得濕,入火不覺得熱,一切利害都不會傷害到他,因為他的智慧已經和道相結合,才能做到這樣。這一段指出真人的修持境界,要提昇至與萬物合一,就能達到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的境界。
三十一、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莊子南華經‧大宗師)。
(註)︰其二是:古時候的真人,睡覺時不會做惡夢,清醒的時候也不會憂慮,食不追求甘食美味,呼吸空氣的時候,非常深沉。所以真人的呼吸深沉到達足跟。普通的人呼吸只到咽喉。一般的人愛議論是非,有時候理虧受人屈服時,說話時就吞吞吐吐,好像咽喉受到阻礙一樣。如果嗜慾深的人,他天然的生機就淺薄。這一段指出真人的宇宙觀,其修養方法是,心空無夢,睡得安穩,吃的簡單,呼吸深沉,直達丹田以下,呼吸的次數就會變慢,生命就能延長。又提出嗜欲不可太重,否則精神會像漏電一般,斷送生機,實乃養生保健的名言。
三十二、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望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損道,憢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莊子南華經‧大宗師)。
(註)︰其三是古時候的真人,不知道生的快樂,也不知道死的可怕,他出生的時候不喜歡,死的時候也不拒絕,把生死看做是往來的常事,沒有拘束的來,也沒有拘束的去,只是任其自然而已。不忘記生從那裡來,也不刻意追求自己以後的歸宿,來到人世間欣然的接受,忘掉生死,一旦歸空,復返上天,不用心機去違反大道,不用人為的力量去輔助天意,這就是所謂的真人。能夠這樣的話,他的心裡就不會有憂慮,容貌安詳,額頭寬大,端莊好像秋天一樣的嚴肅,融和好像春天一樣的溫暖,喜怒好像四季變化一樣的自然,順應事物的變化,都能隨遇而安,人們不知道他的道行有多深。本段說明真人的人生觀,真人是常懷喜悅的心,對於生死、來源、歸宿︰︰等任其自然,不用心機、人為的力量去違反自然之道,與四時合其序也,所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容貌祥和、端莊、嚴肅,因為有如此的修為,所以他的道德、身體、心靈都比一般的人高超。
三十三、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厲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娩乎忘其言也。(莊子南華經‧大宗師)。
( 註)︰其四是古時候的真人,精神高昂而不退縮,好像不足但是什麼都能承受,人格獨特但是不會固執,心地謙虛但是不會浮華;身心舒暢時時充滿喜悅;舉動自然出於不得已;內心充滿法喜令人和藹可親,德行寬廣令人感動的來歸;精神遼闊好像世 界般的廣大;心胸高明遠大不受禮法牽制;沈默寡言好像封閉一樣,不用機智好像忘了要說的話。本段說明真人心靈的修持方法,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因為真人以道為修持的準則,所以內心充實,德行高超,神態巍峨,雖然沈默少言,確能以道服眾,以德感人。
三十四、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莊子南華經‧大宗師)。
(註)︰其五,因為天和人本是合一的,不管人喜歡或是不喜歡,都是合一的,不管人們以為合一或是不合一,他們都是合一的。以為天人是合一的,就和宇宙自然同類,以為天人是不合一的,就和人同類,把天和人的看法不是對立的,這稱之為真人。這一段講真人的宇宙觀,所謂天人合一就是人心與天心契合。保健養生者,能以天心為己心,以聖人之志為己之志,信受奉行,若能修持至逍遙無礙、人格大化、覺行圓滿時,身、心、靈都能提昇至最高境界,佛家講的阿耨多羅三貌三菩提,也就是達到無餘涅槃的境界,其成果非常殊勝,這是人生最高的價值,非筆墨所能盡述也。
三十五、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儒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乎?」︰︰︰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 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莊子南華經‧大宗師)。
(註)︰南伯子葵請問已經得道的女偊說︰「你的年紀這麼老了,為什麼臉色像小孩子一樣年輕呢?」女偊說︰「我已經得道了。」南伯子葵說︰「道可以經過學習而獲得嗎?」女偊回答說︰「怎麼不可以呢?」你並不是學道的人呀!卜梁倚雖然有聖人的才質,但是沒有聖人的道,我雖然有聖人的道,而沒有聖人的才質,我想將聖人的道教給他,也許他將來也可以成為聖人呀!︰︰南伯子葵說︰「你從那裏聽來的道呢?」女偊回答說︰「我是從文字反覆讀誦,因為讀誦而瞭解,瞭解以後有心得,有心得以後再去實行,由實行心裡很快樂而唱歌,由快樂唱歌而寂靜,由寂靜而空虛,由空虛而得到渾然無始的大道。」本段莊子藉著女偊年紀這麼大了,面色卻顯露童顏鶴髮的顏色,這是保健養生,得道成就的益處,女偊提出修養身心靈的步驟如下︰1、勤讀聖賢經書,了悟經書裡面的精義。2、讀書須要讀誦,也就是要做到口到、心到、眼到、手到、腳到,腳踏實地,信受奉行。3、去掉文字障,直入重點,瞭解經書裡面的道理。4、將眼睛所看,耳朵所聽,融會貫通,並將歷年來所體悟到的心得,悟之於心,從內心充滿法喜。5、信受奉行,透過實踐的功夫,實踐於二六時中,才能轉識成智。6、心靈的高歌,將學道的真理,信受奉行,美化人生,充滿法喜,縈繞週遭。7、迴光返照,人自無極先天而來,所以當返回無極先天,因此當從靜中獲得,才能達到究竟解脫。8、由靜寂而空虛,當覺無、覺空、覺虛,由無、空、虛為體,再以妙有發揮作用,這就是明心見性之道也。9、返本還原︰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也,一是道、是本性、是萬物的總根源,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差錯也。
以上莊子所提出身、心、靈修持的步驟,言簡意賅,內容尊貴,希望大家心研究,信受奉行,其利益,當是無窮無盡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