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古代人的養生理念 (c)


 古代人的養生理念 (c)                                                                                   


二十七、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莊子南華經.逍遙遊」。(註)︰北海有一條魚,名叫鯤,鯤的身體非常龐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鯤變化成為鳥,這隻鳥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脊廣闊,不知道有幾千里,奮飛起來,它的翅膀好像天邊的彩雲,這隻鳥,等待海風刮起時,就飛往南海而去,那南海,是天然的大池︰︰在廣大的曠野,自由自在的徘徊在樹旁,無憂無慮的躺在樹下,不會遭受到斧頭的砍伐,也沒有東西來傷害它,這是無用之用,還有甚麼禍害呢?莊子南華經逍遙遊篇,以「鯤」化為「鵬」的寓言,來說明只要接受明師一指,奮力勤修,才能大而化之,躍出苦海而奔向無極理天,飄飄在天堂,不再漂泊於生死苦海之中。逍遙遊篇中,寓言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膚如冰雪般的潔白,如處子般的柔婉,住在那裡,不食人間煙火,只有吸風飲露,乘雲馭龍 ,雲游四海,當他的神氣合一時,可以使農作物不受病害,每年五穀豐登。姑射山的神人在那裡呢?訪明師可知也。逍遙遊篇的另一寓言︰「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之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大樗樹因為它的樹幹木瘤盤結而不合繩墨,它的樹枝彎曲而不合規矩,生長在路上,匠人都不看它一眼,不知這正是「無用之用,方可大用」的銘言,善於養生保健者,也要韜光養晦,才華不外露,在心靈上,不可縱情任性,要不斷的修養,達到無念、無欲、無執、無為、無事、無相、無住、在形體上要自由,不被物役,奉行自然無為之道,效法聖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如此無拘無束、無窮無盡,才是真正的﹁逍遙﹂,身、心、靈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 


二十八、南郭子藄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枯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藄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南華經‧齊物論)。


(註)︰南郭子藄在木几上端坐時,突然仰頭吸了一口氣,然後鬆懈身心,好像忘掉了色身一樣,其弟子顏成子游隨侍在旁邊,見到了這種情形就問說︰「老師你究竟居在那種境界之中呢?為什麼你滅掉了一切生機而使形體好像槁木,使心靈如同死灰呢?現在端坐在木几前的已經不是昔日端坐在這裡的你呀!」以上是莊子談到忘我境界的修持功夫,只要二六時中,守住這個⊙ ,斬斷情欲,不思善,不思惡,即去掉三心四相,即能達到喪我,才能找到真我,用真我來和萬物相遊。在齊物論中提到天籟、地籟和人籟,人籟是樂器所發出的聲音,地籟是自然界的孔竅所發出的聲音,天籟是甚麼呢?莊子沒有回答,因為天是自然的、無聲無息的,莊子的意思正是暗示真我,真我沒有我見,好像上天一樣,無聲無息,才能與萬物合而為一。齊物論又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一是道、是本體、是本性也,只有喪我、忘我,即去掉一切的對待,才能達到與天地並生,與萬物合而為一。齊物論最後一段提出物化的寓言,內容是這樣的︰以前莊周在作夢時,變成了一隻蝴蝶,舒暢高飛數日,得意洋洋,忘了自己是誰,忽然睡醒,才驚覺自己是莊周,但是不知道是莊周作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作夢變成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一分為二了,這種現象,可以稱為生命奧妙的變化。中庸曰︰「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能化。」善於保健養生者,以誠為動力,不計較一切吉凶禍福,名利恩愛,效法聖賢仙佛,能達到物化的境界,到處渡化眾生,利世益民,必能使身、心、靈的境界一起提升。


  二十九、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悠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微礙,微礙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已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莊子南華經.養生主。)


(註)︰本篇莊子說明養生之道的要言,內容如下︰庖丁為梁惠王解牛,他首先用手觸摸牛體,再倚靠肩膀的力量而操刀,然後隨手勢移動腳步,膝蓋則倚靠重心,或立或跪,在皮縫隙之間下刀前進,發出嘩然的聲音,所發出的聲音都符合音樂的節拍,步伐與手勢好像湯皇在桑林禱告的時候所演奏的舞曲一般,又好像堯帝時代咸池樂章的韻律。文惠君讚嘆的說︰「太好了!技術怎麼熟練到這種地步?」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我所愛好的就是大道,很早已經超越技藝的境界了。從前我開始學習解牛的時候,只看到整條的牛隻, 不知道要從何處下刀,三年以後,不再看見整條牛,只看到割解的部份,到了現在,我只用神性來解牛,不用眼睛去看,也不用感官去辨識,因此神性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所以技藝才能如此純熟。我因為依循天理自然的軌跡,劈開筋肉之閒的間隙,導向骨節間的紋路,順著牛隻本來存在的空隙遊走,連錯綜複雜的筋骨都沒有碰到,所以一點阻礙都沒有,更何況會損壞刀鋒的大骨頭呢?一個好的廚師,一年要換一把牛刀,因為他用刀子去割筋肉而損壞了;而普通的廚師一個月要換一把牛刀,因為他用牛刀去砍骨頭而折損。如今我這把刀子,已經用了十九年了,所解的牛隻,有幾千頭了!而刀刃的鋒利,好像剛磨過的一樣鋒利。每隻牛的骨節都有很大的間隙,而刀刃卻沒有多大厚度,以沒有什麼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間隙的骨節之間,除了遊走刀刃之外還有寬大的空間呢!所以這把刀子用了十九年了,還像是剛磨過的一樣鋒利。雖然如此,但是每次遇到筋骨盤結的地方,我看見錯綜複雜難以下手時,便心存警覺,小心謹慎,眼光停止注視,全身溶入緩慢的行動中,牛刀輕微的移動,那錯綜複雜的筋肉就豁然已經分解,牛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好像泥土散落在地面上一樣,這時我提刀站起來,目光四方張望,感覺到心廣神怡,心滿意足,我就把刀擦拭乾淨的收藏起來。文惠君說︰「太好了!我聽了廚師庖丁這一番話,已經知道如何養生了」。本篇對保健養生的要義都在此,龐大的牛隻,就好像複雜的社會,庖丁象徵每一位徬彷爭扎於紅塵之中的芸芸眾生,人類生活於錯綜複雜的社會上,猶如牛體筋骨皮肉般的縱橫交錯,重重阻礙,人情牽纏宛如血肉縱橫,操刀的人比喻為主宰肉體的靈性;人類處於錯亂複雜的社會上,若能以神性來應付龐大複雜的事情,必可破除萬難,衝破阻礙,而得解脫自在。如果待人處世,不以無為自然的天性來行事,事事用肉體、情感應付,最後定然弄得筋疲力竭、未老先衰、死於非命的下場,養生保健者,不可不知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