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問答29 問:為什麼須菩提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是甚麼經呢?
金剛經離相寂滅第十四章曰:「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須菩提追隨佛世尊修行,聆聽佛世尊講經說法,已經很久了,當佛世尊講解金剛經時,講到第十四分的時候,須菩提已經斷疑生信,開悟到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知道自性般若這部經之所在,已經明心見性,瞭解本性清靜,本來無有一物,心中深深瞭解義理,感動的喜極而泣,便向佛世尊讚嘆了一聲道:「真希有呀世尊!你老人家所說的這部經典,實在非常的深奧,須菩提我從昔時所得來的慧眼,雖然對於一般的平等法,一聞即刻開悟,但是對於你老人家所說的『如是』無上法,還是未曾得聞。」古時候修道要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經過千辛萬苦,等待機緣成熟,才有機會得聞般若正法。須菩提追隨佛世尊修行這麼多年了,還是未曾得聞真道,幸授真傳,因此提出破相顯真的問答,以瞭解般若實相。經過佛世尊演說般若正法,在「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以後,須菩提對於本性的體用,已經了然於心,明心見性了。須菩提聞說是經的「聞」與第二分的「願樂欲聞」,相互呼應,聞到甚麼呢,聞到明心見性,超生了死的大道。自古以來修行者無數,但是能夠得聞無上妙法,確實非常希有與殊勝,須菩提得聞佛世尊的點破、開示以後,「深解義趣」:知道本性本來清淨、本自具足、本不生滅、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要甚麼就有甚麼,本來無一物,是一團磁場、能源。須菩提在諦聽之後,深入瞭解般若正法的妙義,當時心心相印,聲聲入心,真正明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要義。因為本性無所住,例如一個杯子,裡面乾乾淨淨,裝甚麼東西就吃甚麼,如果一個杯子,裡面裝些垃圾,灰塵,一旦裝東西,你敢吃嗎?明心見性的道理,也是一樣。修行之人善惡俱不用,清靜至無餘,兩邊都不著,體用合一,是在日常尋用之間,這是明心見性之道。「希有世尊」與第二分的「希有世尊」」互相呼應,因為須菩提跟隨佛世尊修行這麼久了,須菩提還沒有開悟見性,當聞到般若正法,開悟見性以後,當然非常高興,感恩於心,體悟到般若正法的要旨,非常尊貴與殊勝,因此高興的喜極而泣,感謝佛世尊的慈悲點傳。接著須菩提以至誠的心,對佛世尊讚嘆的說:「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這是須菩提得聞般若正法以後,非常感動,銘感五內,由內心深處,流露出肺腑之言,感恩的說:非常的希有呀世尊,你老人家所說的這部甚深經典,須菩提我從昔時倒現在數十年以來,不斷接受佛世尊慈悲的教誨開示,已經証得阿羅漢果,得到慧眼以來,但是從來並沒有得聞如是甚深的微妙法。「甚深經典」這四個字,代表平等法上之無上法,須菩提解空第一,在佛世尊的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當中,只有須菩提悟解如是甚深微妙法,須菩提向佛世尊感恩的說這是從昔時以來,沒有聞過的甚深經典,肯定般若妙法的真正價值,其尊貴與殊勝,並非世間任何貴重的物質可以比擬。當時佛世尊講解是經,還沒有金剛經這本書問世,不能以文字經而解,「經」者徑也,亦即到達彼岸的路徑,然而西方路徑不遠,但是卻在天邊,因為被慾望雜念所蒙蔽了,所以難以到達,跟孟子所言:「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也。」道理是一樣的。今受明師指點本性之所在,在用力棄除妄想雜念,讓本性恢復清靜光明,則西天雖遠頃刻到,六祖壇經曰:「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所以說「經」是指那一部經呢?乃是指自己要返回天堂的自性「般若經」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