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釋義13第十一章 素隱行怪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 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一、要旨:本章是子思引例至聖先師孔子的話,說明得道的君子,行為的準則,以及修持的要領。第一段指出素隱行怪,並非君子所應當做的。第二段闡明修道的君子不可以半途而廢;第三段說明聖人修持的要訣,是依乎中庸,雖然別人不知道,也不會後悔。
二、分解:
【原文】: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
【註解】:素隱行怪:搜求偏僻的道理,及做些怪異的行為。
【解釋】:至聖先師孔夫子說:喜歡搜求偏僻的道理,以及喜歡做些怪異的
行為,來炫耀別人,雖然後世有人會因而稱讚他,但是我確定不
會這樣做的。
* 、心得記要:
1、中庸真理本至平常,看不見,聽不著,淡而無味,不偏不倚。孔子勉勵世人行之,必定可以成為君子、為聖賢。
2、世人都喜新厭舊,追求異端以及怪異的行徑,致誤入岐途者不計其數,所以對於世人喜歡追求隱僻怪異之道,叮嚀世人絕對不可為也。
3、出世必要云:旁門比正道更多,如潘門、姚門、大乘門、道士清淨門、和尚三寶門、文開門、武開門、喜怒哀樂四門,都是有象之雜法,惹招魔招病,沾不得的。更有邪門,專講法術,或假觀音,或假彌勒,以騰雲駕霧,飛沙走石,能放飛刀,能使雷聲,有移山倒海之神通,以上皆是素隱行怪,左道旁門,俱不能超生了死。
4、南屏佛祖良心經曰:「是真菩薩只是平平庸庸,涵德性,養慈悲,不會邪術」。孔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師母慈諭曰:「到那時千萬識透,咬緊牙關,無論其法術如何玄妙,總得不貪不妄,毫不動搖,才能保得住險」。
5、本章承上章所言智、仁、勇為入德之門,但是要率性而為,不偏不 倚,無過與不及,才不會素隱行怪,而偏離正道的行徑。
【原文】: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 吾弗能已矣。
【解釋】:遵道而行:依循中庸之道來做。塗:同途字。弗能已矣:不能停
止。
【解釋】:有一些讀書的人,依循著中庸之道的正路來做,但是往往走到一
半,就停頓不前,這種情形我是不會做的。
* 、心得記要:
1、此段是至聖先師孔子,勉勵後世修辦道者,要至誠不息,貫徹始終的精神,才能成就道業。
2、因為掘井九尺,不及水,猶廢井也。修辦道若是半途而廢,豈不前功盡棄,白忙一場。
3、所以修辦道者,要遵道而行,不可退縮不前,半途而廢。應該誠於中,形於外,以真理為正路,以邪說為岐途,始終如一,虔心行道不可停止。
4、俗語云:學道如初,成道有餘,有些修辦道者起初志誠修辦,但是二、三年後就不修辦了,這是認理未清,志向不堅定,這種人在事業上,必定也無所成就。
5、孔老夫子說像這種半途而廢的人,吾是不會這樣做的,我們要效法孔子聖人的修辦道典範,不攻異端,遵道而行,必定能邁向康莊大道。
【註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註解】:遯世:隱姓埋名,不為世人知道。聖者:即聖人,也就是品格能
力異於常人。
【解釋】:有修養,有道德的君子,才能遵循中庸恆常不變的道理,努力來
實踐,雖然不被世人任用,隱居山林,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他
也不會後悔,這種情懷,只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 、心得記要:
1、本章第一段「素隱行怪」是不當強而強,屬於太過型。第二段「半途而廢」屬於當強而不強,是不及型。第三段「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正是達到中庸聖者的境界。
2、至聖先師孔子讚美舜帝的大智、顏回的大仁、子路的大勇。強調智能知中,仁能體中,勇能行中。至於素隱行怪,以及半途而廢,是屬太過與不及,孔子是不願意做的。
3、清靜經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所以道體無形、無情、無名、不睹不聞,虛靈一團,終身雖行而不可見,然而依道而行,從不後悔,不改初志,君子聖賢也。
4、顏回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這就是修自性,不求人知,自己也從不後悔。
5、一般世人,做點好事,如果沒人稱讚就失望,不被知道就灰心,殊不知若是給人知道叫做陽善,功德十得其一;若是行善不為人知叫做陰騭,功德十得其十。
素隱行怪 四果旁門 | 術-術者法術,凡畫符唸咒、騰雲駕霧、飛空走虛、步罡踏斗、呼雷遣將撒豆成兵、五循變化、降象走陰等,七十二般法術皆非正也。 |
流-流者周流,凡雲遊天涯、朝山禮像、募化十方、修寺建塔、醫卜星相、算術推測、善知過去未來、吉凶禍福應驗如神,一切流道皆非正也。 | |
動-動者行動,凡是習八段錦、搬運吐納、擦掌拳撫、曬背反晴、餐霧服氣、採汞煉丹、站立坐跑、運氣之功,一切作為有形有象皆非正也。 | |
靜-靜者寂靜,靜坐觀空、數息止念、避殼煉形、有眼觀鼻、鼻觀心、以心作黃庭、有單修性或單修命,一切陽寡陰孤,盲修瞎煉皆非正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