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冷氣病!夏日冷氣房養生6招
進出或久待冷氣房都要懂得保養身體,增強體內調控機制,否則身體免疫力將隨著室內溫度,愈降愈低。
外熱內冷,這可不是在形容人的個性,而是夏天裡,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
炙熱暑氣把人逼到冷氣房裡,室內外溫差大,就像季節交替忽冷忽熱,身體容易感到不舒服或引發舊疾。如果索性窩在冷氣房,冷氣吹久了,也會生病。
常見的冷氣病
「熱天從外面進入室內,最常見的是頭痛,」台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健檢科主任林雨亭認為。
由熱入冷,尤其當室內外溫差超過五度以上,熱脹冷縮原理,腦血管從擴張狀態急速收縮,因而出現頭痛症狀。
由冷入熱,身體調節中樞如果失當,會出現中暑或喉嚨痛、鼻塞等風熱型感冒症狀。
待冷氣房過久,皮膚常乾燥發癢。特別是患有慢性皮膚疾病,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
拿常見的慢性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來說吧,熱天流汗,汗水刺激明顯時,皮膚發癢難耐;如果處在冷氣房久了,皮膚也會因過於乾燥而出現癢症。
冷氣房的乾燥問題也波及眼睛。長期戴隱形眼鏡,患慢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的人,眼睛容易乾澀,復發機率也高。
如果冷氣口濾網沒確實清理,情況更糟。
密閉辦公大樓裡,空調系統不斷循環,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持續累積在空氣中,眼睛在缺氧情況下又久盯電腦螢幕,容易發紅癢痛。最近的研究也顯示愈來愈多人出現 流鼻水、打噴嚏、眼睛紅、鼻子過敏、頭痛等「病態辦公室症候群」。其他像流行性感冒、結核菌等傳染病,也極易在密閉大樓內迅速傳播開來。
本身有過敏性體質的人,症狀將更明顯。尤其當藏污納垢的濾網蓄積大量塵A,經過空氣播送,將從呼吸道直接接觸,引發過敏反應。
中西醫師觀察,愈來愈多成人有過敏體質,有些人自覺對溫度或濕度變化很敏感,卻表示沒有過敏體質。「其實只是時候未到,過敏因子可能已潛伏一段時間,」台 北市立中醫院內科主任程惠政提醒,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進入更年期或經歷一次嚴重的感冒之後,過敏因子很可能因而被觸發。
如果感冒久治未癒,要當心了。「拖很久沒好,很可能感冒已經好了,只是過敏被誘發,卻被誤以為感冒,」程惠政提醒成年人要及早自我觀察,找出病徵。
6招擊退冷氣病
不論哪種體質,進出或久待冷氣房內都要懂得保養,增強體內調控機制,否則身體免疫力將隨著室內溫度,愈降愈低。
第1招:分段穿梭室內外,減緩頭痛
帶著一身酷熱進冷氣房,腦血管快速收縮,極易引起頭痛,更嚴重的「甚至引發心臟病或腦中風,」林雨亭指出。
他建議進入冷氣房可採分段式:踏入冷氣房先待3?5分鐘,旋即走出室外陰涼處再待幾分鐘,之後再步入室內,反覆2?3次,等身體較能適應室內低溫,就可留在冷氣房工作。待在室外時,不妨扭扭腰、伸展身體。
這種分段進出冷氣房的方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壓、糖尿病,最好避免猛然進出冷氣房。
出現頭痛症狀時不妨按摩耳朵四周,調整腦部血液循環,減緩頭痛。
曾是針灸醫師的林雨亭解釋,按摩耳朵有雙重效果,稍微用力按摩耳朵(屬於強刺激),在中醫上有散熱效果。如果輕輕按壓耳朵(弱刺激),則有溫暖效果。
不論中西醫師都一致認為,平時多運動,增強血管彈性,讓毛細孔恢復正常排汗調節體溫功能,增強人體對抗溫差的耐受力,才是根本之道。
第2招:控制溫差和濕度
控制室內溫、濕度也很重要,尤其當小孩有過敏體質,很會流汗,怕熱,一踏入室內經常闖到電扇或冷氣口前吹風,結果立刻打噴嚏、流鼻水。
年紀稍大後,流汗情形會稍微好轉,該擔心的是關節問題。特別是中年之後,身體代謝率漸緩,血液循環較差,關節對溫度、濕度的變化很敏感,不利於久坐冷氣室的上班族。
從醫學觀點,室內外溫差最好維持在3?5度,「室內濕度控制在60左右,溫度在攝氏25?26度間,最適合人體,」同時受中西醫學訓練的程惠政提醒。
當室內濕氣過重,易誘發過敏性症狀,這時最好能以除濕機輔助。因為冷氣除非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且持續運轉中,才具除濕效果。當關掉冷氣,溫度一上升,濕度也跟著提高(相對濕度)。
「所以冷氣機不能取代除濕機,」程惠政發現有些過敏體質的人下班回到家也猛開冷氣,以為可以保持室內濕度。其實,只有除濕機在任何溫度下才可保持一定的濕度(絕對濕度)。
第3招:多喝溫水
經常在冷氣房工作,容易流失水分,造成鼻腔和黏膜過乾,甚而引發支氣管炎,需要多補充水分,但究竟喝冷水或熱水才適當?
答案是,喝常溫水(如礦泉水)或溫水(攝氏35?40度)。
太熱的水恐傷食道,曾經胃出血的人更要避免。冷水過於冰涼,會刺激腸胃內壁,血管收縮,使得腸胃血流量降低,減少消化酵素的分泌,影響消化能力,相對地,營養吸收力也轉慢。久而久之,容易引發腸胃疾病。
通常人體嘴巴和喉嚨的血液循環較好,食物流經此處溫度會稍微提高。而冰水的溫度過低,短時間內很難增溫,就這麼流入胃腸,「從胃外面摸都會涼涼的,」程惠政曾大量喝冰水,自我實驗。
他特別提醒老人、小孩最好忌食過多冰涼品。老年人腸胃蠕動慢,血液循環較差;至於小孩,全身熱量少,腸表面的容積和體積也小,吃太多冰涼食物會因體內溫度降低,影響腸胃功能。
第4招:保濕工作不可少
長期受冷氣襲擊,肌膚容易乾皺,影響光澤和彈性。嚴重的話,皮膚還會發癢、起疹子。
除了多補充水分,身體也要經常保濕。夏天容易出油出汗,建議使用清爽型乳液,避免乳霜或油性乳液,以免阻塞毛孔或排不出汗來。
人們經常誤以為保濕就是皮膚很乾了,趕緊抹乳液即可,其實這只能維持不那麼乾燥,保濕效果有限。
平時,真正的保濕應該在浴室,趁身體含水量高時塗上一層乳液,讓水分留在皮膚底下。「抓住水分,才是保濕的關鍵,」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陳衍良強調。
一旦身體因乾燥發癢起疹子,可不能只澆灌乳液,免得症狀惡化。應求助專業醫師。
除了呵護身體,環境也得保濕。隨時放一杯水在身旁,或適度栽種室內植物,也能增加環境濕氣。室內植物可減少二氧化碳濃度,達到調節空氣的功能。
第5招:給眼睛一點溫暖
眼睛乾澀是另一常見冷氣病,特別好發於戴隱形眼鏡或有慢性結膜炎的人。
結膜是一層透明的薄黏膜,覆蓋在眼瞼內面和眼球表面。當缺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