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肝硬化防治

肝硬化防治


壹、摘要: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在東南亞地區的發生率極為普遍,在臺灣地區死亡率約佔23.53%。肝硬化就是肝臟發炎太嚴重,組織纖維化,嚴重時肝臟表面凹凸不平,有如苦瓜。併發食道靜脈曲張、肝昏迷、腹水(有時併發腹膜炎),引氣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而且每年有5%的機會,會發生肝癌。防治肝硬化的方法,就是要知道保養之道,並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永保健康快樂。


貳、前言:


   肝硬化佔臺灣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六位,臺灣自從一九九六年以來,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患者可以自由選擇中西醫治療的權利,一旦罹患肝硬化的病人,幾乎都曾經利用生化檢查,確定病灶以後,患者有的以西醫治療,有的採取中醫治療,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經過醫治以後,醫者履創奇蹟。如果中西醫能夠互相截長補短,實是患者的一大福音,假如單純以中醫治療,最好能夠配合西醫診斷,治療進展,療效才能夠掌握。


參、肝硬化原因(西醫觀點)


 1、長期酗酒(慢性酒精中毒)


 2、營養不良。


 3、潛伏性細菌感染(血吸虫病、華枝睪吸虫病、瘧疾)


 4、工業化學或藥物中毒(磷砷、四氯化碳以及異煙井、甲基多巴、四環素)


 5、病毒性肝炎後遺症。


 6、新陳代謝疾病。


 7、總膽管阻塞。


 8、肝性膽汁慢性稽留。


 9、右側充血性心臟衰竭。


 10、長期窄縮性心包膜炎。


 11、心肺症。


 12、房室瓣膜病變。


 13、遺傳和代謝疾病。


 14、膽汁淤積。


肆、肝硬化原因(中醫觀點)


 1、情志鬱結。


 2、飲酒過多。


 3、感染虫毒。


 4、飲食不潔。


 5、黃疸日久。


 6、氣滯血瘀、正氣不足。


 7、濕熱蘊結、脈絡被阻。


 8、寒濕內阻、氣滯血瘀。


 9、肝脾血瘀、氣血兩虛。


 10、水濕內停、肝脾血瘀。


伍、肝硬化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


2、尿液檢查


3、糞便檢查


4、肝功能試驗SGOTSGPTTTTZTTALP上升、BSP上升、AL下降、GL上升)


 5、肝纖維化血清檢測。


6、免疫學檢查(包括:肝炎病毒血清標誌、補體C、血漿纖維連接蛋白、甲胎蛋白AFP)


 7、血清蛋白成份檢測(包括:銅籃蛋白、鐵蛋白、前白蛋白)


 8、腹水檢查。


 9、影像學檢查(包括:超音波檢查、食道鋇餐X檢查、CT掃瞄、磁核共振、磁核掃瞄、血管造影‥等)


 10、內視鏡檢查(包括:纖維胃鏡檢查、腹腔鏡檢查、肝活組織檢查)


 11、肝組織切片。


陸、肝硬化臨床症狀:


1、容易疲勞。


2、皮膚出現蜘蛛掌、肝掌、脾臟輕度腫大。


3、胃腸不適:噁心、嘔吐、噯氣、腹脹、腹痛、厭食、大便功能改變、嘔血或黑便。


4、肝功能減退、門靜脈出現高壓。


5、削瘦、乏力、面容憔悴、皮膚枯燥。


6、男性表現性功能減退、女性化。女性則出現月經失調,皮膚色素沉積。


7、可有鼻腔黏膜出血、牙齦出血、尿血、便血、顱內出血等。


8、膽紅素障礙而出現黃疸。


9、靜脈曲張而出現痔瘡、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10、肌肉軟弱、體重減輕。


11、下肢水腫、腹水。


12、貧血。


13、少尿或無尿。


14、有5%出現胸水。


柒、肝硬化併發症:


1、急性消化道大量出血。


2、肝性昏迷。


3、細菌感染。


4、肝腎綜合徵狀。


捌、肝硬化中醫分型


1、肝鬱脾虛型:肝硬化早期患者,症見食欲不振、胸腹悶賬、兩脅脹痛、噯氣不舒、四肢倦怠、便溏、乏力、面色誨黃而浮、肝脾輕度腫大、舌體胖有齒痕、舌色暗紅或淡。脈象虛弦,重按無力。


2、氣滯血瘀:多見於肝硬化代償期,症見肝功能減退,消化機能障礙,肝脾腫大,壓痛明顯,質硬,面色紫暗或晦暗。


3、水濕內停:多見於肝功能代償期,症見腹賬如鼓,按之堅滿或如蛙腹,兩脅脹痛,胸悶,納呆,噁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紅,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細。


4、脾腎陽虛:除水濕內阻外,尚有面色萎黃或晃白,畏寒,肢冷,神倦,便溏,舌淡胖,脈沉細無力。


5、肝腎陰虛:除水濕內阻症狀外,尚有面色黧黑,唇乾,口燥,潮熱心煩,失眠多夢,鼻血牙宣,舌紅絳或光剝,脈象細數無力。


6、其它尚有:肝鬱氣滯、肝膽鬱熱、瘀血內阻、血瘀氣虛、濕熱蘊結、脾胃氣虛、氣血兩虛、氣陰兩虛‥‥等型。


玖、對症治療:


1、肝鬱脾虛型:治以疏肝健脾,兼以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湯合六君子湯化裁:柴胡、枳殼、香附、川芎、白朮、白芍各10g,茯苓15g、炙甘草6g。水煎服。加減:濕熱盛重加蒼朮、厚朴、山楂。短氣神疲者加黨參,並重用黃耆45-60g。選用方:加味逍遙散加越鞠丸加減;柴胡疏肝湯加一貫煎;加味逍遙散加香砂六君子湯;復肝湯加逍遙散、當歸補血湯加減。


2、氣滯血瘀型:治宜行氣活血,化瘀通絡,方用:化瘀湯加減:丹參、牡蠣各30g,當歸、炮甲各15g,鬱金、桃仁、紅花、青皮、白朮、赤芍各10g。水煎服。如有伴目黃,溲黃加茵陳、金錢草。兼陰傷者加生地、石斛。兼脾功能亢進者加黃精、熟地、大棗。或選用: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大黃這庶虫丸、疏肝化瘀湯、膈下逐瘀湯、旋覆新降湯、去瘀散、化瘀湯、化瘀散合劑、逐瘀活血湯‥等。藥物則用丹參、桃仁、紅花、柴胡、川芎、莪朮、當歸‥等。效果顯著。


3、水濕內阻型:治宜健脾,利濕行水。方用胃苓湯加減:蒼朮、白朮、厚朴、澤瀉、陳皮、木香各10g,雲苓15g、車前子30g、陳葫蘆瓢60g,水煎服。若體實而腹水多者,可配黑、白丑、禹功散、甘遂末以逐水;腹脹以氣為主者加陳皮、川楝子、萊菔子;兼氣虛者重用黃耆、白朮40-60g;兼瘀血者加澤蘭、桃仁、丹參、當歸。選用方:四苓散合四逆散加減;胃苓湯加減;導水茯苓湯;中滿分消湯;疏肝清水湯;黃耆螻己湯、軟肝利水湯、十棗湯、舟車丸‥等。


4、脾腎陽虛型:治宜建脾溫腎、化氣行水。方用理中湯合五苓散化裁:附子、黨參、白朮各10g,乾薑、澤瀉、茯苓、大腹皮各15g,車前子30g,水煎服。兼陰黃者加茵陳。選用方如下:歸耆四君子湯加減;健脾分消湯加減;臌脹丸、攻補兼施湯、禹功散、蒼牛防己湯加味、消賬萬應湯、己椒瀝黃丸、參朮健脾湯、蒼朮朴附湯;或真武湯、濟生腎氣丸合四苓湯加減;十全大補湯合八味地黃丸加減‥。


5。肝腎陰虛型:治宜滋養肝腎、育陰利水。方用一貫煎合豬苓湯化裁:沙參、麥冬、枸杞子、阿膠各10g,生地、澤瀉、豬苓、連皮苓、滑石各15g,白茅根30g。水煎服。加減:若神識異常,可加鮮石菖蒲、鬱金;神識昏迷者,急用安宮牛黃丸,以涼營清熱宣竅。出血較甚者,用大黃粉或參三七粉以止血;氣隨血脫,急用獨參湯,以益氣固脫。選用方如下:復肝丸、黃耆丹參黃精丸、黃耆莪朮湯、耆茜湯、三甲復脈湯、護肝湯、強肝軟堅湯、延壽丹、1號肝功障礙湯、2號脾亢方、3號肝脾腫大方、健肝生化湯、活肝湯‥等。


拾、肝硬化治驗選集:


1、主治肝硬化。方藥:生地、赤芍、杭菊、丹參、炒麥芽各18g。山藥24g、花粉、牛膝各15g。生黃耆30g。玉竹、知母、桃仁、白朮各12g。麥冬、鬱金9g。三菱、莪朮、蘇木各6g。水煎服。效果:劉光漢醫師治療55例,治愈42例,顯效9例,無效4例。


2、主治肝硬化、腹水。處方:柴胡、桃仁、莪朮、紫苑、桔梗、椒目、葶藶子各10g,赤芍20g,當歸、丹參各15g,生牡蠣30g,川楝子12g。水煎服。效果:服用以上處方二個月,諸症悉除(印河會,中日友好醫院教授)


3、主治:肝硬化腹水。處方:茵陳30g、赤苓30g、萹蓄15g、木通10g、通草4.5g、半邊蓮15g、車前子12g、腹皮子10g、冬瓜皮12g、杏仁10g、橘紅10g、延胡索10g、杭芍10g、當歸10g、丹皮6g、鬱金6g、桃仁10g、麻仁10g、木香4.5g、厚朴10g、抽葫蘆24g、二丑15g、分水丹30粒。水煎服。分水丹另服。分水丹處方由甘遂3g、甘草15g組成。效果:服藥90餘劑,生化檢查正常,腹水已消,體力、精神已經恢復。(關幼波,北京中醫學院教授)


4、主治:早期肝硬化,氣滯血瘀型。治法:活血消癥。處方:活血軟堅消癥湯加減:土鱉蟲9g、當歸9g、夏枯草12g、凌霄花9g、鱉甲30g、甲珠9g、雞血藤30g、丹參30g、鬱金9g、澤蘭葉15g、沈香6g、連翹15g、板蘭根15g、水煎服、連服30劑。效果:肝功能檢查正常。續服下方:生黃耆120g、白糖參120g、當歸90g、土鱉蟲90g、夏枯草120g、凌霄花90g g、鱉甲120g、甲珠90g、雞血藤120g、丹參120g、鬱金90g、澤蘭葉120g、沈香60g、連翹120g、板蘭根120g。以上焙乾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九克,每日服用三次,每次二丸,白開水送服。效果:服完以上藥量,多次複查肝功能,全部恢復正常。


5、清利消脹湯,主治:肝硬化、腹水。功效:清熱利濕、養血柔肝、活瘀        逐水。組成:茵陳30g、赤茯苓30g、萹蓄15g、木通10g、通草4.5g、半 邊蓮15g、車前子12g、大腹皮子10g、冬瓜皮12g、杏仁10g、橘紅10g、延胡索10g、杭白芍10g、當歸10g、火麻仁10g、木香4.5g、厚朴10g、抽葫蘆24g、二丑15g、分水丹30粒。用法: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溫服。分水丹晨起空腹服15-30粒,白開水送下。效果:服用90劑,經過生化檢查,全部恢復正常。(關幼波,北京中醫學院教授)


6、三參二仁甲味湯,主治:肝硬化,屬氣陰兩虛,肝脾血瘀型。症見:食欲減退,腹脹滿,肝區不適或疼痛,伴脾腫大,肝掌、蜘蛛痣,舌質暗淡,舌邊有瘀點,苔白,脈細弦。組成:太子參20g、丹參、鱉甲各30g、桃仁12g、五味子10g、胡桃仁2個、紅糖50g。用法:取水煎湯成300ml,每次服150ml,一日二次,紅糖開水化開沖服。臨床加減:肝區不舒、脅痛者加柴胡12g、白芍24g。腹脹滿加雞血藤30g、佛手12g。伴腹水加腹水草、大腹皮各15g。乙型肝炎加茵陳或敗醬草30g。三個月為一療程。總有效率90.4%(四川中醫)


7、山桔絕臌湯,主治:肝硬化腹水。屬血瘀水停型,症見:腹脹、食欲不振、尿少、下肢浮腫、腹水、神疲乏力、舌質暗、脈弦細、肝功能異常、蛋白倒置。功效:健脾利水、活血消腫。組成:山桔根30g、金扁柏、馬蘭根、半邊蓮、遠志、馬鞭草、生黃耆各15g,丹參、大腹皮、雞內金各10g,每日一劑,水煎服。臨床加減:濕熱內蘊症減遠志,陰虛血熱症去馬鞭草加伏牛花、旱蓮草。脾虛濕阻症去馬邊草、馬蘭根加茯苓、白朮。肝脾血瘀症減黃花遠志加澤蘭。水氣犯肺症去黃花遠志、馬鞭草加葶藶子、桑白皮。山桔根用量以30-80g為佳。總有效率88%(1994.11.四川中醫雜誌)


8、加味一貫煎,主治:早期肝硬化。中醫辨症:肝經郁熱、傷陰化火。治法:養陰柔肝,疏肝活絡。處方:生地黃五錢、南沙參四錢、麥冬三錢、當歸三錢、枸杞子三錢、川楝子二錢、紫丹參二錢、鬱金三錢、生麥芽四錢、生鱉甲四錢、豬苓四錢、川連一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效果:服藥三十五劑,症狀基本消失,隨訪二年,未再復發。


9、柴胡疏肝湯合中滿分消湯,主治:肝硬化腹水。中醫辨症:肝鬱氣滯,失其疏利三焦之職,發為腹水。治法:疏肝行氣利水。處方:柴胡15g、枳殼15g、赤芍15g、甘草5g、香附25g、川芎7.5g、砂仁5g、肝晒參15g、白朮10g、茯苓25g、陳皮25g、半夏7.5g、知母10g、豬苓15g、厚朴15g、黃芩15g、黃連15g、乾薑5g、薑黃7.5g。水煎,每日一劑,早晚服用。效果:共服二十劑,諸症消除。


10、化濕逐瘀消腫湯。主治:肝硬化腹水。中醫辨症:濕熱雍滯。治法:清熱、化濕、逐瘀、消腫。處方:鱉甲30g、瞿麥30g、車前子20g、三菱6g、莪朮6g、茯苓12g、澤瀉18g、川朴6g、赤芍10g、桃仁9g、小薊30g、大腹皮12g、葫蘆半個。水煎服。效果:共服藥四個月,諸症消失。


11、鱉甲煎丸加防己防耆湯。主治:肝硬化腹水。功效:軟肝化瘀、健脾利水。處方:醋鱉甲10-15g,赤白芍各210-15g、桃仁10g、生白朮15g、炙黃耆15-30g、漢防己10g、連皮苓15g、大黃3-9g。加減高度腹水,加芫花、大戟、二丑。嘔吐者加薑夏、陳皮、代赭石。出血加白茅根、茜草、側柏炭、廣三七。陽虛加附子、乾薑。陰虛加沙參、生地。谷丙轉氨霉升高加垂盆草、馬鞭草、田基黃(張笑平講師)


12、下瘀血湯合四君子湯。主治:肝硬化腹水。功效:軟堅化瘀、利水消腫。處方:黨參12g、白朮12g、鱉甲15g、丹參15g、丹參15g、豬茯苓各15g、澤瀉15g、炮山甲9g、地鱉蟲9g、桃仁9g、陳葫蘆30g、虫伊30g、車前子15g水煎服(陳澤霖副教授)


13、肝硬化併發之肝昏迷。早期宜用:黃連溫膽湯加減。較重之肝昏迷,可用犀角地黃湯合安宮牛黃丸。處方:廣犀角3g、生地15g、赤芍12g、丹皮9g、川連3g、膽星6g、石菖蒲15g、遠志9g、加安宮牛黃丸吞服。(陳澤霖副教授)


14、肝硬化肝鬱濕困型宜:四逆散合四苓散;脾陽虛型宜:四君子湯加豬苓、澤瀉、麥芽、茵陳、梔子;腎陽虛型選用:濟生腎氣丸加減;腎陰虛型選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15、強肝軟肝煎。主治肝硬化,失代償期。處方:當歸、白芍、丹參、鬱金、黃耆、丹皮、梔子、白朮、茯苓、鱉甲、茵陳。總有效率93.3%


16、健脾軟肝湯。主治:血吸蟲病肝硬化。功能:健脾疏肝、養血活血。組成:柴胡15g、白朮15g、五靈脂15g、茯苓15g、地龍15g(素食以川七代、)丹參15g、青皮12g、枳殼12g、蒲黃12g、茜草10g、鱉甲20g、內金8g、白茅根30g、甘草5g。水煎服。效果:臨床治療83例,均獲痊癒。(湖北省沙市市第三人民醫院朱明烈)


17、健脾分消湯。功能:健脾溫腎、化氣行水。主治:肝硬化腹水。組成:黃耆20g、山藥20g、丹參20g、薏苡仁30g、車前子30g、大腹皮30g、黨參15g、茯苓15g、白朮15g、鱉甲15g、澤瀉12g、鬱金12g、陳皮12g、青皮12g、附子6g、甘草6g。水煎服。總有效率94%


18、二參五皮五子湯。主治:肝硬化腹水。處方:黨參20g、丹參30g、黃耆皮50g、青皮10g、茯苓皮30g、生薑皮6g、大腹皮15g、牽牛子10g、車前子30g、葶藶子10g、菟絲子20g、蓮子20g。水煎服。加減:寒濕困脾加白朮15g、附片20g、乾薑10g;濕熱蘊結並黃疸者去黨參、蓮子,加茵陳20g、馬蹄金30g、黃芩10g、焦梔10g、生軍10g;肝脾血瘀併肝脾腫大加鱉甲15g、莪朮15g、田七粉6g;脾腎陽虛加附片15g、白朮15g、桂枝10g、赤芍20g;肝腎陰虛加生地30g、麥冬15g;出血加小薊、白茅根、赤芍;血虛加當歸身、酒白芍。總有效率94.1%(浙江省蘭溪市中醫院顏永潮主治醫師)


拾壹、肝硬化針灸療法:


   肝硬化可以配合針灸療法,提高肝臟免疫機能,增強新陳代謝,改善肝功能。以平補平瀉手法,對症選穴如下:


 1、肝區賬滿疼痛:肝俞、膈俞、陽陵泉、支溝、足三里。


 2、腹水:氣海、三陰交、水道、陰陵泉、水分、腎俞、陰?、曲泉。


 3、鼻?及齒齦出血:風府、上星、伴星、天柱、手三里、後谿、合谷、內庭、尺澤、少商、三陰交、太溪、血愁、血海。


 4、消化道出血:胃俞、膈俞、腸風、?門、陽陵泉、梁邱、尺澤、內關、曲澤、血愁、血海。


5、針法以上穴位,每次選3-4個,每日針刺一次,留針30-40分鐘,以平補平瀉法,施針後在穴位上加艾灸。2-3週為一個療程。


拾貳、臨床病歷:


 一、基本資料:洪00,上班族,男性,已婚,四十五歲,病歷號碼8302316


 二、主訴:自述五年前,罹曾患急性肝炎,時好時壞,一年前,因為騎機車淋雨後感


冒不癒,喝酒之後出現黃疸,發燒以後病情加重,食欲不振,容易疲勞,形體消瘦。


 三、生化檢查:SGOT189SGPT98TTT12。白蛋白8.5、球蛋白4.2,超音波檢查有肝硬化。


 四、西醫診斷:肝硬化。


 五、中醫診斷:


   1、望診:舌質薄白,有瘀點,面色黧黑。


   2、聞診:聲音宏亮有力。


   3、問診:主訴容易疲勞,食欲不振,睡眠不佳。


4、切診:脈象沉澀,在右肋部位,觸及4.2公分硬塊。


5、綜合診斷:脾虛血瘀之肝硬化。


七、初診:民國八十五年三月七日


八、處方:小柴胡湯5g、香砂六君子湯5g、桂枝茯苓丸5g纈草2g。為四包。給予七日份。


九、效果:食欲、精神改善微少


十、二診:民國八十五三月十四日。


十一、議治:配合水藥,以加強健脾利濕,活血化瘀之功。 


十二、處方:山藥30g、扁豆30g、薏苡仁30g、神曲 10g、穀芽10g、麥芽10g三菱20g、莪朮20g、生蒲黃10g、丹參30g、赤芍30g酸棗仁15g。水煎服。每日一帖。予十帖。


十三、效果胃口轉佳,睡眠改善,唯尚覺得疲勞。


十四、三診:民國八十五三月二十四日。


十五、議治:脈象弦細,覺得疲勞,屬氣虛脾弱狀,擬加強補氣健脾處方。


十六、處方:山藥30g、扁豆30g、薏苡仁30g、神曲 10g、穀芽10g、麥芽10g三菱20g、莪朮20g、生蒲黃10g、丹參30g、赤芍30g、酸棗仁15g、黃耆30g、黨參10g、山楂20g、每日一帖。給予20帖。


十七、治療經過:經過以上處方,治療以後症狀改善許多,睡眠正常之後,去酸棗仁,肝區鬱悶則加延胡索、丹參。總共治療三個多月


十八、追蹤:六月三十日,肝功能檢查如下:SGOT28SGPT35TTT4。白蛋白4.3、球蛋白2.8ZTT3.5,超音波檢查,肝功能指數正常。


拾參、飲食注意事項:


1、初期肝硬化,宜採用高醣、高蛋白飲食。例如:食物可用果汁加醣、糖果、水果或蛋、牛奶、乾酪。


2、如果合併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避免粗糙、堅硬、過燙的食物。飲食時,須要細嚼、慢嚥。


3、一旦發生肝昏迷現象,應立即限制蛋白質攝取,一天不超過35mg


4、合併有腹水、水分稽留、尿量減少現象者,應採低鹽飲食。


5、如果食欲不振,宜採用少量多餐為原則。


6、宜選擇奶、豆類、豆製品、糖、乾果、新鮮蔬菜、小米、麵粉、酵母、各種瓜果等等。忌酒、辛辣刺激之品。


7、宜採蒸、煮、燉、燴、熬所製之柔軟、容易消化之食品。忌食煎、炒


炸等粗糙的食品,以免刺激腸胃,引起消化道出血。


8、肝虛明顯,可食藕節、芹菜、胡蘿蔔、蓮子粥、枸杞子粥以養血疏氣;脾虛明顯,宜食紅棗小米粥以助脾氣;腎虛明顯,宜服胡桃粥、栗子粥以添下元,滋養腎氣。


9、至於薏苡仁粥、冬瓜粥、赤小豆、黃豆、扁豆、山藥、蓮子、蠶豆、桑葚皆可以時常煮食之。


10、儘量少用醃漬加工食品。


11、選擇天然食品,避免食用防腐劑、色素、人工香料。


拾肆、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1、保持規律的生活。


  2、充份及適當的休息,避免做激烈的工作及運動。


 3、自備個人餐具,用公筷母匙。


4、大便保持通暢,注意大便顏色。


5、嚴戒煙酒。


6、不要隨便服來歷不明的藥品。


7、儘量避免進入公共場所。


8、預防各種感染。


9、有傷口出血,要強迫止血。


10、臉色蒼白、冒冷汗、頭暈、脈搏加快、大便黑色,要追蹤有無出血徵召。


11、發現食欲不振、腹脹、嘔吐、水腫、呼吸困難、下肢水腫,馬上門診追蹤治療。


12、出現水腫、腹水時,鈉和水的攝取量要減少。


13、適當的運動。


14、減少壓力,心情保持輕鬆、愉快。


拾伍、討論:


    中醫治療肝硬化,已經累積無數的經驗與臨床報告,根據經驗,治療肝硬化,它的療法包括:一般藥物、針灸、按摩、穴位注射、氣功、灸臍、敷貼、耳壓、飲食、心理、病因‥等治療,其功能概括疏肝、行氣、活血、利水、消脹、逐水、攻下、破瘀、消堅、健脾和胃、益氣健脾、溫補脾腎、健脾利濕、滋養肝腎、疏肝理氣、分利水濕、泄下逐水、化氣行水、養陰利水、化濕行水、溫陽利水、通絡行水、化瘀利水、攻下逐水、清熱涼血、清熱消脹、理氣活血、活血化瘀、益氣調元以及防止病變及併發症的治療‥等。治療的功能能夠提高肝臟的代謝,減輕肝臟受損的細胞、增加肝臟的血流量、軟化結諦組織、促進肝細胞再生。根據報告指出,肝硬化代償期治療率約70-80%,失代償期治療率約50-60%。希望中醫界,能夠訂出辦證分型的客觀指標,再次探討有效方藥的作用機制,再對症治療,將是世人的一大福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