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醫療保健-葡萄糖胺怎麼吃

        醫療保健-葡萄糖胺怎麼吃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家中的長輩往往會對子女抱怨:「快走不動了,骨頭感覺沒有力、站不久,而且關節容易痠痛,真的是老了!」有的神經比較大條的子女當下聽聞,或許以為這是自然老化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而不以為意;但是比較敏感積極的子女,可能會開始先幫父母購買照顧骨頭與關節的保健食品,希望能減緩症狀惡化的速度,使父母還有機會像以前一樣擁有一雙「勇腳」走天下!

 

其實,年紀大的人,一旦發現上下樓梯感到吃力、走或站膝會痛、關節僵硬等,可能是關節炎或關節開始退化的警訊。關節炎常常好發於從事長期久站的工作者,如講師、專櫃小姐,還有運動量大者,如軍人、運動選手,以及體重較重者。

 

此外,高齡者也是好發高危險群,根據統計,全台60歲以上男性超過1成者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而且女性患者比男性多,60歲以上女性每4個當中就有1人有此困擾。

 

這些人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膝蓋負荷比平常人還多,使得關節內覆蓋在交接的骨頭表面、有緩衝作用的軟骨,因過度使用而變弱、變薄,使骨頭與骨頭磨擦而產生疼痛以及炎症。

 

如此看來,關節保養無特定的年齡限制,建議30歲之後就可以及早保養。關節炎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如果是上述的工作性質與特定族群的話,平時更應注重骨骼關節保健與照護,才能避免日後關節疼痛與行動不便的困擾,以及避免關節退化快速,而嚴重到必須走上裝人工關節這一條路。

 

藥局熱銷孝親保養品

 

隨著醫療觀念的改變,國人也愈來愈懂得「預防更勝於治療」,而關節疾病的預防,更是直接影響到許多國人的生活品質,也因此許多琳瑯滿目的「保養關節」保健食品紛紛上市。

 

提到照顧保養關節,不禁令人很快聯想到曾經看過「葡萄糖胺」的相關產品電視廣告,走進藥局,也常在明顯的展示位置出現一些葡萄糖胺的身影,而且根據藥局統計,在藥局非處方藥品販售排行榜上,葡萄糖胺持續位居第一,甚至可以很輕易能在超市、量販店購買得到。

 

由此不難發現,葡萄糖胺不但成為子女孝親常見的禮品,也是老人家習慣性購買的保養品。

 

造成葡萄糖胺成為明星保健食品的原因,並非一朝一夕,早期國外相關報告陸續出爐,開始受到國人注意與重視,曾經有歐洲專家研究發現,補充葡萄糖胺可促進關節軟骨素(chondroitin)與關節液的重要成分形成,能增加骨關節的黏稠彈性,還能改善關節退化、疼痛、腫脹變形,更可幫助關節代謝正常化,以及能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並增加骨質緻密度與堅硬。

 

有些研究報告也認為,葡萄糖胺可以在體內經由葡萄糖合成轉成醣蛋白,刺激軟骨細胞生產膠原蛋白,修復軟骨組織,改善及增加關節裡滑液的多醣體成分,減緩關節炎疼痛。

 

年紀漸長 葡萄糖胺快速流失

 

到底什麼是葡萄糖胺?康是美藥師黃俊喨表示,葡萄糖胺(Glucosamine)是形成蝦蟹外殼甲殼質的膠質成分,這種成分也存在人體內,分布於軟骨、指甲、韌帶及皮膚等處,是負責結合細胞間及組織間的結締組織。

 

當年紀漸長之後,因葡萄糖胺製造減少,造成軟骨無法保存水分,彈性緩衝的能力下降,當軟骨損壞,關節不斷磨損,就容易造成腫脹與疼痛。簡單來說,葡萄糖胺參與的作用,就是在維持軟骨的健康,促使關節液被保留在適當的位置,並加強關節的新陳代謝正常。

 

一旦體內葡萄糖胺快速流失,老人家就會開始抱怨出現走不動、關節疼痛等症狀。因此,適度補充葡萄糖胺,許多症狀都能得到緩解。既然葡萄糖胺對人體的重要性,已逐漸受到重視,正確適當補充足夠的葡萄糖胺,也成為重要課題。

 

以日常食物攝取來看,包括蝦蟹等甲殼類動物中,都含有大量葡萄糖胺,可是甲殼素不易為人體所吸收,所以多吃甲殼類的海鮮,並無法補充到必需的葡萄糖胺含量。當無法從日常食物中獲得足夠的葡萄糖胺時,含有葡萄糖胺的保健食品,便成為不錯的另一種選擇!

 

什麼時候開始吃葡萄糖胺才是比較好的時機?建議當感覺腳部關節有點發痠、腫脹、疼痛,只要有一點點不舒服,即可開始使用。

 

也就是指葡萄糖胺適用於較輕微的發炎症狀,關節在發炎前人體會釋放一些細胞分泌素(inter-leukin)第6型,而葡萄糖胺的作用就在於可以抑制發炎反應的前驅物質,因此葡萄糖胺對於輕微的退化性關節炎有抑制的效果。

 

如果拖到發炎情況已經很嚴重時,此時再吃葡萄糖胺,效果就不明顯了,因為此時,必須在專業醫師的建議下,使用非類固醇的止痛藥或一般的消炎藥來抑制發炎。

 

產品多元化 怎麼吃最安全?
 
不論是硫酸鹽類或鹽酸鹽類的葡萄糖胺,一天的建議量是1500毫克。服用3個月後,最好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
 
葡萄糖胺分為藥品級「硫酸鹽基的葡萄糖胺」(Glucosamine Sulfate)與食品級「鹽酸鹽基的葡萄糖胺」(Glucosamine HCl),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藥品級可明確用於臨床治療,食品級則否。指示藥品是指消費者於購買前,應諮詢醫師、藥師後,再依指示謹慎使用。目前可以在一般藥妝店、超市與大賣場可以買到的是鹽酸鹽基的葡萄糖胺產品。
 
被列為藥品級的產品比較有效嗎?答案是:不見得!

 

硫酸鹽葡萄糖胺雖然在台灣是藥品級,但是,由於使用者擔心其中鈉鹽含量高的問題,大約每顆含64毫克的鈉鹽,一天建議量要吃6顆,等於吃下384毫克的鹽。依據衛生署建議國人鈉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400毫克。攝取過多的鈉,對於引發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的併發症有相當高的風險。所以有一些人便轉而購買標榜低鈉的鹽酸鹽葡萄糖胺。
 
同樣是食品級 作用不同
 
鹽酸鹽葡萄糖胺是近幾年的新技術,新技術因為臨床研究報告的數量不足,目前被行政院衛生署訂為食品。但是具有一些優點,有很多國外資料指出,鹽酸鹽類的葡萄糖胺的吸收率為硫酸鹽類的1.7倍,純度高、有效成分高、自然吸收較好。還有含鈉鹽低,如果以一天建議吃3顆,3顆總含鈉量不超過10毫克。
 
但是,近來也有另一種標榜「無鈉」的「無鹽基葡萄糖胺」(N-Acetyl Glucosamine),也就是無鈉鹽葡萄糖胺。無鹽基葡萄糖胺在衛生署的規定中,同樣是「食品級」的成分,但是,它的主要功用卻與鹽酸鹽葡萄糖胺或硫酸鹽葡萄糖胺大不相同。無鹽基的葡萄糖胺雖然沒有跟任何鹽基鍵結,但卻與乙醯產生鍵結,中文稱之為「乙醯葡萄糖胺」,乙醯葡萄糖胺是以poly多分子聚合物的型式存在,因此,分子型式較巨大,在通過腸道時,不易被小腸絨毛吸收,在小腸中會很快速地被小腸黏膜細胞代謝掉,所以無法經由血液將葡萄糖胺傳遞至關節軟骨細胞處。
 
所以,無鹽基葡萄糖胺的主要功用在於保護胃和腸道內壁的黏膜組織,適用於腸道發炎性的疾病,包括小腸潰瘍、胃潰瘍、幽門發炎、克隆氏症等,有保護及修補黏膜的作用,因此並非適合應用在改善關節炎病症。
 
葡萄糖胺並非止痛藥
 
有的人只要發現關節一疼痛,就想服用葡萄糖胺止痛,康是美藥師黃俊喨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糖胺並非止痛藥,儘管吸收速率快,並不代表緩解疼痛的效果就快,軟骨耗損所產生的關節退化是長期累積所造成的,葡萄糖胺主要是供給軟骨潤滑所需的營養,並協助減輕關節摩擦所造成的疼痛,需要一段期間才能漸漸改善。但是,和止痛藥相較,葡萄糖胺的優點在於沒有副作用,雖然是腎臟代謝,但是對腎臟並不會有傷害,所以有時候葡萄糖胺可以連續吃1至3個月,但是止痛藥就不能吃這麼久,因此長期吃並不會有副作用。
 
相同成分的葡萄糖胺型態還包含了錠劑、粉劑與口服溶液等,到底有何差別?吸收效果如何?答案是:成分相同,效果當然都一樣,因為能否被人體吸收,是決定在分子結構大小,只要進入胃內,即能被消化分解,所以並非劑型的差異。差別只在於吸收的速率不同,以及讓無法吞嚥的消費者有其他的選擇。害怕吞嚥或有吞嚥困難的人,不妨選擇液態型。至於沒有服用疑慮的人,則可以選擇比較方便的錠劑型。
 
飯前15分鐘吃,吸收比較好
 
至於葡萄糖胺應該如何正確使用才安全?依據醫界臨床觀察,不論是硫酸鹽類或鹽酸鹽類的葡萄糖胺,一天的建議量是1500毫克,藥品的葡萄糖胺一顆的劑量是250mg,治療的建議劑量要到1500mg,也就是一天服用約6顆,連續服用3個月,由醫師評估療效。最好在飯前15分鐘使用,吸收比較好。甚至有一些研究也顯示,合併使用軟骨素有加乘效果,軟骨素一天的建議量則是1200毫克。
 
服用葡萄糖胺大約要多久才能感覺到有效果?一般來說,有些人在1至2週之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就會改善,有時卻可能要幾個月後才會見效,平均4至8週,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應可好轉。一旦症狀減輕後,最好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降低每日攝取量。
 
就如同鈣需要維他命D3協助吸收一樣,葡萄糖胺若能跟保水性強、且在體內能同時搬運並吸收水分與營養素的「軟骨素」一起攝取,可提高對關節炎的有效性。而葡萄糖胺、軟骨素與膠原蛋白被稱之為護關三元素,目前隨著萃取與分析技術不斷進步,已有21種不同形式的膠原蛋白被定義出來,若一般產品包裝無特別標示,則大多為現今醫學上常應用的TypeI膠原蛋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