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修道與持齋3 道教對素食的的印證

  修道與持齋3 道教對素食的的印證


    道教的清淨無為學說,主張萬物同源,並育而不相害,古代之道家修道,取靜而捨動,所以皆在深山古洞,參禪打坐,修身養性,飢餐松柏,渴飲清泉,吸取日月精英,以祈早日道果圓滿,飛昇天界。


   「清靜無為」為老子學說之根本,道德經五千言之主眼也,而「道德」為治國安民的主劑,道教的修為,大致上可以分為出世法以及入世法兩門,但是總離不開五大宗派,一是潛修神人相感的,有積善派,一是敬修神人相顯的有經典派,一是敬修神人相通的有符錄派,一是敬修神人相發的有丹鼎派,一是敬修神人相應的有占驗派‥‥等區別,但是在內修方面,以齋戒清靜無為為主體,主張見素抱樸,絕聖棄智,順時安命,澄心內觀,才能達到返本還源的境界。可見清靜齋戒的重要也,蓋道教之修煉功夫,以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道果圓滿的象徵,欲三花聚頂者,必須戒除三厭,三厭者是:天厭(飛禽)、地厭(走獸)、水厭(水族類)


,因為三厭皆面地背天,身皆橫行,陰氣濁氣厚重,食之令人淫慾旺盛,慧根沖散,難以淡泊清靜也。欲五氣朝元者,必須戒除五葷,因為:


一、心藏神而通血:忌於蒜類之刺激,因為舌好味則傷心氣。修道之士,果能薄滋味而神守心,不食蒜以養心氣,戒淫亂而合禮節,節喜悅以正心氣,全辭讓以合禮之天德,去識神以守元神,則人之心氣朝元。


二、肝藏魂而通筋:忌於韭類之刺激,因為好嗅則魂不在肝。 修道之士,果能淡嗅味而魂在肝,不食韭以養肝氣,節嗔怒以正肝氣,戒殺生而合仁道,全仁愛側隱以合仁之天德,安游魂以守元性,則人之肝氣朝元。


三、脾藏意而通肉:忌於類之刺激,因為四肢好動則妄意生。修道之士,果能四肢不妄動,則元氣守,其意在脾,不食以養脾氣,節貪慾以正脾氣,戒妄語而合仁性,全信實敦厚以合信之天德,戒妄意以守元氣,則人之脾氣朝元。


四、肺藏魄而通皮:忌於菸類之刺激,因眼多視則魄顛倒。修道之士,果能眼不受外界之顛倒,則魄定於肺,而元情正,戒吸菸以養肺氣,節哀傷以正肺氣,戒偷盜而合義理,全果敢羞惡以合義之天德,戒菸類,煉魂魄以守元情,則人之肺氣朝元也。


五、腎藏精而通於骨:忌於蔥之喇激,因耳多聽雜音,則元精化為濁精,損精矣。修道之士,果能耳不聽淫聲、雜音,則精定,戒食以養腎氣,節好樂以正腎氣,戒酒肉而使性定氣純,沉潛是非,超然善惡,而大智若愚,化濁精,養清心,則腎氣朝元矣。


    以上道家強調修煉要達到三花聚頂,必要戒除三厭,欲五氣朝元,必要戒除五葷,再加人道圓滿以及外功圓滿,內果自成矣。


再見道教經典及先賢的記載:


一、道德經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蓋萬物同源,並育而不相害,故不可以殺生害命以圖口腹)


二、道德經第十二章曰:「五色,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 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此章明示世人五根不向外逐物,以免神氣外洩,所以必須謹慎修持,戒律精嚴)


三、道德經六十七章曰:「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儉敬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此章明示仁慈列為道教三寶之首,因為慈是本然自性的主要性德,能慈愛 故能不殺害任何物命,示人宜節儉純樸,謙虛退讓,盡到天賦慈愛的本性,就會受天下人的擁護愛戴,自然就受上位人的鞏固支持也。)


四、清靜經: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又曰:「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五、文昌帝君丹桂籍曰:「或買物而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常有吉神擁護,永喚惡曜臨身。」


六、三官經曰:此等眾生,遭刑苦難,有善男信女,皈依三元,齋戒三圓滿命道專誦此經,三五十遍千五百遍,踴躍ˋ懺悔悔過愆尤,道君曰即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七、感應篇曰:「不可射飛逐走,發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八、玉皇普渡聖經曰:「施捨貧窮疾病,持齋戒殺放生,此皆寶筏明訓,修身立命之說。


九、混元經曰:「勿貪口腹開殺戒。


 由以上所述,可見道教之清靜無為學說,以無為淡欲,返樸歸真,仁愛濟眾,使萬民放棄聲色貨利的追求,達於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然和諧境界也。


  詩曰:無為學說道中陳


        戒毅持齋醒迷津


        五氣三花靈聚積                   "


        成仙證果脫俗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