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86)--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
經文:清淨居士李(琛)惟師,道大德備,識明行潔,赫赫若大霆震一世,皎皎若視生死如去來,括造化於筆舌,真所謂臨濟之宗師,佛乘之人傑也。嗚呼!相逢,屢奉於從容,握手露情,實同契開心胸,昭然發蔀屋而睹光輝,洒清風。歲在辛巳之春晚,振錫凌空於陽羨,予適值於造朝,偶參差於一面,遂欣然而獲見,方將拔我於流俗之中,慰我於生平之願。夫何尺書遠寄儼然,偈言疏示,稠封而來,足以見意,遺墨未乾,遽爾長逝,感德惟勤,師之亡,神怪茫茫,謂師之存,白璧無痕,或隱或顯,其道彌尊。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琛也!辱在交舊,輒致其勤,備潔誠而盡意,庶不忘於妙哀哉!伏惟尚享。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大慧普學禪師語錄,記載了大慧普學禪師撰寫清淨居士李琛歸空時的奠文。後學將奠文的內容翻譯如下:「淨居士李(琛)惟師,道大德備,識明行潔」:居士李(琛)前賢,是大慧普學禪師的學習老師,道學非常廣大,德性非常深厚,見識過人,心胸坦蕩,行事廉節。「赫赫若大霆震一世,皎皎若視生死如去來,括造化於筆舌,真所謂臨濟之宗師,佛乘之人傑也」:他有顯赫的家世,有威嚴的容貌,聲名響振一生。他的心地光明磊落,視生死如去來。他修持的境界功參造化,並非筆墨所能表達出來。他是臨濟宗的宗師,是弘揚一佛乘非常傑出的人才。「嗚呼!相逢,屢奉於從容,握手露情,實同契開心胸,昭然發蔀屋而睹光輝,洒清風」:嗚呼!我與清淨居士李(琛)前賢相逢,常常受到先師熱情從容的接待,握手慈悲道義,表露真情,敞開心胸言談,非常契合,情同手足。很顯然的發現他雖然居住在混濁的世間,他卻不受世間的聲色貨利所污染,愈看到他不凡的光輝,在炎熱的氣候裏,從內心透出清涼,非常難得。「歲在辛巳之春晚,振錫凌空於陽羨,予適值於造朝,偶參差於一面,遂欣然而獲見,方將拔我於流俗之中,慰我於生平之願」:時在辛巳年的晚春,當時先師在宜興陽羨山弘揚一佛乘真空的心法,適逢辦理佛事的日期,在偶然的機會,再次會面,就在當下非常喜悅的獲得接見,並且在塵俗中傳我正法眼藏,拔度我開悟見性的心法,安慰我一生當中,夢寐以求的願望。「夫何尺書遠寄儼然,偈言疏示,稠封而來,足以見意,遺墨未乾,遽爾長逝,感德惟勤,師之亡,神怪茫茫,謂師之存,白璧無痕,或隱或顯,其道彌尊」:這種大恩大德,豈是後學短短的紙筆,以莊重自持的心,所能遙傳得到。所以以簡短的偈言疏文,很謹密的寫這一封奠文,前來奠祭,足以表達後學的心意,所寫奠文的筆墨未乾,先師就這麼倉促的成道,感念先師的德澤,以及先師弘揚般若正法的勤勞,先師的成道,神道虛無飄渺,但是肯定先師一定聖靈永存,你的修持猶如白玉無瑕,你的聖靈永存,或隱或顯,愈顯出大道的尊貴與殊勝。「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我非常幸運,恭請先師,將金鎖掣開,擊碎玄關牢籠,會見本來面目;讓我收回鋒芒太露高傲的心,掩藏外在一切的名相。「琛也!辱在交舊」:先師李琛前賢呀!悔恨太慢與你認識。「輒致其勤,備潔誠而盡意,庶不忘於妙哀哉!伏惟尚享」:遇到先師成道,所以我不敢怠慢,敬備純潔、虔誠的心,寫此篇文疏奠文,略盡綿薄之意,才不忘對先師無限的追思與悲傷,俯身請求聖靈降臨來享。
【延伸演義】:
宋代高僧大慧宗杲禪師,乃是一代宗門法匠,臨濟宗楊岐派的傳人。宗杲禪師號妙喜,大慧、普覺乃是皇帝諡賜的聖號,遺留大慧普學禪師語錄,非常尊貴,收錄在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中。以上奠文的內容,指出清淨居士李(琛),也是得授臨濟宗傳承下來正法眼藏的傳人,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而且也擔任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在南宋時代,擔任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一般都是由出家的禪師大德所承擔,而在大慧普學禪師語錄中,確實記載著清淨居士李琛前賢,也擔任此項宗門傳承的工作,實屬罕見。在大慧普學禪師語錄,指出:「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這是心法真傳的精粹之所在,呂祖純陽大帝慈訓指出:「在我們投胎時,元神居住在方寸〈玄關〉,識神則居下,一般人的元神入胎以後就不動,到死時才動,就是離開身體,這是最不妙的;最殊勝的,要請求天命明師擊碎玄關,之後迴光守玄,漸漸元神靈通,開始啟動,這是千古不傳之秘密。」與大慧普學禪師所說的:「掣金鎖而碎玄關」,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開啟玄關竅,指出我們的自家菩薩,讓我們契入真空,收束六根,君臣定位,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以達到真空妙有,顯露善美德行,這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心地法門。開啟玄關竅以後,大慧普學禪師接著說:「收劍鋩而掩崑崙」,這是修行的重要功夫。修行之人,要低心下氣,謙虛禮讓,不可以著相修行,學習老子道德經所說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的境界。中庸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以上講修道不可以鋒芒外露,要涵養德性,心要空虛,內德要充實,並且要去除高傲的驕氣,堅強修道的骨氣。依照中庸聖道而行,雖然你的道德修養非常高超,但是沒有人知道你有無上的才華,也不會後悔,這種修持,只有聖人才能做到。以上是我們學習的方向與目標。宋朝大慧普學禪師更說:「學道人逐日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又說:「心識紛飛,猶如野馬,縱然心識暫停,如石壓草。」白陽弟子,要以覺為師,時時檢點身心,去除貪瞋癡,修持戒定慧,停止一切心識的攀緣,以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當家作主,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修辦,道業才會進步,道果才能圓滿。如今濟公活佛弟子滿天下,都經過明師「掣金鎖而碎玄關」,但是要以濟公門徒自許,拜濟公為師者,必須符合下列三個條件:
1、濟公精神:即我為人人,則人人為我,此即是以利他精神來處世,必會有利己之回報。今日世人雖美名為修道,但是在宗教的門戶上固執太深,過份強調自我之真天命、真祖、真師、真金線等形象上之權柄,而視別人為虛偽,凡是存著我是他非的心態,皆非正確,若犯了輕人、譏評之道病,皆無「濟公精神」,是故身為濟公活佛弟子,要學習濟公活佛生前之言行:「大街小巷任我行,老弱婦孺同樣渡,不管你貧富,不論你美醜,不分你僧俗,視如同胞赤子,同是上天佛子,何必分你我,各人行業不同,但取一點真心,真心如現,僧道聖俗同流,寺廟觀堂一家,故願眾生,各懷濟公精神,尊重別人教派,但存天真意,即是得道親。」
2、濟世願力:眾生無量誓願度,這是一種慈懷願力,學道者之初心,剛開始勇猛精進,可是一有小成,即產生自滿、懈怠之心,久之,道心日退,最後隨波逐流而去,可不慎之?故活佛弟子,要胸懷濟世悲願,當以眾生不度盡,誓不成佛的願力,信受奉行,戰兢自持,才能成就。
3、濟化智慧:修辦道要以真理為依皈,具備圓融的智慧,才能斷疑生信,化去執著煩惱,突破我相,打開心門,而獲得解脫自在,故濟公為眾之濟世精神,是修辦的一條明路。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大慧普學禪師語錄的記載:「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肯定修道要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時時覺悟今是而昨非,常常觀照轉念,轉識成智,顯露善美德行,修持自己,並且渡化原人,同登覺路,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修辦道要自悟自證,不可以著相修行,學習彌勒祖師的慈心修辦,心胸坦蕩,笑口常開,肚大能容,福慧雙修,一定可以圓滿心性,了愿還鄉,這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
註:
一、大慧普學禪師語錄: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是中國禪宗眾多語錄中的一部,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它批判總括了歷代禪學流派,建立起新的禪學體系,影響了此後整整八個世紀的叢林佛教的主流。〈大慧語錄〉以趙州從諗的「狗子無佛性」為根本話題,從「無」字上直觀、內省,達到自證、自悟的一種禪法。
二、奠文:是指在奠禮,也就是現今我們所稱告別式中,親友們憑弔亡者的追思文章,又稱「哀章」或「弔詞」。
三、道大德備:道學非常廣大,德性非常深厚。
四、蔀屋:草蓆覆蓋的屋頂。指貧苦人家、混濁的人間。
五、拔渡:拔薦濟度。
六、稠封:謹密的意思。
七、疏文:疏文是人們上奏給天庭的正式文件,疏文名稱有:1、請賜玉旨疏文。2、請賜金母娘娘懿旨疏文。3、拜會主母懺悔文疏。4、解冤釋結消災植福疏文。5、超拔歷代戰魂冤親文疏。6、還壽生錢庫錢文疏7、祈賜文昌智慧開竅文疏。8、普渡法會文疏。9、拔度牒文。10、解冤赦罪文疏。11、玉皇大帝天赦文疏。12、祈求神佛消災解厄賜福疏文等‥‥。
八、聖靈:指本性。
九、大道:是宇宙間的絕對真理,生天生地,生萬物的主宰,在天曰天理,在地曰地理,賦於人謂之性理,是眾生反本歸根的康莊道路。
十、劍鋩:刀劍所發出的光芒。
十一、法匠:法門之匠人也。如世之工匠,能成諸器,以喻名德,能成弟子之三學也。
十三、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所以中庸是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與行為。
十四、白陽弟子:指第三期修持一貫道的修行人。
十五、以覺為師:時時刻刻以覺悟、覺醒、覺察,為修行的指導老師。
十六、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聖人治理國家,先求正己修身為本;本立而後能正人,以達平天下之治。能虛心,則虛明靈妙,誠如六祖惠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塵無垢,則魔障不生。能實腹,則包藏天地,誠如彌勒菩薩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能弱志,則無思無慮。道云:「野鶴無糧天地寬,籠雞有食湯鍋近。」無思無慮,自然神定氣和。能強骨,自然骨傲風霜,不畏魔考,精進不懈,自強不息。
掣碎玄關見本然 明師指授洩真傳
超凡入聖登覺路 功勳速積了萬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