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問答集 8「如是」、「言說」、「章句」,這究竟是指甚麼?
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曰:「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須菩提請示佛世尊說:「未來的很多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這三件無上的秘寶,會不會產生真實的信心呢?」這「如是」、「言說」、「章句」三件秘寶,到底是什麼呢?聖人云:「破頑空之邊見,依此三寶;覓聖賢之軌蹟,就這心法」。可見這三件秘寶,是破除三心四相,效法聖賢仙佛行誼,達到明心見性,超凡入聖,了脫輪迥,得登彼岸的無上心法,茲淺釋如下:
一、如是:所有佛經的起頭都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可見「如是」在佛經中非常重要。第二分有一段須菩提求道得道的記載,大意是這樣的:非常希有尊貴呀!世尊,佛世尊對於未成道的佛弟子,盡心眷顧調教,對於已經成道的弟子,又細心的囑咐照顧,世尊,世界上還有無數無邊的眾生,假如他們發出無上正等正覺的道心,想要求道,得授般若正法時,請問這道心本性,應該向何處常住而不退墮,又如何降伏妄想心,使其不再生起呢?佛世尊聽了須菩提的請示以後,很高興的回答須菩提說:「如果還沒有得道的善男信女,發出無上正等正覺的道心時,應當「如是」住,才能使道心常住不退,更應當「如是」降伏妄想心,使之不再起。」佛世尊把「如是」的心法傳授給須菩提以後,須菩提便明白的領悟於心了。可見「如是」是諸佛菩薩的傳心法要,三教真傳的所在,為開啟一切經典的鑰匙,儒家稱為:「止於至善」或「道義之門」。道家稱為:「谷神不死,是謂玄牡,玄牡之門,是謂天地根。」或稱「眾妙之門」。黃庭內景經曰:「上合天門入明堂」。佛家稱為:「如是」、或「正法眼藏」‥‥等。雖然名稱不同,卻都同樣的指出本性之所在,「如是」本性之處,如果沒有經過明師指點,是不知道其中的玄奧的。
二、言說:言說即是口傳心受,心心相印的秘言秘語,古時候修道要:「千里訪
明師,萬里求口訣」,就是求得「言說」中的秘言秘語,六祖壇經曰:真
道從上以來,默傳吩咐,不得匿其正法。」默傳吩咐即是口傳心授,心心
相印,不立文字,不傳六耳的三教真理。俗語說:「真經不在紙上,紙上
無真經」,須要領有天命的代理明師,才可以傳授口傳心印的「言說」(口
訣)。聖經啟示錄第二章十七節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
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
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天主教的聖經內,記載
著:「進入天堂之記號」,以上聖經記載:「石頭上寫著新名」、「是進
入天堂之記號」。求道的口訣,除了求道人能領受知悉以外,不傳於外,
正是「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所以「言說」乃是秘傳的心
印大法,須要有明師親自點傳,對心性才能受用。
三、章句:章句並非指一般的經典文章,應該還隱藏著秘義在裡面,「經」古時候翻譯為「契經」,經典必須是深入淺出、有條有理、段落分明、前後貫通、有始有終、一氣呵成、示導眾生、明心見性、親證菩提、了脫輪迴、得登彼岸的一條光明大道,讓眾生依循經典之中的真理來進修,才不會迷失方向,就好像高速公路的路標一樣,駕車的司機只要依照指標開車,一定會到達目的地。孟子曰:「君子不成章不達」。所以文章必須是有內容、有組織、有文理、始有有終、一氣呵成,否則便不算是一篇文章。所以「章句」必定是有始有終、一氣呵成、前後貫通,這就是諸佛菩薩所傳授的手印「合同」,子亥訣也。只是文字的表達方式不同,但是實義是一樣的。
另一段須菩提提出得聞:「如是」、「言說」、「章句」,這三件無上秘
寶,跟現在大道普傳的三寶是一樣的。大道是自古以來永遠不變的永恆真理,
所謂:「前聖後望,其揆一也」。佛世尊聽了須菩提所提出的問題以後,就告
訴須菩提說:「你的心中不要有任何的疑慮,因為大道的普傳有隱有顯,並非
世俗的人所容易瞭解的,如來我實在的告訴你,在我如來涅槃以後,分為五個
五百年,稱為五五百歲,在這五五百歲的最後五百歲,就會有身家清白、品性
端正的人,遇到明師傳授:「如是」、「言說」、「章句」的三件無上秘寶,
就能發出信心,堅信這三件無上秘寶,是千真萬確、真實不虛的,要知道這種
人,根基非常深厚,不只是一世佛,二世佛,甚至三、四、五佛所種來的善
根,而是經過無量千萬世佛所種來的善根,等到三期普渡,末後一著,大道普
傳的時候,再來投胎轉世,同修大道,共辦收圓,等待功德圓滿,必能了脫輪
迴,得登彼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