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慈悲和智慧,在佛法中稱為「悲智雙運」

慈悲和智慧,在佛法中稱為「悲智雙運」



分類:佛經樂音

2009/07/29 14:51


 



 

































 



慈悲和智慧,


 


在佛法中稱為「悲智雙運」


 



 


我們作人、做事,


 


必須要有正確的觀念、良好的態度。


 


「觀念」就是指我們的思想,


 


如果思想正確,就如一條光明的道路;


 


若思想不正,就會南轅北轍,


 


方向錯誤做任何事都不容易達到目的,


 


即使達到了目的,最後也會非常危險。


 


所以我們一定要建立正知正見,


 


在佛法裡講的就是「八正道」。


 



 


 首先以態度來說,


 


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態度要有原則,


 


例如表現在臉上的喜、怒、哀、樂等,


 


就是態度。


 


儒家說:「富而不驕,貧而不諂。」


 


就是在富貴的時候,不要驕縱、傲慢,


 


也不可氣勢淩人、目空一切;


 


貧困的時候,更不要諂媚,


 


這是很沒有格調、沒有氣節的。


 


這就是我們作人的根本態度,


 


也是一種修養。


 


如果都能做到,人格就會健全。


 



 


 不可以喜怒哀樂、反覆無常,


 


要控制我們的情緒,


 


要有慈悲和智慧,


 


在佛法中稱為「悲智雙運」。


 


一般而言,慈悲屬於感情,智慧屬於理智,


 


如果一個人的感情太重,就會被感情左右,


 


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成就;


 


相反的,如果只有智慧,而沒有感情,


 


在日常生活上,對人一定是冷冷冰冰,


 


像是冷血動物一樣,這就是缺乏慈悲心。


 


所以,我們若能兼具慈悲和智慧,


 


朝這個兩個方向去做,


 


就是「悲智雙運」、真正的菩薩行,


 


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就。


 


 








感謝 時光圖框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