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儒門聖道應運之時代意義

儒門聖道應運之時代意義


孔子承續了古聖先王之道統,祖述周公之正統天命,匯集了經學之大成,上承天命,下化萬民。孔子教學以人道為起點,天道為依歸,勉示吾人:「君子修人道而達天道。」誠可謂明傳文章,暗傳道。其精研各家經典,思想再溶入自己的心性所悟,傳予門生;首開中國平民教育之風氣,使教育普及,惠及萬民,也讓青史留下更多之聖賢,故有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故孔子被尊稱為「至聖先師」。茲分述儒家精神之時代意義如下:


一、道統之傳承:上天之道統流佈於天地萬物間。先聖先王體悟天地的道理,承續了上天之大道,負荷天命,代天宏道,祖脈相傳,此一傳道之統緒,即是道統。遠自上古,始由伏羲皇帝為起使,而後由歷代帝王傳承道統,均能以德治天下,心法相傳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相傳至周公,道統均由有道君王代代相傳。及至春秋,正逢禮教大敗,名分不正,無聖王承續道統。孔子體悟天道,曾問禮於老子,徹悟了天道之妙理,繼而周遊列國,宣揚天道,教化萬民。此後天道降於師儒,道統由有道之儒聖承續。孔子之後有顏子曾子子思孟子一脈相傳,至孟子之後未有聖人出,道統於中國中斷,應運西方。


二:孔子思想的主流以仁為中心,即忠恕的精神。及至明朝理學大興,以儒學為主流,兼容佛、道二家之思想,其中以宋儒成就最大,闡揚孔孟心學。繼而明代王陽明主張致良知,倡知行合一之理,使儒家精神再度倡行一時,並且普及鄰近國家。及至民國初年,由於東西文,廣範的交流,其中儒門正統的思想也併入了其他外來的文化。可謂是溶合各教各門的思想精華於一體。這次儒家思想得以再發揚,可說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時代意義。


三、儒家以人道惠人,以天道為其依歸:孔孟大道在社會人倫中,以五倫綱常求其圓滿。在信仰上,敬天地,禮神明,修人身,愛國家,孝父母,敬老尊賢,求人道之圓滿,以臻世界大同,可謂應和時勢潮流之所需:


四、倫理觀:以三綱、五常、五倫、八德為其立教之根本,使人民生活康樂,社會安寧。


五、民主觀:古往今來之有道明君,均以民為本。書經有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可謂上秉天命,下化萬民,導之以德。舜好察邇言,禹聞過則喜則拜。古代聖人亦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民本思想,「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等均為民主觀之最佳寫照。


六、科學觀─儒門以湯經的哲學思想指導著人類的生活,藉著科學之原理、作為各項之探討研究及發明,使精神及物質生活均能達其需求,以提高生活品質。



七、儒學應運的時代意義:由以上得知,儒家的思想是當今之世指導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促進萬教歸一,萬法歸宗的原動力。因一個以真理為依歸之修士,皆可以以孔子的聖學相輔相成,而不致造成任何衝突,可謂是時勢之所趨。世人若依此道,性命雙修,可提昇道德水準,解除社會問題。人類道德理念提昇,自然可以消弭一切紛爭,世界之和平可保也。進而創造發明使物質文明的提昇,生活自然安逸。


    綜上之所述,儒家於今倡行,實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亦是應乎人心,順乎天理,時勢潮流之所趨也。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儒家以真理天道來淨化人心,去惡向善,一切行為舉止,循規蹈距,合乎天理,使人人真正懂得天理,人人成聖,以促進大同世界之實現,實乃本道之宗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