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29)、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29)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
出處: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冊,宋高僧傳。
經文:唐汾州開元寺無業傳,釋無業,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聞空中,言曰:寄居得   否,已而方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及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加趺,商於緇徒見皆驚歎,此無上法器,速令出家紹隆三寶,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至年二十,受具足戒於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槃經。
【經文釋義】: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冊,宋朝高僧傳記載:無業禪師經過馬祖大寂禪師傳授正法眼藏以後,頓悟自性,智慧大開,弘揚般若正法,不遺餘力,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印證,舉例如下:「唐汾州開元寺無業傳,釋無業,姓杜氏,商州上洛人也,其母李氏忽聞空中,言曰:寄居得否,已而方娠,誕生之夕,異光滿室。」唐朝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縣)開元寺,有一位無業師父,名為釋無業,俗姓杜,是商州上洛的人,他的母親李氏有一天,突然聽到空中有人呼喊的聲音說:我寄居在這裡是否可以?自此就懷了身孕,十月懷胎以後,無業便誕生了。誕生那一天的晚上,奇異的光彩充滿室內。「及至成童不為戲弄,行必直視坐即加趺,商於緇徒見皆驚歎,此無上法器,速令出家紹隆三寶」:到了童年,心性非常安靜,很少與同窗嬉戲,走路的時候,眼睛都向前看,不會左顧右盼,坐的姿勢喜歡用盤坐的方式,跟隨父母到外面做生意時,途中看到的人都讚嘆他的人才,都說他是佛門中很有根基的人,應該早日出家修行,來弘揚佛法,並繼承佛家的三寶。「年至九歲啟白父母,依止本郡開元寺志本禪師,乃授與金剛、法華、維摩、思益、華嚴‥‥等經,五行俱下一誦無遺」:到了九歲的時候,就告訴父母,希望到本縣的開元寺,與志本禪師修行,父母答應了他的請求,所以就讓無業到開元寺出家。志本禪師就教授金剛經、法華經、維摩詰經、思益經、華嚴經‥‥等佛經,讓他學習,因為他讀誦經典做到五行俱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所以經典背誦強記得很快。「年十二得從剃落,凡參講肆聊聞即解,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到了十二歲的時候,便正式剃髮出家,此後,凡是參班聽講,或是在閒聊之間所聽到的道理,隨即心開悟解,同學之間,學習中有不懂的地方,都會分析其中的內容,如果還是不明瞭,便會告訴同學說一定要求明師打開玄關竅,玄關竅一旦經由天命明師打開,道理必能深入瞭解。「至年二十,受具足戒於襄州幽律師,其四分律疏一夏肄習便能敷演,兼為僧眾講涅槃經」:到了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於襄州(今湖北省襄樊縣)幽律師,他對於四分律疏這本經典,只要預習一下,便能上臺演講,還能替僧眾講解涅槃經,是佛門之中,非常傑出的大師。
【延伸演義】:
以上為高僧傳簡介無業禪師的學修講辦過程,可見修行也要本身的根基好,佛緣深厚,更要有祖先的積德,修行才能突飛猛進。無業禪師指出:「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無業禪師有先見之明,他認為學道如果遇到理義不明,或道理無法了悟時,一定要訪求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找到自家菩薩,會見本來面目,一切學道的疑難問題,都可以找自家菩薩解答,一點都不會錯誤。為甚麼道義未明,要求明師打開玄關竅呢?自古以來,儒、釋、道三家的修持功夫,也是以玄關竅為中心,醫學上也是證明玄關竅是生物磁以及松果體之所在。松果體主宰人體的所有運作,這就是三教的修持,以玄關竅為中心,道理是一樣的。佛世尊,或彌勒菩薩,在講經的時候,眉間常常放出白毫相光,照耀四方,通天徹地。所謂兩眉間,就是指玄關竅的地方,非常神奇。因為佛祖菩薩已經證道了,所以光芒無限,而我們還沒有修證成佛,因此光芒比較小。玄關竅裏面的白毫相光,是智慧的源頭,只要我們在玄關竅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跟宇宙間的磁場互相感應,無所不通,所以四十二章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就是將心念集中於玄關一竅的地方,便能成就所有的事情。道場常講本性「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也就是玄關竅雖然非常微小,但是能夠善用,就可以和萬物合而為一。點傳師傳道的時候,禮囑詞告訴我們:「一指中央慧,萬八得超然(乾道)、「林中受一點,知主保無恙(坤道),之後打開新求道人的玄關竅。以後只要好好修持,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觀照轉念,行功立德,讓心性圓滿,就可以超生了死,達本還源。所以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可以認識到自己生命的主宰,讓自己不再受到任何的災禍。只要在玄關竅的地方用功修持,就可以無事不辦,達到生死了,輪迴止,真正的超生了死。無業禪師學道的過程,他是運用五行俱到的方法,所謂五行俱到的功夫,就是說讀書的時候,要用眼睛看,用嘴巴唸,用耳朵去聽自己唸出來的內容,用手筆記重點或練習,並且要心無旁騖,精神與意志集中,以上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心經指出:「無智無得在述說:隨為剖析皆造玄關的意義,要修行人破除三乘法的意義,以及印證最上乘法的殊勝;一無所得,最上乘法,讓我們了解明師一指,是無所得,心無罣礙,為最上乘法,真實不虛,在明師一指的當下,契入無所得的真空,再展現妙有般若智慧。藉玄關悟真性,由一指契入本體,放下一切攀緣與分別對待,無六根六塵的牽纏,照見五蘊皆空,破除十八界,出離生死苦海,除卻十二因緣,滅掉緣覺乘,無有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因無所得,契入真空,即一佛乘之最高境界,悟入實相般若,由真空展現妙有,奉行十條大愿,使心地光明不落邊見,時時以良心當家,展現善美德行,了悟一切真實意義,明曉一切修持理念,隨緣渡化無邊眾生,以成就不生不滅之無上佛道,方不愧得聞聖道,幸遇明師的一大事因緣。
【修持心得】:
從宋高僧傳的記載:「同學有所未曉,隨為剖析皆造玄關」。讓我們體會到玄關竅的重要,所謂得得真,也要修得真,如果得得真,修得不真,依然在六道之中輪迴,此謂有緣無份也。總之玄關金鎖之修持,在大藏經的禪宗語錄、公案,以及五教經典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印證,修行人只要在玄關一竅的地方用功夫,利益無邊,例如可以:開發智慧、降伏煩惱妄想、提昇心性、開發大腦潛能、躲災避難、良心流露、舒解壓力、減輕病痛、身心光明‥‥等等,不勝枚舉。在無業禪師語錄的證明,更加說明玄關一竅,是歷代禪師祖師大德們修持的重點,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目前大道普傳,慈舟遍佈四海,是應時應運的救世大法船,吾人若能得而修之,並且代天宣化,渡化有緣人,讓有緣眾生,得授真傳,共上慈舟,積極修辦,一定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美報也。
註:
一、宋高僧傳或稱大宋高僧傳,三十卷,宋代釋贊寧著。本書記載上自續高僧傳,下迄宋朝雍熙年間,列正傳五三二人,附傳一二五人。本書對了解唐宋時期佛教的興盛發展及其對政治、文化諸方面的影響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娠:讀音同「陳」,懷孕。
、行必直視走路的時候,眼睛都向前看,不會左顧右盼。
四、坐即加趺加趺~結加趺坐坐的姿勢喜歡用盤坐的方式。
五、緇:音資。
六、法器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器。2、法會誦經時所用的器具。
七、紹隆謂承繼正法,並使之光大隆盛。
八、金剛經經名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羅什譯。又稱金剛般若經,或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在舍衛國,為須菩提等,初說境空,次示慧空,後明菩薩空者,蓋此經以空慧為體,說一切法無我之理為詮也,而能說般若之空慧,無有餘蘊,故古來傳持,弘通甚盛。然自如是我聞至果報亦不可思議之前半,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至卷末之後半,語句文意,殆似相同,以此僧肇解之,謂前半說眾生空,後半說法空。
九、法華經妙法蓮華經之略名。經中法師品曰: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同安樂行品曰: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秘密之藏,于諸經中最在其上。
十、維摩詰經簡稱「維摩詰經」、「維摩經」,或稱:「不可思議解脫經」、「淨名經」,是大乘佛教佛經。該經共三卷十四品,以維摩詰居士命名。最通行的版本由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它以辯論的方式來詳細說明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在教義上的分別,集中討論不二論。歷代以來維摩詰經備受重視的原因,不僅在於它的文學、藝術價值,更有不可或缺的意義價值是,它集眾經要義,其宗旨不僅是在解決人生的疑惑,破除虛妄的偏執,更是出世間法的聖經,是一本成佛之道的修行寶典。
十一、思益經:(經名)思益梵天所問經之名鳩摩羅什翻譯,總共有二卷,受祿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五冊
十二、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道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此經漢譯本有三種:1、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舊譯「華嚴」,或稱為六十華嚴。2、唐武周時實叉難陀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又稱為「新譯華嚴」,或稱為「八十華嚴」。3、唐貞元中般若的譯本,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
十三、涅槃經佛教的涅槃經可指:大般若涅槃經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內容主要是敘述佛陀(釋迦牟尼)入涅槃前三個月的最後遊行教化,以及涅槃後八國分得舍利供養的情形。
十四、白毫相光世尊在兩眉之間有柔軟細澤之白毫,引之則長一旬(或謂初時長五尺,成道時長一丈五尺),放之則右旋宛轉,猶如旋螺,鮮白光淨,一似真珠,如日之正中,能放光明,稱為白毫光。眾生若遇其光,可消除業障、身心安樂。據無上依經卷下之說,此妙相系佛于因位時,見善眾生修習戒、定、慧三學,而稱揚讚歎之,遂感得此相,表示除卻百億那由佗恒河沙劫生死罪之德。又觀佛三昧海經卷一、卷二觀相品謂,如來有無量之相好,然以此相為諸相中之最殊勝者。
十五、四分律疏凡二十一卷。唐代智首撰。收於卍續藏第六十六冊。為四分律之注釋書,與慧光之四分律疏四卷、法礪四分律疏二十卷,並稱為四分律三要疏。對慧光、法礪之著作,本書又稱廣疏或大疏。智首乃我國律宗傳承之第八祖,南山道宣為其弟子,而道宣之說即承其說。今已散佚,僅存卷九。
十六、大師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堪為眾生之師範,故稱大師
十七、佛緣謂來世成佛之因緣。又作佛因。如以信佛之因緣,願往生淨土者,必乘佛之願力往生。故後世常有「入佛道之因緣」、「結佛緣」等語。
十八、生物磁生物所表現出的磁場現象。每個生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個微型電池,也可以看作一個微型磁極子。有人精確地測定了人體磁性活動認為,生物磁的來源可能有:1、生物電荷運動產生的磁場。2、生物磁性材料產生的感應磁場,即生物活體組織內的某些物質具有一定的磁性,它們在地磁場或外界磁場的作用下產生的感應磁場。3、生物體內強磁場物質產生的磁場。
十九、四十二章經佛說四十二章經,簡稱四十二章經,佛教著作,據說是東漢迦葉摩騰竺法蘭漢譯,是古代中國譯出的第一部佛教經典。內容是把佛所說的某一段話稱為一章,共選了四十二段話所編集而成。
開啟玄關圓明自性登覺路

雙修福慧果証菩提返先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