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45)、玄關金鎖,一拳打破‥‥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五冊,續藏第一四五冊,正源略集、正源略集補遺一卷。
經文:金鎖玄關,一拳打破。大凡學道之士,必先去其滲漏,且道作麼生是滲漏隨聲逐色是滲漏,護善遮惡是滲漏,愛聖憎凡是滲漏,承言滯句是滲漏,背暗投明是滲漏,專事棒喝是滲漏,馳騁機辯是滲漏,任你總不恁麼亦是滲漏。若盡舉滲漏處,不可勝數,卻不是逐件對治他底,只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五冊,正源略集第七卷、正源略集補遺第一卷,記載紫梅淑安周禪師悟道語錄,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非常重要,舉例如下:「金鎖玄關,一拳打破」:玄關金鎖,是自性佛所居住的地方,如果因緣成熟,遇到天命明師,將玄關金鎖打開,才能見到本來真面目。「大凡學道之士,必先去其滲漏」:凡是學道的人,要達到道果圓滿,首先要把流失道果的原因去除。「且道作麼生是滲漏?」:怎麼做才能稱為滲漏呢?「隨聲逐色是滲漏」:例如追求外面的聲色貨利,因為魂不守舍,是道果流失的因素之一。「護善遮惡是滲漏」:揚善隱惡,因為有分別心,也會讓道果流失。「愛聖憎凡是滲漏」:喜歡聖潔,厭惡凡塵的污穢,因為心起對待分別,也會讓道果流失。「承言滯句是滲漏」:巧言令色,講話不老實的人,因為表裡不一致,也會讓道果流失。「背暗投明是滲漏」:棄暗投明,心性無法安置在中道上,也會讓道果流失。「專事棒喝是滲漏」:處事趨炎附勢,攀緣奉承的人,心性有偏,道果也會流失。「馳騁機辯是滲漏」:心往外跑,心機伶俐,巧辯的人,道果也會流失。「任你總不恁麼亦是滲漏」:固執己見,不合人群,四相不除,也是會將道果流失。「若盡舉滲漏處,不可勝數,卻不是逐件對治他底」:如果要將流失道果的種種原因說明白,無法計算,修道並不是將那一種流失,逐條找出那一種方法來對治。「只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將心念安置在玄關本性這一點上,那麼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非常圓滿成功。
【延伸演義】:
正源略集、正源略集補遺總共有十六卷,收錄了四○五位禪師大德的修辦道語錄,由清代僧人達珍所編,記載於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五冊、一四五冊之中,是修辦道重要的文獻之一,非常尊貴。正源略集講修辦道的人,要請求天命明師,將:「金鎖玄關,一拳打破」,才能明白本心,見自本性,起心動念,都以本性良心作主,積極修辦,道果才能圓滿。如果修辦道,沒有將本性安置在大中至正的玄關中道上,道果與功德,就會滲漏。滲漏就是物質逐漸通過容器的孔洞,逐漸流失掉。以修道來講,就是修持方法錯誤,導致道果或功德流失,無法達到圓滿的境界。正源略集所記載,紫梅淑安周禪師是得道的高僧,所以知道玄關修持的重要,他說只有接受天命明師打開玄關竅,起心動念,行住坐臥都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舉手投足,都是本性善美德行的流露,道果才能夠圓滿,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如果修辦道之人,染上貪、瞋、癡三毒,執著於有為法,自認為技高證廣、有分別心、追求外面的聲色貨利、魂不守舍、趨炎附勢、巧言令色、有對待心、陽奉陰違、表裡不一致、心機重重、伶俐巧辯、固執己見、不合人群、四相不除,無法將心念安置在大中至正玄關本性這一點上,都是造成滲漏的主要原因,無法讓道果圓滿。四書大學篇曰:「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在正其心。」以上四書大學篇,也講沒有將本性安置在玄關本性的中道上,所引起的偏失,也會造成滲漏,無法達到正心修身的境界。所以紫梅淑安周禪師才說,最根本的修持方法就是:「只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修行之人,只要將心性安置在玄關本性中道上,萬緣放下,降伏所有煩惱妄想,則無事不辦,就可以將任何事情做得圓圓滿滿,不會造成滲漏,這是修行最殊勝的無上法門。有志於道者,以守玄功夫為修行之基礎(制心一處),守玄功夫非專指打坐禪定而言,而是在行、住、坐、臥中常收束身心,取念於前,意守玄關,唸唸不離而相續。把心收回玄關,就不會起邪念和妄想。從玄關發出的念頭,都是正念,都是慈悲心、喜捨心、智慧心。經常提心念在玄關,再用玄關去聽、去看、去應對一切事物,如此便能與師以心印心。一個人若平日能夠時常守玄,祥和之氣自然會引發善因緣的發生。我們能夠把心專注在一處,那麼,一切事物就很容易辦理,沒有辦不了的事情,把心專注一於處,心就不散不亂,一心不亂,效果就很不可思議。因為一心生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所以,一心非常重要,把心專注於一處,一處就是定,能定就會產生智慧,入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明了,可見,佛法廣大無邊,它的確有一套善巧方便,我們要明瞭,要接受,才能得到利益,修行要真正入門,就一定要守住一個原則,那就是不間斷、不夾雜,一門深入,這就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道理。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五冊正源略集、正源略集補遺一卷,續藏第一四五冊,紫梅淑安周禪師悟道語錄的記載:「金鎖玄關,一拳打破‥‥‥只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肯定玄關修持的重要。修行最怕修有滲漏的方法,造成道果無法圓滿,無法證果成真。所以曹洞宗祖師洞山良价禪師,提出修道三種的滲漏,即是:見滲漏、情滲漏、語滲漏‥‥等,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紫梅淑安周禪師的修辦道經驗,慈悲指出修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達到師母所說的:「二六守玄,掃妄現自佛顏」,這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最上乘修行法門,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只要以本性作主,履行戒定慧,才能修成無滲漏的道果,以證得無餘涅槃的果位。
註:
一、正源略集:凡十六卷。清代僧達珍編。收於卍續藏經第一四五冊。達珍繼南嶽下三十九世霈霖際源、四十世昭月了貞之編纂工作,並增輯二師之略傳而成書,然缺卷一與序跋。卷二至卷十六收錄南嶽下三十四世至四十世、青原下宗鏡三世至十三世,及居士八人,計四○五人之本籍、姓氏及機緣語要。
二、正源略集補遺:達珍又作正源略集補遺一卷,續增補二十八人,亦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五冊。
三、巧言令色:利用花言巧語使人喜歡,這是屬於不仁的行為。
四、中道:中庸之道。
五、棒喝:禪家宗匠接人之作略,或用棒,或用大喝。棒始于德山,喝來自臨濟,臨濟問黃檗,如何是佛法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問,三度被打。後參大愚,得悟黃檗宗旨,卻回黃檗,機鋒敏捷,檗便打,師便喝,以後接人,棒喝交馳,故今謂警醒人之迷誤者,曰當頭棒喝。
六、趨炎附勢:此指依附、奉承有權勢的人。
七、圓滿:周遍充足,無所缺減之意。
八、識神:識者識心,心法也,神者神魂也。
九、馳騁:有飛奔、放鬆、鬆懈的意思。「馳騁」有騎馬或駕車快速前進的意思。
十、機辯:心機伶俐,巧言善辯的人。
十一、四相:表彰有為法之事體者有四:一生相,起事物也。二住相,安事物也。三異相,衰事物也。四滅相,壞事物也。有此四相者為有為法。無此四相者為無為法。
十二、忿懥:懥讀音同「志」,忿怒怨恨。
十三、恐懼:惶恐驚懼。
十四、好樂:愛好喜樂。
十五、憂患:患難憂苦的意思。
十六、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能夠把心專注在一處(玄關竅),那麼一切事物就很容易辦理,沒有辦不了的事情。把心專注一於處,心就不散不亂,一心不亂,效果就很不可思議。因為一心生無量智慧、無量的德能,所以一心,非常重要,把心專注一處,一處就是定,能定,就會生智慧,智慧生,入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通達明了,可見,佛法訓練人,它的確是有一套善巧方便,我們要明瞭,要接受,才能得這個利益,我們個人修行要真正入門,就一定要守住一個原則,那就是--不間斷、不夾雜、一門深入。
十七、見滲漏:為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所立洞山三滲漏(見滲漏、情滲漏、語滲漏)之一。意謂修行者猶有我見,法見不空,則難以去除法執之境地,而不能徹見諸法實相。
十八、語滲漏:洞山三滲漏之一。指滯迷于文字、言句之見解。
十九、戒定慧:指戒律、禪定與智慧。
金鎖玄關正竅靈山藏妙諦
制心一處西方法界指迷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