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金剛經問答36甚麼是如來佛五眼

金剛經問答36甚麼是如來佛五眼


金剛經一體同觀分第十八曰:「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這是佛學裡佛法的五眼,是佛世尊,提出問題,向須菩提問道:「須菩提啊!你的意思怎麼樣?在如來性體中,有沒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呢?」此五眼,乃是本性中之明覺,人人皆具,向與六通並論,然因原靈落於塵界後,本性被物慾所迷,六塵所蔽,故失卻先天原有的靈覺,今達三期末劫,大道普傳,明師應運降世,開啟眾生之智慧眼,恢復木來真面目,無有六根六塵之牽纏,當下清靜解脫,實乃濁世的一盞明燈,萬靈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三寶其傳是打開千經萬典的鑰匙,得道以後,智慧大開,要五眼具足,流露慈悲喜捨,不為業轉,真心現前,是名為佛。茲將「五眼」的意義淺釋如下:

    肉眼: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們的眼睛,肉眼能看到物質世界,但它的功能是見前不見後,見光不見暗,比如貓狗能在夜間視物,人類的眼睛卻無此功能,肉眼的視神經跟心是連在一起的,心裏面的感覺及思想,從眼神可以察覺,故陰符經云:「眼者心之機」,古人云:「邪正觀眼鼻」。眾生的業力不同,而眼睛的功能也不盡相同,譬如這是一面牆壁,但患有色盲、近視、散光、白內障、老花眼‥‥者看了,是不盡相同的,所謂一切病是由業而生,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業由心造,心是由眼睛之觀察而分別善惡,故孔子教們們:「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道德經云:「五色令人目盲」,中庸云::「戒慎乎其所不睹。」禮囑詞云:「二目耀迴光,一點真太陽,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因此佛世尊問,一個得道的人,有沒有普通的肉眼呢?那當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這些現象,所不同的是,眼根見色清淨,念念修行般若波羅蜜法,棄除迷心,名為「肉眼」。                     


       天眼:是說視覺的能力,超乎平常物質的世界,不分遠近晝夜,皆能見之,換句話說,眼睛跟X光一般,物質障礙皆能透視,春秋戰國時代有位名醫叫扁鵲,因為服了異人長桑君的藥,一個月以後,眼睛能看到五臟六腑,因此診斷疾病極為正確;台灣地區有一位已經成道的江少倫教授,據云是吃了心靈澎脹劑,故能看到多重的世界,而著作一本:「多重宇宙科學與人生。」以証實宇宙是多重的。天眼獲得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前生多世修持的天眼業報(是與生俱來的特異功能),另一種是修戒定慧,修到三寶充足,生命功能充沛到極點時,即有此境界。今天,明師打開你的玄關竅,也就是開啟第三隻眼睛,以後只要繼續研究道理,了解因果,見色身中有法身、報身,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起憐憫心,廣渡有緣,百歲以後,靈性由玄關正門回天,是名為天眼通。


        慧眼:明師指點吾們的玄關竅,是「藉指見月」的方便導引,雖然得一指,但是不作一指之想,也不執著有得之心,因指得月,藉此一指,契悟玄關竅內之主人翁,日後起心動念,以主人翁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則欲望不生,癡心不起,不染微塵,時時以自性般若,返觀內照,使智燭常明,大開智慧,見一切眾生,各具般若慧性,照見真空無相之妙理,謂之慧眼通。


        法眼:明師一指中央開慧竅,天道弟子在求道的剎那,靠著自力的修持與佛


力的加被,啟開吾人之智慧竅,當下契入真空的境界,因此煩惱妄想自然遠離,以慧眼觀空相,見諸法皆空,認識自性是空,是真空起妙有,堅信明師一指,勤行三寶心法,奉行十條大愿,由自性流露善美德行,念念不起對待,離榮辱、絕是非、忘得失、棄恩仇,以法眼觀一切眾生平等,眾生佛性,本來具備,行六度萬行法,弘道度人,積功累德,運轉「法輪」,名為「法眼」。


        佛眼:佛眼者,除了具備以上四眼外,舉凡三界一切,無不徹見,萬事萬象之真實性,無不證知,天時的演變,大道的普傳,無不知悉明瞭,一切細惑永盡,自性光明普照,時時處處,以真性作主,全在性光妙用,因此,發出大慈大悲的平等心,廣渡有緣,協天普渡辦收圓,達到覺行圓滿,是謂具足「佛眼」。得道以後,要五眼具足,明師藉著無極的燈光,點燃自性明燈,五眼開通,加太陽光明一樣,要將自性光輝流露出來,充滿慈悲喜拾,於一切處觀照自性,精進修持,知行合一,體用兼骸,本性定然大放光明。金剛經六祖口訣云:「一切人盡有五眼,為迷所覆,不能自克,故佛教眾生除卻迷心,即五眼開明。」怎奈世人獨剩肉眼,若倫理逍德不遵守,如再淫慾過度,精明外溢,恐連肉眼也失去功能,光明亦難保了,因此明心見性的見,是五眼具備,一體同觀,啟導眾生,悉能破迷開悟,福慧雙修,皆成正等正覺之境界。


       以上詮釋五眼的意義,希望大家研究,深入瞭解,並信受奉行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