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悟見行 以成就道業 主講 :劉燦樑博士
首先請問各位,我們今天在道場作什麼?修道嗎?其實「修道」兩字是強名,因為大道無形、大道無情、大道無名,強名曰道啊!由悟見行以成就道業,修道必須悟、見、行兼備,世尊曾云:「人人都有佛性」,所以各位都是佛!雖名為眾生,實無眾生,如果各位不是佛,怎麼會吃飯睡覺呢?慧海問趙州和尚什麼是佛?趙州和尚帶他去茅坑看自己小解,後來又去看大便,問看到沒?這是佛耶?馬祖道一鼻子被百丈禪師捏了一把,痛得「吸」了一聲,他恍然大悟了,自性在身上。所以自性不自度,誰也度不了我們,要「悟自性」,「見自性」,「自性的流露」,只此三者而已矣。什麼叫「悟」呢?五祖有云:世人生死事大,而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自性在身上,離心離身無別佛,你本身就是佛了。在各位未悟到自性、見至本心以及未自性流露以前,世尊沒辦法稱各位為佛,只好勉強稱各位為眾生。我們都是原佛子,在上天都是大仙,六萬年前 老沒有放這麼多人下來,如今人之所以越來越多,乃是下來的人都迷於人世間的名利塵事,被粘住而變成輪迴種子,上不去了。難怪 老臨壇結緣說:「無極宮裏冷清清,苦望皇兒早日歸啊!」
我們要有個共識,不管講師「道」講得多好,都是強解如來意,不是如來真實意。講道是講「自性」罷了,才不管講得多好,都不是自性本身。正如後學有個各位沒看過的杯子,直徑有 五公分 ,高度 十二公分 ,蓋子上面印了三朵花,質料是白色的瓷器,無論我形容得多好,並不是杯子本身啊!世尊云:「不可說,不可說,」自性不可說,言一物都不中的,老子所謂:「道可道,非常道」,也是這個意思。講師所說的,可供我們參考、思考,但不要執著,這就是「悟」的意思。五祖告訴六祖:「不識自本心,不見自本性,學法無益。」所以「悟」就是要能「見」,見了就要能「行」,否則都是白費,永在輪迴生死啊!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即是見,行深即是功夫要深。六祖云:「自性建立萬法,心體一念,不離自性,應用無染。」這是「行」的功夫。所以光「行」而不「悟」,不「見」的話,則自性若迷,學法無益。光「見」而不「悟」,則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光「悟」而不「行」,則空中畫大餅,了不可得啊!自性自度是要去做,此「做」非彼「坐」,不是觀身靜坐。馬祖道一以為每天打坐可以成道,懷讓禪師笑他。磨磚不能成鏡,坐禪豈可成道。很多人誤以為禪定是打坐,大錯特錯。當時神秀在北方,他要大弟子至誠到南方走一趟,去跟師弟(惠能)學習,得道後回來好告訴自己一起能得道。所以神秀是「外求」,以為人家可以給他什麼,其實道在自己身上。至誠見了六祖惠能,六祖便問:你們老師怎麼教你的?」至誠回答:「教我們觀心靜坐。」惠能嘆了一口氣說:「師兄啊!你到現在還在誤人子弟呀!所以觀心靜坐是病,並非禪定,禪乃外離相,定是內不亂,就是離開外在誘因,一切足以引誘我們走入歧途的人世間的聲色犬馬之「相」,而內心不亂,所以行住坐臥何嘗不是在禪定呢?例如開車時,看到一位小姐的裙子被風吹掀了起來,可是修道人不可看,於是趕快靜坐,保證你馬上出車禍,又如搭乘電梯時發現裏邊有一千元,修道人路不拾遺,怎麼辦?趕快打坐,非得要錢被人撿走了才能釋懷,這不是病嗎?應當把看到的一切僅止於眼睛,沒有印進腦海,心也沒有亂,這才是「禪定」啊!修天道必須要由人道做起。老師云:「修道在凡塵」,在凡塵修不好,怎麼成道呢?人世間那一樣事物跟心法沒有關係呢?把握自性本體,即握住一條金線,才了解自己在作什麼。今天一貫道弟子,有很多跑去密宗那兒,跑去O海法師或是O祖那裏,這跟神秀有什麼兩樣?還想外求。又說打坐可以看到仙佛及 老娘呢?你想俄國人打坐一輩子,他除了看到馬克斯、列寧、史達林之外,他可能看到 關聖帝 君嗎?他潛意識根本沒有關帝的影像啊!打坐所看到的並非是真,因為入定是意識形態停止,而潛意識開始活動,從小看到的各種形相都存在潛意識,所以看到的都是以往曾有過的經驗罷了。中國人打坐,看到的釋迦尊如果不是黑皮膚的印度人,或是捲頭髮的,顯然不是真的佛祖,可別把他一頭捲髮看成釋迦水果。或是小鳥糞屎。世尊怕我們以假相為真相,故云:「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其中我,是指自性真我,如來即我本來,真正的自性、佛性也。所以打坐看到了什麼,是以色見我,旁門左道,還是輪迴種啊?達摩祖師不是要神光先去「左旁」,才能得道嗎?因此是要去做,不是去「坐」啊!
菩薩道六度萬行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天修道都考我們的智慧,所以「智慧最難得」,假濟公、假祖師都來了,引誘我們偏離金線(自性),有了智慧才能作到外離相而內不亂,禪定的功夫,我們隨時都可能被周遭的事物所誘惑,所以「禪定最難修」,為了避免外在的誘因,則必須持戒、殺、盜、淫、妄、酒,這些都要謹記在心,但是「持戒最難久」呀!有人想戒煙,看到別人抽煙,就想抽最後一天吧,隔天有人請抽煙,就想再抽一根才改吧!那麼「清口」更難了,老師曾云:「除非胎裏素或嬰兒素,否則一個人吃素以後,最快要歷經七年,體內血液才由酸性轉鹼性,體質才會由濁化清。」到了末劫時,唯有清口者才能躲得過,不然根本沒救啦!
何以持戒最難久,禪定最難修呢?因為人類有兩大缺點,一是太「有」,二是太「執著」,就此永在輪迴中。「有為」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行為,可不是有作為的。那「無為」呢?老子云:「人民之所以飢餓,那是在上位的人課稅太重了,人民之所以難治,那是居上位的人太有為了,人民之所以不怕死,是因為求生不容易啊!」又世尊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以人民需求為依歸), 道德經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這是無為,即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以眾生成敗為己任。「見性是功,平等是德。」修道要是太「有為」了,如何修呢?如何做到平等呢?並非我自己得道、清口就好,也希望大家都得道、清口啊,這樣平等才是功德的表現。要各位一下子做到完全無為,不為自己),似乎不可能,但要在有為的社會當中,慢慢學無為的精神,這即是自性的流露、行的功夫。何以取名中庸?請問各位有沒有自性,拿出來看看?自體空(無),故云:「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學口渴,看得見嗎?看了我喝水才知道,口渴是「體空」,喝水是「用實」,所以說有即著相,說無則頑空,因此要不執兩端,允執厥中啊?肉體是父母給的,自性是 老給的,要不執兩端,知道自性平等,才能破除有為,也才能真正了解無為的本質。「執著」分類為三:1、自我價值。2、自我得失。3、現有時空。執著「自我價值」就是只有我對而別人都不對,把自己築了一道高牆,與他人隔離,造成今天派別林立、門禁森嚴,每個都說他才是真衣缽。何以金剛經要我們破相(人、我、眾生、壽者)?就是要破除我執也,我們在上天要下來之前,就在 老駕前立過愿了,大家都有天命啊!如果不修,誰都沒有了,是平等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跟環境不斷產生交互作用,而吸引經驗,累積經驗,最後透過自己的認知體系,轉成自己的價值觀,這價值觀是用來對周遭事物作判斷的基礎。因此天底下絕沒有兩個人的價值觀是一樣的,包括跟父母在內,誰能百依百順而沒與父母爭執過?所以我們修道要練習尊重別人的價值觀,要尊重對方的發展過程及經驗累積,否則強制對方改變,只有引起衝突、矛盾、跟仇恨,應該去引導對方思考,讓雙方都自我調適,如此能突破,而且超越自我價值觀。執著自我得」,就是只要得而不要失,要成而不要敗,因此搞得人生一輩子拉拉扯扯,多痛苦啊!天下沒有絕對的得與失,今天的得或許為明日的失埋下禍害,今日的失可能為明天的得種下福根。得失完全在一念之間而已。今天被邀來聽道,也許沒作生意少賺好多錢,你認為是失便很痛苦,你認為聽道有心得便很快樂,完全看你自己的感受罷了。假如你有能力又有機會當總經理,你當了總經理是得還是失?薪水多、福利好、權力大、地位高,時間緊、自由少、責任重、坐牢機會多。古詩有云:「是非成敗轉眼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人生不過如此,我們還爭啥?人生就像敢死隊一般,從出生就朝著死亡不斷的衝去,一刻也末停留,棺材裝死不裝老,不趁早修就來不及了。
執著「現有時空」,即現在看得見的、現在所擁有的,過去了不可得,追溯也沒有用,現在所擁有的如果不努力,將來還是沒有。所以過去、現在、未來三者是一體的,掌握過去的經驗,把握現在的努力,才能開創美好的未來,畢竟人生是由無數的「當下」所組成的,如果不把握每一個當下而努力修持,當下馬上成為過去啦,將來一無所有,只有徒傷悲的份兒。因此突破了現有時空,才能把整個生命發揮到極至。發揮到最高點。「忍辱最難行」我們能夠無為、超越,才能做好持戒、禪定,才有智慧,才能忍辱(放下自在),沒有執著就沒有羞辱,有了禪定則所有羞辱都侵害不了。有人欺壓、譏笑、漫罵我們,他似乎佔了便宜,其實這是他把功德迴向我們,我們不但不惱怒,而且還要感謝對方呢?千萬別自以為理天銀行存款很多,而一天到晚想去害人、栽臟人,做人必不虧於暗室,無愧於天地、良心才好。不過話又說回來,有很多的羞辱可都是自取的。
春秋時代五霸之霸主齊桓公,他拜管仲為相,因此齊國大冶,高唱「尊王攘夷」,九會諸侯,一匡天下。可是當管仲年老病危時,管仲將來要用誰接相位?管仲分析:「鮑叔牙嫉惡如仇,剛正有餘而圓柔不足,他當宰相恐怕上下不合,不是國家的好事啊!」「衛公子不孝啊!自入宮十五年以來,未曾回家看望他父母,至親血緣都不要了,大王您算什麼呢?」「豎貂不悌啊!從小父母雙亡,而由兄嫂撫養成人,可是自入宮以來,也沒有回去過?還自甘墮落,把自己閹了當起太監的總管,又刮盡天下美女,在宮中組成歌舞團,天天給您演牛肉場,大王您那還有心上朝呢?」「易牙不慈啊,他當御廚,您的酒食完全由他一人料理,有一次大王您說貴為一 國之 君,啥肉都吃過了,就是沒吃過人肉。,易牙便回去把自己剛出生兩天的兒子給殺了,弄盤三分熟的給大王您吃啊!您想怎麼可以任用這麼沒有慈心的人呢?」管仲最後說:「唯有濕朋這人可用啊!」齊王「哦」了一聲便走開。半年後管仲就去世,鮑叔牙為相三個月便被奸臣活活氣死了。於是那三個不孝、不悌、不慈的,結合了朝中同黨,從此朝中無善類,再也無忠良了。半年後趁齊王遊樂回來,用鐵皮屋把他罩住,活活悶死了,三個月沒有人去埋葬遺體,而屍蟲流到宮中,還在權力鬥爭呢?所以說齊桓公的受辱,完全是自取的啊!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本立而道生。」修道者最起碼要把孝悌做好,一個人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心地又仁慈,這人會有多壞,後學也不相信啊!有學生問我,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要如何選擇對象呢?我告訴她們,一個男人如果孝、悌、慈具備的話,妳們儘管嫁給他吧!這種人老天會特別照顧他,如果他現在不發,將來一定發,不然下輩子也會發(子女發不就是下輩子發嗎?)
一個人能去掉我執,就能行三施。講道即是法施,不過千萬不能講錯而多造口業。有人分析:孟子性善是入聖,告子性可善可惡是入賢,旬子性惡則不入流。講師何德何能竟把三位聖人分等級,其實三者都對,只不過他們來到世間,使命不同而已。老子曰:「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五行)」,還好有這三位聖人,才把老子這圖形解釋得清清楚楚。任何講道,都是講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本來清清靜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一切圓融無礙,即是「性善」也。善並非好壞的意思。孟子用自性渡人,好渡嗎?你告訴阿婆說在拜啥?只是拜自性而已,她相信嗎?如此渡人太有限了。於是告子改講人性,降低層次來適應眾生,世尊講經四十九年,並非每一部經都很深,也是看對象不同而因材施教啊!「可善可惡」是對待之意,不是好壞的意思,人性會隨著環境、情緒的不同而有所更改,然而講人性也度不了眾生。各位喝水吃飯都有目的,這是有為法,都是惡,並非是壞的意思,而是行為的意思,行為都是有目的也。旬子講「性惡」,是說人的行為有可塑性,那麼教育和訓練才有用。所以三位聖人的言論都對。
目前佛堂開了很多班,可是出席率並不很高,要上仙佛班,都不出來,好奇怪,所以說:「布施最難捨」,來上課算是「心」的布施。「精進最難恒」,發了心以後要持之以恒,可別求道三天佛在眼前,求道三月佛在天邊,求道三年佛回西天。今天我們自性金線要把握住,不管外面風風雨雨,要用智慧判斷,要有禪定功夫。那麼後學確信,各位由「悟」而「見」而「行」,很快都能成就道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希望各位好好思考後學所講的,並且好好的行出來,才不會白學了。但願大家不斷精進,早日作到「內聖外王」的功夫,大家成功了,老就不會無極宮裏冷清清啊!(王翔 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