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99)--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囿於名相,蔽於玄關,未見其得也。

大藏經釋義:普渡收圓驗證玄關修持觀—(99)--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囿於名相,蔽於玄關,未見其得也。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西巖了慧禪師語錄。
經文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囿於名相,蔽於玄關,未見其得也。必曰頓悟自心,明見自性,拔永劫之疑,蹈大方之表,則知教非佛語也,禪非佛心也,吾心之常分耳。
【經文釋義】:
西巖了慧禪師,在妙峰之善禪師處得授般若正法,精進不懈,智慧大開,肯定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遺留西巖了慧禪師語錄,是修辦道重要的參考資料,非常尊貴,舉例如下:「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如果沒有透過教育,是無法得到佛世尊所慈悲的道理;如果沒有透過寂靜審慮,就沒有辦法開悟自己心中本來具清淨真如。「囿於名相,蔽於玄關」:修行之人,如果執著於耳可聞,眼可見的名相上;或將靈性所出入的門戶----玄關竅給埋蔽了。「未見其得也」:雖然他用很多的功夫去修行,但是最後都沒有得到什麼成果。「必曰頓悟自心,明見自性」:必定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頓悟本來清淨,沒有煩惱的心;明白見到自己原來清清靜靜,一塵不染的自性。「拔永劫之疑,蹈大方之表」:就可以脫離六道輪迴,拔除永遠劫難的疑惑痛苦;更可以推行廣大無邊的聖道,以為眾生的表率。「則知教非佛語也,禪非佛心也」: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明心見性,雖然只知道依靠教化,但是這並不是佛世尊的真實法語;沒有接受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只有依靠寂靜審慮,是無法找到真正的佛心。「吾心之常分耳」:得授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就可以明白本心,見自本性;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傳授般若正法,就無法明白本心,見到本性,在吾人的心中,非常自然,就可以分辨也。
【延伸演義】:
西巖了慧禪師(一一九八~一二六二,是宋代四川省蓬州蓬地臨濟宗僧人,俗姓羅,號西巖。初從玉掌山安國寺出家。十九歲時剃髮,後來前往四川成都學習經論,謁昭覺寺壞庵照禪師,再參學徑山浙翁如琰禪師,又投高原祖泉禪師門下,從祖泉禪師的地方再移駕浙江省瑞巖寺修行。其後,從雪竇山無準師範禪師學道修行,並隨範禪師前往育王山,然而機緣未契。爾後,在淨萬壽寺妙峰之善禪師的地方,得授正法眼藏,之後大徹大悟,遺留西巖了慧禪師語錄,由門人修義前賢等編輯而成,收錄於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何以西巖了慧禪師說:「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呢?三字經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相同的道理,如果沒有透過道場的教化,根本不知道佛世尊,以及歷代祖師、禪宗大德們,遺留千經萬典的真理法語。自古以來,修行者無數,都要學習很多的道理,才能修己渡人。昔時佛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分為五時說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演說三藏十二部經,還有歷代以來的祖師大德、禪宗大德,遺留無數的經典、禪宗語錄,全部收集在大藏經裡面,總共有二萬三千多卷;以及各教的經典、善書‥‥等。都是回天的明路,天地間的真理,廣大無邊,浩瀚如海。如果沒有學習、教導,如何能夠讓眾生明理,瞭解天地間奧妙的道理,回天的明路呢?歷代以來,修行者無數,都是要學習各種的道理,增加智慧,以為修己渡人的重要功課。所以稱為學道,再將所學到的道理,信受奉行於日用尋常間,故又稱為修行。各道場對於教育人才,都設有各種研究班,都是在闡明大道真理,宇宙間的奧義,讓眾生明理修辦,是追求佛語的最佳明燈。如果沒有經過繫念靜慮,是沒有辦法開悟自己的自性佛在那裡?修行人必須要有禪定的功夫。所謂禪定並非像老僧入定一樣,坐著不動。真正的禪定是內心不亂,外緣不染,內心清靜,不被外界的名相所束縛,當下心念清清楚楚,沒有昏沈散亂,不起攀緣執著,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是一樣。要二六時中,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這是開悟見性的最佳功夫。西巖了慧禪師說:「囿於名相,蔽於玄關,未見其得也」的真正意義又如何呢?如果修行之人,執著於名相,最後,會一無所成。因為世界上凡是有形有象的東西,都不是它的全真面目,因為所有有形有象的東西,都有成住壞空期。經過時間、空間的演變,終有一天都會毀滅。例如宇宙間的森羅萬象,山河大地…等,現在是這個樣子,但是經過幾十、百、千、萬年以後,面目全非,全部改觀。所以修行之人,要認清實相,不要被虛妄不實的人生,和物理世界的暫時假相,迷失了本性,失去了自己。玄關竅是自性所居住的地方。修行之人,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無法看到自己的本心,會見自己的本性,不明瞭自己的佛菩薩在那裡?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土地在何處?卻拼命的在別人的土地上耕種,忙了一輩子,最後別人收成去了,自己卻一無所得,豈不是白忙一場?道理也是一樣。所以西巖了慧禪師很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修行之人,如果執著於名相,或是將玄關本性埋沒掉,雖然辛苦地修行了一輩子,最後白忙一場,一無所得,豈不如入寶山空手回一樣嗎?因此西巖了慧禪師很慈悲地告訴我們,修行之人:「必曰頓悟自心,明見自性,拔永劫之疑,蹈大方之表」。他的意思,心經說:「無智亦無得」。舜傳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道德經曰:「聖人抱一以為天下式」。六祖壇經曰:「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只在剎那」。以上經文所說的無智亦無得、一、道心、中、和、頓法‥‥等,就是指我們的自心、自性也。自心、自性在那裡呢?這就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打開,才能見到本心,識自本性。不論三乘根人,都能夠從根本悟入,一步直超,會見自家菩薩,直了成佛,能夠拔除永遠的劫難,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永不投東,自在逍遙。再進一步去宏揚廣大無邊,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為眾生的表率,立下奇功,以開創永垂不朽的聖賢偉業。世界上雖然有千門萬教,但是沒有一個宗教或任何法門,敢說一指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只有一貫道是奉天承運,是傳授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才有如此的尊貴與殊勝。所以西巖了慧禪師說:「則知教非佛語也,禪非佛心也,吾心之常分耳。」因此只有依靠教育、教化,並不是真正的佛語----般若正法也,一定要接受天命明師,當下開啟玄關金鎖,傳授回天的心法及秘法,才是真正的佛語---正法眼藏。也不是依靠自己的寂靜審慮,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真如佛心。一定要親自接受天命明師的指點,將玄關金鎖打開,才能夠找到真正的佛心。以上是西巖了慧禪師所說的道理,非常清楚,只有依靠教化、教育、空寂靜慮,是無法明心見性的,在自己的心中,最為清楚明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今時我們幸遇三期,得逢真道,更能擔當修己渡人的神聖工作,我們當要感謝天恩師德,真誠積極修辦,頓悟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明心見性,超生了死,離苦得樂,才不會辜負老 的恩典,以及天人助化的因緣,今以:突破塵緣,醒悟迷津;彌勒淨土、修行捷徑;三寶真傳,成道階梯;法門萬千,以覺為師;破除形相,認理歸真;降伏妄念,止於至善;迴光返照,頓悟自性;謹遵戒律,功愿成就;繼志承業,任重道遠;明心見性,離苦得樂為題,來闡明真理,祈望大家努力勤修,真修實煉,才能超凡入聖,離苦得樂。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西巖了慧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非教無以求佛語,非禪無以悟佛心,囿於名相,蔽於玄關,未見其得也。必曰頓悟自心,明見自性,拔永劫之疑,蹈大方之表,則知教非佛語也,禪非佛心也,吾心之常分耳」。肯定修行學道的重要,只有透過前賢的教導,才能明白道理,開悟自性。但是如果執著於名相,將最重要的玄關金鎖鎖住,沒有恭請天命明師開啟,會見自家菩薩,雖然辛苦修行了一輩子,最後還是枉費功夫,實在可惜。所以修行必須要恭請天命明師,傳授大道,開啟自性,明白自己的本心,見到自己的本性,才能夠拔除永劫輪迴之苦,履行無邊無量,至尊至貴的大道,累積無邊無量的功德,以成就不生不滅的無上佛道印證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
註:
一、西巖了慧禪師宋‧西巖了慧禪師(一一九八~一二六二,是四川省蓬州蓬地臨濟宗僧人,俗姓羅,號西巖。初從玉掌山安國寺出家。十九歲時剃髮,後來前往四川成都學習經論,謁昭覺寺壞庵照禪師,再參學徑山浙翁如琰禪師,又投高原祖泉禪師門下,從祖泉禪師的地方再移駕浙江省瑞巖寺修行。其後,從雪竇山無準師範禪師學道修行,並隨範禪師前往育王山,然而機緣未契。爾後,在淨萬壽寺妙峰之善禪師的地方,得授正法眼藏,之後大澈大悟,遺留西巖了慧禪師語錄,由門人修義前賢等編輯而成,收錄於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
二、佛語:佛之言語也。佛語法門經分別佛語佛語之法門。金剛經曰:如來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三、佛心1、指如來充滿大慈悲之心。2、指不執著於任何事、理之心。3、指人人心中本來具足之清淨真如心。
四、囿於名相囿音,被外在的形象所束縛。
五、蔽於玄關:將玄關竅埋藏掩蔽。
六、法語:說正法之言語也。又指佛陀之教說。
七、:音稟告、說明或進見拜見。
八、音同「眼」美玉
九、大徹大悟:徹底醒悟。
十、華嚴時:佛說華嚴經的時期,即佛初成道三七日間在菩提樹下說法的時期。
十一、阿含時:五時之一,即佛成道之後十二年間在鹿野苑宣講阿含經的時期。
十二、方等時:指佛陀宣說方等經之時期。乃天台宗所判五時中之第三時。即佛陀自成道後第十二年起,于八年之間,廣說維摩經、金光明經等諸方等經典之時期。
十三、般若時佛陀宣說方等經後之二十二年間,即說諸部般若經之時期,故依經名而立名。
十四、法華涅槃時:法華、涅槃二經名也。時者,謂正說此經,如日輪當午之時也。蓋如來於前四時,調機純熟,故於靈山會上,稱性而談,令其會權歸實,了妄即真,演長遠之壽量,顯至道之幽微,上中下根,咸蒙授記。此法華一經所以說也。猶有餘機未盡,故說涅槃一經,而捃拾之,是名法華、涅槃時也。
十五、三藏十二部經所謂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三者,而所謂十二部,即是大乘義章所云:十二名者分述之如下:
1、修多羅:是外國語,此翻名綖,聖人言說,能貫諸法,如誕貫華,故名為綖,與前經義,大況相似。
2、祇夜:此翻名為重誦偈也,以偈重誦修多羅中所說法義,故名祇夜。
3、和伽羅那:此名授記,行因得果,目之為記,聖說示人,故稱為授。
4、伽陀:此翻名為不重頌偈,直以偈言顯示諸法,故名伽陀。
5、憂陀那經:此翻名為無問自說,不由諮請,而自宣唱,故名無問自說經也。
6、尼陀那經:此翻名為因緣經也,籍現事緣,而有所說,名因緣經。
7、阿波陀那經:此名譬喻,如百喻等立喻顯法,名譬喻經。
8、伊帝越多伽經:此名本事,宣說他人往古之事,故云本事。
9、周陀伽經:此名本生,陳已往報,稱曰本生。
10、毘佛略經:此名方廣,理正曰方,義備名廣,教從旨因名方廣經,若依小乘,語正稱  方,言多曰廣。
11、阿浮陀達摩:此翻名為未曾有經,青牛行缽,白狗聽法,諸天身量,大地動等,曠
古希奇,名未曾有,說此希事,名未曾有經。
12、優婆提舍:此名論義,問答辨理,名論義經。總而言之,佛法乃是唯一能探求人生
宇宙真諦之學問,佛教亦是唯一能指導吾人,如何斷除煩惱、了脫生死、超出三界、
寂靜涅槃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宗教。
十六、繫念:謂將心念繫於一處而不思其他之意。又作係念、懸念、懸想。
十七、靜慮先把身體安靜之後,再把心安靜下來,人才能開啟智慧而深謀遠慮。
十八、內心不亂:內心清靜不昏沉散亂。
十九、外緣不染:不會受到外面的形象所污染。
二十、語默動靜:日用尋常間的行住坐臥,吃喝拉撒之間。
二十一、成住壞空:即指成劫、住劫、壞劫、空劫等四劫。此係佛教對於世界生滅變化之基本觀點。有關四劫之記載,詳述於長阿含經卷二十一「三災品」、大樓炭經卷五、起世經卷九、起世因本經卷九、俱舍論卷十二等諸經論中。
二十四、森羅萬象:謂宇宙間存在之各種現象。
二十五、無智亦無得妄心息滅不起是無智認識到所緣境空,不對有生起實在的執著,是無得
二十六、無生頓法:指禪宗諸佛諸組所傳承下來的頓悟法門。
二十七、三乘根人:指上根、中根及下根三種根器的修行人
  勤求佛語智能生  見性明心邁道程
  覺悟真傳開慧竅  弘揚祕法了凡情
  囿於名相難成器  蔽於玄關理不明

  頓悟禪機觀自在  圓融無礙返瑤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