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八德上路----超凡入聖---悌德


八德上路---超凡入聖---悌德


壹、         前言


      有人說~


與父母相處,只有半輩子  與朋友相處,也只有半輩子。


與兄弟姐妹相處,卻是一輩子的事,你認同嗎?



在五倫之中,只有父子和兄弟具有血親關係。我們中國人將兄弟姊妹稱為手足,就顯示了彼此關係的密切。


我們來到這世界是老天的安排,手足關係並沒有選擇的餘地,而兄弟姊妹的情感是最久的同儕感情,同食共眠,一同學習。因為有他們的陪伴,我們才不會孤單無助。情感日積月累,十分深厚。從小建立的感情,自然而然流露的關懷,血緣的緊密相繫,使兄弟互相扶持的義務與關懷比朋友更容易,我們總認為:打虎抓賊親兄弟,在生死存亡的當口,惟有兄弟值得信任,不會棄我們而去。這種信心會隨著平日兄弟間親愛的表現變得更堅強。你是否記得當功課不會,交友遇到瓶頸,有心結打不開時,誰是我們最先求助的對象?你又是否想到,對於弟妹,我們能真正棄之不顧嗎?還是口頭上說個兩句,最後仍捨不得他吃苦?


             


兄弟姊妹不但是親密的玩伴,在成長的過程中,更是學習如何和平輩相處的最佳對手。在與兄弟姊妹的應對進退間,我們學會體諒、照顧弱小、和他人分享、尊重不同意見、合群、對年長者的敬意、謙虛、為人服務,甚至是與異性普通朋友的相處之道,都在和手足的互動中揣摩,當我們步出家庭,建立個人的人際網絡,這些成為我們的資本,影響我們日後的人際關係。雖然與生俱來的出生先後不能代表學養德行的高低,但是兄姐往往是弟妹的模仿、學習的對象,所以老一輩的人,孩子生了一大串,忙著工作之際,教養工作就託付年長的兄姐。因此,中國人有一句話:長兄如父。說明兄姐的權威性,也指出手足間互有恩情、道誼。就是兄友弟敬,互相學習、激勵,當仁不讓。


所謂悌德:不管發生什麼事,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尊敬兄長,愛護弟兄。


貳、         悌德修道的重要性


.孝悌之道人倫之本


l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


l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l              弟子規【出則弟】篇: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為人兄長的,要友善照顧弟弟;而做弟弟的,須恭敬的敬愛兄長。兄弟間和睦相處,父母看了心中也歡喜,孝道也就在其中了。【兄道:為兄之道】


二、兄弟和,家不分。菜根譚:心善而子孫盛 根固而枝葉榮p198


Ex:漢朝田真的故事


漢朝的時候,有位叫田真的人,家中共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經過世了,兄弟三人就討論,將父母遺留下來的財產,平均分做三分,每人一分;連家中堂前種的那棵紫荊樹,也決定要把它分為三分;而且明天就要動手,把紫荊樹分割成三分;說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決定之後,這棵紫荊樹突然就枯萎了。田真看到之後,感到非常的震驚,就跟兩位弟弟說:「樹木同株,聽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分,所以才憔悴枯萎了啊!難道我們人卻不如樹嗎?」田真說著說著,忍不住悲從中來,哭了起來;兄弟三人因此就決定不要分割紫荊樹了。說也奇怪,這棵樹一聽到田真兄弟說不分割它了,就又活了過來。兄弟三人因此而感悟,再也不分家了。從此兄弟財產共有,而且愉快的生活在一起;鄰居們都稱讚:「田真兄弟一家是孝門啊!」要知道兄弟屬於天倫之一,與父子夫婦並稱為三綱;所以古人將兄弟比喻作手足,而手足就有不相分離的意思!因為分離又會分散,分散就會孤單,而孤單就快要滅絕了啊!
手足間的和諧,各守本分,互敬互愛,父母也會因此歡喜,家庭氣氛和樂。將來長大,各自建立家庭後,以深厚的情感為基礎,輻射出去,就成為家族關係了!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修天道人道先做起: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修道者是標竿,要渡人、成全人,要先莊嚴自己。Ex:鄰居:你夫妻先好就好。


.眾生皆是一母之子一師之徒


O           手足之情是建立在哪裡?血緣?


    理想?~稱兄道弟的人?


或許我們沒有兄弟姊妹,我們可以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因此習慣了眾人的寵愛,而變得自私、不可理喻。試著和別人分享,對於比自己年長的,學著去尊重、服從,對比自己年幼的,則模擬當哥哥的樣子,照顧包容他。以「仁心」推而廣之,化小愛為大愛,則普天之下全是我的手足


    四海之內皆兄弟。


*桃園三結義→非手足卻有手足情


兄弟倫的擴大:四海之內皆兄弟,眾生皆老母一靈所化,九六本同根。


             如:仁心化挽兄弟情。(故事集)


*小時候赤子之心的手足間相處,經過時間考驗後,到現在還是一樣嗎?有無變質、變調?


參、         悌德修道的執性


.為偏愛妻子  情欲所牽


婦女之離間-手足之情誼,每傷於婦人。婦人之見,賢能固有,自私識淺者亦不少,但世間男人偏信婦人之耳語,致兄弟失和,誠為可悲。五濁惡世之兄弟,倘得家有賢妯娌,則兄弟愛敬,終身無閒語,家道必興旺。


.為爭貪財物  物欲所迷


財產之相爭-父母遺產,應思父母之恩,相互推讓,推多取少,以為子孫榜樣。否則,兄弟爭產,則其死後,子女亦效而相爭,九泉之下,何能暝目。


 


互推家產的兄弟  【聯合報晨瑄(嘉義大林)2008.12.07


公公跟著開家庭工廠的兄嫂住在一起,我們則帶著兩個孩子住在 五十公里 外的另一個鄉鎮,大約每個月回去探望公公一次。每次回去,除了我和大嫂還會閒話家常之外,這個家的三個男人,除了稱謂,幾乎很少說上兩句話。


大哥和公公一向寡言,加上外子國中畢業後一直在外地讀書,後來從事公職,與做生意的大哥生活圈截然不同,更說不上話,但是他們兄弟倆,卻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情感。


大哥繼承婆婆在世前開創的家庭工廠,只有三名員工,公公也在工廠幫忙,收入不算豐厚,但比起我們兩份的基層公務員薪水還是多。存了一些積蓄,大哥大嫂用公公自耕農的名義買了一塊農地保值,公公在工廠和田裡兩邊忙,生活挺快活的。


婚後第一天,大哥就告訴我們,公公這十幾年在工廠幫忙,等他老人家百年之後,那塊農地等於就是公公賺的,他會將其中一半分給我們。外子事後告訴我,即使大哥以後真的要把那一半的農地給他,他也不會接受,因為他離家早又讀到碩士,工廠的事也沒幫到忙,而大哥國中畢業就一直在家裡工作,現在侍奉父親的事也都落在兄嫂身上,雖然公公身體硬朗,行動自如,但家裡有老人家,總是不像我們自由自在的,農地是兄嫂辛勤打拚才買的,我們憑什麼收受大哥的血汗錢呢?


我十分支持外子的決定,因為兄嫂對我們的寬厚,我們一直感念在心。婆婆在世前交代兄嫂要幫外子完成娶妻、蓋房子等事,沒有任何書面約定,兄嫂卻謹記在心,逐一幫忙我們完成。


這對沒話說的兄弟,對手足的感情也是「沒話說」,只是一味的「計較」自己占了太多便宜、虧欠對方,而想將父母的財產儘量的彌補給對方。


現今社會常有兄弟為分家產而鬧上法院的報導,相較之下,我們這個家庭的「互推家產」,更顯得難能可貴。


1.      請問這則報導讓你有什麼感受、想法?


*此篇報導兄弟情是真,家產是假。


*六祖壇經‧無相頌:恩則孝養父母,悌則上下相連。


.為爭辯情理  秉性之害 (言語之憤忿)


兄弟是骨肉手足,只該講情,相互照顧忍讓;不該爭理,執了理便傷兄弟之情。


王陽明:大舜請大象耕田


王陽明先生曾說:「古代的聖人大舜,他能夠感化大象來替他耕田,其中的秘訣,就是他不去看象的缺點」,所以骨肉之間,只應該講情,不應該講理;因為執著了理,便會傷到了情;而傷到了情,就是非理了啊!宋朝的程子,有人問他說:「我事奉哥哥,已經盡了我做弟弟的道理,但是卻得不到哥哥的歡心,那麼我該怎麼辦呢?」程子回答說:「你事奉哥哥,應當要心存孝敬,而且要至誠懇切才行,不可以心存委曲,向人訴苦。」那人又問:「那麼哥哥應該要如何的對待弟弟呢?」程子說:「做哥哥的,應該要對弟弟友愛,才是做哥哥的道理。ex:不同政黨


.為貪功好利  執性所害-;富貴多炎涼 骨肉多?忌p170 ex:曹植七步成詩:


           曹操死後,太子曹丕繼承他做了魏王和丞相,掌握朝廷大權。曹丕即魏王位以後,有人告發他的弟弟、臨淄侯曹植經常喝酒罵人,還把他派去的使者扣押起來。曹丕立即派人趕到臨淄,把曹植逮住了押回鄴城審問。
  原來,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妻子卞後生的。曹操不但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個文學家,兄弟倆也擅長詩文,文學史上把他們父子合稱為三曹。曹植從小聰明非凡,十幾歲時候,就讀了不少書,能寫很出色的文章。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有點懷疑,問曹植說:這是你請人代寫的嗎?
  曹植跪下來說:兒出口成文,下筆成章。怎麼會叫人代寫呢。父王不相信,可以面試。
  曹操試了曹植幾次,覺得他果然才華出眾,因此對他特別寵愛,多次想把他封為王太子,只是因為有些大臣反對,才決定不下來。
  曹丕怕自己地位不穩,想方設法討曹操歡喜。有一次,曹操出外打仗,曹丕、曹植都去送行。臨別的時候,曹植當場念了一段頌揚曹操功德的文章,大家聽了十分讚賞。
  有人在曹丕耳邊小聲說:大王要離開了,你只要表示傷心就是了。曹丕果然抹著眼淚向曹操告別,曹操很受感動,也掉下了淚。
  這件事使曹操覺得曹丕文才雖然不如曹植,但是心地老實,對他有感情。再加上左右侍從替曹丕說好話的人不少,曹操寵愛曹植的心漸漸變了。
  曹植是個不注意小節的人。有一次,他竟在王宮裡坐著車馬,私自打開王宮外門出去。這件事可違犯了宮裡的規矩。
  曹操聽了這件事,大為惱火,把管宮門的官員辦了死罪。
  又有一次,曹操派曹植帶兵出征。曹丕得到消息,事先送酒食去,跟曹植一起喝酒,讓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正在這時候,曹操派人找曹植去,連催幾次,曹植還沒醒來。曹操只好把派曹植出征的事取消了。
  打這以後,曹操就打消了把曹植立為太子的念頭。
  曹丕做了魏王以後,仍舊忌恨曹植。這一回,就抓住機會把曹植抓起來,要處曹植死罪。
  他母親卞太后知道了,著急得了不得,連忙在曹丕面前,給曹植求情,要他看在同胞兄弟份上,寬恕曹植。
  曹丕不能不聽母親的話,再說,為了一點小事殺了兄弟,自己也不體面,就只把曹植的臨淄侯爵位撤了,降為一個比較低的爵位。
  據說,曹丕把曹植召來以後,為了要懲罰他一下,要他在走完七步的時間裡做出一首詩。如果做得出,就免他一死。
  曹植略略思索一下,就邁開步子,走一步,念一句,隨口就念出了一首詩: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覺得自己對弟弟也逼得太狠,心裡感到慚愧,就免去曹植的死罪。


肆、         悌德如何行之


一、           守好本分  兄友弟恭


【建議】可參考弟子規


1.兄友弟恭,以讓為尚


(1)關懷照顧—珍惜感謝。


(2)禮讓寬容—敬重和順。


(3)見利不爭,見害不避以對方利益為先。


 如:頭髮給你。(影片)


如:卜範予敬兄如父,克盡悌道。(故事集)


如:商伯夷、叔齊互讓王位。


2.兄愛弟敬:兄愛之導之


(1)互相規過勸善,進德修業順其正加以提掖。


(2)齊心協力,和睦相處言語上互相容忍,態度不宜輕率隨便。


3.處理衝突:


(1)珍惜、體諒,以禮讓為要。


(2)我好,你也好製造雙贏。


如:判案用情,喚回天良。(故事集)


如:兄弟不合,終留遺憾。(故事集)


如:周公東征滅管叔、蔡叔,大義滅親。—義。


大致來說,兄弟之間若發生衝突,不要一味只想到是非曲直,反而會加深彼此間的裂痕,更不相讓。如果能時時想到兄弟的緣分不易,自己的修為未入火候,自我要求,雙方自然而然能夠平和下來。就算是對待同父異母的兄弟,或是同母異父的兄弟,也是一樣。


 


二、           真心關懷  相親相愛


    法昭禪師:「同氣連枝各自營,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鄉見一回老,能得幾時好兄弟。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兄弟如手足,在一生當中,就這幾個人了,也是人生最為難得的事了!自父母的眼裡看來,兄弟原來是一體的啊!假使兄弟之間,稍微有了不和的話,那麼父母的心,就會感到不安了;而父母若是看到兄弟相愛情同手足,內心不知道會有多麼的快樂啊!而且兄弟稱為手足,則彼此之間就痛癢相關,應該要互相的保護扶持,那裡有手足自己在互相干擾打鬥的道理呢?所以要時時的念著:兄弟同是一個父母生出來的,本來就是同為一體的啊!就像是骨頭和肉一樣,很難解的開啊!若是明白道理,兄弟之間,就算是遇到些誤會爭吵,自然就會不忍心的再爭吵下去;對於錢財,也就自然看得輕了。法昭禪師曾經作了一首偈子說道:「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三、           長幼有序  尊卑先後


1.         大學:「弟者,所以事長也。」


2.         論語:「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四、           正己成人  移風易俗


1.          孟子:「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2.          詩經:「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 于家邦。」御:治也


3.          大學:「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4.          曾文正公:「孝友為家庭之祥瑞。」亦為安定社會之基石也。


五、           推愛天下  皆我兄弟(友愛眾生的精神 捨得的胸懷(孔融讓梨))


1.          論語:「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2.     孟子:「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伍、         結語


         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更遑論與我們相處一輩子的手足,這種血濃於水的關係並不是普通的緣份,故我們應該要好好的珍惜,並進一步的延伸至同修道伴,因為我們都是老母娘的孩子。


 


在家能敬愛兄長,就能夠事奉長輩;


 


有子說:「一個人能夠孝順父母而且友愛兄弟的話,還會容易觸犯長上的應該就很少了


孔子說:「一個學生在家應孝順父母,出外應恭敬師長,做事謹慎,說話誠信,對眾人要一樣的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能夠做到這些還有餘力,再去追求書本中的知識學問。」


:「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


 


邢,法也。寡妻,嫡妻。文王能夠以禮法來對待自己的妻子和兄弟,即對自己的妻子,他很尊敬,對自己的兄弟懂得友愛。御,是治的意思,文王能以禮法待其妻至於宗族,以此為政整個國家治理好。「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用儒家的一句話來說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詩經上說:「宜兄宜弟。」在家會使兄弟和睦的人,才可以去教化國人。詩經上說:「行為沒有差錯,匡正四方的國家。」因為他在家可以受父子兄弟效法;出仕後人民才會效法他。這就是治國在齊其家的道理。


 


君子敬業而不犯錯誤,對人恭敬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君子擔心什?沒有兄弟?」


 


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我們必須要溯本窮源做人的根本,知道我們做人應該注意的是什麼?我們人應該追求根本,根本是什麼呢?就是「孝悌」這兩個字。孝,孝順父母;悌,就是悌敬長上,這是做人的頭一件要務;而不是學成了,錢賺得多是重要的。我們要把孝悌做到圓滿,才是我們第一件事。做人子女的不孝順父母,這叫 「忘本」,忘本的人根本就不懂怎麼叫「人」,所以我們做人第一個條件要孝順父母。  


後學 陳玟 君敬述


壹、         前言


      有人說~


與父母相處,只有半輩子  與朋友相處,也只有半輩子。


與兄弟姐妹相處,卻是一輩子的事,你認同嗎?


在五倫之中,只有父子和兄弟具有血親關係。我們中國人將兄弟姊妹稱為手足,就顯示了彼此關係的密切。


我們來到這世界是老天的安排,手足關係並沒有選擇的餘地,而兄弟姊妹的情感是最久的同儕感情,同食共眠,一同學習。因為有他們的陪伴,我們才不會孤單無助。情感日積月累,十分深厚。從小建立的感情,自然而然流露的關懷,血緣的緊密相繫,使兄弟互相扶持的義務與關懷比朋友更容易,我們總認為:打虎抓賊親兄弟,在生死存亡的當口,惟有兄弟值得信任,不會棄我們而去。這種信心會隨著平日兄弟間親愛的表現變得更堅強。你是否記得當功課不會,交友遇到瓶頸,有心結打不開時,誰是我們最先求助的對象?你又是否想到,對於弟妹,我們能真正棄之不顧嗎?還是口頭上說個兩句,最後仍捨不得他吃苦?


             


兄弟姊妹不但是親密的玩伴,在成長的過程中,更是學習如何和平輩相處的最佳對手。在與兄弟姊妹的應對進退間,我們學會體諒、照顧弱小、和他人分享、尊重不同意見、合群、對年長者的敬意、謙虛、為人服務,甚至是與異性普通朋友的相處之道,都在和手足的互動中揣摩,當我們步出家庭,建立個人的人際網絡,這些成為我們的資本,影響我們日後的人際關係。雖然與生俱來的出生先後不能代表學養德行的高低,但是兄姐往往是弟妹的模仿、學習的對象,所以老一輩的人,孩子生了一大串,忙著工作之際,教養工作就託付年長的兄姐。因此,中國人有一句話:長兄如父。說明兄姐的權威性,也指出手足間互有恩情、道誼。就是兄友弟敬,互相學習、激勵,當仁不讓。


所謂悌德:不管發生什麼事,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尊敬兄長,愛護弟兄。


貳、         悌德修道的重要性


.孝悌之道人倫之本


l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


l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l              弟子規【出則弟】篇: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為人兄長的,要友善照顧弟弟;而做弟弟的,須恭敬的敬愛兄長。兄弟間和睦相處,父母看了心中也歡喜,孝道也就在其中了。【兄道:為兄之道】


二、兄弟和,家不分。菜根譚:心善而子孫盛 根固而枝葉榮p198


Ex:漢朝田真的故事


漢朝的時候,有位叫田真的人,家中共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經過世了,兄弟三人就討論,將父母遺留下來的財產,平均分做三分,每人一分;連家中堂前種的那棵紫荊樹,也決定要把它分為三分;而且明天就要動手,把紫荊樹分割成三分;說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決定之後,這棵紫荊樹突然就枯萎了。田真看到之後,感到非常的震驚,就跟兩位弟弟說:「樹木同株,聽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分,所以才憔悴枯萎了啊!難道我們人卻不如樹嗎?」田真說著說著,忍不住悲從中來,哭了起來;兄弟三人因此就決定不要分割紫荊樹了。說也奇怪,這棵樹一聽到田真兄弟說不分割它了,就又活了過來。兄弟三人因此而感悟,再也不分家了。從此兄弟財產共有,而且愉快的生活在一起;鄰居們都稱讚:「田真兄弟一家是孝門啊!」要知道兄弟屬於天倫之一,與父子夫婦並稱為三綱;所以古人將兄弟比喻作手足,而手足就有不相分離的意思!因為分離又會分散,分散就會孤單,而孤單就快要滅絕了啊!
手足間的和諧,各守本分,互敬互愛,父母也會因此歡喜,家庭氣氛和樂。將來長大,各自建立家庭後,以深厚的情感為基礎,輻射出去,就成為家族關係了!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修天道人道先做起: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修道者是標竿,要渡人、成全人,要先莊嚴自己。Ex:鄰居:你夫妻先好就好。


.眾生皆是一母之子一師之徒


O           手足之情是建立在哪裡?血緣?


    理想?~稱兄道弟的人?


或許我們沒有兄弟姊妹,我們可以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因此習慣了眾人的寵愛,而變得自私、不可理喻。試著和別人分享,對於比自己年長的,學著去尊重、服從,對比自己年幼的,則模擬當哥哥的樣子,照顧包容他。以「仁心」推而廣之,化小愛為大愛,則普天之下全是我的手足


    四海之內皆兄弟。


*桃園三結義→非手足卻有手足情


兄弟倫的擴大:四海之內皆兄弟,眾生皆老母一靈所化,九六本同根。


             如:仁心化挽兄弟情。(故事集)


*小時候赤子之心的手足間相處,經過時間考驗後,到現在還是一樣嗎?有無變質、變調?


參、         悌德修道的執性


.為偏愛妻子  情欲所牽


婦女之離間-手足之情誼,每傷於婦人。婦人之見,賢能固有,自私識淺者亦不少,但世間男人偏信婦人之耳語,致兄弟失和,誠為可悲。五濁惡世之兄弟,倘得家有賢妯娌,則兄弟愛敬,終身無閒語,家道必興旺。


.為爭貪財物  物欲所迷


財產之相爭-父母遺產,應思父母之恩,相互推讓,推多取少,以為子孫榜樣。否則,兄弟爭產,則其死後,子女亦效而相爭,九泉之下,何能暝目。


 


互推家產的兄弟  【聯合報晨瑄(嘉義大林)2008.12.07


公公跟著開家庭工廠的兄嫂住在一起,我們則帶著兩個孩子住在 五十公里 外的另一個鄉鎮,大約每個月回去探望公公一次。每次回去,除了我和大嫂還會閒話家常之外,這個家的三個男人,除了稱謂,幾乎很少說上兩句話。


大哥和公公一向寡言,加上外子國中畢業後一直在外地讀書,後來從事公職,與做生意的大哥生活圈截然不同,更說不上話,但是他們兄弟倆,卻有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情感。


大哥繼承婆婆在世前開創的家庭工廠,只有三名員工,公公也在工廠幫忙,收入不算豐厚,但比起我們兩份的基層公務員薪水還是多。存了一些積蓄,大哥大嫂用公公自耕農的名義買了一塊農地保值,公公在工廠和田裡兩邊忙,生活挺快活的。


婚後第一天,大哥就告訴我們,公公這十幾年在工廠幫忙,等他老人家百年之後,那塊農地等於就是公公賺的,他會將其中一半分給我們。外子事後告訴我,即使大哥以後真的要把那一半的農地給他,他也不會接受,因為他離家早又讀到碩士,工廠的事也沒幫到忙,而大哥國中畢業就一直在家裡工作,現在侍奉父親的事也都落在兄嫂身上,雖然公公身體硬朗,行動自如,但家裡有老人家,總是不像我們自由自在的,農地是兄嫂辛勤打拚才買的,我們憑什麼收受大哥的血汗錢呢?


我十分支持外子的決定,因為兄嫂對我們的寬厚,我們一直感念在心。婆婆在世前交代兄嫂要幫外子完成娶妻、蓋房子等事,沒有任何書面約定,兄嫂卻謹記在心,逐一幫忙我們完成。


這對沒話說的兄弟,對手足的感情也是「沒話說」,只是一味的「計較」自己占了太多便宜、虧欠對方,而想將父母的財產儘量的彌補給對方。


現今社會常有兄弟為分家產而鬧上法院的報導,相較之下,我們這個家庭的「互推家產」,更顯得難能可貴。


1.< bo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