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92)--清淨戒珠如朗月,炤空人我是非山,金鎖玄關拘不得,是名持戒波羅密。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二十六冊,天岸昇禪師語錄。
經文:佛見法見一時融,清淨戒珠如朗月,炤空人我是非山,金鎖玄關拘不得,是名持戒波羅密。
【經文釋義】:
天岸昇禪師,得到曹溪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已經明心見性,是一代的高僧,體會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遺留天岸昇禪師語錄,非常尊貴,舉例如下:「佛見法見一時融」:修行之人,要破除我法二執,人心與天心契合,才能與道合一。「清淨戒珠如朗月」:進入佛門之人,靈臺要保持清清淨淨,自性的摩尼寶珠好像月亮一樣的皎潔光明。「炤空人我是非山」:本性光明好像太陽光照耀一樣,沒有你我,以及山河大地的分別。「金鎖玄關拘不得」:金鎖玄關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以後,本性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沒有辦法約束它的出入。「是名持戒波羅蜜」:金鎖玄關開啟以後,以玄關金鎖裡面的本性良心作主,止惡行善,遵道而行,就可以用大智慧,到達清淨光明的彼岸。
【延伸演義】:
天岸昇禪師得到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在本性的地方下過無數功夫,對於玄關金鎖的體會非常深入,已經明心見性,所以說:「佛見法見一時融」。佛見指佛之真正知見,能照見諸法實相之真實知見;法見者執著於一法,而視他法為非法。佛見法見,指執著於對佛之見解,不能融通他法的見解。如果以修行者之立場,否定一切法之執著,即是對佛、對法抱持一定之看法,屬於偏執,沒有中道,所以應該排除之。又對佛之執見與對法之執見,亦並稱為佛見法見,都不可以執著。論語子罕篇中說:「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四書論語子罕篇,孔子平日為學治事,戒除四種私見:不憑自己的想像,去臆測事情;毋意指意念不要一直在流動;毋必指沒有必要這樣;毋固是太固執己見,毋我指我執太重。在佛學上講,意為「末那識」,因為他具有我、法二執的偏見,它是依于阿賴耶識的見解而起「我痴」(不明事理)、「我見」(強烈主觀)、「我慢」(愩高我慢)、「我愛」(佔有慾)。修行之人,要將佛見法見去掉,才能入道。如果能夠將佛見法見融合在一起,不起分別與對待,那個時候,天岸昇禪師說:「清淨戒珠如朗月,炤空人我是非山」。修行之人,一旦我執、法執去掉,本性的摩尼寶珠大放光明,好像將月亮的烏雲撥開,光明普照大地一樣。又好像太陽一出來,所有的冰雪溶化,寒冷消失,陽光照耀四方,不論男女老幼,不論山河大地,都可以蒙霑陽光的普照,沒有分別。雖然佛見法見融合在一起,心中不起分別心,靈臺清淨,不染塵埃,只是自心清淨而已,登堂還沒有入室。因此天岸昇禪師指出一條光明大道,那就是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打開玄關金鎖以後,找到了自性,才能明心見性,直了成佛。所以天岸昇禪師說:「金鎖玄關拘不得,是名持戒波羅蜜。」金鎖玄關一旦恭請天命明師開啟,本性透出,縱橫自在,來去自由。因為自性卷之則退藏於密,藏於最隱密的玄關寶竅裡面;放之則彌六合,因為道能生育天地萬物。金鎖玄關經過天命明師開啟,表文一申,上天便已註冊,日後起心動念,要以本性良心作主,奉行六度萬行,到處去興慈佈化,廣施法雨,渡化有緣,福慧雙修,內外並進,就可以增長智慧,圓滿三身四智,直達清淨光明的彼岸。現今世界上千門萬教齊發,大吹法螺,都說他們的法門最殊勝、最上乘,但是是否能夠真正即刻開悟,一世解脫,是否能夠好像一貫道有心法真傳、天命真傳、道統真傳;又有諸天神聖,萬仙菩薩的顯化,搭幫助道,更有五教經典作印證,真實不虛也。昔時慧藏禪師尚未到六祖惠能大師處學道之時,他的弟子青原行思禪師到六祖那裡得道回來,慧藏禪師問青原行思禪師說:「你到六祖惠能大師處有得到什麼東西嗎?青原行思禪師回答說:「沒有」,慧藏禪師再問曰:「既然沒有得到什麼,你到惠能大師那裡做什麼呢?」青原行思禪師回答說:「如果我沒有到惠能大師那邊求道,我就不知道我失去什麼」。可見受明師指點本性之所在,其意義是:要我們受用本性,其意義是:君臣定位、收束雜念、盡人合天、轉識成智、契入真空,空到極點,連有所得、無所得、空的境界都沒有,才能真空妙有,顯露善美德行。這是求道恢復本性的方法,故云無所得。末法時期,我們修行一定要認理實修,若只是看神通顯化來修道是很危險的。即使是法會仙佛借竅臨壇亦是如此,不能全然信之奉行,要拿出智慧去詳加思考,是理則進,非理則退。時時用三寶反觀自省,用三寶心法來使我們能夠定、靜、安、慮、得。讓我們的真智慧流露,分辨善惡、真假,不然的話,就會像持世菩薩一樣,被魔王所矇騙。在我們修道的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一些魔考,其實「魔」--也是成佛的另一種方法(絆腳石亦是墊腳石),無魔無法顯出「佛」。況且佛魔本係一念之別,全然在我們的「心」。因為心若不平、不定就容易產生魔,所以我們的前人常常教導我們,要常養浩然正氣,即使魔現眼前,亦能一正破萬邪,讓魔無所遁形。另一方面,我們在修道、辦道時,切不可以人心用事,不然魔便會趁虛而入,當要時時拿出天心處之,魔就不會擾亂到我們。前賢啟示著我們,要學「無盡燈」般,燈燈相傳,點燃千燈萬燈,使一切黑暗化為光明,所以與其詛咒世界黑暗,還不如點起一盞明燈,揮灑生命,創造永恆,讓道照耀全世界各個角落,道脈能薪火相傳,天命永昌。活佛師尊在金剛經白話解說曰:「例如一位白內障患者,醫師為他將白內障去除,使患者恢復光明,光明是患者本身的,並非醫師給的,道理也是一樣」。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二十六冊,天岸昇禪師語錄的記載:「佛見法見一時融,清淨戒珠如朗月,炤空人我是非山,金鎖玄關拘不得,是名持戒波羅蜜。」確信金鎖玄關為諸佛諸祖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它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最殊勝的頓悟法門,得者超生,修者證果的無上心地法門。從以上天岸昇禪師語錄的記載,勉勵修行之人,要破除我法二執,才能降伏煩惱妄想,讓心靈清淨,雲開見月。最重要的,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金鎖玄關,會見自家菩薩,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日後起心動念,都以自性良心作主,再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行持六度萬行,福慧雙修,積極修辦,一定可以到達無憂自在,清靜解脫的彼岸。
註:
一、佛見:指佛之真正知見。即照見諸法實相之真實知見。又作佛知見。
二、法見:執著一法而是一非他,名曰法見。
三、佛門:佛之法門、佛教之門。又作釋門、法門、緇門、玄門、真門、道門、空門、諦門、祖門、宗門。依三論玄義,知菩薩之造論,即為開顯諸佛之教門,此教門即法門之意。後代「佛門」一語,主要為佛教對於儒、道二教之自稱。如信仰佛教者,稱為佛門弟子。
四、靈臺:靈臺是指靈臺穴,在近心處,與心相關,指心靈。
五、波羅蜜: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脫之彼岸。
六、毋意:不要思慮太多,心不靜止下來。
七、毋必:處理事情的時後,不要說我一定要這樣。
八、毋固:固就是固執,心中充滿必要,或必不要。久而久之那就會變成固執、頑固,最後就太自我了。
九、毋我:修道人要去除我執,這我執就是自私自利、自以為是、自作聰明,這些都是我執。
十、末那識:末那識譯為意。意有思量之義,此識常緣第八識之見分思量,我為法,故名末那。
十一、持戒:持佛所制的戒律。
十二、縱橫自在:不受到任何約束。
十三、表文:求道時,恭請明師點傳,向三官大帝註冊的文疏。
十四、廣施法雨:廣泛的普傳聖道,弘揚聖道給有緣眾生。
十五、大吹法螺:比喻空口說大話。
十六、即刻開悟:馬上開悟見性。
十七、一世解脫:在這一世修行,這一世就能夠修成正果,解脫六道輪迴之苦。
十八、降伏:以威力降伏他人。
十九、煩惱妄想:煩為心燥,惱是嗔恨也。妄想是胡思亂想也。以上是擾亂自性清靜的魔障。
二十、無盡燈:維摩詰經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
釋悟六根五蘊而皆空 儒修八德五倫而齊備
道鍊三華五氣以盡歸 功化四海五湖以同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