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自性三寶 六祖壇經懺悔品釋義
「‥‥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性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1--六祖壇經懺悔品。
六祖惠能大師指出,修道首先要發四大弘願,即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然後再進一步的傳授大道真理,亦即皈依自性三寶:佛、法、僧,以本性中的般若妙智慧,破除邪見、煩惱、愚癡‥‥等,使自性自度,以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目的。
蓋自性三寶,乃是人人本自有之,心迷之時,求明師指點,恢復本來之佛性,佛性人人平等,今一貫道所傳授之三寶真傳,亦即此自性三寶也。傳心法要云:「故無明,不是暗故無暗,所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入我此宗門,切須在意,如此見得,名之為曰「法」,見法故,名之為「佛」,佛法俱無,名之為「僧」,喚作無為僧,亦名「一體三寶。」因此,只有皈依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做為日後修行的指南針,遠離邪說異端,或旁門外道,才能棄除欲妄塵垢的污染,以達清淨解脫的境界。
要言之,皈依「佛者」,乃明師一指點之當下,打開玄關竅,悟識玄關竅內之自性主人翁,此自性主人翁本自清淨,本自俱足,本不生滅,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且能隨緣起用,不變隨緣,蘊藏著無窮無盡的生機,此自性主人翁,乃吾人身中之真理至善地,是為「佛寶」,應顯佛之良心,作佛之事。因為不識本心,學佛無益,吾等要知道,自性是佛,不可向外求佛,此自性真佛,本來清淨,空寂靈明,無形無相,由玄關悟入實相般若,再由真空展現妙有,奉行十條大愿,使心地光明不落邊見,時時以良心當家,顯露善美德行,因為只有皈依自性天真佛,自然邪思迷妄就不會發生,甚至不求不取,心中必定沒有悔恨與慾望,常有滿足感,如此自然能遠離錢財及美色,如斯皈依此自性佛覺知,就能得到福慧雙全之美報。
皈依法者,乃得授無字真經以後,心中善護一念,遠離一切言語形相之無極真理,當不著相,無為而為,心中皈依正法,那麼每一個動念之間,也就沒有邪思偏見,因為沒有邪思偏見,一切便是平等,不會落入有為、依法,對待的太極中,則心中沒有四相及我慢、愩高、貪妄、貪受的執著了,如斯必能遠離慾妄塵垢的污染。活佛師尊曰:「此真經實是五教教理之精粹所凝結而成者,從上至下,字字代表無上甚深之妙意,第一個字意義者為道之無極也,儒之至善,釋之佛性,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相、人相、無眾生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亦無人我、無生滅、無執染、無對待、無貪、嗔、癡之真如性體也。第個二字意義為道之太極,儒之親民,參贊化育,佛之法輪王,亦即至尊、至上、至美、至真之妙義也。最後之意義則為體用合一,定慧雙修,性命合體之喻,用之則無窮,放之則彌六合,遇緣即施,緣去即息,卷之則退藏於密,來者應,去則淨,常清常靜,內聖外王,不離本體之如如妙道也。」總之,自心皈依法,言人若能明白其中體用妙意,常持此真經,久久功純,持而無持,妄念自然不起,則輪迥即止,生死即了,才是真正的脫災避難。
皈依僧者,即是手抱合同,叩首禮佛,拳拳服膺,不離規戒,當永保赤子之心,雖然世界上的一切萬丈紅塵苦勞,以及波海情慾等之誘惑,但自性皈依淨,心持赤忱,天真顯露,萬緣放下,雜念不生,自能常清常靜。總之,能全神貫注於叩首,如此功夫,始終不斷,久久功純,叩而無叩,不再受妄念牽纏,自然不被生死輪迥所縛。三天主考曰:「合同者,子亥訣也,拳拳服膺,表示誠心,子亥天之柱也,兩手拳拳有道,散則打人或是非義之財不取,不做離道之行為,身正,故有道。」 因為子亥相叉乃是「孩」字,故手抱合同好比手抱一嬰孩,教吾人回復赤子之心,天其純潔,二六時中,以此赤子之心修辦,不染十惡八邪,是名自性皈依僧也。
以上皈依自性三寶,正是歷代諸佛諸祖的心法秘傳,六祖惠能大師云:「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今天一貫道所傳授之三寶真傳,正是此自性三寶也,可是一般凡夫俗子,不了解這自性三寶,表面上是皈依三寶的戒律,誠想若說是皈依佛,那麼佛在何處?自心的佛都找不到,那就沒有其正可以依靠的地方了,所以我們皈依自性三寶,向內要調和自己的心性,從外要恭敬尊重他人,這是白陽弟子自皈依的修持理念,也是與歷代禪宗祖師所謂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正等正覺之意不謀而合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