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辦事員。在佛堂協辦道務的人員。
9、三才。即扶鸞時所用天才、地才、人才通稱,扶乩者為天才,抄字者為地才,報字者為人才。只有根基深厚、品性端正、情欲淡泊、主敬存誠的人才能擔任三才,特別是天才,通常選擇聰慧少年兒童擔任。
10、道親。即信徒,是一貫道內信徒之間的稱呼。
由於時空變化,在當今臺灣一貫道場上的職級實際上已沒有這麼多層級,祖師早已在靈界,道長、老前人也已陸續逝世(道內稱“歸空”),前人似乎也沒幾人,道務管理和推展主要靠點傳師、壇主、講師等承擔。
在組織結構方面,一貫道以佛堂為基本單位,有總壇、支壇、分壇、散壇、家堂等五、六個等級。大陸時期,通常總壇由張天然親自領導或由道長主持,各地支壇由道長或前人主持,分壇和散壇由點傳師主持,有的散堂以及家壇由壇主負責,壇與壇之間上下隸屬關係明確,組織機構嚴密,形成一個綿密的結構網。當今臺灣一貫道組織也是這種佛堂結構,但因形勢和時空變化,已與大陸時期的一貫道有所不同。在臺灣,一貫道大約有18個組線,組線之上並沒有一個類似大陸時期張天然祖師那樣強有力的控制和領導,一貫道合法化後於1988年成立的“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也只是一個“同業公會”,搞搞協調可以,但該會與各組線、組線與組線之間都沒有上下隸屬關係,道務運作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在開展道務活動方面,當今臺灣一貫道以大廟為各地道務中心,這也是大陸時期所沒有的。
一貫道自命是天道,因此非常重視天命在組織中的作用。中國的天命思想源遠流長,自周以來一直被用作解釋皇權合法化的依據。明清以來民間宗教勃興,這種天命觀又被倡教者用作傳教神聖性的印證,一貫道尤其突出,甚至與解釋皇權一樣,直接用“奉天承運”來解釋辦道權:“天者,明明上帝也,運者天機之運也,奉天承運者,即系奉上天之明命,辦理本期之天機大事也。”一貫道如此看重天命,以至於將點傳師以上職級的領受稱之為“領天命”,並以此來嚴格要求自己“盡天責”,即要專心致志代天推展道務。同時,又將天命的義涵作廣義解釋,說“天命是上天所命的即本性也,以為人生之天職德位也。人如不盡天職,不顧道德名譽,就是違天命則不得天福”。又說“群居講道論德,就是天命話;做事利人利物,就是天命事;富人樂善好施,貴人引人向道,貧人自食其力,安貧樂道並助人做善事,皆能長天命”。這種把進德修業、樂善好施也賦予天命意義的作法,促使廣大通道者更加愛道、護道、為道盡力盡責。一貫道理論家孚中將這種特別重視“領天命”作用的道務領導制度稱之為“天命領導”,認為是一貫道比較獨特的組織形式。他說,臺灣的一貫道是一個組織井然有序的教派,但其嚴密性並非靠上對下的控制或管理,亦非領導者個人魅力使然,而是靠上對下的關懷力使之凝聚起來,這股關懷力來源於個人對道的體證及領受的天命職責,正是因為“領天命”神聖,使道中每個角色都獲得對下付出關照與成全的職責,自己也從中得到肯定和實現自我的機會。這種組織領導形式,對一貫道在臺灣傳播與發展,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一貫道的修持觀與禮儀
與其他宗教一樣,一貫道非常重視對道的修持。並很有自己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認為在修心養性的同時更要重視行功渡人。一貫道修持法門分內功和外功兩方面,《一貫道簡介》對此進行了比較完整的闡述:
“內功即格致誠正修身之功夫,亦即克己復禮、清心寡欲、求其放心之功夫。外功即要行濟人利物之事,要有拯災救世之心,要遵三教聖人之訓,遏力躬行實踐,凡印善書,立佛堂,廣勸化,多開荒,宣揚道義,啟發人智,化一人成道,功德實非淺鮮,外功圓滿,內功隨之而圓。至於凡情上,濟急救難,賑災匡危,小則出資獨辦,大則集資共舉,要隨地隨人隨時隨事,多方而利導之。次與父言慈,與子言孝,與兄言友,與弟言恭,與夫婦言和睦,與朋友言信實,與官吏言忠正,化惡為善,化愚為賢,則為真功;不存沽名釣譽之心理與無惡言厲色之表現,若沽名釣譽,無所謂功矣!若性躁氣憤而勸人,則非修道之人矣!”
由此可見,一貫道遵循的修行觀其實就是儒家“內聖外王”的觀點,對內、對自己,要求正心修身養性,對外、對他人,要勸善成人。不過一貫道的勸善成人,更多的是指辦道渡人,也就是發展更多的人加入一貫道,道內將此行為名為“開荒”,認為辦道渡人是最佳修行的印證,是“真功實善”。這也是為什麼一貫道徒比其他教門信徒更加熱衷於傳道、更加有傳道責任的思想所在。事實上,一貫道特別注重外功行持,張天然當年辦道,就以“誰辦誰成”來鼓勵和提拔道中領袖,像山西的薛洪、河南的孫芝桂、北京的張五福等人被提拔為道長,並非他們內在修行功夫有多高深,而在於他們發展信徒、弘展道務很有一套。一貫道教科書《明德新民進修錄》甚至明確地說“內功是道,外功是德;道本屬於空,而德屬於實;故無德不能顯道。”把渡人的外功看得比修已的內功還重要,這是其他教門所少見的。
一貫道修持觀的第二個特點是儒、佛、道三教齊修。在一貫道看來,儒、佛、道三教雖然分門別戶,言論不同,但從根本上說教理是一致的,都是要代天宣化、化惡為善、挽救人心。比如道教以虛為本,注重保養虛靈,返回無極;佛教以寂靜為根,注重滅除雜念,返觀寂靜;而儒家在明明德,注重私欲淨盡,天理純全。在終極目標上,天理、寂靜、無極是相通、相同的,都是一理所生,正如宋代全真教主所說,“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所以一貫道主張“三教合一”,在修行上,必須三教齊修,行儒家之禮儀,用道教之功夫,守佛教之規戒。
儒家禮儀簡潔、莊嚴,所以一貫道的禮儀大都仿自儒家敬天祭祖的儀式。如行儀時穿中國傳統長袍、馬掛禮服,行傳統燒香磕頭敬拜古禮,佛堂內供桌、佛燈等,更是按易理推演的形式進行擺設。主燈像老母、性光,代表無極,左右兩燈代表陰陽兩儀,五色供果代表五行等,科儀時並無佛教、道教那些敲打念唱、畫符念咒、驅邪祈福的法式,也沒有袈裟、道袍等行頭,信徒也不用像僧人道士那樣剃度削髮或盤發綁腿,不用出家,工作起居與世俗無異。
煉功則用道教守玄功夫。道教功夫講究精、氣、神“三華”,講究“安爐立鼎”,旨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達致“三華聚頂”。同時,希望通過修煉,使五臟之氣返回先天一氣。達致“五氣朝元”。一貫道初期修煉金丹,傳授“九節內功”,指出玄關部位,王覺一掌道後進行了改革,改為點開玄關。一貫道提倡修煉功夫,意在淨盡私欲,求其放心,使精氣神自然合一,返回先天道體。
一貫道認為,人世間造罪無邊、輪回無休,皆因殺、淫、貪、邪等諸惡引起,佛教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食酒肉、不妄語五戒,是人類修持以斷惡業,培養善德的開端,因此一貫道也以此為基本戒律加以嚴格遵守。
一貫道的佛規禮節與儀式,正是在這樣一種觀點的指引下訂定的。到了張天然時代,又對過往禮儀進行改革,使之更加簡單易行。其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這些禮儀能在道內切實行效,以建立井然有序的領導體系,另一方面,禮儀簡單易行便於入道者掌握,有助於吸收信徒,推展道務。
一貫道特別重視求道儀式。在一貫道看來,求道、得道是人生的關鍵,是生命中第一等大事。一貫道信徒求道儀式又叫“點道禮”,也就是該道在吸收新信徒時,舉行的向入道者傳授“關、印、訣”“三寶”的儀式。據宋光宇田野調查,所謂“關”就是“點玄關”,指信徒在求道儀式中,由點傳師用右手的中指在求道者眉心“玄關竅”上一點,同時口中說“一指會中央”,再用左手掌在求道者面前抹一下,口中並說“萬法皆超然”,象徵洗心革面。一貫道認為“玄關”是天地人間大秘密,人類靈性的根源,點“玄關”是會通天人的唯一法門,點開“玄關”後,人死後靈魂就可以直上理天,故在一貫道內有“明師一指,超生了死”的說法。所謂“印”就是“合同印”,是道中認為“上天掛號”憑據的一種手勢,要領是兩手心向內,左手抱在右手上,兩拇指按在右手無名指根。這種手勢暗合“子亥相交”,“子”“亥”合為“孩”,象徵著無生老母喚回九十六億原佛子,是認母歸根的意思。“訣”即“傳口訣”,據說是“五字真言”,但這口訣是一貫道的最高秘密,外人不得而知。
一貫道稱“三寶”修持是斷絕輪回、返本還原的“性理心法”,如能依法勤修,達致內聖外王境界,必可超脫生死,證果無極。可見一貫道十分重視禮儀修持,將禮儀與教義緊密聯繫在一起,成為宗教信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日臺灣一貫道佛堂所遵行的禮儀,基本上是張天然《暫定佛規》中規定的,主要有:參辭駕禮、早晚獻香禮、初一十五獻香禮、老母大典禮、獻貢禮、辦道禮、開壇禮、拜節拜年禮等。舉行上述禮儀,意在強調信徒對道的誠心,以達到“內盡其誠、外盡其禮”,並藉以“正心修身,成人成己。”具體儀式動作有:作揖、獻供、獻香、叩首、禮囑(包括請壇、點道、願懺文)等。一貫道禮儀雖然簡單,但道內對此非常看重,如在佛堂禮拜時必行叩首禮,認為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修持功夫,一般還要配上獻香,稍加隆重一點還要獻供。平時進出佛堂,要行最基本的參辭駕禮,佛堂早晚要行獻香禮等。為使禮拜溶入信徒的日常生活,臺灣一貫道特別強調建立佛堂的作用,希望信徒盡其所力安設佛位,每日禮拜以表誠敬。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8月號,總第152期)
|
你好,我偶然搜尋到貴處。
回覆刪除我是劉天倫( Frink Lau,美國台吻論壇的印地,發表過一些詩作 )。
與貴處素無往來,現基於同名之誼前來打聲招呼。
恭喜貴處新建築落成。
原來貴處的建築還未落成。
回覆刪除那麼先前的恭喜收回。
你想讓網路事業更上一層樓嗎?
回覆刪除有效的提升業績,增加網頁曝光率
關鍵字排行軟體四個月5000元
網頁設計,各種貼文軟體販售,客製化軟體開發
0985-960246 小嫚(打擾之處請見諒)
看到~簡體字,頭痛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