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神聖對素食的印證8 河上仙翁賜訓 素食之偉大 海嶠鸞音
閒遊賞得好風光 夜色依稀月小陽
北望高山頭粉白 南瞻遠水面蒼茫
林泉幽靜無人住 魚肉葷腥有客嚐
世上憑誰能學道 歸來仙境歲年長
素食之偉大
夫魚肉香濃,於身有害,瓜蔬味淡,於性無傷,持齋,養全身氣順而血清,
食肉,關遍旌體心粗而性暴。煙火之餐,不若雲霞之嘯,林泉之隱,卻勝棲閣之
棲,仙家修道,取靜而捨動,俗子養身,好餐而快飲。五臟濁,而六經臭,七孔
昏,而三寶虧。此皆為食,助成心性粗暴,而起殺盜淫,斯盡因飲,增強精神昏
迷,而生瞋癡欲。空門以五戒警人;遠此即心是佛,大道以三無立教,悟茲而性
歸真。天陽地陰,一分,而生人生物,神清精濁,一分,而凝魄凝魂。知造化之
玄理,悟陰陽之妙機。則可以談性命之根源,亦堪而授仙佛之秘奧。莫道持齋身
無補,須知養素氣有清,更成仁一世,又添智十分。
(此篇係河上仙翁的慈訓,觀其內容,句句金言,行行玉語,誠為素食修心養性
歸真的座右銘,內中含有至高無上的真理,欲成至道,了脫生死者,請從速素食,
蓋發心素食之偉大願力,信受奉行,亦可以成就偉大之無上佛果也。)
(此篇係河上仙偷的慈訓)
回覆刪除經理慈悲:
河上仙翁是哪一位仙佛?感謝慈悲.
後學 水田 敬上
[版主回覆05/12/2010 18:07:59]水田你好:
河上仙翁簡介如下:
1、唐詩崔曙曰: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此首律詩的大意是這樣的:漢文帝在西山構築的望仙台,今日重陽來此登臨曙色大開。三晉高聳入雲山嶺向北蜿蜒,淆山南北二陵風雨從東而來。當年函谷關的令尹有誰相識?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歸難再。且在附近尋個象陶潛般的人,在菊叢中舉杯同醉歡樂開懷!可見在唐詩裡面,作者崔曙先生有提到何上仙翁,他是古代得道的仙人。
2、葛洪所著神仙傳對河上公仙翁的介紹如下:
河上公亦號「河上丈人」,實由傳說中的黃老學者河上丈人敷衍而來。《史記·
樂毅列傳》太史公曰:「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並臚列其傳承系統,自河上丈人凡六傳至漢初曹參。據此,生當戰國時代,其傳承體系亦出自齊地黃老學者。漢文帝好黃老刑名之言,東漢方士遂敷衍出河上公傳道於漢文帝的一段傳說,後經兩晉人葛洪整理而成為《神仙傳》中的內容,並由靈寶派吸收於托稱「太極左仙公葛玄造」的《老子道德經序訣》中(二者及諸本文字大同小異)。這一傳說的定型當在東漢全面神化老子和《老子河上公章句》成書之後,道教創立後的神仙傳記大都本此。
據今本《神仙傳》載:「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漢孝文帝時結草為庵於河之濱,常讀老子《道德經》。時文帝好老子之道,詔命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誦之,不通老子經者不得升朝。帝於經中有疑義,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州河上有人誦《老子》。』即遣詔使繼所疑義問之。」
公曰:「道尊德貴,非可遙問也。」帝即賀(駕)幸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謂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雖有道,猶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 還篤都」須臾,公即拊掌坐躍,冉冉在空虛之中,去地百餘尺而止於虛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於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 還篤 賤乎?」帝大驚悟,知是神人,方下輦稽首禮謝曰:「朕以不能忝承先業,才小任大,憂於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願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書《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謂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經以來千七百餘年,凡傳三人,連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經。言畢,失公所在。遂於西山築台望之,不復見矣。
《老子道德經序訣》稱:「論者以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盡通其議,而精思遐鹹,仰徹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純信,故示神變,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時人因號曰河上公焉。」按:陝州系北魏以後建制。今本《神仙傳》無「世人不能通其議……太上道君……便去耳」云云,疑《神仙傳》「道君」一詞亦系靈寶派道士所改。從這一故事透露出道教創立前期,某些道士蔑視專制君權、嚮往個人自由的情操,超脫君權羈絆,故有此河上公的形象。而隨著封建專制的加強,道士們對河上公其人其事的評論遂迥異其趣。 元道士趙道一稱:「厥後文帝以恭儉化天下。後世議者謂漢文帝有三代之風,豈非河上公道德之化耶?『並記』有河上公廟,在陝府之北,並文帝望仙台遺跡存焉」。道教崇奉河上公為「河上真人」。《太極隱訣》規定誦《道德經》儀式,首先燒香整服禮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師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後念開經蘊咒、叩齒,咽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