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中醫十件事---4

中醫十件事---4


飲食
中醫很重視胃氣,即腸胃的消化與吸收功能。中醫認為脾胃
為後天之本,也就是人在出生後,體內五臟六腑的營養來源皆來
自於脾胃,早於《內經》就有飲食如何轉化為營養的理論。《素
問‧經脈別論》云:
36
中醫十件事
食入於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入於
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
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
合精,行氣於府。
食物由口進入胃裡,會先經過胃氣轉化,而成為營養精華,
由脾接收後向上傳輸到肺,再經過肺氣肅降功能,將營養向下傳
輸到其它臟腑,各臟腑有了滋養就能正常運作。若飲食不正常,
各臟腑得不到營養,自然失去運作功能而產生疾病。
歷代不少醫家更以脾胃為出發點,自創脾胃為中心的理論與
處方。胃主受納與腐熟我們吃入的食物,脾則吸收食物裡的營養
精華,接著運送到五臟六腑,所以《中藏經》提到「胃氣壯,五
臟六腑皆壯也」,就是這個道理。中醫師說你的胃氣很好,表示
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當你脾胃功能轉差,沒胃口、食不
下嚥、消化不良時,中醫師就會提高警覺,因為中醫認為胃氣功
能不良,臟腑營養不足,人體的健康狀況就會開始走向下坡。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久病的人到最後都是沒有胃
口的,整天不太想吃,要吃也吃不下,這種情況在中醫師眼裡是
危險的徵兆。我們都曾經有過感冒時出現沒胃口、飲食無味的經
驗,在感冒治療過程出現胃口大開現象,中醫師的心裡就很清楚
治療方向正確了,病人的病情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因此中醫可以
由患者的胃口好、壞、有、無,作為判斷病情變化的指標。
食欲有無與好壞可以透過外在行為觀察,是不需要借助言
語的,對於無法說話的嬰兒與動物,這是最好也是正確的觀察方
式。生病時通常胃口會轉差,一但主動要求食物,多半就是病情
好轉的開始。我妹妹有隻貓,曾因腎炎一直不進食,短短一星期
內由肥胖的體型瘦成皮包骨,給予正確的中藥後,半小時就開始
主動要求食物,而我聽到這個消息後,心裡就安心了。不過不是
每個主動進食都有好的結果,在臨床上也有病人狀況危急時要去
逝前突然要求主動進食,這種情況就不一定是好的結果。
37
中醫十件事
飢餓感
我常聽到朋友用餐的理由是因為時間到了,而不是自覺有飢
餓感,腹中飢腸轆轆。平時工作到了中午十二點,於是很習慣地
開始用餐,那種用餐前感覺肚子餓,非常想吃東西,甚至感覺腹
中腸胃蠕動的感覺都沒了。與睡意一樣,飢餓感是一個重要的資
訊,對一般人來說,失去飢餓感並不會在身體上出現任何不適或
疼痛,所以飢餓感的消失經常好一段時間才會發覺,除非有人刻
意提醒,不然常常被忽略掉。
在治病的過程中,出現飢餓感往往是好現象,尤其是病情
出現好的轉機,或是接近痊癒。現在人除了小朋友,多半飢餓感
不常出現,主要原因是現在食物取得容易,隨時隨地都可以有食
物、點心或零嘴可以進食,因此在飢餓感還沒出現之前,就已經
有輕微飽足感。另一種可能是進食過多,上一餐的食物還沒消
化完,下一餐進食的時間又到了,這時胃裡前一餐的食物尚未排
空,自然不會有飢餓感出現。再來就是運動量不足,現在人的工
作形態多數在室內,非傳統勞力工作,需要耗費體力,所以缺乏
大量活動來消耗身體熱量,自然不容易出現飢餓感了。
一般來說,正常三餐飲食的人,是會在餐前出現飢餓感,飯
後的飽足感至少可以維持到下一餐。如果吃完不到幾小時又出現
明顯飢餓感,即使食量倍增仍是如此,那就要警覺可能生病了,
像中醫裡的中消症,就是食量很大,怎麼吃都覺得吃不飽,這時
就要注意有無糖尿病的可能。
食之有味
即使有飢餓感,吃飯時還要覺得飯菜的味道是美味的才是正
常。如果用餐時覺得平常飯菜食之無味,需要加重口味,甚至餐
餐都要重鹹重辣才覺得好吃,才能吃出味道,這樣的訊息通常代
表身體已經有問題了。
38
中醫十件事
飯菜都有基本的味道,是淡淡的酸、甜、苦、辣、鹹與香
氣,正常人可以吃得出這些輕微的口味,也不會覺得味道不足,
偶爾一餐裡可以出現一、二道菜屬重口味,以方便下飯,那是正
常範圍,若是餐餐每道菜都要重口味,在中醫的標準已代表身體
有問題了。中醫認為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與我們的五臟
有關,食物進入身體消化吸收後,酸的營養會進入肝,苦的營養
會進入心,甘甜的營養會進入脾,辛辣的營養會進入肺,鹹的營
養會進入腎。如果臟腑處於健康充實的狀態,那我們的飲食就不
需要太重的五味,食物裡天然淡淡地酸、甜、苦、辣、鹹,吃起
來就覺得很美味了。一但臟腑處於虛弱不足的狀態,或是有某種
特定需求,身體就會主動改變我們的飲食偏好與口感,讓我們藉
由不同的食物,來補充需要的營養。所以脾胃有問題的人就會嗜
吃甜食,腎有問題的人就會偏好鹹味。如果突然好一陣子偏好某
種味道的食物,可以反應給醫師參考。
一般來說,正常人對淡味的飯菜或飲料都是可接受的,只須
要少數稍重口味的一、二道菜來平衡一下。有人是愛吃鹹重過了
頭,也有人誤認為鹹重一定不好,所以只要飲食完全清淡就沒問
題了?於是長期不沾油、不吃鹹味,餐餐白飯配燙肉、燙清菜。
這種太過輕淡也是不對,過與不及對身體都是二個極端,人體應
該五味均衡才是正確的。
除三餐飯菜味道之外,飲水也是個參考指標。一般人對飲
用白開水是可以接受的,偶爾喝一些調味的飲料如茶、汽水與果
汁。如果平時覺得白開水飲之無味,甚至不喜歡喝,反而只想喝
有味道的飲料,甚至整天以茶代替水,以咖啡、汽水代替水,這
多半身體已經有問題了。
食量
食量與身體比例或工作勞動量有直接的關係。但有些狀況
像是一直不停進食,但人就是很瘦,胖不起來,這一定是身體出
39
中醫十件事
了問題。我們在用餐前多半可以預期這餐可能的食量,比如說不
感覺餓,那就吃少一些,餓的感覺很明顯,那可以多吃一點。但
有一種狀況是明明很餓,但是才吃一點就覺得吃不下已經飽了
;或是飯前還食欲大開想多吃一些,怎麼沒吃幾口飯就突然沒有
胃口?甚至平時覺得應該可以吃到一碗飯,怎麼今天才吃半碗飯
就覺得胃很撐,無法吃完剩下的半碗?這都是脾胃出現問題的前
兆。
與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時,如果看到有人挾不少菜放到自己
的盤子裡,但是吃沒幾口或只吃一些就放下手上的碗筷,除非是
菜飯太難吃不合口胃,不然我心裡就會警覺對方的食欲與食量沒
有成比。還有一種狀況是大家都吃飽收工開始聊天了,但就是有
一個人還可以一盤、二盤繼續吃,除非對方平時是大量耗體力的
勞動者,不然我心裡也會警覺是否食量出現異常,像是中醫裡的
中消症。學習中醫後,對一些日常生活的細節就會特別有感覺,
如果是熟識的家人與朋友,就會再多詢問一些,如果是確定腸胃
出了問題,就可以提醒對方即早就醫治療。
每個人的食量都不相同,但是長時間觀察下來,還是可以找
出一定的食量規律。如果短期間內突然食量有明顯差異,在環境
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要吃二倍的量才覺得飽,或是只吃一半就覺
得飽,這是身體發生改變的徵兆,都要提高注意。不要以為突然
食量減少是好事,覺得可以順便減重而不以為意。
特別食物或味道
人體在某些狀況胃口會突然改變,特別喜歡某種口味的食
物,或突然發現以前反感的食物怎麼變的美味了?這些都是身體
發生變化的訊號。常見到孕婦懷孕過程,口味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很大的轉變,像是酸味的食物開始變得好吃了,或是平時喜歡的
口味怎麼變得食之無味?甚至會想排斥?飲食種類也改變了,本
來主食以豬肉為主,怎麼在懷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開始增加魚肉
的比例?或是蔬菜量也改變了;或是本來喜好米食,怎麼突然愛
40
中醫十件事
吃麵食等等。這些都是胃口改變的例子,中醫就是以這些胃口變
化,來察覺我們的身體發生了什麼事。
人在生病時,味覺或飲食習慣多少會有變化。多數人都有感
冒時沒胃口,或是進食後食物在嘴裡嚼之無味的經驗。臨床上也
有人覺得平常很辣、很苦、很酸,難以入口的湯藥,生病時反而
覺得喝起來很順口,一旦病好了,味覺恢復正常,才發現同一帖
中藥的味道居然是難以入口。
這些資訊對中醫師來說都是重要的,醫師可以由我們飲食的
偏好,來了解目前的身體狀況。比如以前不敢吃苦瓜,現在反而
覺得苦瓜不但不難吃,甚至覺得很好吃;或者同樣都是苦味,突
然喜歡吃苦瓜,但仍然不喜歡苦茶的苦味。這對中醫師來說就是
不一樣的資訊,而這些都是可以提供給中醫師參考的訊息,讓醫
師去解讀其中意涵。像腎臟出現問題之前,病人可能有一段時間
偏好鹹味,若在看診時能提供中醫師這樣的訊息,中醫師聽到後
會將鹹與腎相連結,先注意腎可能的病變。
還有一種是嘴裡出現異味,像初期有糖尿病的人,會常常覺
得嘴中的口水怎麼甜甜的?有膽汁逆流的人,會經常覺得口中怎
麼有苦苦的味道。這些都是疾病的徵兆,我們只要有所警覺,可
以在病情未嚴重之前,事先發現身體異常而及早治療。
吃幾分飽
雖然每個人身體有高矮胖瘦與生活環境的不同,但長期仍然
可以找出一定的食量規律,那我們怎麼找出合適自己的食量呢?
這裡提供二個方法以供讀者參考:
用餐時以八分飽為準。何謂八分飽?就是用餐過程覺得飢餓
感沒了,而且胃部有飽足感,此時仍然可以繼續進食,但不進食
也是可以的。如果這種狀況下停止進食,就是最理想的食量。
另一種方式是以飢餓感為準,前面提到我們三餐前最好都
要有飢餓感,沒有飢餓感的其中一種原因,是因為我們上一餐吃
得太多了,等到下一餐的時間到時,腸胃還來不及完成消化與排
41
中醫十件事
空。這種狀況下,我們可以在每一餐漸漸減少食量,減少到餐前
開始出現飢餓感為止,此時的食量就是目前最合適自己的食量。
現在食物取得容易,而且美味好吃,所以一般人很難在八分
飽就自動停止進食,多數人經常以吃到撐、吃到脹、吃到吃不下
為止作為停止進食的標準,這當然是不正確也不健康的。
用餐前、中、後有無不適或異狀
一般人在用餐前、中、後是不會有任何疼痛或不適感,唯一
會出現的正常感覺,就是用餐前的空腹感與飢餓感,進食後飢餓
感與空腹感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餐後輕微的飽足感,這些
都是正常現象。有人會在用餐前有腹悶、腹痛,有人則是發生在
用餐時,或是用餐後胃感覺脹痛,這些都是不正常的訊息。
另一種常見的異常是用餐前、中、後嗝氣或排氣,有人吃完
飯後很容易出現胃脹,或是連續嗝氣。我們在進食與飲水過程,
無意間難免會吞入少許空氣,但這些氣體是有限的,不會造成大
量嗝氣,或固定在用餐後嗝氣。有人用餐時或用餐後會突然急著
去排便或是拉肚子,還有一種狀況是經常在餐後連續打嗝無法停
止,這些都是腸胃有異常的症狀。
空腹感
正常人在進食三到四小時後,應該會感覺有空腹感,若是中
午時間用餐,下午五點左右會覺得胃是空的,開始出現空腹感與
飢餓感。我們早上起床後為了趕著上班上課,因此空腹感與飢餓
感就沒那麼明顯,因此以中餐與晚餐來判斷會比較正確。中午正
常進食後,在晚餐前出現空腹感,或是晚餐進餐後,在睡前覺得
胃不那麼脹,都是好現象。睡眠時如果太過於飢餓,很容易影響
到入睡,但一般會出現飢餓感的狀,多半是太晚睡,此時離晚餐
已超過六小時以上,身體需要再進食,所以只要在合適的時間入
睡,睡前過於飢餓,導致無法入眠的現象就可以避免的。
42
中醫十件事
飲食總結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完整的飲食回答至少要包括:是
否每餐前都有明顯的飢餓感?飲食時是否覺得一般的菜飯的味道
就已足夠,還是每道菜都必須重口味才能吃出口感?食量是否平
均,短期內有無食量突然明顯增加或是減少?飲食在口味上有無
突然的特別變化?用餐的前、中、後有無感覺不適或疼痛?每餐
用完後四小時是否會自覺有空腹感?
排便
撰寫此書時正好看到一則新聞,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子生活
作息正常,平時也沒有吃油炸、燒烤食物的習慣,結果居然得到
大腸癌,她聽到後難以接受,這與西醫經常強調大腸癌患者,幾
乎常常吃燒烤物的發生原因似乎不同?每次看到這類新聞我都在
等一句話,就是後面出現的「自幼就有腸胃問題」,「課業壓力
大,更讓她出現反覆便秘、腹瀉的腸躁症狀」。有位朋友提到母
親大腸癌開刀,我聽到第一句話就是反問:「之前是否有長期便
秘或排便不正常的問題?」朋友回答有長期便秘問題,只是知道
時已經太晚,還好這媽媽開刀後恢復良好,而另一位朋友的哥哥
被發現有大腸癌後,就沒那麼幸運了。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排便這件事,但有多少人會注意自己每次
的排便內容呢?如果說睡眠是我最重視的,那排便是我第二重視
的生理現象。整個消化道就像一條生產線,糞便可視為最後的產
出物,只要生產線中間有出現任何變化或異常,都會影響到最後
的生產結果。食物由口中進入身體,一路經過口腔、食道、胃、
十二指腸、小腸、大腸到最後肛門,參與的器官相當多,還包括
肝臟、膽囊、胰臟等,任何一個器官出現異常,糞便的型態、顏
色、氣味與排便習慣就會改變。比如排便形狀變細,可能腸道有
腫瘤或異物阻礙;像羊屎般顆粒狀,可能是糞便裡的水份在腸道
43
中醫十件事
被吸收過多;出現帶鮮血的糞便或黑便,那可能是整個消化道在
不同位置發生出血。中醫就是由結果去推測原因,由糞便形態有
無異常,來提早找出我們身體的潛在問題。
相對於女性生理期,觀察排便容易多了,中醫師在一、二天
後就能知道治療結果,即可判斷治療方向正確與否。即使變更處
方,也只要幾天後就能得到新的結果。如前面提到的,參與消化
的器官相當多,在診斷與治療上也增加許多困難度,所以我們應
該每天多注意自己的排便,一但發現持續三天以上的異常時,就
可以立即找醫師治療,而不要等到好幾年後出現嚴重病變,到時
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便意
正常一般人排便前都有明顯便意,我們先感覺有便意,於是
準備去上廁所。但有些人是沒有便意的,只是在固定時間去排便
;也有人有便意,但想上卻上不出來,或是排便時間過長,這些
都已經是生病的範圍。
排便時間
每天什麼時後有便意?是否能順利排便?這是中醫要注意的
重點。多數人一早醒來就有明顯便意,有些人是吃完早餐後才出
現便意。有些人最遲上午就會排便,有些人則是要等到下午、晚
上,或是固定在洗澡前排便。這些如廁的時間都有不同的意義,
就診時都可讓中醫師參考。
原則上一早醒來就感覺有便意是最好的,若能再配合其它排
便細節,那是更理想。早上起床後為了趕著上班、上課通勤,即
使有便意,也也沒有時間去排便,這種情況可以例外。另一種例
外就是環境改變,像是到異地旅遊或洽公,或者當天有很重要的
事,或有很大的壓力,或是過度緊張,這些都會影響排便習慣。
例如當兵剛入伍,對環境、人、事、物完全陌生的狀況下,就會
44
中醫十件事
打亂原有的排便習慣,只要熟悉環境後,排便習慣自然恢復正
常,若無法恢復就要趕緊看醫師。
天數與次數
中醫的標準是一天一次,有人說他一天上二次,二次也在可
接受範圍,若是一天排便超過三次以上,那中醫初步判斷可能有
些問題了。不過有種情況例外,有些人早餐吃得很飽,中餐也吃
很飽,晚上又去吃吃到飽,整天進入腸胃的食物太多了,腸胃只
好提前排出未處理完畢的食物,才能接納後面新進的食物,所以
當天排便的次數就會增加,一但恢復正常飲食,排便的次數就會
回到正常。
有些食量少的女生可能會二天排便一次,這種情況也是可以
接受,若排便週期是三天,甚至四天以上,那已算是便秘的範圍
了。
過程是否順利
當便意產生時,若能在進洗手間內五到十分鐘如廁完畢,這
樣就算是合格。有些人是有便意,但無法馬上排便,等到真正排
便時已經是十分鐘以後的事了,有時就會拿書報邊等邊看打發時
間,基本上這是有問題的,真正健康的排便是沒時間看書報的,
可能封面目錄才看完,內文都還沒看就已結束了。
正常人便意產生後,不會立即排便,至少可以等待一段時
間,也不會出現控制不住的現象。有種狀況是便意產生的當下,
就覺得控制不住要立即排便了。常見的就是用餐到一半,或是很
緊張,如考試考到一半會很急著要去廁所,還好這些問題中醫都
有很好的改善方式。
排便的還有個重點,就是排便過程是否順利。正常人的排便
過程是順暢無礙的,也沒有任何異常感覺或疼痛。有些人的糞便
過乾,雖然可以排便,但過程會中斷或是等待較長的時間。有些
45
中醫十件事
人則是糞便過硬,而有肛裂疼痛出血的現象。有些人糞便偏黏,
如廁時間也會增長,而且糞便容易沾黏在馬桶上,或是擦拭時要
用較多的衛生紙,
顏色、型態、氣味
排便的顏色、形狀、氣味是排便最重要的注意事項,但大多
數的人很少注意自己排便型態,甚至看都沒看就隨手沖掉。
正常人的排便顏色是咖啡色,不過排便顏色與飲食有直接
的關係,因此顏色比較特別時,可以回想這一兩天的飲食內容。
另一種就是服用藥物,像中藥有不少顏色偏深的藥材如地黃,在
服用含有地黃的湯藥時,排便顏色就會深一些。去除這些外在因
素,我們正常的排便顏色應該是咖啡色。有些人會偏綠色,那中
醫師會注意是否有肝膽方向的問題。也有偏淺黃或亮黃,甚至偏
灰白色,這些都是異常現象。
糞便如果伴隨鮮血,那很可能是大腸後端的乙狀結腸或直
腸出血,這情況常見於內痔。外痔也會出血,但外痔可以用肉眼
觀察,很容易與內痔區別。有一種出血並非內痔而是大腸癌,因
為大腸癌早期症狀與內痔瘡非常相似,都有糞便帶血的現象,很
容易讓人視為痔瘡來治療,而沒有更進一步地檢查確認。如果排
便偏深黑色,那要注意是否為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胃、十
二指腸都可能出現病變。食物中如果包含動物血,像是常見的豬
血、鴨血等也會出現黑便,所以排黑便時可以回想這一、二天的
飲食內容。有朋友向我反應吃海苔也會出現黑便,有次他父親
排黑便,她母親很緊張以為是消化道出血,朋友請他母親回想一
下,這幾天他父親有無吃到海苔?結果正是海苔的影響。如果不
是食物影響,而且黑便連續出現多日,甚至伴隨上腹部疼痛或隱
隱作痛,那內出血的機會非常大。
糞便形狀要有一定的寬度,最寬以通過肛門時不會疼痛為
準。糞便不能過細,比如說像筆一樣細長,或像羊糞便一樣一粒
粒,都算是異常。
46
中醫十件事
糞便的軟硬度辨別方法,以結實能沉水底,沖水不散是最好
的。若結實但浮在水上,是可接受但應該還可以更好。若是不結
實沖水會散,或是排便覺得有水,像是拉肚子,都已經是不合格
的,另一種是像爛泥巴一樣偏黏也是不行的。
氣味
糞便有基本的氣味,我們從小到大幾乎每天會排便,多少知
道自己糞便平常的氣味。完全沒氣味是不對的,氣味過重也是不
正常,或是出現如酸味等也是異常。糞便的氣味與食物有關,所
以短期氣味改變多半是受到食物影響,若氣味改變持續一星期以
上,那就要注意肝膽腸胃可能有異常。
中醫會用拉肚子的氣味來分別體內的寒熱狀況。同樣是拉肚
子,熱症的拉肚子在排便時氣味會非常重而難聞,有時糞便還會
伴隨黏性,我常開玩笑說,如果有人上完廁所,其氣味會讓經過
者掩鼻逃離,那多半是熱症拉肚子。寒性拉肚子則沒什麼明顯氣
味,糞便多半是軟而帶水,或是氣味重但不如熱性拉肚子臭氣衝
天,如果沒有提供這樣的訊息,只說肚子痛、拉肚子,這樣中醫
師就少了一項很重要的判斷資訊。所以中醫在治療拉肚子時,一
定要先分別寒熱才能對症下藥,沒有一種通治所有拉肚子的萬用
處方。
平時每次的排便,都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藉由排便氣味,來
了解目前腸胃道的狀況。有時雖然還沒出現疼痛、帶血或其它異
常,但只要一陣子出現糞便氣味與以前不同,就要有警覺了。
有無夾雜食物或異物
除了少數吃到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是我們進食很急,大口吃
大口吞沒仔細咀嚼,否則正常情況下糞便中是不會出現原色、原
形的食物殘渣。有一種病態就是糞便中出現未經消化的食物,中
醫稱這種象現叫「食穀不化」,這種現象通常是胃腸消化功能衰
47
中醫十件事
弱的表現,使得食物無法完全腐蝕而出現在糞便裡,通常久病在
床的老人容易出現這類現象,這也是腸胃功能轉衰的重要訊號。
排淨感
每次如廁完都要注意一點,是否這次排便有排乾淨。排乾淨
的標準是什麼?就是排完便,原本腹部的壓力明顯減少了,也不
會有還想再次排便的便意。有些人排便完後,仍覺得腹部還是脹
滿的,有些人則是排完便後,感覺好像沒上完,覺得等會可能要
再上一次,這些都算是沒排乾淨。偶爾一、二次還好,如果每次
如廁後都感覺沒上乾淨,或是再去上也排不出糞便,那很可能是
直腸有腫瘤或內痔產生的壓迫感,讓人誤以為是沒上乾淨。
與食量的比例
食量與糞便量有一定的比例,吃入的多應該排出的多,吃入
的少也應該排出的少,如果吃進身體的食物量與排便量不成比例
時,像是吃得多但排出的少,那就要有警覺了。那我們怎麼知道
食物在腹中沒排出來呢?比較明顯的現象就是腹部有壓力。正常
人的腹部是不會有明顯壓痛,如果在肚臍附近按壓會出現明顯的
痛感,表示腹部內可能有宿便,讓腹部壓力增加而疼痛。若隨排
便量減少又伴隨腹部壓痛,那中醫師會先由宿便方面去思考。腹
部壓痛不全然都是宿便問題,但宿便多半會伴隨腹部有壓痛感。
排氣
我們身體排氣的方式有二種管道,一個從上方就是嗝氣,一
個由下方為排氣,或俗稱的放屁。一般人一天有三至五次排氣是
正常的,如果次數過多或氣味特別奇怪,那就要注意了。有位朋
友整天都在嗝氣,早起後喝點水就開始嗝氣,與人說話時常被嗝
氣中斷談話,這種狀況已經影響到生活品質了。曾有新聞報導一
婦人長期放連環屁,後來去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是大腸癌末期。所
48
中醫十件事
以當排氣次數過多,無論是向上嗝氣或向下的排氣都不能輕視,
很可能是腸胃已有異常的結果。
排便總結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完整的排便回答至少要包括:排便
前有無便意?每次排便的時間為何?每天排便幾次?多久才排便
一次?排便過程有無疼痛或異常感?糞便的型態、氣味、顏色是
否正常?排便後是否覺得排淨?排便量與飲食的比例是否一致?
平時有無異常嗝氣或是排氣?
飲水
提到飲水我都會想到母親的例子,我母親看到我弟弟都會
問說:「要不要喝些水?」母親是西醫護士,她知道不喝水有問
題,但她無法理解為何我弟弟不想主動喝水。我每次聽到母親詢
問我弟弟這句話時,就好像看到有人拿食物給沒胃口或是肚子不
餓的人,然後問他說:「怎麼不多吃一些?」就是因為不餓才不
想吃,若是會餓早已主動進食了,何必等待別人將食物拿到自己
眼前呢?所以日常生活喝水量與次數減少,在中醫師眼裡已經是
病了。是病就可以治療,中醫可以讓不想喝水的人,變成容易口
渴想主動飲水,或是增加飲水量,而不是與我母親一樣,雖然知
道少喝水不對,但只能強迫不想喝水的人多喝水。
不喝水是問題,一直口渴想飲水也是問題。運動後大量出汗
自然會口渴,也會飲用比平時多的水,這是正常現象。有一種異
常是在沒運動的狀況下也會明顯口渴,可能只是坐在家裡看書、
看電視,或是剛喝完水後不久又覺得口渴想喝水。因為喝的水
多,於是小便次數也增加了,這種狀況近似中醫的「消渴」,常
出現這種症狀的話,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有種奇怪現象是自己感覺口舌乾燥但不想喝水,或是喝水後
只在嘴裡漱水,然後直接吐掉,不想喝入口中,這種現象中醫稱
49
中醫十件事
為「渴不欲飲」。這種情況多半是身上有瘀血造成的,體內的瘀
血排除了,這種怪現象就自然不藥而癒。感冒發生時,中醫會以
患者對水的需求,來判斷感冒類型,不太口渴多為寒性感冒,若
口渴很明顯,而且一直想喝水的則屬於熱性感冒。
所以不要小看喝水這件事,人體內有百分之七十的水,我們
可以七天不進食,但三天不喝水就有生命危險,雖然喝水只是每
天簡單的基本動作,但是中醫師可以透過我們喝水的表現,來得
知身體內的細節。
會渴嗎
我們平時應該會有口渴的感覺,至少每一、二小時就會想喝
點水。許多人忙碌時,經常一忙起來整個上午或下午完全沒有喝
水,也不感覺口渴,常常事後才想到:「咦?怎麼一個上午都沒
喝水?」如果經常有這種情況,在中醫的標準已經是病了。正常
人既使再忙,只要身體有飲水需要,會出現很明顯的口渴感覺,
讓我們主動放下手邊事務,先去喝杯水再回來工作。所以口渴與
睡意是一樣的,若口渴的欲望不夠強烈,身體其實已經出問題
了。
有一種情況例外,有些人習慣將水杯放在身旁,隨時看到水
杯就隨手喝個幾口,所以不容易出現口渴的感覺,這種情況就像
放很多食物在桌上,隨手都能拿一些放入嘴裡,當然整天就不會
有飢餓的感覺是一樣的,所以這種方式不是好的習慣。我的建議
是水杯不要放在周圍,讓自己覺得渴時,起身走動去飲水,一來
可以讓自己稍作休息,也能讓自己四肢活動活動。所以如果發現
自己整天都不會口渴,那就要有所警覺了。
我常聽到西醫有一種說法,我母親是西醫護士,也經常這樣
說,就是感冒時要多喝水,西醫認為感冒時多喝水會增加小便次
數,可以將病毒由小便排出。其實到目前為止,西醫對病毒型感
冒一直沒有良好的治療方式,只能被動地要求病人休息,但是中
醫在這方面的療效是很好的,常常吃藥後半小時到一小時,身體
50
中醫十件事
會開始發熱出汗,整個感冒引起的身體不適,就有明顯而立即的
改善,因此中醫在治療感冒上,並沒有多喝水這種說法,因為治
療好了就行。我個人的觀點還認為多喝水反而有害,一來是否已
有研究可以證明,感冒多喝水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而且大人、
小孩、老人、身兼其它病的患者都有效?如果是,水在台灣是如
此廉價又容易取得,能有效治療感冒當然是好事,我個人不但不
排斥,還覺得很值得鼓勵推廣。其次,對腎臟良好的人,短期內
飲入比平時多的水可能沒事,但感冒不會只發生在腎臟功能好的
人身上,從嬰兒到老人,從身體健康到長期臥床的人都有機會感
冒,試問每個人身體能承受的飲水量都相同嗎?要喝多少水才不
會超過身體負荷?若沒有醫師的評估,一味鼓勵感冒患者儘可能
飲水,是否可能發生感冒沒好,反而又出現水中毒?撰稿時就有
新聞提到,一位大學生運動後猛喝水,結果出現低血鈉,差一點
喪命。所以感冒時不是要多喝水,而是要快速將感冒治好才是重
點。短時間內沒有限制地大量飲用水分,很可能會超出身體負
荷,造成急性水中毒,嚴重的話會誘發急性低血鈉,甚至可能死
亡,這不可不慎。
我不鼓吹沒事多喝水這種說法,正常人自然會口渴,只要身
體正常就有飲水需求,不必刻意無限制增加。我們只要記得一個
觀念就好,經常半天沒感覺口渴,也沒喝任何水或飲料,就要提
高警覺了,若是一天、二天短期狀況則是還好,如果已經發生一
段時間,那最好及早就醫。
溫度
水溫或飲料的溫度,也是中醫師想了解的資訊。一般飲料溫
度可以分成溫熱、室溫與冰涼三種。中醫師最想知道的是,當你
感覺口渴的時後,心裡最希望喝哪種溫度的飲料。
有人說我只喝溫水,會這樣說有二種情況,一種是真的覺得
溫水喝起來對身體最舒適,即使是大熱天也是如此,因為只要喝
到涼的或冰的水,就覺得整個人不舒服,或是會出現胃痛、怕冷
51
中醫十件事
之類的現象。其實在中醫師耳裡,聽到你只能喝溫水這句話時,
就知道身體已經有問題了。
另一種情況比較特別,現在媒體常不停地教育大眾吃冰、喝
冰水對身體不好,平時最好喝溫水,所以許多人就以為所有情況
只能喝溫水,即使大熱天心裡真的想痛快地吃冰、喝冰的飲料,
但受到媒體影響只好選擇溫涼水。這種情況如果告訴中醫師你平
時都喝溫水,那這資訊會是錯誤的,應該要說出心裡最真實的想
法,才能正確表達身體的狀況,所以這種情況是例外。
這裡提出一個問題,大熱天我們想吃冰,喝冰的飲料,是否
正常呢?在溫度高的環境,像是夏季大熱天,心裡想吃一些溫度
低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是很正常的,當你有這意願時,也表示身
體是需要這些冰涼來進行降溫,所以我不反對偶爾喝一些冰涼的
飲料,或是直接吃冰箱拿出來的水果,只要記得適可而止就好,
不要超過就行。怎麼知道是否超過身體負擔?如果冰冷飲料喝到
腹痛或拉肚子,就是已經太過了。西瓜是夏天常見的水果,大熱
天吃幾片冰涼的西瓜是痛快又消暑的事,但西瓜吃過頭除了火氣
全消外,還會讓我們的身體由熱轉寒,於是就有人晚餐後吃大量
的西瓜消暑,結果半夜睡到一半突然腹部一陣疼痛,趕緊起來跑
廁所拉肚子的事,這就是中醫裡的「五更瀉」,發生這種現象就
是寒涼的食物吃過頭了。
解渴感
正常人在喝完水後會有解渴的感覺,也就是水進入身體後,
我們在短暫的時間內會感覺止渴。但有些人是喝完水後沒有解渴
感,即使一杯、二杯水都喝完了,渴的感覺還是存在的,只好一
直猛喝水,這種情況相當於中醫裡的「上消」症。
有時在外面餐廳吃飯後,會覺得容易感到口渴,而且飲料怎
麼喝都無法解渴,有時還會伴隨後頸僵硬,心跳加速等,這些現
象被稱為「味精症候群」。這種狀況是暫時性的,主要原因是鈉
的攝取量過多,身體需要較多的水來平衡,過了幾小時就會恢復
52
中醫十件事
正常,所以與病態的無法解渴是不同的。
飲水無味
白開水是無色無味,雖然沒有味道可言,但人體不會排斥
它,但如果是開始對喝白開水有種厭煩感,要以調味的飲料取代
開水時,那身體多少已有問題。調味的飲料當然比無味的白開水
好喝,但正常的身體狀況是不會排斥白開水的,反而當身體覺得
很渴時,白開水喝起來的感覺,會比調味飲料更讓人感覺可以止
渴。
喝什麼?
平時常喝什麼飲料也是重要資訊,比如有人整天以汽水取代
水,有人愛喝咖啡,有人整天只喝茶。我常見到長期喝咖啡的人
飢餓感會慢慢消失,到最後食欲也不好,也有長期以茶代水結果
喝到胃痛,所以提供這樣的資訊,可以方便中醫師作為判斷的參
考。
飲水方面,大致上可以注意以上所提到的,而非只有口渴想
喝水,不口渴不喝水這樣簡略。
飲水總結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完整的飲水回答至少要包括:平
時會感覺口渴嗎?多久喝一次水?常出現半天完全沒喝水的狀況
嗎?喝水時喜歡哪種溫度的水?喝冰涼飲時身體會有不適嗎?喝
水後覺得能解渴嗎?會覺得水喝起來無味不好喝嗎?平時最常喝
的飲料是什麼?
小便
53
中醫十件事
尿意
正常人都一定有尿意,我們習慣出現尿意後準備去廁所,
只有在長途搭車、看電影等,事先可以預知短時間無法小便的情
況下,我們才會在沒出現尿意前先去小便。也有人在排尿前是沒
尿意的,沒尿意的結果就會尿失禁,這種狀況都是身體已經很差
了,病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小便,排尿的過程也完全毫無
感覺,所以需要長期使用尿布。常見到的就是長久臥病在床的老
人,另一種是仍在尿床的小孩,因為沒有尿意,經常在睡眠中無
意識小便,等到醒來後才發現已經尿床了。
另一種尿失禁是有尿意,只是尿意產生後憋不住,來不及到
廁所,而且也知道發生尿失禁。也有尿意不明顯,因為提重物、
大笑或咳嗽時,膀胱肌肉力量不足而出現少許漏尿。這些都是有
尿意只是控制不了。
次數與量
小便的次數與量和日常的飲水與流汗有直接關係。正常人一
天小便次數在五至十次左右,長期少於四次或高於十次,可以算
是異常。
多數人生活忙碌,很難要求自己記錄每日排尿的次數,在此
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只要早上、下午、晚上三個時段,每個時
段至少有小便二次,就大致上沒問題了。若是整個早上、中午都
沒小便,那很明顯就是次數不足,只是暫時出現一天還好,如果
連續出現二天以上就要特別注意,因為小便減少的問題是很嚴重
的。有一種情況像是工作壓力,比如整天在忙某件重要的事,結
果沒有時間小便,這種情況可以例外,但這類的例外對身體其實
都具有負面影響,原則上能免則免。
小便次數超過十次以上就是異常,這類病人常見的現象是喝
水後半小時內會急需如廁,由於小便的次數頻繁,外出時若需要
54
中醫十件事
長時間交通,比如長途搭車,每次乘坐超過二、三小時以上就會
產生困擾。另一種是夜尿頻繁,一個晚上需要起床二、三次或是
更多次,每次睡不到一、二小時就要起床如廁,睡眠不停地被打
斷,這樣的睡眠品質是很差的。
有種頻尿狀況是暫時性的,就是短時內飲水太多。我們談天
時常有飲茶的習慣,一起始還好,聊個二、三小時後就開始跑洗
手間了。這種短暫的外在因素,只要恢復到正常飲水量,小便次
數也能正常,則不用擔心。另一種是心理因素造成,例如緊張,
一但心理因素排除,小便次數就會正常了。
小便量與出汗有相對關係,夏日出汗多小便量就會減少;冬
季出汗少小便量相對會增加。每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與型態都不
一樣,很難定義每個人每日要有多少量才是正常,但一般人多少
都有大致平均的小便量,若是出汗與小便沒有明顯反比,或是一
日的排尿少於一千㏄者,就要注意身體可能已有問題。
顏色、清澈度、氣味
小便的顏色正常是茶黃色,但是影響小便顏色的因素很多,
像是小便池裡水的多寡、小便量的多少都會改變原有小便顏色,
所以很難要求每次小便都一定與某個標準顏色相符,但有二種顏
色是比較容易注意的,一種是無色,或淡到近似無色。如果長期
小便接近無色,很可能是腎臟有問題,若是臨時飲水太多,像前
面提到的聊天時喝太多茶,小便次數也多,結果小便顏色變成無
色的是例外。有病的無色小便是指正常狀況下,幾乎每次小便顏
色都非常淡,甚至無色。
如果小便出現茶黃色以外的顏色,像是血紅色、粉紅色、深
咖啡色、綠色、白色等,一定是有問題了,要趕快看醫師。有種
情況小便非常黃,甚至亮黃,那是因為服用中藥裡的大黃或是維
他命,這種情況例外。也有其它中西藥物會影響小便顏色,出現
這些狀況都可以詢問醫師。
55
中醫十件事
清澈度方面,正常的小便是像茶一樣黃色清澈透明,肉眼
不會看到有油狀物、渾濁物、懸浮物等,小便池底也不會有沉澱
物。由於中藥可以排出腎結石與膀胱結石,因此以中藥治療結石
的患者,可能會看到小便池底有細碎的顆粒,或是排出如米粒大
的結石,這是在藥物作用下的結果屬於例外。多數人家中馬桶
是白色或淺色系,這些顏色比較容易進行小便觀察,若是深色
馬桶,那小便顏色就難以觀察了,反而要額外用其它白色容器取
代,相當不方便。我建議如果有選擇,儘可能使用淺色馬桶,以
方便每次如廁就能順便觀察。
小便通常由高而下,多少會因衝擊水面產生泡沫,如果泡沫
在小便過程之中不斷產生也不斷消失,那就是正常的,或是在小
便後二到三分鐘內完全消失也是正常。若每次小便後五分鐘以上
仍有許多泡沫殘留不去,像是肥皂水一般,那就要當心了。一般
人都養成小便後立即沖水的習慣,如果小便有異常會難以觀察,
我建議隨著年紀增長,平時小便時可以注意泡沫消失的速度,尤
其是男子站著小便較女子方便觀察。只要小便的過程,泡沫不斷
地產生也不斷地消失,那基本上是正常。每星期也可以找一次機
會晚點沖水,以觀察泡沫消失的速度。
小便有一定的氣味,這氣味與飲食有明顯相關,但不會長期
出現異常氣味。有人喝完咖啡後,會發現小便有咖啡的氣味,這
種暫時現象是可接受的。若是長期出現腥臭味,酸味等異味,就
要注意可能是泌尿系統出現異常。
早上起床後,第一次尿液顏色多半較深,氣味比較重,甚至
有泡沫短時間無法消失,這還在正常範圍。一般合適觀察小便的
時機,都以第二次到睡前間的小便為主。
過程有無異常
當尿意產生後,正常人可以順利無礙小便,也不會伴隨任何
異常疼痛,而且短時間可以順利解尿,排尿完畢後也覺得膀胱有
排空的感覺。
56
中醫十件事
有人是在尿意產生後無法順利解尿,或需要比較長的等待
時間,這常見於攝護腺有問題的病人。有一種情況是心理因素,
比如在很緊急的狀況下解尿,或是廁所大排長龍,後面一位使用
者給予的心理壓力,另一種情況是憋尿過久造成暫時性的肌肉麻
痺。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排尿暫時發生異常,而無法順利解尿。這
些情況是暫時性的,只要狀況解除就可恢復順利排尿。
排尿時要有一定的力道。正常人排尿前會覺得膀胱有緊繃
感,排尿的過程會壓迫膀胱,產生足夠的力量加速排尿,此時的
小便量足充而且有一定的衝力。當力量不足時,則小便無力,小
便細小,甚至感覺小便是自行緩慢流出,而無法給予壓力加速排
出,下腹有裡寒的病人就有這類問題。有一種現象是例外,如果
臨時喝太多水,結果上廁所小便的次數也隨著增加,剛開始小便
還有一定的力量,幾次後小便就開始覺得無力,這種是暫時性
的。
排尿的過程應該沒有任何異樣感,若出現濁熱感、刺痛感,
很可能是發炎現象。相反的,排尿過程覺得小便清清冷冷的,或
是排完尿身體會不自覺顫抖,雖然這種狀況還不到生病的程度,
但在中醫的範圍裡已有裡寒症的表現。
排尿後應該覺得膀胱有一定清空感覺,小腹壓力減少,短時
間是不再需要排尿。若排尿後仍覺得沒尿乾淨,稍後可能還需要
再次排尿,此時就要看醫師了。男性年長者因攝護腺肥大,排尿
時無法完全排淨,容易出現尿瀦留現象,或是膀胱有結石也容易
造成這現象。
最後,即使是正常人,在排尿後也無法保證小便完全排淨,
多少會有幾滴小便殘留在尿道裡,這是正常現象。如果殘留的尿
量過多,造成排尿結束後滴漏不止現象,也是不正常的範圍。
小便總結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完整的小便回答至少要包括:小便
前是否有尿意?每天小便次數是否在五至十次?小便顏色是否為
57
中醫十件事
正常?有無過深或過淡?小便時有無泡沫?小便是否清澈透明無
異物?小便的過程是否順利?小便時是否有一定的力道?小便後
是否覺得上乾淨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