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開始習畫。 1911年,能畫山水、花鳥和人物,被稱為神童。 1916年,曾被土匪短期綁架,後者見其會讀寫,逼迫他做師爺[1]。 1918年,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 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為師,曾熙為他取名「蝯」(省作「爰」)。在未婚妻謝舜華去世後,在江蘇松江禪定寺出家,法號大千。後來又去浙江寧波觀宗寺、杭州靈隱寺。3月,被二哥張善孖逼迫還俗,奉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2]。婚後重返上海從師於李瑞清,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老提倡書法、繪畫,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在上海得識吳昌碩、黃賓虹、王震、馮超然、吳觀岱、吳待秋、吳湖帆、鄭午昌等。 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 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為唐宋元明中國畫展的代表赴日本。 1932年,移居蘇州「網師園」。 1933年,應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校長羅家倫、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出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隔年辭職,專心從事創作。 1938年,經上海、香港返四川,居青城山上清宮,臨摹宋元名蹟。 1940年,赴敦煌臨摹歷代壁畫(2年7個月),共摹276幅,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 1943年,出版《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讓藝術家、史學家開始重視中國文物的保存和精華。 抗戰勝利後,先後在法國巴黎、英國倫敦、瑞士日內瓦和國內各地辦畫展,聲名大震。 1949年國共內戰,避居香港,遊台灣。 1950年,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里舉行畫展,並留居印度大吉嶺,其間曾去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石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大吉嶺詩稿》。 1951年,返回香港。翌年遷居南美洲阿根廷。 1953年,再移居巴西,在聖保羅購地150畝,建中國式莊園「八德園」。 1955年,將其藏畫在日本東京出版《大風堂名蹟》4冊。 1956年,赴法國與西班牙抽象派大師畢加索會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