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聖凡並進
所謂「無凡不養聖」,借重凡業成就聖業;又說「超凡入聖」,入聖可超凡,有聖業的不朽,才顯出凡業的不凡。故而聖凡並進在修辦人生中是不可偏廢。
一、前言:
感謝天恩師德,給我們一個殊勝的因緣,能夠求道、學道、修道、講道、辦道、行道;我們當要把握此一殊勝因緣,聖凡兼顧,福慧雙修,行功了愿。落實菩薩道精神,實現老祖師、師尊、師母普渡收圓、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化人間為淨土的使命與理想。
何謂凡業:是指一般的凡業如工作事業、家庭一般人一輩子的時間精神都花在這方面,但是人生無常百年以後所有的成果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歸零。
何謂聖業:是指學聖學佛的事業,是永生的慧命如觀音菩薩釋迦佛成道幾十年了,很多人拜之,再過百年還是也很多人再拜之,此為永恆的慧命
二、本文:
(一)聖凡並進之重要:所謂「無凡不養聖」,借重凡業成就聖業;又說「超凡入聖」,入聖可超凡,有聖業的不朽,才顯出凡業的不凡。故而聖凡並進在修辦人生中是不可偏廢。
(二)如何聖凡並進:聖凡並進是應時應運、符合時代潮流之修行方式,也是菩薩精神的具體呈現;事業上、家庭上、道場上各個角色,如何落實而獲得成功,關鍵在自己如何調配;調配得宜,就能聖凡並進,調配不當,可能就會有障礙,甚至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1、選擇正業,與聖業相輔相成:凡不違背修道、行道,不影響聖業的才叫正業。修道應戒殺、盜、淫、妄、酒,故事業之選擇,即應避免此類工作,讓聖凡平衡發展,否則,心靈上容易產生矛盾、衝突,不得安定等,如此是難以修成的。
2、聖凡兼顧,重聖輕凡:
(1)道是一輩子的事,而不是一年半載,所以聖凡兩方面要搭配得宜,才不會因經濟問題而影響修辦,半途而廢。而且在道場上,須錢財清,每個人都要自力更生,以凡養聖。
(2),聖事先計劃安排,空檔時間再安排凡事,儘量不衝突,若有衝突,以聖事為先,儘量變動凡事以配合聖事,若來不及或無法變動,則看那邊是主角,若聖事是主角則參與聖事;若凡事是主角,只好聖事先請假,參與凡事,而不做不負責任的人。
3、聖凡清:在道場不講凡事,只辦聖事;在生活中,事業上可宣講聖事,但要圓融不予人壓力。
(1)場若講事業,則不同公司或不同事業的人在一起會分彼論此,增加分別心。同理,在道場也不講政治,因政治立場不同,也會產生分別心。如果在道場不講事業、政治,則可以保留一片淨土,各種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及各種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人,彼此可打成一片,融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大同世界。
(2)活中、事業上本來就應言行合道,以身作則。若遇時機,即可宣揚道義、人生及處世道理,或介紹道場。但要無為、要圓融,不給人壓力,才不會產生反效果。
4、集思廣義,發揮團隊精神:
(1)的時代,分工細密,靠一個人去打拚,是很難成事的,一定要靠團隊的力量,合作無間,以達成任務。所以,在道場上也要有團隊,像社會界、學界、基金會、十組運作等等。每個佛堂,每個活動也要有團隊,如果這團隊合作,向心力強,便可發揮大力量,所以我們在道場在所屬佛堂參辦,當要合作、和諧;切不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
(2)的合作,靠集思廣益,靠開會,本來不會,一開就會。開會要能充分討論,不宜預設立場,不貼標籤,大家暢所欲言。在和諧氣氛下,才能發揮智慧,共築理想。諺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3)在聖事上無為,在凡事上就斤斤計較,在聖事上很熱心,在凡事上就很冷淡。?我們修道修心?,不管聖事、凡事,對道親或一般人,都是同樣的心,熱心、真誠、負責任的心。所以生活上、事業上也要集思廣益,互助合作,發揮團隊精神。
5、身心健康:不論聖業凡業都必須有健全的身心,故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才能穩定持續地投入。
(1)是上天給我們最重要的禮物,也是我們最重要的物質,如果身體不健康,靈性的負擔就很大,受限也很多。如果為了活下去,就耗費我們大部份的能量,那還有能力再去創造我們的人生。我們到醫院去看看,那邊有很多病人插管治療,一旦插管,身體就沒有自由,失去人生很多創造的機會。身體健康,靈性的負擔就很小,聖業凡業,才有能力去達成。
(2)的健康,不要依賴醫生或別人的照顧,而要靠自己,所以平常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是否合乎健康,自己要注意。例如運動,選擇一種適合自己之運動,每天做,常常做,對健康都有幫助,且要有恆心,養成好習慣。又如飲食,營養要均衡,口味要清淡,多喝水。其他如不熬夜,心情開朗,遇到困難要樂觀面對,而不要愁眉不展,怨天尤人。
(三)功的祕訣:
成功的祕訣,在於觀念及做法。有時一個觀念會改變人的一生,甚至改變歷史。以前的觀念想法創造現在的人生,現在的觀念想法,也會改變以後的人生。謹分享八種成功的觀念:
1、以無為之心,辦有為之事:若心思太過現實,認為沒有代價的事就不做,結果會愈做愈苦,愈做愈累,若期望獲得高的報償,則失望愈高。以致生活在恐懼中,擔心白白付出,代價落空,漸漸變成得失心重,斤斤計較。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只要是合理、合公益的事,就應該做,發輝上天賦予我們的本性,以無為心去愛人,利益眾生。
佛愛世人是無條件的,不會因你拿了很多東西來拜,佛才保佑你,佛不會這樣勢利眼。然而現代人所付出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例如現代婚姻,有的要先簽﹁幸福保證書﹂,條件也先得說清楚講明白:誰洗衣煮飯、誰倒垃圾、誰整理家事,……條件很多,又常擔心對方不照條件實行。如此生活在擔心、恐懼、爭吵中,當然婚姻不圓滿,而造成離婚率偏高。
所以無論在聖業或凡業,若能抱持﹁歡喜做,甘願受﹂的心態,其結果反而讓人驚奇,收穫怎麼這麼多。因為這是上天的自然法則,天道好還,你所付出的,結果會再回到你的身上。而且你一旦真的是無條件的付出,就不會患得患失,沒有期待,就沒有負擔,每天都活得快樂坦然。不管有沒有獲利,其實已經賺到心靈上的安樂了。反之,做事先講代價,不管錢有沒有賺到,已先嚐到了苦惱,即使賺到錢而失去快樂,也沒有意義。
2、掌握自己:
(1)創造了我們,也給了我們自由選擇的權力,祂讓我們自行決定人生之路,祂只從旁觀察,並垂示真理。而每個人的選擇,由自己去負責,自己去承擔。提醒每位父母,不要心想控制孩子,而勉強他們一定要照我們的模式去發展,也不要過度的擔心、保護。只要告訴他們﹁孩子,你是最棒的!﹂﹁凡事依理而行﹂,然後給孩子空間去成長,孩子自然會活出自己的潛力。如同大自然的現象,沒有兩棵樹是長得一模一樣,但一樣的都是向上成長。
(2)自己的生命方向、歷程、情緒、承諾……等。想要創造怎樣的人生,就得自己掌握;要開展怎樣的歷程,自己要規劃,不要受環境或他人的影響,聖人轉萬物,凡人受萬物轉。例如法會、進修班、辦道或活動,若能參加就要把握,不要找理由推拖。另外,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受外在影響。比如自己本來很快樂,只因買東西少找五十元,就生氣,這樣快樂才值五十元。也不要因些小事不公平,就生氣,人生若要追求公平,一定常常不快樂,但求盡心就是了。所以一旦下定決心,就不受旁人的刺激考驗、挫折打擊,像觀音菩薩,一旦決心修道,不管父親給多大的考驗,還是勇往直前,永不變志。釋迦牟尼佛、耶穌基督,五教聖人都是如此。
3、處事玲瓏變通,以求圓滿:
不管聖事或凡事,有時難免會碰到瓶頸、困阻,這時就要懂得變通,找尋新方法以解決問題。常接受新訊息、新知識,並澄淨心靈,開啟上天與我們溝通的管道,而如何判斷,是否來自上天的啟示,就看我們是否愈聽愈感覺清晰順理或迷糊紛亂,如果愈清楚那就對了。
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勿固執排拒而食古不化,只要辦道、法會的原則不變,成全的方式可改變,如敘述式講課,可用電腦影像來輔助,會更生動、有效;或是雙向溝通,小組討論,可增加班員的參與感,也可增加彼此的互動。
4、正面的思想:
思想是有創造力的,且不用花錢,不會說我想了這麼多好事,要花很多錢。所以有錢、沒錢都可以想。再者,就看我們要想什麼,要向那個方向去想,如果往壞的想,想到人很難渡,很難成全,便愈想愈沒有勁、越沒有動力,如此將會消耗很多能量,這叫消極的思想,所以就真的愈來愈難辦。如果往好的方向想,渡人成不成功,也沒有捐失,反正這是我的使命,不管對方誠不誠心,好不好成全,我還是往前走,盡心做我的,自然有一種動力向前,結果就愈來愈好辦。
凡事也是如此,如果常想我是沒有錢的人,我缺這欠那的,愁眉不展沒有生氣,又如何累積正面的結果?如果常想我知足常足、樂善好施的樣子,雖然還沒有錢,想了也高興,這已踏出創造的第一步,。
常常這麼想,重複21次以上就變成習慣,也就是在潛意識中自動歸檔,當自動檔案都是常足樂善的檔案,一碰到困難就自動反應正面思想,就能積極因應,解決困難。所以我們應常常訓練正面思考,阻斷負面之思想。
5、是道則進,要堅持到底,有專一的精神:
選擇正確比努力還重要,如果選擇錯誤,就如同磨磚多麼努力,也不會變成鏡子,煮沙無論煮多久也不會煮成熟飯。現在我們既然已選擇了正道,就要專一,不要再到各種法門去尋找,不管遇到何種困難阻礙,都要經得起考驗,堅持到底就會成功,例如:觀音菩薩一旦選擇正道修行,不論父親多少考驗,祂都會克服、忍耐、堅持到底,釋迦牟尼佛亦是如此。選擇正業,然後負責專一,堅持到底,成果才可以累積,俗云:滾石不生苔。活佛老師曾說:﹁專心一意可成名。﹂所以專一不變很重要。
6、樂在其中:
(1)樂樂的修辦、工作及生活,人生就是彩色的,生活不快樂,人生就是黑白的。現在既然講求團隊,氣氛的和諧就很重要,若能和諧互助就是在創造天堂,大家都輕鬆快樂;若不和諧,消耗很多精神能量,大家都很累很痛若。沒有人不能辦事,而人多好辦事,但人多要合作,才辦得好事。道要在人群中,佛也是在人間修成的,所以人要合群,才會凝聚力量,若人多卻不合作,爭來爭去,反製造問題,力量抵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遇到不快樂的事或困難,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接受。問題會弄得無法解決,常因我們認為不公平,而不接受,人生若要求什麼都公平,就會不快樂,若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角度看事物,則難以公平,一旦認為不公平,心就不平和,就不快樂。其實公平與否,全交由上天去定奪,那是上天的事,所以,歡喜地接受吧!若相信上天是公平的,就會心平氣和、就會快樂。
(3)要自在,不要帶著面具,心裏想的,跟表達出來的,若差距很大,就會不快樂;所以要真誠,真修真得,不要說不是我喜歡修道,沒辦法,為了上天堂,道場工作照常做,但做得難過,這樣修道就不快樂,所以要放下、要自在。
7、內外和諧:
外在的事件無法改變,能改變的是內在的反應,快樂不是擁有多少外在,而是要有內在的幸福感,內在沒有感覺,外在擁有再多也是枉然。內在有一個寶藏,挖到什麼就有什麼,往內求,就是往大家都相同的方向走,往內在大家都一樣,才會有大同世界、一家人的感覺;往外求,是往差異的方向走,像外表,沒有人長得一模一樣的,生活習慣也不一樣,不要要求牙膏一定要從那邊擠,花草樹木也沒有長得同一模樣的。往外求,問題就多,但往內追求,就平和。我們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所謂同體大悲;同體就沒有煩惱,分別才有煩惱,人跟人會過不去,手與腳不會過不去,手不會欺負腳,它們包容協調性很強,所以,當我們看到每一個人都與我們同體時,那就沒有討厭的人,這個觀念可以治癒不和諧的人際關係、破碎的家庭、混亂的社會,甚至達到世界大同。
8、活在當下:
我們常常等待來日方長,所以失去很多機會,活佛老師說:﹁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死亡,就是蹉跎。﹂死亡就沒機會了;蹉跎就是一直猶豫不決,一直等待。我們不能操縱生命的長度,不知那一天會死亡,又一直蹉跎時光,生命的光輝,就來不及發揮。諺云:活人沒有明天,死人沒有今天。把每天當成今生的最後一天,這樣就能發揮所有潛力。那麼,人際關係一定會好︵因為﹁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事業也一定成功。
三、結語:
濟公老師說:﹁入我門者不貧,出我門者不富。﹂只要我們發心修辦,依照上述的觀念和方法,不論聖事或凡事,必會和諧快樂,漸漸走向聖凡如意的大道。
講得很好 很生活化!感恩慈悲!
回覆刪除感恩老天爺的慈悲,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感恩。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分享講課內容,感恩慈悲喜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