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36)--瞥轉玄關,縱橫玅用,在此了無間然。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136)--瞥轉玄關,縱橫玅用,在此了無間然。
出處卍新纂續藏經佛光電子大藏經,松源禪師語錄,外三部松源和尚語錄卷上
經文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孤舟短棹,任性優游。瞥轉玄關,縱橫玅用,在此了無間然。所以道:動若行雲,止猶谷神。既無心於彼此,寧有象於去來?坐斷千差,壁立萬仞。還委悉麼?大鵬展翅蓋十州,籬邊燕雀空啾啾。
經文釋義
松源禪師,在福州鼓山寺安永禪師處,得授佛祖諸祖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是明心見性的高僧,印證佛祖玄關,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真宗大道,非常尊貴與殊勝,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要見到我們的自性,不可以依附佛陀,來求得自性佛;也不可以仰仗佛法,來求得我們的自性;也不可以依恃僧眾,來求得我們的自性。「不著僧求,孤舟短棹,任性優游」:要找到我們的自性,如果沒有遇到領有天命的僧人,也無法得到授記,求到我們的自性:要找到我們的自性,一定要等待因緣時機成熟,遇到天命明師、大善知識,傳授大道,才能達願。例如一艘孤獨的船,船上只有一隻筏船的船槳,在江海之中,任水飄流等待遇到船隻經過,就可以被拯救上岸,道理也是一樣。「瞥轉玄關,縱橫玅用,在此了無間然」:一旦因緣時機來到,恭請天命明師,傳授大道,在一指玄關,開啟自性的當下,瞥者指眼光掠過,當下瞬間的一剎那,會見自家菩薩,再以觀照轉念的功夫轉識成智,就可以明心見性。一旦明心見性了,本性本自具足,要什麼就有什麼縱橫自在,不作諸善,不造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皆是自性佛之玅用。到此境界因緣非常殊勝。人生來到世界上,了無遺憾,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了。「所以道:動若行雲,止猶谷神」:所以說,修行要好像流動的雲一樣,不可以受到任何的約束了悟本性要歇止於至善寶地,好像空谷中之真神也就是止於玄關一竅的地方。「既無心於彼此,寧有象於去來」:修行之人,要沒有心思於你我之間的得失,不執著於一切相也但是行道,要借假修真,借有形有象的假體,行道於天下,來去於國內外之間,行道渡眾也。「坐斷千差,壁立萬仞,還委悉麼?」:修行要從心地的功夫下手,在如如不動的本元心地下功夫,去掉二元對待的意識觀念,泯除一切的是非對錯,超越對待的區別;修行之道,要防意如防賊,當邪思的念頭一起,猶如山勢的陡峭現前要馬上制止,才不會墜落羊腸小道,一步錯,步步錯。松源禪師所慈悲開示的道理你們是否已經瞭解,還有什麼疑問嗎?「大鵬展翅蓋十州,籬邊燕雀空啾啾」:修行之人,要立下沖天大志,好像大鵬鳥展開翅膀高飛一樣,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讓弘揚般若正法的足跡,涵蓋到黃河以南,十州的中原地區;只聽到籬笆旁邊的燕子與麻雀,在天空中啾啾的叫聲,歡喜讚嘆般若正法能夠發揚光大,讓有緣眾生,都能夠得救。
延伸演義
松源禪師語錄,總共有二卷。是宋代僧人松源崇嶽前賢、善開前賢等編撰而成(一一三二~一二○二)。甯宗嘉泰三年(一二○三)刊行。又作松源和尚語錄、松源語錄、松源禪師語錄。收於續藏第一二一冊、佛光電子大藏經裡面。內容包括澄照禪師語錄、報恩光孝禪寺語錄、實際禪院語錄、薦福禪院語錄等八會之語錄,內容有普說、法語、頌古、贊佛祖、偈頌等,卷末附錄陸遊所撰之塔銘一篇,非常尊貴。為何松源禪師語錄說修道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呢?一般解釋,所謂三皈依,就是皈依佛,也就是皈依佛陀;皈依法,就是皈依佛法經典;皈依僧就是皈依僧人也。六祖壇經懺悔品曰:「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愩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口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以上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要皈依自性三寶,才能見性成佛也,是故皈依佛者,應顯佛之良心,作佛之事,此皈依自性佛也;皈依法者,是離一切語言形象的無極真理,當不著相,無為而為,此皈依法也;皈依僧者,不離規戒,當永保赤子之心,此皈依僧也,皈依佛法僧三寶,即是皈依自性三寶,若能依此三寶勤修,佛性光明,就可以明心見性,了脫生死輪迴,得登彼岸。所以松源禪師強調,要皈依自性三寶,而不是要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三寶,實乃至理名言。松源禪師指出,修行之人,要遇到天命明師,傳授諸佛諸祖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才能開悟見性,見性成佛。領有天命的天命明師,並非任何出家的僧人,都有這種天命。一定要等待機緣來到,因緣成熟,才有機會。好像一艘孤船,船上只有一隻筏船的船槳,在江海上,任水漂流,只要遇到船隻經過,就可以被拯救上岸,脫離遭受到滅頂的危機,所以松源禪師語錄說:「不著僧求,孤舟短棹,任性優游」。孤船在江海上漂流,只要因緣成熟,就有機會,遇到船隻經過,而被救起。眾生在紅塵之中飄泊,如果遇到天命明師,也可以接受點傳,開啟玄關自性,傳授皈依自性三寶的功夫,讓眾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天命明師開啟自性的當下,在瞬間的一剎那,眼光掠過,會見自家菩薩,再以觀照轉念的功夫,就是將眼耳鼻舌身五識轉為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以本性良心作主,明其「真如佛心」,見其「真如佛性」,流露出慈悲喜捨,以及善美德行,放下所有的牽纏與執著,使私慾淨盡,天理流行,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功夫也。明心見性以後,本性本來清靜、本自具足、本不生滅、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所以說縱橫妙用,要什麼就有什麼,非常殊勝與尊貴,只要積極修辦、功德圓滿,就可以了脫輪迴,得登彼岸,來到東土,也了無遺憾了,所以松源禪師說:「瞥轉玄關,縱橫玅用,在此了無間然」。修行人,要好像閒雲野鶴一樣,天地之大,任意遨遊,一旦遇到天命明師,傳授大道,將自性止於谷神不死的至善寶地----玄關一竅的地方,終日煉神光,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道。道德經第六章曰:「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所謂谷神,不但指宇宙間之道體,同時亦指人身上之道體。蓋「」是空谷,「」是真神,合而言之,即是空谷中之真神也。如再分解之,「」可代表空義,「」可代表有義,此二義合一,又是表顯道之本體,亦空亦有之謂不死」是不死亡、不斷滅,亦即永遠長存,永不變易之意。「玄牝」之「」是言亡慮絕,至靜不動之道」是依玄所生,妙化萬物之德。因牝乃陰性,陰能生殖,而德是萬物之母,故牝就是德。所以,谷神就是玄牝,兩者名異實同,前者表示主宰性,後者表示功能性。玄牝之門戶,正是生天地之根元,其功用不斷之延續不絕,萬物依之為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永遠貫滿於宇宙間。以上之涵義移用於人身,即谷神分散於萬殊後,賦於人謂之性,人身上之谷神,就是宇宙大谷神之分體,為生發萬德之核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大寶藏。谷神是玄關一竅之別名,亦即本性之所在也,所以松源禪師語錄曰:所以道:動若行雲,止猶谷神」。修行的功夫,要達到無心、無住、無念,無相的境界,才能讓自性常在,所以六祖壇經定慧品曰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所以無者無有二相於諸法上念念不住於諸境上心不染著不執著一切相也這是修行最高的境界也但是我們要借有形的假體到處去行道渡眾所以要櫛風沐雨披星戴月到國內外去闡揚般若正法讓大道推廣行遠弘揚至世界萬國九州才能讓有緣眾生,都能夠得救所以松源禪師語錄說:既無心於彼此,寧有象於去來」。修行之人要把握住重點在天命明師所指點本性的地方用功夫五燈會元卷二十曰:「萬別千差無覓處,得來原在鼻尖頭。」可見本性就是居住在玄關一竅的地方只要在本性的地方,觀照轉念,轉識成智,積極修辦,就可以圓滿三身四智,直了成佛。修行之人,要二六時中,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平常要有廣闊的胸襟,沒有私心,行為正直,如果躊躇不前,或邪思妄想的念頭一起,則山崖石壁,高峻陡峭,銅牆鐵壁現前,阻擋前往天堂的道路,可不慎之,以上這些道理,你們還有疑問嗎?所以松源禪師語錄說:坐斷千差,壁立萬仞,還委悉麼?」修行人,要立下沖天大志,誓願渡盡天下有緣眾生,共登覺路,例如大鵬鳥,展翅高飛一樣,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好像南華經第一篇逍遙遊記載,大鵬鳥飛往南冥天池時,它展開雙翼拍擊水面,所拍擊的浪花有三千里的廣闊,然後依附著旋風直上九萬里,再乘著六月的海風向南飛去。大鵬鳥能夠飛到南冥天池,得到逍遙自在的境地,首先要發出沖天的大志,然後奮力起飛,突破種種的障礙,才能如願。為何要向上直飛九萬里呢?直飛往九萬里者,修辦道之人,乘坐著大、中、小三乘的的法舟(唯獨一佛乘最為殊勝),再奮力勤修辦,才能超脫六道輪迴的束縛,直往清清靜靜的無極理天,以証得九品蓮臺的果位。修辦道之士,只要立起沖天大志,效法聖賢仙佛的腳步,以原來的心,立下十條大愿,誠心保守,實心修煉,對上天表白,從今以後,以愿力,改變不良的念頭;以愿力,棄暗投明,邁向光明康莊的大道;斯時,彌勒祖師,諸天神聖,一切飛潛動植,一齊讚嘆、護持,助你功愿成就。所以松源禪師語錄說:大鵬展翅蓋十州,籬邊燕雀空啾啾」。
修持心得
卍新纂續藏經佛光電子大藏經,松源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孤舟短棹,任性優游。瞥轉玄關,縱橫玅用,在此了無間然。所以道:動若行雲,止猶谷神。既無心於彼此,寧有象於去來?坐斷千差,壁立萬仞。還委悉麼?大鵬展翅蓋十州,籬邊燕雀空啾啾。」讓我們體會到般若正法傳承的尊貴與殊勝,修行要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松源禪師明白地指出,並不是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三寶,一定要訪求領有天命的天命明師,傳授自性三寶,皈依自性三寶,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要遇到天命明師,傳授般若正法,是可遇不可求也。松源禪師,更指出求法得道的經過,一旦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的一剎那,在瞥轉玄關,當下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以後,本性縱橫妙用,有體有用,不枉來人間走一回,了無遺憾也。松源禪師更說明修行人要逍遙自在,一旦得道以後,二六時中,要存養省察,止於谷神不死的至善寶地,要防意如防賊,不可以絲毫的鬆懈,更要立起沖天大志,好像大鵬鳥一樣,展翅高飛,讓大道傳佈至世界萬國九州,才能渡盡世界娑婆上的眾生,共登覺路,肯定般若正法的尊貴與殊勝,更是末法時期,眾生離苦得樂的慈航寶筏。
瞥轉玄關縱橫用同返本
大鵬展翅止猶谷神共歸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