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道概說 佛教大學
一貫道,為我國民間宗教之一,又稱天道。起源于明朝中葉,盛行於明末清代。最早的教派可能是羅教,之後分化各種不同教派,一貫道是很晚才興起的一支。其淵源可溯至清末王覺一。他借用《佛說皇極金丹九蓮證性皈真寶卷》及《開示經》中的偈語,建立“東震堂”,接續先天道統。以無生老為信仰主神,標榜彌勒佛三陽信仰,並以儒家為中心,主張三教合一;在形式上,夾雜著中國古老的讖緯圖說;在組織上,無出家之說,而由俗家信眾求道後稱為道親。
一貫道於一九四六年自天津、上海、寧波等地傳入臺灣。直至一九八七年始獲核准成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為合法的宗教團體。謹此簡介如下:
一貫道的歷史沿革是將其祖師道統分成:東方前十八代、西方二十八代與東方後十八代三種。在祖師傳承方面,與先天道的九祖到十四祖都一樣,從十五祖起才分道揚鑣,各自發展。真正將教門改稱一貫道的是十六祖劉清虛,而由十八祖張天然重訂新規,始形成今日的一貫道。一貫道的宗旨,在於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孝父母,重師尊,改惡向善,冀世界為大同。一貫道的經典有“無字真經”“有字真經”二類。
一貫道職級分有:師尊、道長、前人、點傳師、講師、壇主、道親等。
一貫道的儀式承襲先天大道的傳統,再加以簡化成“作揖”、“獻香”、“叩首”、“默唸願懺文”四大項。具顯著的儒教化,其科儀仿自祭孔及祭天地的儀式,是由天然師尊於一九三九年,依據道中流傳下來的三代古禮制定《暫訂佛規》建立的。其儀式內涵有三:叩首禮佛、念彌勒經、反省懺悔。道親們參加聚會儀式時,是著中國傳統的禮服長袍、大褂。有關供品是水果、餅乾、糖果、素菜等,不燃鞭炮,不燒紙金。常用的禮規有:飛鸞請壇禮、日常燒香禮節(各組家庭佛壇燒香程式稍不同︶;參辭接送駕禮;獻供請壇謝恩禮;大典、年節及各代祖師聖誕禮等,大都遵中國古禮,采燒香跪拜磕頭的方式,道親間則以“作揖”來相互問安。關於求道的儀規是求道者須由引師、保師的引介保證,並須繳納少許功德費,其次在神佛前焚燒表文,內容包括求道人及引保師姓名、求道年、月、日及佛堂住址,並須虔誠發出誠心抱守、實心懺悔等十條大願,如果不真誠依願而行,願遭天遣雷誅,其後再由點傳師傳授三寶,才算正式入道。
一貫道的修持,是在追尋個人身心內外的純淨,也尋求教團組織的純淨。個人注意長幼尊卑,注意行為禮節,形成了一套儀式規範。
一貫道的基本教義主張人類要“歸根認母”,就是要藉各種修道方式回到“老”的身邊。說明“三期末劫”將來臨,故要“三曹普渡”,以期收圓渡回“九六原靈”。此外,其上帝觀:是采有一神和多神、磨煉說。世界觀:是將仙聖、人類等眾生所處的世界,概分為理天、氣天、象天。人性觀:分有本然之性、氣質性二種。道德觀:“內聖外王”指提倡中華文化道德八綱目——“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再者“外在行功”指廣度眾生為第一要務,第二為立佛堂,再者印善書、宣揚道義等行濟人利物之事。報應觀:肯定各宗教的“因果報應”、“業力輪回”說,但另提倡上天已命彌勒祖師設“龍華大會”,將按功定果安排始終不退心志的道親在無極靈界的品位。天命觀:廣義面指在宇宙萬類生靈(動、植、飛、潛、礦、氣物等︶體內,均包含上天賦予的天機性靈;狹義面指有形界有“奉天命來降生的帝王”,譬如:黃帝、堯、舜、禹;宗教界也有所謂“奉天命降世渡化眾生的明師”,譬如:釋迦牟尼佛、孔子、老子、穆罕默德、耶穌等。神秘觀:一貫道自創有“守玄關”、“抱合同”、“念真經”三寶並用之說,並強調能藉此頓見先天道心,明心見性,後再行涵養的功夫,就能與先天性海結合,“反本歸元”。合作觀:主張道親於發展道務時,舉凡理天仙佛、氣天神只等,皆會暗中護持推動。
目前,一貫道在臺灣的發展與分佈狀況,自一九五三年在臺灣各地發展至今,觸角已伸展到世界各國。在文教方面:注重于家庭佛堂的開班講道,曾設立“國學班”,舉辦青少年、青年國學研習營、兒童讀經班等,以提供社會大眾研讀經典。選用經典包括:四書、《孝經》、《道德經》、《莊子》、《清靜經》、《心經》、《金剛經》等。此外,常於法會或聚會上講解“生活禮儀”課程,以提升道親素質;成立文教基金會、研究所、道學院及出版各種期刊、雜誌,以定期的精神食糧灌溉道苗,目前正積極籌設崇華大學。在慈善方面:致力於施藥、施棺、濟貧、救難、興學、撫孤、養老等,倡導儉樸的生活,持齋茹素是其最大的特徵。
總之,一貫道的歷史迄今雖只近百年,但現已成為中國民間宗教,值得重視。
〔注釋〕:
一貫之義,取孔子忠恕一貫思想的甚深妙義,其重要內涵為“抱元守一”、“執中貫一”之義;一貫道者,放諸四海而皆准、曆萬古而彌新的真理也。一貫道者,藉明師一指,點開信徒玄關一竅,開啟信徒內在道心,使眾善之源活躍開來的宗教。
一貫道所傳皆系天理真道,故又名天道。
出現於明正德年間,嘉靖、萬歷時迅速發展。創教人羅清,又作羅靜、羅懷等。英宗七年生於山東。曾拜臨濟宗寶月和尚、無淨禪師為師,後創羅教。其教義採取佛教的空論,道家的無為思想,以無極淨土為宇宙本源。以世界終末近,歸真家鄉、真父母為號召,吸收人入教。
一貫道一十五祖。清朝道光九年生,山東青州人,號北海老人。二十七歲拜投姚鶴天祖師門下。著有《理數合解》等多種書籍。光緒十年歸空。
據資料顯示,明末清初時,河南人李廷玉曾創“先天道”。之後,到了清康熙年間,江西饒州府人黃德輝又創“先天大道”。先天道的齋堂設置和禮拜儀式非常類似今日一貫道所采行的擺設和禮拜儀式。因此,可以說一貫道是源自先天道。
此神格概念源出於宋朝理學所說的“無極”,認為是創造地之母,是主宰萬靈之神。有無極老母、育化聖母、維皇上帝、明明上帝、老母娘等不同名號。
即青陽、紅陽、白陽三個時代。青陽期是指此次地球輪回上天降下大道的第一期,道運一千五百年;紅陽期是指此次地球輪回上天降下大道的第二期,道運三千年;白陽期是指午會、未會之交,上天降下第三期的大道,時當民國初年以後的一萬零八百年間。
這是舊時一貫道提倡的思想,謂儒、釋、道三教的教義在基本上皆建立在宇宙唯一的真理上,各執道的一端,其根源都是相同的,其道理可以相通,此謂三教合一。現在一貫道則是提倡儒、釋、道、耶、回五教合一的思想。
歷代傳道的統緒。
指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商湯→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顏回→曾子→子思→孟子。指釋迦牟尼佛→摩訶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波多→提多迦→彌遮迦→婆須蜜→佛陀難提→伏馱蜜多→脅尊者→富那夜奢→馬鳴→迦毗摩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羅多→僧伽難提→伽耶舍多→鳩摩羅多→闍夜多→婆修盤頭→摩拏羅→鶴勒那→師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羅。
指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白馬→羅蔚群→黃德輝→吳紫祥→何了苦→袁退安→徐楊→姚鶴天→王覺一→劉清虛→路中一→張天然等東方後十八代祖師。以上共計六十四代祖師,正合《易經》八八六十四卦圓滿的數目,是為一貫道道統的傳承。
山東青州人,曾在山東北南岸傳道。將東震堂改稱一貫道,時在光緒十二年。
山東濟寧人。一九一二年求道,一九三○年接掌道務道統,一九四七年歸空。
是一貫道重要的內經,是“五字真經”之口訣。指有文字記載的經典。主要有《黃九祖時禮本》、《歸真還鄉寶卷》、袁十二祖的《萬年歸宗》、水法祖的《歸原寶筏》、《十六條規》、金秘祖的《太和堂書帖》、《薦恩八則》、十五祖王覺一的《中庸解》、《歷年易經》、十七祖路中一的《初學須知》、《彌勒救苦真經》、十八祖張天然的《性理題釋》、《暫訂佛規》及參考五教經典等。即天然師尊。一貫道深信他是濟公活佛化身轉世,因此,師尊一詞也兼指濟公活佛。
謂師尊天命的繼承者,是一貫道傳入臺灣以來最崇高的宗長。
是一貫各支線的總領導人,除輔助點傳師辦理道務外,對外系代表該組織的代表人。
凡領有天命,能代替師尊向求道者點玄關、傳口訣、授合同的前賢。
道中負責向道親講解“聖訓”的人;由前人指派口才流利、學問淵深、善於說理的道親擔任。
住家設立家庭佛堂的道親為壇主。
一貫道弟子互稱道親,乃道上的親人也。
書名,天然師尊在一九三九年奉母命制訂的道門中行禮規範。
佛壇中在正式恭請飛鸞時,必須先經過向壇上佛像奉上供果的獻供禮及敬誦請壇經禮請仙佛臨壇的請壇儀式兩個步驟,方舉行神妙的飛鸞儀式。凡道中佛壇壇主或執事,應于每天早上卯時、中午午時、晚上酉時燒香向仙佛神位分別禮拜一次。燒香前,必先洗手淨面,穿上禮服,然後虔心跪在拜墊上,雙手舉香,至與眉齊,以左手按規定燒香。而日常燒香壇場則分有公共佛堂、家庭佛堂兩種。
一貫道道親每到一處佛壇,必先向壇上仙佛行參駕禮;離去時須向壇上仙佛行辭駕禮,此為參駕、辭駕禮。舉凡點傳師以上的前賢蒞臨佛堂時,道親也要行接駕、送駕之禮。每次在仙佛降壇飛鸞時須行接駕禮迎接仙佛降臨,過後須行送駕禮歡送仙佛返天,是為接駕、送駕禮。
獻供禮是指在佛壇中向仙佛獻上供品以表虔敬的禮儀。請壇,即恭請理天仙佛臨壇飛鸞,或接受慶祝、助道弘法等。請壇禮,是指請壇時所舉行的儀式。
大典,指春、夏、秋、冬四季大典。年節,即大年初一和年中各重要節慶,及各代祖師聖誕禮,如紀念天然師尊於中秋節歸空的禮儀。
引進信徒去求道的人,是為引師。
在信徒求道時,保證信徒求的是天理真道,而非旁門左道,稱為保師。是指道親于初皈依時向上天立下十宏願:得道以後,誠心保守、實心懺悔;如有虛心假意、退縮不前、欺師滅祖、藐視前人、不遵佛規、洩漏天機、匿道不現、不量力而為者,願受天譴雷誅。
一貫道門中,辦理皈依時,向上天宣誓之誓言中句子。
玄關、口訣、合同,謂之三寶。是一貫道中一再強調的得救之道。也是道親遇到天災劫難的救命之寶。在求道時,由點傳師傳授,這個三寶象徵著真理天道,得了三寶,就算得了真理天道,得到三寶後,不許隨便出口,遇有災厄時,只要運用三寶,求天上的老拯救,可以逢凶化吉。此三寶“上不可告父母,下不傳妻兒”。
道親所負的使命:上渡天上羅漢星斗,中渡人間善男信女,下渡陰間幽冥鬼魂。
廣義來說,指每一位道親圓本性,證得理天道果;狹義而言,則專指普渡圓收九六原靈。又稱九六原子。起先無極老自理天降生九十六億先天佛子,在娑婆世間,出生為萬物之靈,後來這些原靈迷戀世間情欲名利,沉淪於四生六道輪回中,在生死海中隨波逐流,不得返回無極理天,因此老降下大道,要將他們渡回無極理天。九六之義,一言陽九陰六,幹男坤女靈光之謂。
一貫道所謂之“老母”,字即萬靈之母,諸神之源是也。所有人類、仙佛聖賢皆由老及上帝所分化生成,所謂“九六原靈”都是老的愛子,其實九六原靈皆是老的分靈。因此,一貫道既崇拜上帝,也同樣尊敬一切佛仙神聖。人與仙聖的差別:人類乃尚未覺悟的仙聖,仙聖即已覺悟的人類也。
即是上帝在將祂自己轉化為氣、象二天物質宇宙生態時,其億兆以上的分靈都必須在紅塵海中嚐到生、老、病、死等苦頭的侵襲,使祂的分靈接受痛苦的刺激、磨煉,藉以鍛煉祂的分靈,考驗祂自己,讓祂的分靈能在生、老、病、死苦惱襲擊下,激發其內心靈明,使其努力探討解脫三界生死海之道,脫離紅塵四生六道輪回的世網。
一貫道教義,認為所有仙聖、眾生所居的世界分為三:理天是指充滿真理的世界,為最高級的無極境地,是最高級仙佛聖靈所居的世界;氣天是指不高不低級的中等世界,亦即一般神仙所居住的世界,世界上的忠臣孝子、節婦義士逝世後,其靈光大多升到氣天靈界氣天的仙官、仙民;象天是指低級的世界,即人類所居住的萬紫千紅現象界,此世界眾生遍嘗生、老、病、死諸苦,所謂紅塵苦海是也。
是說吾人與理天性海感應的力量,同時透過三寶對秘咒呼請仙佛臨陣解危,二來在平常用於修持方面,則可提升道親性靈,增強靈智。
大學之道
回覆刪除【明德】
格物致知是為學,誠意正心是成德,有了學問和道德,乃可成為人格健全的人。
「致知」~明德、明道、知性、知天五項,多已接近道德的講述,「誠意」、「正心」合為一。知道是道路,而德是行道的表現。道以仁為本,德自亦以仁為歸。
何為天理?闡仁義禮智之總名。
【智】:「智之範圍甚廣,宇宙之範圍,皆智之範圍。」「智慧愈高,則辨別能力愈強;辨別能力愈強,則一切言行愈能發而中節,合於道德仁義了。」
人類天性都喜歡「是」,而厭惡「非」,但是由於天地間事物的繁複,所有是非、善惡、邪正、曲直、真偽、利害等,必須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格物功夫,纔不至於辨別錯誤,或因疑惑而竟無從辨別。能辨別是非的是明,不能辨別是非的是惑。「四十而不惑」~就是明.
【仁】:「道以仁為本」、「博愛之謂仁」、「仁為救世之仁、救人之仁與救國之仁三類。」仁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凡合於集體生存的條件者,都可歸納在仁的範圍內。所以仁乃統攝一切道德,由成己而成物,由修身以至治平,無不歸於求仁。
【勇】:勇有義理之勇與血氣之勇的分別。義理之勇乃是依義理而行的精神力量,足以排除一切困難,足以擔當一切責任。至於血氣之勇,只是血氣衝動的暴力,往往犯法亂紀,擾害他人的利益,破壞社會的秩序,結果多是不當死而死的。所以真正的勇,以有仁有禮為重,勇而不遜與無禮,就是一種強暴行為,是社會所不容的。
【明道】 ~天. 地. 人.
率性之謂道~道是人類共生共存共進化的道路。所以人類為求生存,必須人人遵循其本性,走上此共生共存的道路。「所謂道就不外乎順應人人本身之天性而已。」「天命不過是道之本體,而吾人生存宇宙之間,每個人便各具有其與自然之理相通的天性,所以說道之本體,即具備於吾人本身以內,而不可須臾以離。一離開了道,便是違背天性,反乎自然之理,亦即違反天命,就要凌亂紛擾,茫昧昏迷,有如歧路,有如黑夜,不但人生本務覺得茫然,而且妄行繆說,顛倒混淆,結果未有不敗德喪身的。」
【知性】 ~天. 地. 人.
天命之謂性~人的本性,由天所命,天即自然,也就是說性是自然生成的。「天命之謂性,天命是宇宙自然推演無窮之生命。論其本體,就是天性、天理,也就是自然運行之理;論其跡象,則是一切動植飛潛、繁衍無窮的生命。」社會合群互助互愛發於心就是仁,見於行事就是義,所以仁義也應屬於人的本性。
性有善及不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性可受了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知向善與變不善。
【知命】~了因緣
「命」的意義也指「趨勢」或「因果」而言,「知命」就是了解趨勢。凡事都有不得不然的趨勢,賢智的人可從其已知的因而推測其未知的果,因而力圖改變這不得不然的趨勢,這就是知命改變命運。順天應人便是「知命」;「事有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所決志行之者,則斷無不成者也。」
縮小範圍,則一家的盛衰,個人的成敗,莫不有其一定的因果和必然的趨勢,這必然的趨勢就是命或天命。~「五十而知天命」~
知天命、盡人力。命與天道相關,古人主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故不論自然的趨勢如何變化,都要以健全人格與健康生活為先,這纔是立命之道。
【知天】~大自然
知天就是要知道環境所要求於個人的德性,而必須與大眾的標準求其配合,纔能提高人的地位,確立人的精神價值。在格物的「博學」中,曾述及仰觀俯察宇宙間的動靜現象,以了解自然法則。「哲學上所指的天,指天然、天理、自然之天。」「良知即天也」天與上帝(天理、天命)都在心中,所以你要時時敬畏,不可有傲慢忽略的意思;因為天是密察明鑒,而不能隱瞞絲毫的。
天高而且明,大而能容,公而無私,誠而能化,行健不息,剛毅中和,生生不已,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求生存而「配天」~能知道他所該做的事情,也能知道他所不該做的事;而天地也就能夠為我們盡具職守,萬物也就能夠被我們所役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