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潘公華齡道長行誼

潘公華齡道長行誼


潘公,河北武清縣良官屯人,降生於光緒十四年,出身書香門第,家道富裕,祖上吃齋拜佛,樂善好施,為鄉里所稱頌。公天資聰穎,幼承庭訓,深植國學基礎,於四書、五經無不通曉,非但背誦如流,且出口成章,於三教經典亦精心涉獵,頗知修身禮佛事。其書法尤工,擅長楷、草、隸、篆各體,字跡蒼勁雄渾,人皆嘆為觀止。而其才智、膽識更令人刮目相看,年少則嶄露頭角,被譽為棟樑之材。成年後為營生計,開設銀樓,因經營得法,貨真價實,信用卓著,生意興隆,獲利頗多。公素重義輕財,不忘同饋社會,凡地方公益善舉,無不解囊相助,所結善緣甚廣,為日後開荒辦道,奠定了基礎。


民國二十六年,公承天津浩然壇劉夢榮道長引渡入道,翌年領命為點傳師。公求道後,即發大悲願,代天宣化,普渡有緣,以浩然壇為中心,向河北等地拓展。民國二十九年,公抵上海山西路創設寶光壇。公捐輸財產全力投入道場,並獲陳文智老前人之資助,十年間道務擴展至大江南北十餘省,北至西安,西至成都,南至廣東、海南、台灣,開荒佛堂無數。斯時寶光壇與基礎、金光、和光、浦光等壇,合稱為「上海五大壇」。民國三十六年,張祖歸空,孫師母接掌道盤,旋以公德隆功高封為道長,以統轄南方五省道務,實為我寶光後學之榮耀。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易色,寶光壇遷香港,公亦安然抵達。其後,公為救眾,不惜犧牲,冒險入虎穴,不幸於民國四十二年農曆五月一日了道成仁,道場聞之,莫不悲勵哀傷!


公自入道後,則以道場為家,度化眾生為命,雖已五、六旬之齡,仍不辭辛勞,披星戴月,四處接引原人,足跡遍佈南北各省。尤其難能者,全家大小捨身辦道,夫人張進緣老前人為點傳師,女潘慧貞及二子分任壇主及三才,一門為道效命。以公發心宏重,故民國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間,張祖恩准公先後超拔其家中七位先人為大仙,此為道場所罕見。


  公為人正直坦蕩,寬厚待人,平素對道親關懷備至,甚獲後學擁戴。惟其操辦聖事,則以嚴明著稱,凡佛堂之陳設,佛規之奉行,禮節之操練,皆要求中規中矩,不得絲毫差錯,以彰顯大道之尊貴,為我寶光道場樹立優良傳統。


  公雖家財富饒,惟自奉儉樸,所食僅粗菜淡飯,出門則一襲布衣,而其財施最豐,早年則變賣家產,捐獻道場,而以五十兩黃金、二百畝田地度比干大仙乙事,最為人樂道。其施捨錢財不計其數,初不諒解於兄弟,斥為敗家于,並斷絕往來,迨至大陸變色,私人財產充公,其兄弟始體會公之所為。


   觀公一生捨身施財,開荒辦道,拯救原人,以行師之道,了師之愿,其功果早已圓滿,位證無極。後學們特撰文,闡發其盛德懿行,以為後世楷模,俾永久追思與懷念。    (寶光後學 恭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