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問答31 「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如何解說?
金剛經第十四分曰:「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須菩提接著說:世尊呀!我現在得到、聽到這個甚深,至高無上的般若妙法,雖然生發無上的信心,實信不疑,瞭解般若妙法的尊貴與殊勝,因而信受奉行,並沒有甚麼困難,但是到了未來世之後的五百歲時代,正法轉變成為末法時期的時候,因為離開如來佛的般若正法已經很遠,又末法時期的眾生根淺緣薄,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有眾生,和我一樣,因緣成熟,而得到如是般若妙法,並且能夠信心堅定,明理的信受奉行,在無數無邊的眾生當中,實在是非常希有的人呀!這是甚麼原因呢?因為這些人,已經得到真空妙有的道理,心中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才成為第一希有的人了。須菩提向佛世尊說,我從往昔以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甚深的:「般若妙法。」般若妙法就是指正法眼藏,一指見性,超生了死的無上心法。得到這無上心法之後,深信般若正法的道理,而且完全信受奉行。須菩提解空第一,當時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又逢佛住世的時候,所以得授心法以後,依法修持,並不是難事。「若當來世」:是指佛世尊圓寂之後的時期。「得聞是經」:指得到無上的般若妙法。「後五百歲」:指第五個五百歲的末法時期。本分的:「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與第六分的:「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的意義是相同的。「後五百歲」,大集經所說五種五百年中,第五個五百年,亦即鬥爭堅固的時期。根據佛學常見詞彙解說,謂佛滅度後之五個五百年,在每一個五百年中,各有一堅固期,以示佛法之興廢。
1、解脫堅固期:謂在佛滅後之第一個五百年間(自○年至五○○年),因為正法興盛,得到解脫的人很多。
2、禪定堅固期:謂在佛滅後之第二個五百年間(自五○○至一○○○年),雖然無人獲得解脫,但是修學禪定的人很多。
3、多聞堅固期,謂在佛滅後的第三個五百年間(自一○○○至一五○○年),真正修行佛法的人雖然稀少,但是喜歡聽聞佛法的人很多。
4、塔寺堅固期:謂在佛滅後的第四個五百年間(自一五○○至二○○○年),世人很喜歡建立佛塔和寺院。
5、鬥爭堅固期:謂在佛滅度後之第五個五百年間(自二○○○至二五○○年),般若正法已經被世人遺忘,是增長邪見的時期,唯以鬥爭為能事,此期是末法鬥爭堅固期。大悲經曰:「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
佛世尊涅槃至今年剛好是2483年(民國95年),已經進入末法時期的鬥爭堅固期,如果有眾生,得到如來佛所傳承下來的般若妙法,也就是佛世尊所說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非相,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的無上心法,能夠信解受持,這個人便是世界上少有的。何以故呢?是在解釋上一句:「是人則為第一希有」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人已經沒有四相,這四相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相:即在五蘊法中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我,有我之實有;人相:因為執著有實在的我,站在我的立場,就稱他人為人;眾生相:與我對待的眾生不止一個,所有人即非人的差別相,是為眾生相;壽者相:即在一期的生命中,執著壽命的長短。得道佛子,因為沒有以上這四相,所以才能夠信解受持這至尊至貴的般若妙法。根據辭海中外大事年表,及歷史學家考證,佛世尊是出生在西元前五五七年,入滅於西元前四七七年,經文明確的記載「後五百歲」,所以從佛入滅,西元前四七七年算起,如果到今年(西元二○○六年)來計算,共計二四八三年,這個數目剛好在二千年至二千五百年之間,也就是佛世尊所預言的「後五百歲」的時候,在佛世尊入滅後的鬥爭堅固期,末法時期,大道普傳,有很多眾生得聞大道,信解受持,更能知道般若妙法的寶貴,是立己達人的一條明路,進一步的來宏揚般若妙法,幫辦末後一著,普渡收圓大事,這是非常殊勝與尊貴的希有的人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