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神醫扁鵲語譯《史記扁鵲列傳》(下)
原文: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
語譯:扁鵲路過齊國,齊桓侯以客接待扁鵲,進入朝庭見面,扁鵲一見面就說:「君有疾在皮膚表面,如果不治就會嚴重」桓侯說:「我沒有病。」扁鵲出去後,桓侯對左右人說:「這位要錢的醫生,沒病說成有病。」
原文: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閒,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
語譯:過了五天,扁鵲又去見他,說:「你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療就會嚴重。」桓侯說:「寡人沒病。」扁鵲出去後,桓侯很不高興。又過了五天,扁鵲又去見他,說:「你的病已到了腸胃間,不治療會更嚴重。」桓侯不理他。扁鵲出去,桓侯又不高興。又過了五天,扁鵲又去見他,一望見桓侯就退而離去。
原文: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語譯:桓侯差人去問原因。扁鵲說:「如果疾病位置在皮膚,湯熨一下就可以治好;進到血脈,用鍼石也可以治好;進到腸胃,用酒醪方法也可以治好;但進入骨髓,就無可奈何了。現在桓侯的病已進到骨髓,我是沒有辦法了。」過了五天,桓侯真的病了,派人去召扁鵲來,扁鵲已經逃離齊國。桓侯便死掉了。
原文: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語譯:使聖人預知細微之事,才能使良醫能儘早治療,則疾病就可以治好,身體就可以活下來。人體疾病種類很多,而醫師治病的方法少。所以有六種病不治:驕傲恣縱而不說道理者,一不治;輕視身體而看重錢財者,二不治;穿衣飲食不能適當者,三不治;陰陽氣沖而且臟氣不定者,四不治;身體很弱且不能服藥者,五不治;相信巫術而不信醫術者,六不治。有以上之一現象的人,是很難治的。
原文: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也,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語譯:扁鵲的名聲傳遍天下。路過邯鄲,聽說當地人重視婦女,就替她們治婦女病;路過雒陽,聽聞周人敬愛老人,就替老人治眼耳疾病;來到咸陽,聽聞秦國人愛護小兒,就替小孩看病。隨俗而變。秦國太醫令李醯自己知道自己的醫術不如扁鵲,便派人刺殺扁鵲。到今天,大家一談到診脈,都知是從扁鵲開始的。
由以上文字可以讓我們思考幾個問題:
第一、扁鵲原本不具特視物體的功能,在吃了三十天藥後,就能隔牆視人、透視人體,問題是「藥方」為何?可惜他被秦國太醫派人刺殺,否則這個「禁方」也許就可以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第二、藥是一位忽然不見的非人的長桑君所贈,那麼這位長桑君是何處來的?神仙嗎?是那一尊神?然而道教神中似乎沒有這一位,那麼是外星人嗎?又無法考證。
第三、配藥要用「上池之水」,也就是未掉到水池的水,就是露水及竹木上的水,真正含義為何,也未能知曉,也許這是未被污染的水,或許含有天地之氣,也無法得知。
第四、他為了守密,對外稱是用「診脈」的方法醫病,事實上他只要用眼睛一看就能看透人體內臟器官的疾病,依我研究所知這就是超心理學的透視力(或稱天眼通)的實例。扁鵲好心告訴齊桓侯有病,也是用透視力。
第五、秦穆公與趙簡子昏迷醒來後,都說到先帝的地方,這是指天界,此種事例在現代也不少,可見人在極度昏迷中,靈魂會出體到另外的時空去遊歷。
第六、扁鵲治虢國太子的病,說了很多陰陽之氣、經脈、穴道的閉塞現象,這是中醫理論的基礎,以我的認知,人體的很多毛病其實是氣血不暢所引起,最簡單的例子,有些頭痛的毛病是雙肩中央上方部位僵硬所致,而這是此處氣被淤塞無法順流到腦部,只要用活絡油之類給予推摩,讓僵硬處軟化,氣暢了,一頭就不痛了。(西醫是頭痛醫頭,開止痛藥,有副作用;中醫是頭痛醫肩,順氣即可,無害且舒暢。)
第七、文章最後談「六不治」,並非指何種病不治,反而談病人的態度和心理偏差者不治,。與現代西醫連死刑犯有病都要先治好,再給法官審判,然後再擇期鎗斃,兩者觀念差異極大,值得思考孰對孰錯。(呂應鐘)
)
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