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93)---- 截斷玄關,?超階級,不落有無,向此轉得身吐得氣,一任定光招手於金地,智者點頭於江陵。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五冊,正源略集卷十五。
經文:光風霽月,海晏河清,若能掀翻鳥道,截斷玄關,?超階級,不落有無,向此轉得身吐得氣,一任定光招手於金地,智者點頭於江陵,只如二具不涉,又作麼生,青山橫谷口,綠水繞江干,衲子須珍重,春風透骨寒。上堂,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永嘉此語,大似不會洞宗金針玉線之功,正偏回互之旨。今日焦山,亦有舉似,摩尼珠誰不識,?窮橫?無倫匹,六門晝夜放光明,輝古耀今囊空色,設有箇漢出來,索取摩尼珠,焦山如何抵對,遂展兩手,下座。
【經文釋義】:
正源略集(西元1586),總共有十六卷,由維揚嗣祖沙門收輯,清代僧人達珍前編輯而成,收錄於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五冊之中,記載了四○五位禪師的修辦道語錄,印證修道要恭請天命明師,截斷玄關金鎖,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非常尊貴與殊勝,舉例如下:「光風霽月,海晏河清」:當治清明,好像黃河的水清澈,大海平靜沒有風浪。比喻太平盛世來臨的時代。「若能掀翻鳥道,截斷玄關」:如果能夠修持好像小鳥飛過的道路,不留下任何的痕跡的法門;比喻修行人,要學習鳥道一樣,不著任何的法相,這個法門是等待因緣時節來到,恭請天命明師,將玄關金鎖截斷,才能會見自家菩薩。「?超階級,不落有無,向此轉得身吐得氣」:恭請天命明師,截斷玄關金鎖,是超經越典的頓悟法門,是不落階級、次第,不落有無的中庸大道。只要把天命明師,所傳授的菩提正法,信受奉行,觀照轉念,一定可以圓滿三身四智,讓你揚眉吐氣,讚嘆得授菩提正法的尊貴與殊勝。「一任定光招手於金地,智者點頭於江陵,只如二具不涉,又作麼生」:有一天,定光禪師向智顗禪師說:此處是金地,是吾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向你招手,希望智顗禪師前來金地修行。智顗禪師在江陵北峰的地方,也是得授菩提正法,是明心見性的高僧,他自淨其意,將心中之有漏見思、妄想掃盡,觀一切法,當體即空;瞭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所以點頭,以會其意。以上所舉出定光禪師與智顗禪師修行的地方,我們如果能夠遵守佛規禮節,二個處所都不射獵,不亂竄佛堂;比喻以一點代替全面,用主觀臆測做出判斷,就是修道要安守本份也。「青山橫谷口,綠水繞江干,衲子須珍重,春風透骨寒」: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截斷金鎖玄關,指點本性之所在,好像白雲、綠水環繞青山一樣,將本性的谷口遮住,無法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希望修行人,必須要珍重菩提正法這一件佛門大事;上天的用意,是很難以用人意來推測的,當菩提正法大開普渡的時候,春風吹來,也會讓眾生清涼透骨,充滿法喜。「上堂,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有一天,永嘉大師上法堂,慈悲開示道義說:摩尼寶珠,是眾生的自家寶藏,但是如果沒有得道的人,根本不認識。恭請天命明師,傳授菩提正法的有緣人,知道自己的佛性在那裡,所以要親自收藏起來,再加以觀照轉念,積極修辦。因為他知道這一點自性佛,是一身之主,眾生的的六根六塵六識,都是它的作用,但是本性清淨,不可以被外塵相所迷惑。這一顆佛性,本來清淨,圓沱沱,光灼灼,說色非色,說有無見,說無即有,為人身之總主宰。「永嘉此語,大似不會洞宗金針玉線之功,正偏回互之旨」:永嘉大師講述這一席話,好像不會曹洞宗家風----金針玉線的功夫,以及正偏回互的宗旨,就沒有辦法明心見性。「今日焦山,亦有舉似,摩尼珠誰不識,?窮橫?無倫匹,六門晝夜放光明」:今天有一位蕉山禪師,在焦山的地方弘揚菩提正法,也有類似的情形,凡是得授菩提正法的有緣人,都已經明心見性,對於自己的摩尼寶珠,沒有不認識的。這一顆摩尼寶珠,橫?十方,?窮三際,珍寶無比,沒有任何珍寶可以比配,它在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門前,二六時中,無論白天或是夜晚,四時大放光明。「輝古耀今囊空色,設有箇漢出來,索取摩尼珠,焦山如何抵對,遂展兩手,下座。」:這一顆摩尼寶珠,雖然非空非色,但是它的光明從古照耀到現在;如果有一位男子漢,走過來,要向你索取自性的摩尼寶珠,蕉山禪師要如何對付呢?焦山禪師用展手的動作,就是右手豎起拂塵,左手拿起木槌,指向玄關,告訴修行人,就是這個⊙,因為玄關竅不能明指,所以用豎拂塵、拈槌,來暗指玄關竅這一點,讓修行人自己去開悟自家菩薩之所在,這是最方便的接引,接著下法坐,結束此次的法會。
【延伸演義】:
正源略集第十五卷,記載了青原下宗鏡十二世,碧巖潔禪師法嗣,潤州焦山濟舟澄洮禪師的悟道語錄,對修行人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有一番非常精闢的解說,非常尊貴與殊勝。未來大同世界、人間淨土來臨的時候,禮記禮運篇大同章,記載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以上記載大同世界的理想世界,人人讚頌,個個希望大同世界早日來臨。那個時候,政治清明,好像黃河的水清澈,大海平靜,沒有風浪,所以正源略集第十五卷曰:「光風霽月,海晏河清」。當大同世界快要來到,大道普傳到世界各地的時候,可以促進大同世界早日來臨,因為大道之普傳,是推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無形舵手,它能使每個人由迷癡轉為開悟,化罪惡為良善,化黑暗為光明,使社會由混亂轉為安定,使國家由貧乏轉為富足,使全世界人類由黑暗轉為光明,息戰爭而趨和平,促使大同世界早日來臨。它是萬萬人修,萬萬人成的普渡慈航。但是大道如何普傳呢?大道普傳是透過天命明師,指點眾生本性之所在,讓眾生以良心當家作主,修行不著任何形象,好像小鳥飛過去的道路一樣。如何指點本性之所在呢?就是在莊嚴神聖的道場,經過點佛燈、獻供、請壇、跪讀末後一著、焚表、引保師當愿、心求道人當愿、點玄關、傳三寶‥‥等儀式,才能完成天榜掛號,地府抽丁的事事。將玄關金鎖截斷,才能明心見性,會見自家菩薩,所以正源略集第十五卷曰:「若能掀翻鳥道,截斷玄關」。修行是有次第、有階級的,也就是有段落、層次的。例如上班的職位有高低,讀書的年級也有高低。佛法的修行有沒有階級呢?有的!例如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密宗的修行都有階級。唯獨禪宗不落階級,因為禪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一步直入的頓悟法門。有人問黃檗禪師說:「不落階級是什麼?」這個題目很難解答。既然不落階級,等於沒有痕跡;若說佛法平等,等於沒有回答。縱然如此,禪師對於初學者或未開悟的人,會用種種善巧的方便法,來激盪他們的智慧,開發他們的悟境。因此黃檗禪師說:「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有這種事嗎?根本不可能。黃檗禪師以此來表示:「我不準備回答你的問題,留給你自己去思考。」他雖然沒有正面答覆,卻以極為鮮明生動的方式,傳達了這個訊息,像一幅虛擬的畫面,又像是一幕戲,仔細一看,空無一人,卻又活靈活現,令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智慧。六祖壇經曰:「善惡俱不用,清淨至無餘。」所以菩提正法是超經越典的頓悟法門,是不落階級、次第,不落有、無的中庸大道。只要把天命明師,所傳授的菩提正法,信受奉行,觀照轉念,一定可以圓滿三身四智,讓你揚眉吐氣,讚嘆菩提正法的尊貴與殊勝,所以正源略集第十五卷曰:「?超階級,不落有無,向此轉得身吐得氣」。天台山上有一個僧人名叫定光禪師,已經在此山修行了四十多年,是一位神人。在智顗禪師還未到來之前,他就告訴山民說:有大善知識之人將要來到天台山,我們應該編蒲為席來迎接他。此外,還為智顗禪師等建造了屋舍。智顗禪師來到天台山以後,與定光禪師相見。定光禪師說:大善知識,還記的我兩年前在山上搖手相喚乎?智顗禪師這才知道原來在夢中的人是定光禪師。此時,山上突然響起了鐘聲,大家都覺的很奇怪。定光禪師說:鐘聲響,表明你們與此山有緣啊。智顗禪師占卜居住的最佳之地,乃是定光禪師所住的北佛壟山南螺溪之處,這個地方寬敞安靜,適合修煉。有一天,定光禪師向智顗禪師說:此處是金地,是吾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向你招手,希望智顗禪師前來金地修行。智顗禪師在江陵北峰的地方,是明心見性的高僧,他自淨其意,將心中之有漏見思、妄想掃盡,觀一切法,當體即空;瞭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所以點頭,以會其意。後來智顗大師創辦天臺宗,由於他博識善辯,深達禪觀,陳、隋兩朝都對他相當尊重,陳宣帝甚且敬稱他為:「佛法雄傑,時匠所宗,訓兼道俗,國之望也。」以上所舉出定光禪師與智顗禪師的修行,都適得其所,我們如果能夠遵守佛規禮節,二個處所都不射獵,不亂竄佛堂,屨行中庸之道,遵守佛規禮節,才能功愿成就,圓滿功德,所以正源略集曰:「一任定光招手於金地,智者點頭於江陵,只如二具不涉,又作麼生」。五燈會元曰:「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意思就是說,本性出入的地方,被七情六欲,名利恩愛‥‥所遮住了,讓輪迴六道之中的眾生,不知道回家的道路。所以恭請天命明師,指點本性之所在,這是最根本、最直接、最簡單的修行方法。不要小看天命明師、點傳師的玄關一指,這一指點是名「授記」,是名「明心」,是指點大家找到自己的真主人,點開生死竅門,不可以輕視,得此一指是一大事因緣,要好好自加珍惜。三寶的第一寶,點在這裡,讓你明心,讓你守玄,把萬念歸於一念,再把這一念放下來,那就是你本來的面目。玄關是個門,是下手處,開了正門往裏走,才能找到真主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指點本性之所在,好像白雲、綠水環繞青山一樣,將本性的谷口遮住,無法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希望修行人,必須要珍重菩提正法這一件佛門大事。上天的用意,很難以用人意來推測,當菩提正法大開普渡的時候,春風吹來,也會讓眾生清心自在,透骨清涼,所以正源略集曰:青山橫谷口,綠水繞江干,衲子須珍重,春風透骨寒。」每一個人自己就是佛,但是你能認識自己是佛嗎?」以前有信徒問禪師:「如何是佛?」禪師說:「我不敢告訴你,告訴你,怕你不相信。」信徒說:「不!禪師!我是誠懇地來向您問道的,您的話我怎麼敢不相信呢?」「喔!你相信,那你剛才問甚麼?如何是佛?你就是啊!」佛性人人本具,但是眾生不敢直接承擔自己是佛,所以只能是凡夫。所謂:「迷即眾生,悟即佛」。唐朝的裴休宰相,有一天請黃檗禪師到他家裡去為佛像開光,黃檗禪師就對他說:「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開光呢?何不在你自己的心上開光呢?」所以禪要我們不要往心外求法。你能認識自性,自己就是佛。如何是自己的自性佛呢?有一次,六祖大師集合大眾,他說:「有一樣東西,無名無字,無背無面,無頭無尾,請問你們大家,這是個甚麼東西啊?」與會大眾都說不出是甚麼?這時座下的弟子神會,挺身而出,說:「這是諸佛的本源,也是我神會的佛性。」神會回答以後,六祖大師就呵斥他說:「跟你們講,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你偏要替他安個名字,叫做本源,稱做佛性。將來如果你有辦法的話,也只是個以佛法作知解會的人,不是大徹大悟的禪師。」所以,禪的悟道,要我們認識自己的自性,自性是甚麼?那也只能意會,不可言說。不過,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覺的時候,他曾發出宣言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意思是說,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只要把妄想執著一除,當下就是自性佛了。所以永嘉大師上法堂,慈悲開示道義說:摩尼寶珠,是眾生的自家寶藏,但是沒有得道的人,根本不認識。恭請天命明師,傳授菩提正法的有緣人,知道自己的佛性在那裡,所以親自收藏起來,再加以觀照轉念,積極修辦,一定可以恢復本來清淨,圓沱沱,光灼灼,說色非色,說有無見,說無即有的本來真面目,所以正源略集曰:「上堂,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永嘉大師講說,如果不會曹洞宗的家風金針玉線的功夫,以及正偏回互的宗旨,就沒有辦法明心見性。因為曹洞宗之家風,穩順綿密,其接引學人,諄諄不卷;如歸心錄云:「曹洞家風,道樞綿密;應機接物,語忌十成。」,又纂要云:「曹洞家風,君臣道合,正偏相資。鳥道玄途,金針玉線。內外回互,理事混融。不立一法,空劫以前自己為宗,良久處明之。」什麼叫做「正」呢?洞山良價解釋「正」就是太一、絕對。它是一切的根源。我們的認識心無法把握它或限定它。它像油漆一般的黑,不停地、永恒地在運動變化之中。它相對應於石頭希遷所謂「理」或「暗」,代表本體界,佛學稱為「真空」。洞山良价禪師用黑圓圈「●」來表示之。至於「偏」的意義,洞山良价禪師認為「偏」就是指相對者、雜多而言,代表現象界。它是從本體界來到現象界,普及於萬物。這相對者(現象界)就是石頭希遷禪師所謂「事」或「明」,用白圓圈「○」來表示。這裏所謂現象界是指本體界有相關連的本體界而言,佛學稱之為妙有。最後,我們談到「回互」的意義,簡單的說,是指相互關連、相互合攝而言。石頭希遷禪師說: 「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他把萬物劃分為「回互」和「不回互」兩種功能。例如說水在鼎內,火在鼎外,水開沸騰,則兩者相反相成,便稱為「回互」;反之,如火上水下,則兩者互不相輔相成,稱之為「不回互」。因此,我們認為洞山良价禪師所謂「正偏回互」,就是說:「正中有偏、偏中有正」的意思,強調正與偏兩者雖然是相反,但是它們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所以正源略集曰:「永嘉此語,大似不會洞宗金針玉線之功,正偏回互之旨」。正法眼藏的傳承,自從佛世尊傳授給大迦葉尊者以後,慧命的傳承,淵遠流長,永不枯竭,如今開枝散葉,在焦山,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區北長江之中,東漢末年焦山禪師隱居於此,弘揚菩提正法,也有類似的情形,凡是得授菩提正法的有緣人,都已經明心見性,對於自己的摩尼寶珠,沒有不認識的。這一顆摩尼寶珠,橫?十方,?窮三際,珍寶無比。沒有任何珍寶可以比配,它在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門前,二六時中,無論白天或是夜晚,四時大放光明。如果眾生的眼根未淨,色塵相不去,耳根未淨,則根塵不去,就是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聞、不要味、不要觸、不要想!人非木石,怎能不用六神呢?既有六神,怎能無用?是要你不要住於色塵相,不要住於妄想心,故曰空不空。六祖曰:「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念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故曰:諸般神用空不空。人之自性本來清清淨淨,圓沱沱,光灼灼,說色非色,說有見無,說無即有,為人一身之總主宰。學道之人怕一念著相,與道隔矣。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個煩惱,但是因人設教,真法身猶若虛空,若定言虛空,虛空也不是法身,若定言有法身,法身也非虛空,佛與眾生無異相,煩惱與菩提無異相,佛離一切妄相,眾生著一切妄相,若不離此心性,則本性四時常放光明也,所以正源略集曰:「今日焦山,亦有舉似,摩尼珠誰不識,?窮橫?無倫匹,六門晝夜放光明」。洞山良价禪師,在雲巖禪師的地方,得到般若正法,洞山良价禪師請問雲巖禪師,以後有人問他佛世尊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弟子要如何印證呢?雲巖禪師手中豎起拂塵,指向玄關,告訴洞山良价禪師說:「這個就是」。所以洞山良价禪師,以三路接引學人的第三種方式,就是右手豎起拂塵,左手拈起槌子,說只是這個⊙,然後指向玄關竅,很明顯的告訴修行人,本性就是居住在玄關一竅裡面,因為這一顆摩尼寶珠,雖然非空非色,但是它的光明從古照耀到現在;如果有一位男子漢,走過來,要向你索取自性的摩尼寶珠,蕉山禪師要如何對付呢?焦山禪師用以上展手的動作,指向玄關,告訴修行人,就是這個⊙。因為玄關竅不能明指,所以用豎拂塵、拈槌,來暗指玄關這一點,讓修行人自己去開悟,這是最方便的接引,所以正源略集說:「輝古耀今囊空色,設有箇漢出來,索取摩尼珠,焦山如何抵對,遂展兩手,下座。」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五冊,正源略集卷十五的記載,讓我們體會到一旦因緣時機來到,恭請天命明師,截斷金鎖玄關的重要。當政治清明,太平盛世來臨的時候,能夠修持不著形象的無上佛法,也就是恭請天命明師,截斷金鎖玄關,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因為恭請天命明師,截斷金鎖玄關,是超經越典,不落對待的中庸聖道。只要在這一點本性上,觀照轉念,信受奉行,一定可以圓滿三身四,讓你揚眉吐氣。修道要遵守佛規禮節,不著邊見,履行中庸之道,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眾生的本性被根塵所迷住,所以不認識自己的摩尼寶珠,這是沒有得授五宗七家所傳承下來的菩提正法,所以無法用正偏回互,洞水逆流的功夫,讓本性恢復原來的光明。如果時機因緣還沒有來到,只有用如來禪的修持方式,例如以展手的接引方式,才能慢慢開悟,以找到自己的一顆摩尼寶珠。可見修道,要恭請天命明師,截斷金鎖玄關,才能即刻開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為最直接了當的頓悟法門。
海晏河清截斷玄關超聖域
摩尼寶珠耀今輝古達仙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