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心經妙諦 苦海甘露

心經妙諦    苦海甘露


一貫道所傳的三寶心法,指出人人本來俱有的自性三寶,喚醒眾生昏睡的良知,求道以後若能二六時中,不離清靜自性,念念都是善美德行的流露,付諸於言行舉止,善發菩提心,立愿了愿,代天宣化,救世渡人,使身、心、性一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必可超凡入聖,離苦得樂,達本還源,步聖賢的後塵,直登聖域。因為一貫道所傳的心法,有天命的加被,有諸佛菩薩的護持,有修辦成道的驗證,更有五教經典做證明,可謂貫通古今,匯通中西真理於一爐,使我們直接證悟,避免無謂的摸索,走迂迴遠路,導致諸多精神、時閒、生命的浪費。心經是大乘佛教的濃縮版,雖然只有二百七十六個字,卻涵攝了一切佛法的精髓,它破除了世間諸法,直示眾生直契一佛乘,讓我們明心見性,離苦得樂。今時一貫道應運普傳,明師一指,引導眾生從愚昧、痛苦,煩惱中解脫出來,從而超生了死,得證佛果,正是心經真諦的精義。今以一、內觀自在,度一切苦;二、色空不二,展現妙有;三、遠離二見,跳出三界;四、破除三乘,無智無得;五、一無所得,最上乘法;六、依止般若,心無罣礙;七、行功了愿,遠離恐怖;八、打破夢想,契入涅槃;九、無上心咒,圓覺成佛;十、心經妙諦,苦海甘露等十項,來談心經的精?,及體會一貫真傳的殊勝。


一、內觀自在    度一切苦


世間一切生滅形相皆是虛妄,因為「諸行無常」,萬物都會改變,「諸法無我」萬物都沒有實體,只有破除各種執著,直契真空妙有之道,才能遠離一切苦厄。心經首章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召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以上這段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過程。觀世音菩薩祂以真空實相,修行覺悟的深智慧,觀照出世間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不實在的道理,從一叨切苦厄中,找到解脫之道。禮矚詞曰:「你今受一指,跳出苦海淵,飛身來上岸,即得登雲船。」一貫道弟子,在點道的剎那,已經打破生死枷鎖,而跳出苦海深淵,只要繼續修行,實踐深遠難見的般若妙智,必能用妙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如何修持深廣的波羅蜜多妙法呢?白陽弟子迴光返照自家菩薩,強調以良心作主,茹素清口以了斷因果,唸愿懺文來改過自新,以叩首禮佛來修身養性,遵守綱常倫理道德來圓滿人道以達天道,時時履行三省四勿,克己復禮,福慧雙修,自然五蘊皆空,由內心透出喜悅,煩惱妄想自然遠離,已經跳出苦海深淵,這是度一切苦厄的不二法門。


二、色空不二    展現妙有


    觀世音菩薩,為闡明真空妙有的真諦,向舍利弗曰:「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所謂色不異空,就是指出世間上一切有形有象的物質,終歸毀壞,最後都是空的,例如一棟房子,無論蓋得多麼堅固,若是遇到拆遷、火災、颱風、地震,或是風化腐蝕等等因素,都有改變原貌或消滅的一天,人的肉體以及萬物都是一樣,沒有實體,隨時隨地都在改變,故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的用意,在破除凡夫貪著形象的妄心。「空不異色」,就是了解色不異空的道理以後,對於世間的物質、聲音、味道等就會失去貪執,心性完全沒有煩惱妄想,猶如虛空,然後由空相中,流露出慈悲喜捨,清靜智慧等妙有善美行為。白陽弟子,在明師一指以及三寶心法的攝受下,力行十條大愿,借修辦道的薰染,將五蘊的色受想行識,轉化為莊嚴圓滿、禪定喜悅、正法正念、六度萬行,轉識成智,讓我們覺醒迷津,不再迷惑,以清靜的心,敞開心門,夢醒成佛。


三、遠離二見    跳出三界


世間一切萬事萬物諸法,是真空寶相不實在的,例如我們的自性,過去不生,未來也不滅,不是污垢,也不是潔淨,不會增,也不會減,因此由空構成的實相中,是沒有有形的色相,因為五蘊是虛幻空無的,同時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沒有眼界,以及諸有意識界,以上的六根六塵六識,所交織而成的三界,都是幻化的妄境虛無,不實在的,故心經曰:「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色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以上的妙諦,觀世音音菩薩要我們看清現象界的實相,好像鏡花水月般的虛妄,要我們遠離一切的分別得失,棄除五蘊,以及十八界的二見分別,離開相對的枷鎖,復回清靜的本來面目。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也就是把心收回來,回歸於一,回歸於絕對,本性才會圓滿圓融,佛云:「萬法歸一」,儒云:「惟精惟一」,道云:「抱元守一」,都是要我們遠離二見,跳出三界的束縛。


四、破除三乘    無智無得


觀世音菩薩開示心經,繼續又破除了一般修行執著的三乘修法,祂說,沒有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因緣,所以不必修緣覺乘:無苦集滅道,也就是聲聞乘的四聖諦羅漢道修行,也是空無的,還有大乘法菩薩行者,修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一般認為是最根本的般若正智,及證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也都不是究竟,故心經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為什麼三乘法都不是究竟呢?根據佛經的記載,要修證至菩薩道,須要經過漫長的三大阿僧祇劫,故大乘法極為難修,意思是難以成佛,又大乘修行者,雖然捨離了十二因緣,四聖諦、八正道,但仍然是執著在「智」及「得」,故都不是究竟,所以金剛白話註解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章,須菩提問佛世尊,謂:「是我今已證得正等正覺之無上菩提,請問此菩提正法究竟是真的無所得嗎?」佛世奠告知:「是啊!是啊!須菩提,我實在告訴你,我於此無上菩提法中,本來就是無得,而且連絲毫少法亦無所得,因為若有所得即有所失,有得有失,皆是身外之物,而自性本是我之真體,本來無失,那麼何有所得,因自性菩提,人人俱足,連絲毫可得之義都沒有,所以才稱作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也。」


五、一無所得    最上乘法


觀世音菩薩慈悲開示,因為「無所得」,本性光明無一物遮蔽,清靜圓滿,所以能成就菩薩,度一切眾生的功德,故心經曰:「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垂」。一貫道應運普傳,明師一指,是無所得,這是心經所闡述之最上乘法,六祖壇經曰:「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又云:「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清靜經云:「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金剛經第十分,須菩提答佛所問之「於法有所得不?」須菩提答:「於法實無所得。」為何一無所得,是最上乘法呢?因為我們的本性,乃是自家物,如目能見光,能見非從外得」,本性本來無失,故無得,只是恢復原來的本來面目而已。一貫道傳授三寶心法,藉明師一指的剎那,靠著自力的修持與佛力的加被,開啟吾人的第三隻眼睛,打破生死枷鎖,消滅心中的貪痴,會見主人翁,當下清靜解脫,契入深般若,讓我們在剎那間達到真空的境界,放下一切攀緣執著,故明師一指,一無所得,為最上乘法。


六、依止般若    心無罣礙


心經是度一切苦厄的大乘經典,人生的痛苦,都是根源於追逐六根六塵的聲色犬馬世界中。因而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等諸苦,要遠離一切苦厄的方法,心經告訴我們,要從觀自在菩薩開始,再履行深廣的波羅蜜多,接著要遠離二見分別,破除五蘊六根十八界,更要捨棄三乘修法,直契一佛乘無所得的境界,觀世音菩薩又指引讓修行者心無罣礙、恐怖的法門,於是說:「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無罣礙」,也就是依靠大智慧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本性就不會被無明煩惱所罣礙。但是如何依靠大智慧呢?就是得道以後,堅信道真理真天命真,認理實修,斷疑生信,依靠無生老,積極修辦。前段心經告訴我們如何破除諸種執著及三乘修法,最後直示一佛乘,明師一指,契入真空,此段則是妙有的展現,如履行十條大愿、參班研究、清口、設堂、開荒渡眾、行三施等,都是依止般若波羅蜜多,解除罣礙的一條明路。


七、行功了愿    遠離恐怖


人生充滿了許多恐怖與煩惱,如能依止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心法來修持,行功了愿,自能掃除心中的罣礙,恐怖自然也就消失。心經曰:「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蓋人類自寅會下世,生死輪迴,造下無邊罪孽,冤冤相報,無有了期,生活在世界上,常要遭受到各種災害的侵襲,例如三災八難、政治不安、環境污染、交通混亂、疾病侵襲‥‥等外在因素,又例如心靈空虛、前途渺茫、憂鬱苦悶、疾病不斷、冤欠纏身,死亡來臨‥‥等內在原因,令人們有說不出的恐怖。佛法中談眾生有十種畏佈是:「一、死;二、煩惱垢;三、貧窮;四、惡業;五、惡道;六、求不得;七、謗法罪業;八、追求時縛不活;九、疑;十、大眾威德」。目前世界上有無數的精神病患,都是受到以上所述的種種恐怖所誘發而生的疾病,法華經云:「三界猶如火宅。」讓眾生身心飽受熬煎,恐怖煩惱不斷。如何能解除這些恐懼呢?就是依照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來修持,堅信明師一指,橫極修辦,行功了愿,以達了脫生死輪迴,這是觀世音菩薩給我們遠離恐怖的保障。


八、打破夢想    契入涅槃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都是依此智慧心法修持,從而遠離六道輪迴,生死顛倒之夢想,契入究竟涅槃,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究竟果位,故心經曰:「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徹悟正正覺以後說:「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執著妄想,不能證得。」每位眾生都有佛性,和佛菩薩一樣,都有如來智慧德相,但都是因為種種顛倒夢想,貪名逐利,愚昧沈淪,習以為常,難以自拔。維摩詰經說:「是身如夢,為虛妄見。」因此人生如夢就像邯鄲夢,南柯夢一樣,有的好夢,有的壞夢,在夢中,為了財色名利,而爭得你死我活,當夢醒時,一切都是空無的,人生也像做夢一樣,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障隨身,再輾轉於下一個惡夢中,但是要如何覺醒迷夢,而獲得解脫自在呢?當我們求道,接受天命明師作石破天驚的一指時,已經粉碎我們的迷夢,當下清靜解脫,分段生死已了,只要誠心保守,將三寶心法融入日常生活中,立愿了愿,一切煩惱顛倒妄想自然遠離,若能夠繼續不斷的精進,流露出慈悲喜捨,二六時中,不離自性,隨緣渡化眾生,師母曰:「二六守玄,掃妄現自佛顏。」二六守玄,一切妄念自然掃除,這是真空妙有之道,也就是心經所說的般若波羅蜜多,依此法門而修,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一定能成佛,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故心經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九、無上心咒    圓覺成佛


從以上可知,這個智慧登彼岸的心法,是大威神咒,是能使自性放大光明咒,是最妙,最殊勝之無上心咒,更是最超越,無以倫比的密咒,能消除世間一切的苦厄,真實而無一句虛言,因為它有如此殊勝的功德,所以宣說此波羅蜜多神咒如下:「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意思是:不可得,不可得,因為不可得使自性圓滿太虛,而登彼岸,非但使自已無所得而圓滿,還要渡化一切眾生地無所得圓滿,如此自渡渡他,達到成佛的圓滿境界,故心經的結語曰:「故知般若波羅蜜多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世音菩薩,最後將心經的一切真諦,濃縮在這句的咒語中,其真義是要我們放下一切根塵,一切執著,一切法門,只要受持這句無上心咒,不假思索,就能契入心經的真空妙有境界,讓我們降伏身心,恢復清靜光明的本來面目。這句心咒,也是符合一貫法門的無字真經,大意是因為無所得,而能圓滿太虛,自渡渡人,達於佛的圓滿境界,並成就彌勒祖師普渡三曹的聖業,彌勒真經曰:「來往造下真言咒,傳下當來大藏經,嬰兒奼女常持念,邪神不敢來近身,持念一遍神通大,持念兩遍得超生,持念三遍神鬼怕,魍魅邪魔化為塵,修持劫內尋路徑,持念起真言歸佛令‥‥。」可見念真經的妙用,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也。


十、心經妙諦    苦海甘露


般若心經,是一部價值很高的經典,流傳極為廣泛,古往今來,研究或受持讀誦心經者,更是不計其數,但是能夠徹悟妙諦,實際受用者,卻如鳳毛麟角,蓋因為天時末至,大道尚未普傳之故也。白陽弟子,接受明師一指的當下,契入心經所述的無所得真空,再展現妙有般若智慧,藉玄關悟真性,由一指契入本體,放下一切攀綠與分別對待,無六根六塵的牽纏,照見五蘊皆空,破除十八界,出離生死苦海,除卻十二因緣,滅掉緣覺乘,無有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因無所得,契入真空,即一佛乘之最高境界,悟入實相般若,由真空展現妙有,奉行十條大愿,使心地光明不落邊見,時時以良心當家,展現善美德行,了悟一切真實意義,明曉一切修持理念,隨緣渡化無邊眾生,以成就無上佛道,方不愧得聞聖道,幸遇明師的一大事因緣。故心經打開我們的智慧,指引一條離苦得樂的捷徑,今時,大道普傳,十字街頭賤賣玄關,心經真髓,愚夫愚婦皆能得聞,猶如苦海中得逢甘露,真是三生有幸,我們要趁此佳期良辰,急速修辦,共駕慈舟,把那沉淪於六道的原胎佛子,一齊救渡,登上法船,共同航向光明的彼岸。


南海古佛曰:「南北西東佈真空,海內慈航渡迷童,古道重行娑婆世,佛法普渡滿紅。」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聞聲救苦,於清朝末年,倒駕慈航,轉世為路中節姑奶奶,代道統六年,功德圓滿,榮獲上天老,冊封南海古佛的聖位。雖然南海古佛已經位證無極理天,但是還是心繫普渡眾生願力,四方渡化有緣。今天,我們研究心經,更能體悟出南海占佛的慈心悲願,以及對婆婆眾生的關懷。從內觀自在,渡一切苦,了解觀世昔菩薩的修行過程;色空不二,展現妙有,指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真諦;遠離二見,跳出三界,闡述如何放棄分別得失,以契入中道的方法;破除三乘,無智無得,在述說破除三乘法的意義,以及印證最上乘法的殊勝;一無所得,最上乘法,讓我們了解明師一指,是無所得,為最上乘法,真實不虛;依止般若,心無罣礙,讓我們了解如何達於無罣礙的修行方法;行功了愿,遠離恐怖,在闡明觀世音菩薩怎樣讓我們遠離一切恐怖的保障;打破夢想,契入涅槃,指出明師一指,驚醒迷夢,進而如何達到覺行圓滿的境界;無上心咒,圓覺成佛,在闡明般若波羅蜜多心咒的意義,以及印證無字真經的感應;心經妙諦,苦海甘露,闡述心經的真髓,以及印證一貫真傳的尊貴與殊勝。


總之,坊間般若心經書籍紛紛出籠,掛軸、扁額等工藝品及領帶、項鍊墜子等隨身裝飾品,都可以看到般若心經,但是我們不要只把它當作是口頭禪背誦,最重要的,就是要瞭解它的妙諦,信受奉行,才能度一切苦厄,齊登自在逍遙的彼岸。


詩曰:


其一、內觀自在放光芒  離苦超凡作道航


打破三乘登覺路  真空妙有步康莊


其二、色空不二悟真詮  般若心經啟聖言


契入無生明自性  遠離恐怖得超然


其三、醒悟迷津脫俗緣  慈悲喜捨效前賢


上乘頓法今聞得  圓覺明心會


其四、心經妙諦渡坤乾  苦海明燈照大千


最上法門離色相  明師一指故家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