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六十年前的王家塘街

六十年前的王家塘街



2010-01-05 07:07:00 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成都)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文/江亦李



王家塘街是老成都城西北的一條背街,街中段北面一堵牆的後面是一個大池塘,這就是街由之得名的王家塘了。街南從一個普通的街門進去,有一個菜園,七、八畝地,一條三合土路通向最裏面的一個獨院。路西是菜園,路東隔著稀疏的樹叢又是一個池塘,有兩三畝光景,這兩個池塘原來應該是連在一起的。夏天大雨時,王家塘街中段的北面就成了一片澤國。對於當年的兒童而言,王家塘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對門就是菜園,春天到了,孩子們可以在那裏放風箏、捉蝴蝶。夏天池塘邊的柳樹上不斷傳來蟬鳴。有的小孩就用塗了膠的竹竿去粘蟬子玩;菜園裏一架一架的長滿白粉的冬瓜、豇豆、茄子對小孩都有吸引力。


記得1948年和1949年的夏天,雨下得水都淹進了房間。我們所住的院子後面是一個空壩,這時就成為一片池塘,小夥子們拿門板作木筏,在裏面划船。靠近住房的花徑和庭院都淹了將近一尺深的水,小孩們就下到階沿下去踩水。這水積了一個多月才逐漸消去。


臨解放的時候,王家塘已經淤塞成為三個分離的池塘。池塘邊上長滿柳樹,在滿是浮萍的塘中還有人釣魚,釣起來的多半是一兩寸長的小鯽魚。池塘的西邊緊靠著一個院子,位於一道窄巷裏,從街上可以看見兩扇大門,半開半掩,大門裏面是鑲有彩色玻璃的屏風。外面一堵高牆拉得很寬,透過窄巷裏的矮牆可以看見有水閣和涼亭,卻不知道是個什麼所在,也很少有人進出,相當神秘。解放後那裏成了王家塘派出所,方知解放前原來是一處一貫道的道務中心。


在街的中段北面,有一個半截巷子,叫做苦竹林巷,巷底是一個大雜院,穿過院子可以到江漢路,再過去就是從前的中央軍校了。1948年,修起了一個公館洋房,將整條巷子包了進去,兩扇大門很氣派,卻常年關閉著。臨近解放,主人死了,出了一個大殯,各方頭面人物都來送葬。解放後這所公館被政府沒收,方才知道這所公館的主人原來是一貫道的祖師天然古佛,臨近解放時成道了。


這條街雖是背街,卻離權力中心不遠,因此水很深。儘管如此,也有名人隱居于此。謝無量先生就居住在街南中段的一個院子裏。周圍幾條街常常可見謝無量先生的孩兒體匾額題字。


街上有一家風水先生,據說是沒有進秀才的童生,五六十歲左右,過了中秋節,就在瓜皮帽上套上風兜,一身棉黑布馬褂長袍,有時還要捧著一個烘籠。門口高掛一個木牌,大書“地理”二字。當時正在讀小學,上了地理課,看到這塊招牌總是十分納悶。不知道這“地理”是什麼意思。


緊靠特務機關有一個很小的道士廟,一個圓洞門,裏面黑黑的。靠後是一個神龕,供著銅的老君像,神像前面一盞長明燈。前面幾塊蒲團也就沒有什麼空隙了。廟裏只有一個道士,住在閣樓上,此公當時大約三十多歲年紀,頭戴道冠、身穿麻衣。每天五更,即出去行街,口中念念有詞,風雨無阻,數年如一日。直到1953年,我們已經搬了家,有一天清晨我經過守經街,還看見他依然拿著擊子,念著經文,徐步疾走。後來不知所終。


六十年來,成都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舊時的成都只有在回憶中才能留下一些影子了(本文來源:成都晚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