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介紹中醫針灸經絡淨血療法(又稱放血療法) 中醫師 張次郎(中醫診斷與臨床之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


介紹中醫針灸經絡淨血療法(又稱放血療法)   中醫師 張次郎


(中醫診斷與臨床之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


一、前言:


放血療法即是針灸領域的強通法,就是利用三稜針或採血片或其他針具。刺破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的淺表血管,根據不同的病情放出適量的血液,通過決血調氣,通經活絡,以達治癒病痛的針刺方法,它是針灸臨床重要治療手段,由於其作用急卒,迫血外瀉,袪除病邪,故屬強通法。此法在臨床上對許多疾病有針到病除,立竿見影之效。在十四經絡中,足太陽膀胱經,因膀胱經屬多氣多左血,且五臟六腑的俞穴都在此經,故做放血治療取穴的部位最多,筆者在針灸臨床實踐中,放血療法配合內科藥物治療,療效甚佳。


二、放血療法的歷史:


放血療法,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以砭為針"的年代裡,就有利用破皮膚放血治療的說法。當時臟象學說,經絡學說作為完整的中醫醫療體建立,放血部位大多限於局部病灶,屬於外治法。放血療法最早的文獻記載,始見於黃帝內經,而黃帝內經對於放血療法,從針具、方法到治病機理,適應疾病等方面都有論述,從此奠定了理論基礎。


古代名醫扁鵲也有採用放血療法治重症的記載,據扁鵲倉公記載虢太子戶厥,以取外三陽五會,而使太子甦醒。(三陽五會即指百會穴)。漢代名醫華陀,是我國傑出的醫學家,擅長外科併精通針灸,他曾根據黃帝內經的刺其出血無令惡血得入於經的道理,創造性地把"放血療法"用於外科紅絲疔。另傳曹操患了風眩症,也是請華陀在他的頭部針刺出血才治癒的。


到了晉唐時代之後,各醫家除沿用黃帝內經的放血療法之外,且有所發展。如晉代葛洪在他的肘後方中提到,療急喉咽舌痛者,隨病所左右,以刀鋒截手大指爪中,,令出血即癒。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記載,胃瘧令人病善飢不能食,肢滿腹大,刺足陽明及太陽橫絡出血;喉痺針兩手小指爪文中出血,三豆許愈,左刺右,右刺左;唐代秦鶴鳴刺百會,腦臚出血,以治療唐高宗的頭風目眩症。宋代以後,對放血療法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如宋代婁全善在醫學綱目中記載,治一男子喉痺,於太溪穴刺出血,半盞而愈。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子和所著的儒門事,是一部內科專著,其中也突出的提到放血療法,如其中有,目疾頭風出血最急說等篇章,闡述了作者對放血療法的重視和臨床應用。明清時代的醫家,家也對放血療法有所論述,如明代薛立齋著的外科心法七卷,瘡瘍機要三卷,和正體類要二卷;他還校注了宋代陳自明的外科精要,在他的醫案中記載,喉痺以防風通聖散投之,腫不能嚥,此症須針乃可,如牙關已閉,遂刺少商出血,口即開。清代吳尚先著的外科專書,也有提到放血療法,治一小兒咽喉腫痛,飲水不下,晨甚‥‥以銀針刺少商、然谷二穴出血,其喉即寬。放血療法不但在國內歷史悠久,應用廣泛,而且在世界上一些國家也享有盛行,並著之於書。例如在埃及的許多紙草文中就可以發現,古代埃及的醫生們為了瀉血,經常採用放血術。又如中世紀著名的阿拉伯醫家,阿維森納在其所著的醫典中,對放血療法作了詳盡的論述。其中包括靜脈的選擇,切口的大小和形式,以及患者的年齡、體質等,還談及放血術的適應及禁忌症。有些國家放血療法,甚至風行一時,如俄國的晉巴柯夫發現,在古代諾夫格勒城的戶籍登記簿中有放血人,作為一種職業記載,說明當時對放血療法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醫療活動存在了。十九世紀法國醫家布魯塞教授,十分推崇放血療法,據記載,他曾給一位病人做過32吹放血治療,他認為,放血是一種刺激療法,是對抗炎症的有效方法。現代全亞洲最著名最有口碑的放血術施行者,首推台籍赴日學醫,畢業於千葉醫科大學,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蔡篤俊醫師,他在日本東京開設蔡內科診所,專門以放血術配合中藥調理,一法治萬病,馳名全亞洲地區。


三、放血療法的機制與應用:


從歷史的記載和文獻資料的考證中,我們得知放血療法淵源流長,享譽中外,應進一步研究其治療機理。


放血療法的根本作用仍不能離開經絡學說與氣血學說這個總綱。經絡學說是中醫,尤其是針灸學科的基本理論之一。古人認為經絡具有由裡及表,通達內外,聯絡肢節的作用。人體是一個完整的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是由經絡來完成的。經絡在人體內像一個大綱,把各個不同的臟腑組織器官網結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體。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將氣血運達週身各部,以保證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經絡還具有調解陰陽,協調各臟腑之間的活動平衡,即生剋制化的諧和與統一。從而維護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另外,經絡學說對臨床治療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是凡各種疾病皆因經絡不暢,引起臟腑不和,陰陽失衡所致。而中國醫學所謂的氣血,又是一切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中醫所說的氣,不專指鼻呼吸之氣,它包括臟腑組織器官的一切機觸。例如脾胃的消化功能稱為脾氣、胃氣、腎臟的排泄,生理功能稱為腎氣,經絡的功能稱為經氣,生命得以生存的功能稱為真氣。所以中醫氣的概念,是指人體一切臟腑組織器官的機能作用。由此看來人的形體一時一刻也離不開氣的溫煦。如果人體任何臟腑組織發生氣機不調,那裡就會出現疾病。那部份失去了氣,那部分就喪失了它的功能,甚至呈現死亡,人死後氣絕了,身體變冷,就測不到氣的存在了。中醫所謂血,則是指人體內血液、精髓、津液諸陰而言。古人認為人體的各個活動均離不開血。例如人的手足攝物及行走的動作都必須有血的濡養才能完成,眼睛得到血液才能視物,脾胃得到血液才能消化吸收供應全身的營養,頭腦得到血液才能思維而神明出焉。總之,各個臟腑組織器官無一不依賴血液的營養,才能發揮它的生剋制化的作用。如果因為某種原因氣和血發生偏盛或偏衰時後,經絡則發生阻滯,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則發生紊亂,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如果氣血不存在了,那麼一切生理活動就會停止了,人的生命亦就結束了。氣與血二者又是互相依存,彼此聯繫的。氣是血的直接表現,血是氣的物質根據。故古人云氣行血則行,氣住血則停。但是氣和血又是互相對立,相互補充的關係,如果氣不足,可以通過血的濡潤作用,使氣不足得到改善。而這其中血是帥,是主導。因為血是有形物質,氣必須以血為基礎,氣屬陽,本主動,但必須依賴血以濟,才能表現出它的機能活動,這樣血就成了氣血中的主帥。放血療法是在特定的腧穴或患病的局部用鋒針或其他針具決破皮膚,強迫惡血外出,治血調氣的作用。此舉雖然屬於局部放血,但通過經絡之全身調節作用可調節全面,又因生剋制化,表裡關係,使相應的臟腑功能改善。況且此法乃直接刺血以調血,又以血調氣。因而可以認為放血療法具有雙調作用。古人認為臟腑功能紊亂,經絡功能失調所產生的症狀,根本原因不是氣發生改變,而是血發生變化所致。又為氣血相互為用。氣有病可以影響到血;血有病也可以影響到氣。放血療正是根據這個理論為指導,建立了自己獨特的治療體系。也就是利用治血調氣,從而通達經絡,活血袪瘀,使臟腑和諧,陰陽平衡,治病袪疾。放血療法主要應用於退熱、止痛、解毒、瀉火、止癢、消腫、治麻、鎮吐、止瀉及救急危症等幾個方面,分述如下:


1、退熱作用:中醫認為發熱有二種,一為陽盛發熱,一為陰虛發熱,放血療法適用於陽盛發熱,陽必然導致血盛,放血可以減消血盛,以減輕脈中的熱邪,因而退熱,人身之氣是以血為本,同時又隨血出入,迫血外出,欣然能泄出過盛的陽氣,從而改善了陽盛的狀態,使機體的氣血,趨於平衡,熱而自平。至於陰虛發熱則不宜使用此法。


2、止痛作用:中醫認為,通則不痛,意指伴有疼痛的疾病,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放血可以直接破血外出,疏泄瘀滯,暢通經脈,故疼痛可以立即而止。臨床很多急往病症,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都能收到滿意的療效。


3、解毒作用:放血對機體正氣不足,機能障礙時毒邪內竄的病證,如毒火攻心的紅絲疔,以及毒邪侵淫而生的瘡瘍等亦有很好的療效。放血不但能使侵入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使人體機能正常,抑制毒邪擴展與再生。


4、瀉火作用:中醫認為心屬火,如心陽過亢,人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火譫症,例如心煩不安,口舌生瘡,甚至發熱神昏擔語等症狀,且心又有主血脈的功能,所以放血可以直接減輕[心陽過盛的狀態,而達到瀉火的目的。中醫認為,肝膽內是相火,肝藏血,因此放血也能治療肝膽相火妄動的疾病,如暴發火眼,頭暈目眩等症。


5、止癢作用:古人認為癢是有風氣存於血脈中的表現,故古人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故血就是理血調氣,血脈流通則風氣無所存留,而達到社風止癢的作用。


6、消腫作用:腫大多是由於氣滯止澀,經絡淤積而造成的,放止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莞陳的氣血和病邪,以促使經脈通暢無阻,自然就達到消腫之目的。


7、治麻作用:中醫認為由於氣虛不能帥血達到肢端,則每每出現麻木的症狀,以毫針或採止針刺患側肢瑞的穴位,放出少量的血液。放止治療麻木的病症,是以血行氣通的理論為指導原則,以鼓動氣機使血液能達於肢端,而麻木癒。


8、止瀉作用:放血治療泄瀉的範圍是腸胃積食化熱而成的,熱瀉或時疫流行造成的清濁不分的泄瀉等,其機制是通過瀉火降小腸熱,而引導升清降濁的作用,臨床上常用委中穴緩刺放血,一般放血一至二次即癒。


9、鎮吐作用:噁血、嘔吐多屬於胃熱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積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並有助消化疏導胃俯的作用。


10、救急作用:放血可通過瀉熱涼血敗閉開竅,醒神清腦的作用,急救卒症昏厥,不省人事的病人,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急救手段。


以上十種症狀,經筆者多年臨床應用,證實放血療法,如能使用得當,均可獲得滿意的療效。期待今後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能與中醫理論結合實踐,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證明放血療法的作用機轉說,不定能使放血療法更加發揚光大。


四、放血療法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放血療法手段強硬,屬於強通法,對實證、熱證可以說有特異的療效。任何一種療法對一些病症療效顯著,那麼必然對另一些病症就是嚴格地禁忌,因此放血療法也有其禁忌。


1、病人的禁忌:陰虛貧血,體力過於衰弱的患者或脈虛的病人,都不宜放血(突然昏厥的患者除外)。水腫或平常易出血的病人不宜放血;大勞、大飢、大渴、大醉、大怒等暫時都不宜放血,必須休息一定時間,使氣血平靜下來,再行放血,否則不但無效,反而容易造成意外。


2、手法的禁忌:針刺的手法不宜過重,否則會因刺激過重而發生暈針,尤其是對神經過敏的病人更要小心。針刺手法必須深淺適度,禁忌針刺過深,以免穿透血管壁,造成止液內溢,造成血腫。


3、禁刺大中型動脈:因為動脈較不易止血,如果不慎刺中動脈也不必慌張,立即用消毒的乾棉球,按住針孔,壓迫止血,稍待片刻後即可止血。


五、操作時注意事項:


1、點穴準確:針刺前點穴是否正確,直接影響療效,因此應認真正確的點穴,最好將病人擺放一舒適的體住後再行點穴,一般可用大拇指甲拍一個十字,以示標誌。


2、嚴格消毒:放血時因針具直接刺入血管內,故必須嚴格消毒,施刺穴位附近皮膚亦應用酒精棉球充分消毒,醫者的手亦充分先消毒或帶消毒手套,以避免引起感染。拔罐用具最好由病人自行購買攜帶,採血片亦應避免用於不同病患,以防病毒感染。


3、針具鋒利:放血前必先詳細檢查針具,尤其檢查針尖、針刃是否鋒利,以減輕病人的痛苦。


4、持針穩妥:右手持三稜針,必須全身用力,全神貫注手臂,運氣手腕,達到指尖,然後針刺方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施刺儘量以一吹完成,減少痛苦,病人不畏懼為要件。


六、優先考慮放血療法之病症:

















































































1.發熱(壯熱)



2.咽喉痛(喉痺)



3.舌腫痛(不含舌癌)



4.尸厥(昏迷急救)



5.腰痛



6.四肢麻痺(末稍血行障礙)



7.流行性腦膜炎



8.急性結膜炎



9.酒渣鼻(玫瑰症瘡)



10.脫髮(鬼剃頭)



11.黃褐斑



12.疳積



13.高血壓高血脂



14.毛囊炎



15.丹毒



16.濕疹



17.帶狀泡疹



18.(化膿性青春痘)



19.泛發性皮炎



20.過敏性鼻炎


 



21.牛皮癬(銀屑病)


 



22.肝功能異常


 



23.下肢靜脈曲張


 



24.腱鞘囊腫


 



25.心血官疾病(冠狀動脈硬化)



26. 氣喘、痰飲


 



27.頭風


(久年頭風痛)



28.胃、十二指腸潰瘍



29肩腸炎


 



30.五十肩


(肩周圍炎)



31.背痛(膏有痛)


 



32坐骨神經痛


 



33.一般神經痛


 



34.苛常性乾癬


 



35.異位性皮膚炎


 



36.過敏性皮膚炎


 



37.籌麻疹


 



38.月經不調


 



39.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



4O.子宮肌瘤


 



41腰椎骨刺


(神經壓迫)



42.肌肉腫脹


(瘀血或硬塊)



43.肺結核


 



44.糖尿病


 



45.紅斑性狼瘡


 



46.類風濕性關節炎



47.更年期障礙


 



48.不孕症


 



49 卵巢囊腫


 



50.月經不調


月經困難)



七、結論:


    傳統中醫治病,自古以來即有明訓,強謂一針二灸三湯藥,把治病方法的選擇接序針是擺在第一位的,灸排在第二順位,第三順位才是內服湯藥,演變到今天,大部份的中醫師都採用湯藥為唯一的治病方法,把針灸給忽略掉了,這是大錯特錯;針灸總合來說,可以分為三種手段,強逼、微通、溫通,所謂強通法就是利用放血術,把體內經絡存在的瘀血或毒素把它抽放出來,使之淨化,而達到袪瘀生新,活血化瘀的效果;而微通法是採用毫針刺入經穴,使之產生調氣血以通經絡的功效,此乃一般中醫師比較常用的方法,至於溫通法是利用艾絨掛在毫針上或隔著薑,把艾絨點燃,使溫度穿透經絡而產生溫通氣血袪除虛寒的效果。 


由此得之,放血療法在中醫臨床上應該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亦可做為中醫在疑難病證中多一種輔助療法的選擇。已故陳立夫資政曾說:治病的方法愈多愈


好,殺人的方法愈少愈好,鼓勵醫師多學一種治療方法,病人就多一層保障,說


得真有道理。


     至於放血的出血量到底有何標準,以個人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認為穴位小的量不必多,古代稱三豆許就是約三滴血的意思,例如扁桃腺炎於少商、商陽穴位放血,擠出三滴血,其量已足夠了,如果是在背部的膀脫經俞穴,其放血量宜多不宜少,否則無法達到活化淨血的效果。最近個人由友人介紹陪伴前往日本東京都,拜訪一位現今亞洲地區最有名的放血療法施行者,蔡篤俊醫學博士,他本身是學西醫出身,而把中醫領域的針灸放血術發揚光大,到他診所就醫的病人,幾乎都採用針灸或放血療法,把放血療法改良、發展、做成一個標準作業程序,配合自己研發的,以中草藥提煉的健康食品內服調理,一法治萬病,馳名海內外。個人期盼國內中醫界亦要重視針灸放止療法,使之廣泛採用於臨床,造服更多的 病人,古法新用亦算是一種醫療革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