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診所的中醫師比較會看病?
事實:由於九成的中醫師在基層開業,相對民眾在診所碰到好中醫的機會也大大增高。
不管大醫院或小診所,都有好醫生。但台灣的大型醫院體制裡並沒有中醫部門,直到1980年台中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成立中醫部後,中醫師才得以正式進入教學醫院,所以會讓人誤以為「會看病的中醫師都跑去民間開業」,其實這是不對的。
至於網路上流傳「特考的中醫師比較不會看病」,資深中醫師許中華跳出來駁斥這種說法。
「只要好好把病人治好,管他出身背景,」許中華打抱不平說,他教過很多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有些自修自學的特考中醫師,學習力很強,而且夠認真,雖然並非來自醫學院,但是具備基本中醫藥知識,醫術不錯,對病人也很好,他也會推薦患者找他們看病。
2.看自費中醫比健保中醫師好?
事實:沒有太大差別。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中醫師會兼看自費和健保兩種門診,但中醫師表示,他們對待病人的態度、看診,甚至用藥,兩邊都是一樣的,民眾可以自行選擇。
醫師私下透露,唯一的差別是,通常自費門診人數較少,可能比較容易掛到號。
至於有些人會認為收費昂貴、「1 萬元找500元」的中醫比較好?多位中醫師不以為然,甚至提醒民眾要小心,可能他們不是合格的中醫師。
真正的好中醫並不會漫天喊價。「20年來我的收費都一樣,每次600元,」擅長針灸的前輩中醫師丘應生說,多年來一直維持公開的行情價。
通常中醫自費門診的價格約在1000?2000(含藥,5天份)元,比較合理。
現已退休不看病、近九旬高齡的中醫界大老朱士宗醫師,50多年前就開始採取醫、藥分業,每次看診僅收取診療費500元,讓民眾拿著藥單自行到外面買藥。
記者一年多前曾到朱老診所探訪,發現他的診間(兼住家)非常樸素,沒有什麼裝潢,白淨牆上只掛著一幅手寫的《心經》,桌子玻璃墊下,壓著發黃的衛生署公告,上頭寫著醫生的收費標準。
健談的朱老,經常勉勵後輩中醫師說:「要把人家的病當作生在你身上,掏出的錢是從你口袋掏出來的。」他認為醫療是服務業,做醫生本來就該濟世救人,而不是只想著要賺錢。他對出家人是不收診療費的,「因為他們服務別人,我為他們服務是應該的啊!」有著儒醫風範的朱老緩緩說道。
這真是值得醫界學習的典範。
3.白髮蒼蒼的老中醫師比較厲害?
事實:有些老中醫根本看不出年紀。像年近八旬的中醫師巫水生,髮色烏黑,說起話來中氣足,看來只有60多歲,但他已看診40多年,經驗豐富。
「中醫是愈老愈值錢,」年輕輩的中醫師顏宏融說,中醫是重視經驗傳承的醫學,看的病人愈多,對於疾病的掌控、用藥會更嫻熟。
中醫師們也坦言,有些老中醫確實比較會看病,而且「厲害一點的」,幾乎各種疑難雜症都能看。像是79歲的國醫董延齡擅長針灸、內科、兒科甚至婦科都,獲同行讚美很有經驗。
「老醫生會看很多種病是正常的,」中生代的中醫師鄧振華解釋說,中醫師年紀愈長,看病的經驗多了,常有豁然開朗、一通百通的感覺,也較能橫跨幾個科別,處理複雜難治的重症,所以常有中醫師八、九十歲仍在看診,像已逝的中醫前輩馬光亞和姜通,很受人敬重。
4.會把脈的醫生較會看病?
事實:會把脈的醫生並不保證能把你的病治好。
桃園壢新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洪金烈發現,坊間善於用脈診說出症狀及病名的中醫師不少,「但能以此治癒疾病的卻相對有限。」而且,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脈象只是其中一種參考項目,無法窺探出疾病全貌。
就算清楚病人的問題出在哪,但要怎麼去處理、如何用藥治療又是另門學問。建議民眾不需過度迷信把脈像「算命」的醫師,畢竟到醫療院所主要還是為了看病,而不是指點人生迷津。
5.服用中、西藥需間隔一小時?
事實:不建議同一種病,中、西藥都用。長庚醫院桃園中醫藥劑部主任楊榮季說,中、西藥物交互作用很複雜,除非開藥的醫師對中、西藥都懂,否則服用不同醫師開的中藥或西藥,有較大風險。
比如中藥會妨礙西藥吸收,造成有效劑量不足;或是妨礙它排洩出去,造成西藥在體內累積過量,他建議正在服西藥的人,吃中藥前要審慎評估,並且先跟醫師討論。
而且,醫生確定用藥後,最好主動打電話,持續追蹤病人服藥後的狀況。
6.水煎藥比藥粉(科學中藥)有效?
事實:視情況而定,通常只要診斷正確,科學中藥就能達到一定效果。
一般來說,濃縮萃取的科學中藥運用得宜,效果並不會輸給水煎藥,而且科學中藥是有政府把關的GMP藥廠出產,品質比較有保障;水煎藥的生藥材來源多樣化,品質比較難掌控。
楊榮季說,但有些情況下用水煎藥比較好:
● 急重症:水煎藥是湯劑,吸收效果較快,像是大量出血、昏迷等急重症時會使用。
● 糖尿病:科學中藥內的澱粉含量較高,有些糖尿病患者並不適用,這時可改用水煎藥。
● 增加補養效果:科學中藥沒有補養類藥物,如牛黃、麝香、冬蟲夏草、人參等,有時醫生會依病情需要,加開水煎藥配合。
● 有開特別藥方時:科學中藥的品項少,以目前健保有給付的藥僅有337種,實際上古代中藥有十萬方,有時候醫生會視病情需要選擇水煎藥。
科學中藥是固定成方,不若水煎藥加減變化靈活。
有時用藥劑量大,科學中藥處方一大包,病人難以吞服,也會改用水煎藥取代。
7.吃中藥會傷肝、腎?
事實:不要長期服用同一種中藥,也不可亂吃中藥、草藥和偏方。
常有聽到人吃「中藥」因而洗腎、換肝的案例,長庚醫院桃園分院中醫師楊淑齡搖搖頭說,從政府官員到民間,多數人都搞不清楚中藥、草藥的差別。
中藥是中醫典籍有記載、經過炮製和處理過的,已經去除植物中某些有毒成分;而一般草藥沒有經過炮製過程去除毒性,品種與別名複雜,往往必須經過專家鑑定,實在不宜隨便拿來使用。
即使是中藥,也不可以長期服用,通常中醫師會依照體質辨證調整、更改藥方。
至於研究發現會造成腎毒性的馬兜鈴酸類植物,如關木通、天仙藤等,已在2003年禁用。
8.健保藥費給付太少,所以中藥不能一次拿一個月?
事實:一次拿一個月份的中藥,其實並不需要。
根據健保局統計,中醫師開藥的平均天數9.23天,醫改會常接到民眾抱怨中醫開藥天數短,隔一陣子就舟車往返看病拿藥很麻煩,研發組組長朱顯光透露。
楊榮季解釋說,有些藥不一定需要長期服用,像是眼睛發紅、感冒,吃三天就好,開七天以上的藥沒意義。
中醫也可以開長期慢性處方籤,但情況較少,因為即使是慢性病,也常會出現不同變化,必須隨時觀察調整藥物,所以「這跟健保藥費太少無關,」楊榮季說,唯一可以長期服用的是中藥的高貴補養藥物,如冬蟲夏草等,常是健保不給付的。
9.吃中藥調整體質,可以繼續熬夜?
事實:「吃中藥不是為了要讓你更放肆的生活,」洪金烈提到,很多患者吃完中藥後體力、精神變好,很容易故態復萌,卯起來熬夜加班、打牌、玩網路遊戲,吃冰、作息亂糟糟。他強調,中醫治病很注重日常生活調養,吃藥只是解決潛藏在體內的病灶問題,疾病產生的源頭是生活、情緒與氣候,若不留意則會跑出來肆虐,他建議,還是要靠日常生活保養,身體才能像好車一樣,可以開得更久。
10.中藥會吃到胃出血?
事實:可能是中、西藥混吃,造成副作用。
有位上市公司老闆,在大醫院手術後吃中藥調養身體,某天他的祕書打電話到醫院告狀,說大老闆吃中藥吃到胃出血。後來層層追蹤才發現,老闆因為筋骨痠痛,私下跑到好幾家小診所拿藥,醫生把所有的藥拿出來比對,發現老闆混吃了十幾種止痛藥,難怪會引發胃出血。
現代人合併使用中、西藥的機會增加,楊淑齡提醒「兩不」重點:不要私自停用藥物、不要隱瞞醫師。
經常有民眾看中醫後,自作主張亂停西藥,專家認為「切切不可」,這是很危險、會傷害到身體的。
而且,患者要主動提醒中醫師說,自己有在吃西藥,楊淑齡提到,吃西藥會影響中醫的診斷,比如降血壓藥中的血管擴張劑,會讓患者的脈象改變,因此要特別留意。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