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清靜經感言
所謂清靜應進一層的突破為清淨乃是梵行,【淨】是所有的身、口、意都能達到淨戒,也已達到四禪空定的功夫,而【靜】只是在止觀而已,所以我們如何效法仙佛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承擔師尊、師母的荷擔如來使命,用心在每一分一秒的慧命,努力架構一生的生命價值觀,更能使在有形或無形眾生,能清楚甚至讓他們生生世世踏上佛道的鐵軌,也是我愿力和德行的展現。
所以我們的心要省思到智淨,口要妙音十方的柔軟語,隨順眾生;身要真正做到悲行,意要深到根蒂固,意要到正念而無念。因此在利益眾生中,自己要淨化內心深層,質淨地無雜染顯現出來,是如此真樸,而這些需從四念處基本下手:1、觀身不淨。
2、觀法無我。
3、觀受是苦。
4、觀心無常。
更進到三十七道品的,由此才能跳脫無死亦無生,這過程都只有靠自己務實的修辦道,一直去歷練,用〔心智〕培植菩提本願,任何空間都是我們會道,學道,甚至覺受到禪定等境界,心性合一,直接與老相契合;也就是佛性圓滿,法身慧命長存,當中一定要實踐【戒定慧】三學,精進學佛的無畏精神,每一個學習中培養無邊際的平等心、等量、等質、等行,在八識田中訓練超越緣境,不斷提昇自己,來引導眾生進入真正一貫法門的心性之道。時時懺悔罪過錯,佛前懺悔,強制出離心達到無漏學,在渡化眾生中圓滿自己般若行,發揮到心量最高峰的修持結果,學習菩薩四淨行【身淨﹑緣淨﹑心淨﹑智淨】!把持平等修持,跳越出世的理論,達到天人合一。我們要有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好學,廣渡十方眾生,能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的精神,真誠體悟梵行的內涵,進而普行達觀,看眾生相,聽眾生心,提攜每一個空間,修菩薩道,以踏入佛道之旅程,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李碧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