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問答集19甚麼叫做:「樂阿蘭那行」?
「樂阿蘭那行」,是愛好寂靜的修行者。如何達到寂靜的修行呢?金剛經一相無相第九分曰:「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含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修行之人,是否可以預先自念自己已經得聲聞初果果位的念頭?須菩提回答世尊說:「不可以有得聞聲聞初果果位的念頭」。須菩提知道「須陀洹果」,是聲聞中的初果,雖然不能即刻開悟真空,頓見自性,但是能夠克制慾念,步入聖門的初步,不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相,所以稱之為入流,雖然稱之為入流,其實「須陀洹果自身並不能著相」,故無所入也。修行人也不可以預先自念自己已經得聞聲聞二果之「斯陀含果」,這是什麼原故呢?因為斯陀含果是聲聞中的第二果,修道修到至淨至純,一往來生死以後,便可以離開塵界,稱之為「斯陀含果」,又曰:「一來果」,但是不可以存有一往來後,即可以證斯陀含果的念頭,故曰:「實無往來」,才能成就「斯陀含果」。又修行之人,也不可以自念自己已經得聲聞中的第三果:「阿那含果」的念頭,因為「阿那含果」是心空無我,內外都不著塵相,雖然內外都不著塵相而得阿那含果,內心也不可以有阿那含果的念頭,如果存有證阿那含果的心念,便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就不能成就「阿那含果」了。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境界的修行者,當修行之時,可以預先自念自己已經得聲聞乘中第四果「阿羅漢」的念頭嗎?須菩提回答世尊說:「不可以」,因為須菩提瞭解到阿羅漢果已經是到了心空相滅的境界,得道得果的心念完全沒有,所以說:「實無有法,名阿羅漢」。如果存有得阿羅漢果之心念,便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便不能成道,當然也不能稱為阿羅漢。須菩提又說:「世尊呀!修習佛法之中,不可以起一絲毫之煩惱,沒有競爭的心,時時入定到空三昧,到最玄妙的極處,瞭解真空實相的道理,在諸弟子之中,嘉許須菩提我是解空第一,斷絕諸欲的阿羅漢。世尊這樣的讚嘆我須菩提是諸弟子之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的阿羅漢,但是我須菩提絕不會有離欲阿羅漢的念頭,如果我有離欲阿羅漢的念頭,還執著在有得有失的法執之中,便不是一位好寂靜的修行者,我須菩提只是盡本性上去修辦,不起妄想心,更無得果的念頭,無住無念,本性清清靜靜,佛世尊才說我是愛好寂靜的修行者(樂阿蘭那行)。
金剛經前幾分指出,修辦道不可以執著於色塵相的布施、色身幻相的執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四相的執著;文字、語言等名相、有為諸法、心、福德…等都不可以執著,應該全部破除,本章更指出預先自念自己得四果的念頭也要破除,才能明自本心,見自本性。迷者是眾生,覺者為佛,故佛與眾生只在迷與悟之間而已,佛菩薩渡化眾生,先以小乘法以導之,再以證佛果的殊勝以誘之,到了邁入大乘正宗之時,當了悟:「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真諦。能夠領悟到這種地步,破相破到極處,所有煩惱妄想雜念盡除,當諸妄淨盡之時,則一性圓明,十方平等,圓陀陀,光灼灼的本性,自然流露出來。觀今之修道士,執名執相,執著於佛堂數以及道親人數的多寡,以及名位的高低,造成了爭奪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活佛師尊說:「修道修心,辦道盡心」,能夠依照活佛師尊開示修心、盡心的方法來做,行持內聖外王的功夫,以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不但視自覺功夫看做是我之本來面目,對於覺他善行亦看作我之當盡天職,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如果心念偏差,起心計較,爭功奪果,或在名位上高低的比較,則容易墮落魔道,連累到九玄七祖,可不慎之。活佛師尊再指出:「須知道,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行、戒律、心念、愿行、火候而定升降,並不在外來的福德與名相。多少人眼前已經捲進了道權、道勢、道名的陷阱而不自知,真令人痛心惋惜;修道人最後在此著相不省,夫復何言?為師和你們師母當年什麼都沒有帶著回去,留下三曹的責任和人間道場讓你們去辦,你們又有甚麼好執著你的、我的爭奪呢?」活佛師尊的意思是如果在凡間修道執著名相,一切都帶不走,如果爭奪道權、道名、道利,將道場劃分很多圈圈,以後回到理天,理天難道也是劃分為無數的圈圈嗎(這種比較與計較的意識能上理天嗎)?因此修道對於一切佛法不可以執著,必須依無為法而進修,連心念都不可以執著,時時保持安靜祥和的心境,謙虛禮讓,遇難相助,遇事相辦,互相扶持,團結合作,同舟共濟,代天宣化,闡揚真理,將救世的般若正法,傳佈至世界萬國九州,立己達人,渡化有緣,共歸覺路,是上天降道的最大意義,也是金剛經流傳萬世,渡化眾生的最終目地。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金剛經問答集19甚麼叫做:「樂阿蘭那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