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大學章句朱子序

大學章句朱子序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一、要旨:


大學一書,南宋儒學大師朱熹,把它分類為「經」一章 ,「傳」十章,本段是朱熹引用其師「二程」的話,對大學這本書所作的序文,說明此書的原由與學術上的地位。首段指出大學這本書是孔子留傳下來的,用意在讓初學者以為進德修業的門徑。第二段說明古人求學的次序,都是靠這本書的存在;並強調再研究論語、孟子…等書中的道理,信受奉行,待人處事就不會有所差錯。


二、分解:


【原文】: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


【註解】:子程子:第一個子稱夫子或老師,程子指的是朱熹的二位老師程顥(明道先生)及程頤(伊川先生)。孔氏之遺書:孔子教誨學生的話,再由門人傳述下來的書。


【解釋】:儒學大師朱熹說:「我的老師程子曾經說過:『大學』這本書,是孔子將聖道心法,傳授給曾子,曾子再將這聖道心法的奧義,加以發揚光大,而流傳至今的一本聖書,其目的是讓初踏入大人之學的人,以為進德修業的一條門徑。」


*、心得記要:


1、大學與中庸這二本經書,是至聖先師孔子杏壇傳道,教導門人的儒家心傳,分別再由曾子與子思的傳述,而留傳下來。


2、宋朝朱熹夫子,把大學分為『經』一章,『傳』十章,很清楚的把孔門心法,層次分明的標示出來,本文是朱熹夫子,編輯此書的序言。


3、朱熹夫子集宋朝儒學之大成,處處格物致知,實踐內聖外王之道,在教育史上產生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偉大成果。


4、漢朝文學家楊雄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所以孔學不但是剛求大人之學的人,以為進德修業的門徑,更是人類從黑暗邁向光明的大明燈。


5、本段序言是朱熹夫子引例他的老師程伊川與程明道先生的勉語,尊師重道,溢於言表,因為有二程的宏揚儒學,才奠定了儒學在中國文化的地位。


【原文】: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註解】:為學次第:求學的次序,指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論:論語也,是孔子應答弟子和時人,以及弟子相與問答的話,由弟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述,再編篡起來的書。孟:孟子一書之名也,四書之一,曾子與孟子的弟子所著,內容共計七篇。


【解釋】:到了今天,我們依照大學這本書還可以看出古代的人,學道求


          學的順序,其次就是論語、孟子了。所以學道求學的人,必定要


          從這本書上的道理來研究,就不會有所差錯了。


*、心得記要:


1、古人學道求學的次序,完全依靠大學這本書的存在,以這本書為進德修業,入學的指南針,這個次序包括了訪道、求道、得道、修道、行道、辦道、了道、成道…等八個過程。


2、何以故呢?大學篇三綱領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


    於至善。」訪道、求道是訪求明師指點明德本性之處,然後存養省


    察,以發揮本性的光明,此『在明明德』也。接著行持五步功夫、八


    條目等修道、行道,以達立己達人的親民過程,此『親民』也。最後


    了道成道,以臻內聖外王目標的完成,此『止於至善』也。


3、其次是論語,因為孔子集中國文化之大成,他立身垂教的言行,都記載在論語一書中,包括人類生活的一切,如修持準則、社會制度、價值觀念、道德規範、生活習慣、以及百工技藝等,是立己達人,超凡入聖的一部寶曲。


4、再者孟子一書,內容談及心性論及政治思想,以及社會、史觀、天、


    性命之關係…等。蓋孔子、孟子都是道統祖師,孔子集中國儒學之大


    成,孟子則是建立完整儒學體係的哲人,對人生行為的規範,有不可


    磨滅的貢獻。


5、所以進德修業者,如果能夠參研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內中的妙理,必能胸懷大中至正,而增益智慧,再信受奉行,如此一來,人生的真諦與方向,就不會差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