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27)、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27)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曹溪一滴卷之四、新纂續藏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十一,古庭禪師語錄。
經文: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遂將正法眼,付囑于子,先師慧命,無令斷絕,付汝為臨濟正眼,寶重寶重,我以兩手掩耳,震聲一喝而出,老和尚云:吾道至子大興于世‥‥‥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
【經文釋義】:
古庭禪師,在無際和尚的地方,得到正法眼藏,對普渡收圓,有很深的體悟,是一代的高僧。在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古庭禪師語錄輯略,曹溪一滴卷之四,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第十一,都有詳細的記載,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佛法講萬法歸一,那麼一在那裡呢?「遂將正法眼,付囑于子,先師慧命,無令斷絕」:無際大師便將正法眼藏,傳授給古庭禪師,並且付囑說正法眼藏是歷代以來的祖師大德,所傳承下來的寶貴心法,你要繼續傳承下去,不要令它斷絕。「今將袈裟拂子,付汝為臨濟正眼,寶重寶重」:無際大師將佛門袈裟以及拂塵,傳授給古庭禪師,並且傳授臨濟宗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傳授給他,並且付囑說這是無價之寶,希望你要好好的珍重護持。「我以兩手掩耳,震聲一喝而出」:古庭禪師得法以後,高興的以兩手掩耳,驚叫一聲的走出佛堂。「老和尚云:吾道至子大興于世」:無際老和尚說,佛世尊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正法眼藏,傳承到你的身上,日後的般若正法,一定會大大的鴻展,普傳到世上很廣闊的地方。古庭禪師得授心法以後,囑付弟子說:「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玄關金鎖是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得到它不可以匿道不現,私自掩藏。明心見性的方法,就是在天命明師點傳玄關金鎖的地方,以心細如蟭螟一樣小,往玄關竅裡面用功夫,就可以找到我們的主人翁----本來面目。
【延伸演義】:
古庭禪師得道以後,知道玄關寶藏的尊貴與殊勝,所以在古庭禪師語錄中指出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古今修行人少有人知道。五教真傳都講一,例如:儒講執中貫一,道講抱元守一,佛說萬法歸一,耶講默禱親一,回講清真返一。一就是菩提本性、本體、道、源頭、本來面目、真如、般若、真心、佛性、絕對、根本也。六祖壇經講:「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就是傳授這一點本性佛心。歷代祖師大德,傳授心法,也就是傳此本體、本心,就是萬法歸一也。自諸佛出世以來,說法度人,而不傳所說。迨至釋迦牟尼佛,於靈山會上,說法四十九年,也未嘗說一字,蓋說法有平等法與無上法之分。無上法是以心傳心的最殊勝法門,所以才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的傳法典故。佛世尊告訴迦葉尊者說:「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當護持,並敕阿難,副二傳化,無令斷絕,付偈付衣」從此開始,在天竺國,遞遞相傳了二十八代道統祖師,到了達摩祖師之時,看到中國有大乘氣象,所以在西元五二○年九月,菩提達摩祖師(中國禪宗初祖)從印度乘船來到中國,抵達廣州豋岸,來到金陵(南京),和梁武帝問答之間,因為不契機,所以離開金陵,一葦渡江,來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再將正法眼藏傳授給神光慧可大師,神光慧可成為禪宗第二代祖師。後來神光大師再將衣缽心法傳授給三祖僧璨大師,僧璨大師又傳給四祖道信大師,道信大師再傳授於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又傳授於六祖惠能大師。此時,禪宗分為兩派。北宗以神秀為代表,主張「拂塵看淨,成為漸悟」,他的偈頌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南宗以惠能為代表,主張:「立即開悟,成為頓悟」,他的偈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來分為五宗,就是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達摩祖師的偈頌:「吾本來玆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果然到了六祖之時,分為五宗。這種心法在中國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在家一脈傳承到現在的,就是一貫道。古庭禪師已經得到玄關金鎖,已經明心見性了,所以無際和尚說:「吾道至子大典于世」。也只有得道的修行大德,才能夠將般若正法弘揚於世界上,廣渡無數無邊的眾生,共歸覺路。天命明師點開玄關,還要內外雙修,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所以說指開玄關見真佛,執著玄關跟人走,忘了玄關已成佛。玄關是個門,是下手處,開了正門,往裡走才能找到主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以古庭禪師說:「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這是指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一定可以成就佛道。佛家常講:「是真佛只論家常」。所以道本平常,並沒有什麼神奇靈異,今天,我們已經受明師指點明路,知道自家菩薩之所在,人人本自俱足,故應該善護念良心本性,反觀自省,反求諸己,持平常心,力行常德,才是修道立德的正途。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二十五冊,古庭禪師語錄輯略,曹溪一滴卷之四,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四冊,續指月錄卷十一的記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遂將正法眼,付囑于子,先師慧命,無令斷絕,今將袈裟拂子,付汝為臨濟正眼,寶重寶重,我以兩手掩耳,震聲一喝而出,老和尚云:吾道至子大興于世‥‥‥玄關金鎖不能藏,直入蟭螟眼裏走」。肯定佛世尊以及歷代禪宗大德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就是萬法歸一----玄關金鎖。記得圓如佛堂的佛匾寫著:「執中貫一究明真,萬法歸一注元神,清真返一綿密近,默禱親一樂歸根」。歸一就是歸於本體,歸於自性,這是五教真傳的核心,諸佛菩薩傳授心法的精髓,是人天共同護持的無上大法,印證普渡收圓,的確真實不虛。得道以後,不可以匿道不現、獨自享受,一定要將般若正法發揚光大,廣渡天下有緣眾生,讓救世的大寶筏傳佈於全世界,讓無數無邊的眾生,都能夠蒙霑天恩師德的加被,共霑無上的妙法,積極修辦,才能離苦得樂,了愿還鄉。
註:
一、曹溪一滴凡九卷。明代僧一徹週理編。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刊行。卷一之首有無學居士陶珙之序、戈允禮之引,內分禪宗、應化二項,收錄禪師、耆宿四十餘人之機緣語要。卷二至卷五為古庭善堅所撰之山雲水石集,卷六為大巍淨倫所撰之竹室集,卷七為朗目本智所撰之浮山法句,卷八為響谷徹庸所撰之谷響集,卷九名為雲山夢語摘要,內分元起章、唯識章等四章,卷末附錄週理所撰之紀業。
二、無際和尚據宋高僧傳載,無際大師俗姓陳,是廣東端州人,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在羅浮山受戒,法名希遷。天寶初年到南嶽衡山,結庵於南台寺東大石上,因此被稱為「石頭和尚」。唐德宗貞元六年去世,賜諡無際大師。無際大師一生雲遊天下,閱歷深廣,精通佛學,著有參同契、草庵歌等著作。他傳闡佛法,和解南北兩派,聲名遠播。
三、萬法歸一: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稱為萬法,萬法都是一理所生,所以一是源頭、本性、道體、老 佛性也。歸一就是歸於道體,人之求道則求於此,使吾人明心見性,認識真我,導我們萬法歸一,認一歸真,能超凡入聖,能超生了死,斷輪迴了生死,此乃是真道上乘之真法也。
四、臨濟正眼臨濟宗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
五、寶重寶重這是無價之寶,希望你們要好好的珍重護持
六、蟭螟蟭讀音同「焦」,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極小的蟲子。螟讀音同「名」,一種綠色小蟲。
七、匿道不現道以後不渡人、不講述,將道隱藏起來,只修自己,做個自了漢,叫做「匿道不現」。
八、本性:指固有之性德。即常住不變之絕對真實性。
九、本體諸法的根本自體,在應身叫真身為本體
十、即至目的地之通路,或指踏行之(軌路)。
十一、真如真是真實不虛,如是如常不變,合真實不虛與如常不變二義,謂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
十二、般若:作波若、般羅若、况刺若。意譯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習八正道、諸波羅蜜等,而顯現之真實智慧。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
十三、真心真實心,或意謂心的本性之理。
十四、佛性又作如來性、覺性。即佛陀之本性,或指成佛之可能性、因性、種子、佛之菩提之本來性質。
十五、金陵金陵是南京的别稱。
十六、一葦渡江菩提達摩在南朝年間,乘商船到達廣州。及後達摩聞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至金陵與其談法。雙方終因會晤不契,不歡而散。傳說達摩在繼續上北方傳揚佛法時途經長江,他用蘆葦紮成渡具過了長江,成為成語的典故。
十七、神光慧可魏孝明帝時,達摩遊嵩山少林。有洛陽僧人號「神光」,博覽群書善談玄理,乃居少林供養達摩。大師悲憫問道:「久立雪中,何事相求?」神光應曰:「願和尚慈悲,並甘露法門,廣度眾生。」達摩說:「佛法乃無上妙道,如此微旁小教,就想輒取大法?」神光取刀自斷左臂,達摩乃取名「慧可」,授法衣是為「禪宗二祖」。
十八、五祖弘忍大師唐代僧,為我國禪宗第五祖。江西九江人,黃梅人,俗姓周。七歲,從四祖道信出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在道信門下,永徽三年道信付法傳衣,遂得其心傳。同年九月道信圓寂,由他繼承法席,世稱「五祖黃梅」,或僅稱「黃梅」。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咸亨二年(六七一),傳法於六祖惠能
十九、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眾生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二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二十一、漸悟:指須經順序修習,而漸入徹悟境地。又作漸了。
玄關金鎖追本溯源明佛性

正法眼藏菩提無樹證金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