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淺談修道行道之我見



淺談修道行道之我見


我們是闡道的先鋒隊,為了苦海中的眾生,駕慈舟,走遍苦海,拯救芸芸眾生登上覺路。我們必須要勇往直前,刻苦耐勞。要有純正的思想,做一個堂堂正正,充滿浩然正氣的修道人。無論待人接物、待人處事,都要有分寸,行為中規中矩,時時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才能圓滿我們的德性,才是一個修道者的本份。


修道並非一兩天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所謂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因此修道必須要有恆心,學習孔老夫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來修道行道,必定可以修成正果。上天要磨煉一個人,要給他種種的磨煉與考驗,所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修道之人,要接受種種的考驗,突破種種困難與逆境,抱持堅定的意志,不成功絕不罷休。眼看眾生受業報,擺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應該好好體悟,急速修辦,在這個佳期良辰,我們如果沒有立志修辦,以後就沒有機會行功了愿了。修道還要有光明正大的心念,不怕魔考,勇往直前,參與道務運作,有逆水行舟的精神,目標要遠大,心胸要開闊,擔負起自己的天職,素位而行,置各人生死於度外,以救渡天下眾生離苦得樂為志業,積極修辦,有始有終,才能成功。


學道要活到老,學到老,才算終止,路途是遙遠的,如今很多聖賢仙佛都倒裝降世,來到凡間,救渡天下芸芸眾生,離苦得樂為己任,因為眾生被物慾蒙蔽甚深,這種偉大的聖業,必須要發揮內在的定力,和絲毫不變的毅力,才能擔當重任,況且修道是修自己至誠的心,道本是「誠」,付給自己的任務,除了精神、觀念、言行,要誠於中,行於外以外,還要有純正的思想,做為行道的目標與方針,後學提出幾點淺見,與諸位前賢互勉:


一、發出慈悲的心腸:修道要發出慈悲的心腸,因為眾生沉溺於苦海中,被業障所污染,認不清自已的本來的面目。本性不清淨,有如污濁的池水,眾生在這慾海之中,追求名利聲色,難以自拔。孟子說:「天下溺,援之以道。」我們已經得授真道,幸受真傳,要趕快發出慈悲的心腸,追隨點傳師,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去普渡眾生,讓有緣眾生都能夠求道修道,並且要教導他們,發揮良知良能,明白道的尊貴,接近道場修辦,堅定信心前進,做一個真正的修道人,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


二、恢復光明的本性:眾生這一點靈光,來自無極理天,是清靜光明,一塵不染的,只因為來到世間,沉迷於七情六慾,酒色財氣,名利恩愛所迷惑,所以迷失本性,讓本性愈陷愈深,以至於受到業力的牽纏,讓清靜光明的本性,受到蒙蔽。每個人的罪過錯並非原來就有的,而是被後天所污染。修道之人,必須要把後天被污染的本性,全部除盡,更要行善積德,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讓業障消清,靈性光明,才能恢復本來真面目。


三、恢復固有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是維持社會秩序的一帖祕方,今天我們所得的道,就是要讓我們恢復一顆善良的心,以這顆善良的心,來修心煉性,待人處世,待人處世以本性良心做主,發揮良知良能,來服務社會,利益眾生。例如到國外辦道,要將中國固有的倫理道德,推行於世界各地,讓乾道遵守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坤道遵守三從四德,七出八則,人人遵守倫理道德,率性而行,那麼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堯天舜日的太平生盛世,就可以實現了。


四、聖凡雙行:三期普渡,首重人倫大道,所謂人道圓滿,天道自成,又曰:「人道盡,天道近。」圓滿人道之後,要聖凡兼修,因為無凡不養聖,無聖道難成,所以聖凡要兼顧,才是白陽期修道最圓滿的境界。如何做到聖凡兼顧呢?在聖事方面,首先要接近佛堂,參與道場運作,幫助點傳師、壇主做好辦道、開班、聯絡、服務、接待…等工作;凡事方面,要實施道化家庭,將家裡環境打掃乾淨,教育子女認真讀書,成為未來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堅守各人的工作崗位,無論士農工商,都盡自己的責任,認真付出,絕不偷懶,心理上也可以得到心安理得。以上如果聖事、凡事都得能圓滿,是白陽期修道的典範,希望大家信受奉行之。


五、終身而不退:六組壇經般若品云: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門,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末後的眾生,得到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以後,要將頓教法門發揚光大,發願信受奉行,與諸佛菩薩有相同的見解與修持,要終身而不退,就是修到最後一口氣,才能達到聖賢仙佛的境界。如果修辦道連一個月的時間都守不住,認理未清,以假聰明作主,緣淺孽重,靈明的本性被慾望所埋沒,最後不能超凡入聖,依然往六道舊路而行,非常可惜。所以修辦道,要去假聰明機智,以本性良心做主,用妙智慧,學習老子第十九章所說:「見素抱樸,少思寡欲」,才能由假聰明而返回真智慧。


總之,修道的目的,在於求出輪迴,超生了死而登極樂,必須讓要讓自性清淨,恢復清靜光明的本來面目,以智、仁、勇做為學修講辦的原動力,則近乎於聖賢仙佛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