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9 智音


大藏經釋義--玄關修持觀--普渡收圓驗證(第一冊)-9     智音

 

八十一、擊碎玄關,鳥道虛寥,然風物冷,除除銕牛,罷耕空劫,地到此休,誇罔象圖。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元潔瑩禪師語錄。

經文擊碎玄關,鳥道虛寥,然風物冷,除除銕牛,罷耕空劫,地到此休,誇罔象圖。

【經文釋義】:

元潔瑩禪師接受州主張公禪師傳以般若正法以後,智慧大開,是一代的高僧,肯定未來普渡收圓的事實,遺留元潔瑩禪師語錄,是修辦道的重要參考資料,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擊碎玄關」:一旦因緣時機成熟,經由天命明師,將金鎖玄關擊碎,會見自家菩薩。「鳥道虛寥」:本性是一團磁場、能量,肉眼看不到,好像小鳥飛過去的道路一樣,不留下一點痕跡,所以開悟見性是虛無寂靜的事,別人看不到,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然風物冷」:本性無形無相,猶如自然的風,可以感覺得到,但是不可以窺見;又似萬物的冰冷,可以觸摸得到,冷熱自己心知肚明,不能形容。「除除銕牛」:眾生來到人間,日逐名利,夜逐聲色,自己加減乘除算看看,是否跟鐵牛一樣,到了機械壞了,才肯罷休。「罷耕空劫」:如果在自性的地方下功夫,好像土地罷耕一樣,會讓雜草叢生,導致地空與地劫二曜來臨,無法成就。「地到此休」:如果沒有找到自性,在心地上下功夫,自性無法向上提昇。「誇罔象圖」:沒有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當然不知道自性的主人翁在那裡?沒有積極修辦,就無法讓人歌功頌德,描寫出莊嚴的圖像,讓世人效法崇拜。

【延伸演義】:

元潔瑩禪師語錄,由嗣法門人智祥禪師編輯而成,編入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元潔瑩禪師語錄序言指出:佛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唯獨迦葉尊者會心微笑;達摩祖師西來,將心印大法傳來東土,才有六祖惠能大師衣缽的傳承;後來青原行思禪師再承接此一聖諦。此聖諦不是石頭,而是真金。此真金就是般若正法。藥山禪師再將此聖諦,渡化到一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本寺無住晟祖師,將此般若心法,傳承了八百餘年以後,再由張公禪師再將此心法發揚光大,讓未見者得見,未聞者得聞,未信者得信,未證者得證,挽古風於既墜,回佛日於將傾,讓般若正法----無盡寶藏,全彰於世界上,讓摩尼寶珠再度顯現於世間,使眾生都能夠得救。可見出家一脈正法眼藏的傳承,雖然流傳的非常久遠。但是到現今要找到它的法脈,開枝散葉。在家一脈,傳承到現今的一貫道,心法真傳、道統真傳、天命真傳,脈絡分明,清清楚楚。此亦上天早做安排,讓末後一著,普渡收圓大事,辦理得清楚明白,以通報上天老母-18級知情。修道首先要由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才能見到本來面目,所以元潔瑩禪師說:「擊碎玄關」。本性被肉體所縛住,慾望的蒙蔽,六根六塵所左右,不知道原來的故家鄉在那裡?所以大藏經無數禪師語錄,都強調修行人要將玄關擊碎,才能開啟自性,見到本來面目,再依法修持,才可以達本還源,返璞歸真。例如頭陀寺碑文曰:「玄關幽鍵,感而遂通。」白居易詩曰:「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碧岩錄第八十八則垂示曰:「當機敲點,擊碎金鎖玄關;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普燈錄第十七卷曰:「玄關大啟,正眼流通。」,大藏經第八十五冊,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藏外佛教文獻第九冊曰:「聖教玄關,深奧難測,諸佛莫不皆由此生」。可見由天命明師,擊碎玄關,是會見自家菩薩,明心見性的般若正法,真實不虛也。元潔瑩禪師為何說:「鳥道虛寥」呢?因為飛鳥在天空中飛行,飛過了就不留痕跡,虛無寂靜,因此洞山良价禪師便以「鳥道」,喻指佛道的修證,就如同凌空而過的飛鳥,無蹤跡可尋,自由無礙,往來於虛空之中,不墮於有無迷悟等種種見解。所以是鳥道,是一種方便的接引。假若一有所執著,也難以契入真理,尋得本來面目。修道要靠經驗與體會,因為道是未有天地之前的一團真理,也是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能源,在天曰天理,在地曰地理,賦於人曰性理。現今超自然科學曰信息場。因為本性無形無相,好像自然界的風,萬物的冰冷,只可以靠我們親自去感受,而無法用任何方式來描寫或表達,文王聖君說:「神若風,可感覺而不可窺見;道在氣,可修為而不可形容。」所以元潔瑩禪師說:「然風物冷。」眾生不知道本性原來的故家鄉在那裡?錯將世間當做極樂窩,將四大假體當真,為貪圖物質的享受,日夜奔波勞碌,好像唐朝李商隱詩人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元潔瑩禪師說:「除除銕牛」,早期鐵牛是農耕的利器,可以代替人類做很多粗重的工作,但是一旦機械壞了,就變成廢鐵一堆,不能再使用。眾生要算算看,是否也跟春蟬、蠟燭、鐵牛一樣,生命到了盡頭,變成廢物一堆,與草木同朽,豈非太不值得了。如果沒有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不知道生來死去見當前的真明路,不知道修辦道,沒有積功立德,好像良田罷耕一樣,導致地空與地劫二曜來臨,地空就是「做事虛空」,不行正道,失敗墮落,可謂一無是處。至於地劫的性質,古人稱之為「做事疏狂」,故亦稱為敗局。所以元潔瑩禪師說:「罷耕空劫」。可見眾生要有智慧,有眼光,更要觀前顧後,未雨綢繆。一般眾生都是遇到困難時才臨時抱佛腳,等於口渴時才要挖水井,找水源;下大雨時才蓋屋頂,為時已晚也。俗語說:「不信神,不得神助」;如果沒有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沒有修道、積功累德、利世益民,片善不修,寸德未立,妄想成仙作佛,希望靈性永垂不朽,與仙佛一樣,受到萬人塑像供奉拜拜,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作惡多端,罪惡貫滿,靈性甚至沉淪萬劫,永難翻身。所以元潔瑩禪師說:「地到此休,誇罔象圖。」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九冊,元潔瑩禪師語錄的記載:「擊碎玄關,鳥道虛寥,然風物冷,除除銕牛,罷耕空劫,地到此休,誇罔象圖」。肯定恭請天命明師,擊碎玄關,是明心見性的最殊勝與尊貴的心印大法,是回鄉面母-18級的光明大道;修辦道的道路寂靜空虛,無形無相,要靠我們去經驗與體會,實地去信受奉行,累積無邊的功德,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如果還在四大上面做功課,不在自性上用功夫,將寶貴的方寸寶地罷耕,讓其荒廢,雜草叢生,好像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豈不可惜?如果不把握機會好好修辦,建立偉大的奇功,冀望日後超生了死,仙班排列,證果成真,自古以來,未之有也。

註:

一、肉眼肉眼者,假父母氣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見之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內不見外,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因有色質障礙故也。

二、虛無寂靜無形無象靜悄悄沒有聲音。

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別人在喝水 吞進口裡後,水是溫是冷,其他人根本無法得知唯有親身去經歷及體驗才能知曉其間的道理。

四、銕牛銕讀音同「鐵」,鐵牛。

五、地空與地劫紫微斗數記載:地劫、地空其實不以星名之,因為不屬於「天」之星曜,而是地之迍邅,是地理宮位(子、丑、寅、卯)之煞氣,古人尚有以神煞星稱之,或稱地空其為空亡,實則不合乎邏輯。地劫、地空是地盤所衍生之相互配對之「凶煞」之氣。地劫的五行屬性為陽火,地空的五行屬性為陰火。「地劫」主對物質面的破耗侵蝕,而「地空」則是精神面的消耗、侵蝕;地劫為低窪之地

六、歌功頌德頌揚功績和德行。

七、聖諦所謂諦,乃真實不虛之理;聖諦即指聖者所知一切寂靜之境界,係佛教之根本大義,故又稱第一義、真諦;乃屬出離世間法中之究竟深義。

八、佛日系大乘佛教諸經典中所常用之譬喻。因佛陀之叡智、德行、慈悲,可破眾生之迷妄,如日輪破夜之,故喻佛陀如日。

九、感而遂通:何以能感而遂通呢?因本卦上兌下艮,艮為少男,兌為少女,因男女相感,莫若少者,所以感而遂通。咸有感義,何以不曰感而曰咸,古人認為,咸字去掉感下面的心,以有心之感多出自私意,只有無心之感,才感之至公,才能感而遂通。

十、修證指修行與證悟。

十一、無礙沒有障礙。

十二、接引又稱攝引、接化。為引導攝受之意。謂諸佛菩薩引導攝受眾生,或師家教導引接弟子。

十三、真理永遠真實不變的道理。

十四、迷悟為惑業所纏縛,稱作迷;解脫惑業,了知真理,稱作悟。

十五、與草木同朽和草木一起腐爛。形容人生前無所作為,死後也默默無聞

十六、未雨綢繆緊密纏縛.趁著天沒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準備

十七、臨時抱佛腳形容一些人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的行為

十八、永垂不朽指偉人或名人光輝的業績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抹滅。

擊碎玄關鳥道虛寥傳妙義

禪心點燃金線通天賴慈航

八十二、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  瓏海日紅。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石屋清洪禪師語錄。

經文: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

【經文釋義】:

石屋清洪禪師,是明心見性的高僧,留下石屋清洪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很精闢的驗證,舉例如下:「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每日騎牛,但是不知道自己的心牛(本性)在那裡?原來心牛(本性)在我們的身上,何須那麼辛苦的到外面去尋找呢?「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只要突然驚覺把心念拉回來看,心牛就在尋常日用間的當下。「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學道的人,只要參透趙州和尚的這個「」時,「」的意識開始逐漸脫落;及至「打成一片」,「」就是「」,「」就是「」時,原先的小我,就會昇華為「十方世界是全身」的大我了;修道的重點是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就可以將小我融入大我了。「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得道,找到自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好像三更半夜,泥牛吼叫的聲音,沒有人聽得到;開啟玄關金鎖,明心見性以後,本性四面八方通徹光明,猶如太陽通紅,遍照大地。

【延伸演義】:

石屋清洪禪師,蘇州常熟人俗姓溫首參高峰禪師,傳授萬法歸一的正法眼藏,對玄關修持,有極深的體會,遺留石屋清洪禪師語錄,非常尊貴。他說:「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古代的禪師大德,常常把心比喻為牛,而把修持心性,比喻為牧牛。石屋清洪禪師則以牧牛來比喻修道,非常貼切。牧者比喻修養也,以求降伏心性。人的心性,好像水牛性情頑劣,必須加以牧養,但是牧牛並不是短暫的時間,就能產生功效,一定要日久功深,自然可以調伏心性,見到效果。本性在何處呢?迷人永遠四處去尋佛,其實佛就在我們的身上,所以惠能大師說:「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所以學道修行的人,體悟自性佛就在我們的身上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要找自性佛,並不是依靠形色、音聲就可以找到,只要我們依照石屋清洪禪師所說的:「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當六根追逐六塵的時候,要立刻驀然驚覺,用力的將心念收回來,原來自性佛就在當下。禮囑詞說:眼前觀即是,燈下看輝煌」。但是世人卻四處去找佛,好像拿了一個金飯碗,卻到處去行乞一樣。要找到自性佛,最正確的方法,石屋清洪禪師大洩天機,他告訴以後的修行者,要:「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才能找到自性佛也。玄關金鎖盡開通,就可以實現佛世尊在金剛經從第一分至第十分,講解破相顯真,應無所住,一切不染的修持方法,金剛經強調般若正法的尊貴,須菩提乃請示佛世尊受持般若正法的綱領,首先當要有明師的點傳如是住的妙處,再依金剛般若秘法修持,意思是誠心修持,就可以領悟無住無相的道理,可以生金堅剛利,明無不照的妙智慧,以妙智慧到達彼岸。真正的佛法本來是沒有定法,就好像醫師開藥方,依照病人的症狀,開給不同的藥,它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學、形式的,也就是說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羅蜜,智慧到了極點,是沒有智慧的境界,才是真智慧,故云: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蜜。」佛世尊並舉例不但小如微塵,大如大千世界,就是如來所說的三十二相,都是空的一個假名而已,佛世尊如此循循善誘的解說,無非是要我門破除一切執著,才能見到我們的自性如來,至於修持法,除了戒定慧之外,尚有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定、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都是修行的正法。佛世尊再次強調,設若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演說給他人聽,其功德是無法算數的。須菩提聞經開悟,已經領悟到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道理,感動的涕淚悲泣,讚嘆佛說這部金剛經的殊勝,使眾生能夠獲得自性清淨的全真實相,並再次解說佛滅度,二千五百年以後,有人聽聞此經,又受明師點傳般若正怯,能頓悟真空,遠離四相,心中沒有疑心,沒有恐懼心,而且精進不退,當知這種人,根基是很深厚的。修道其實很單純,只要方向正確,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石屋清洪禪師告訴我們,要找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一旦開通,然後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就可以明心見性,直了成佛。玄關金鎖盡開通,與趙州和尚的無字透,有異曲同功之妙。天命明師在傳道之前,點佛燈、獻供、請壇時,整個佛堂變得光明燦爛,攝住新求道人散亂的心為專心,看佛燈時由專心到一心,點玄關時,連一心也沒有,契入直下無心,頓悟本來真面目。當天命明師傳授心法時,口唸:一指中央慧,萬八得超然(乾道)林中受一點,知主保無恙(坤道),然後劃一個無極圈○,就是契入真空,再點一點⊙,這是顯露善美德行。這是趙州和尚說的無字。劃一個圓圈,再點一點,這是中道的妙智慧,將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劃入無極圈內○,還源於清清靜靜無染的無極本體。日後隨時流露出慈悲與智慧,當下明心見性,就是活佛、活菩薩,這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求道以後,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各人受用,所以石屋清洪禪師說:「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好像三更半夜,在月光之下泥牛的吼叫聲,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感受不到;得道以後,只要興慈佈化,積功累德,本性大放光明朗照十方,八面玲瓏,好像天空大海的廣闊,太陽的光明一樣,遍照大地。石屋清洪禪師提出的,「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以牧牛來比喻悟道的心路歷程,與明朝萬曆年間,祩宏禪師的牧牛十圖,普明禪師為每一圖所寫的頌語一樣,強調如何找到本性,如何調養心性,降伏身心,有非常詳細的發明。這牧牛修道的十個過程,分別為未牧、初調、受制、回首、馴伏、無礙、任運、相忘、獨照、雙泯‥‥等。大義是這樣的:

未牧:就是如牛之未受鼻穿,咆哮奔走,孰能拘束?好像眾生的劣性、惡念頻生一樣。

初調:剛修行之人,如牛剛剛穿鼻受制,仍然不遵約束,尚思狂走,只有痛加鞭策,劣性才能馴伏,猶如人性必須常常懺悔,惕勵磨練,才能使頑性改盡,改惡遷善。

受制:人之性情如牛之未受穿制,動則犯於人理,如果牛之鼻受到牽制,就能知道主人的約束,犁田就不會傷及佳苗;人如果受牽制,就能夠明其性情,制約其心,不敢作惡,就能善念日增,劣性日消,事事體究,合於人情事理。

回首:世人本有劣性,若能自知懺悔,即是回首,所謂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也。然而既然知道改惡從善,就必須勇往直前,務令惡念盡消,日久功深,自能達至純善。雖然如此,仍然需要主人隨時抓牢牽繩,時時提防其心,勿令縱逸。

馴伏:人之劣性全消,善性就能達到純然精粹,動輒合乎天理人情,無需勉強,就如牛馴伏於牧童,不需要再拉住牽繩,自然步步隨著主人前進。

無礙:除惡務盡,德性日增,這是從善改惡的根本原則,人的劣性盡除,惡念消絕,行事皆出自然,合乎天性,無障無碍,如日月光明一般,潔白無瑕。

任運:人之善性達到純然精粹,一切的行為有如日月運轉,毫無勉強,就如同古人所說的饑知喫飯睏來眠,運米擔材出自然,這是自然的功夫,不需要絲毫造作,人若能夠如此行善,任我運行,就是人間的至人也。

相忘:牛的劣性全消,就如同人的惡念完全泯絕,善念達於純潔,有如白雲一樣,達到性無善惡、形無你我的境界,既然沒有你我之分別,哪裏還有善惡優劣之分呢?就像人牛兩相忘也。

獨照:世間萬種形象,善惡兩途,全憑我一心自察,明其是非,則一切行為無不光明正大,行事毫無瑕疵,全在性分中之一點靈光,浩浩蕩蕩行露其間,此即獨照也。

雙泯:人之有生,因有你我;既有你我,即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所以沉淪於生死苦海,永失真道。如今修至極致,達到人我兩忘,一切無聞無見無臭無聲,因此無所執著。

以上為禪宗的牧牛十圖,說明修道開悟見性的過程,非常尊貴,可以做為白陽期修道、行道的準則。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七十冊,石屋清洪禪師語錄經文的記載:「終日騎牛不識牛,何須辛苦外邊求,只消驀鼻牽來看,便是尋常這一頭,參得趙州無字透,玄關金鎖盡開通,三更月下泥牛吼,八面玲瓏海日紅」。讓我們印證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原來自性佛在我們的身上,但是有而不知其有,只要恭請天命明師,指點玄關金鎖之所在,遵照牧牛十圖的階段,循序漸進,努力用功夫,積極修辦,都可以讓本性發出無限的光輝,達本還源,離苦得樂。

註:

一、驀鼻驀讀音同「默」,突然或忽然把心牛的鼻子拉回來。

二、趙州無字透古尊宿語錄曰如何是祖師關?只者一箇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修行者只要參透趙州和尚的這個「無」時,「我」的意識開始逐漸脫落;及至「打成一片」,「我」就是「無」,「無」就是「我」時,原先的小我,就會昇華為「十方世界是全身」的大我了

三、心念:即心識之思念,通常指心識中剎那相續之念頭。

四、萬法歸一世間一切人事物皆稱為法,此即萬法。萬法皆因緣起,緣起即是性空,故曰萬法緣聲緣滅,所說萬法歸一,一即是空,空即是任一法也,所以最後都要回歸自性,空性也。

五、中道:不偏不倚圓通無礙的中庸之道。

六、妙智慧:是自我的真生命,俗稱智慧體、慧命、慧根、慧光也。

七、活佛:覺行圓滿,流露慈悲與智慧,還住在世間的修行人。

八、八面玲瓏:形容為人處世圓融,面面俱到。

九、懺悔謂懺悔罪過錯以請求諒解。

十、妄心分別之心也。三藏法數中的解釋謂全真成妄,隨境生滅,念念不實,故曰妄心

十一、憂苦身心憂愁的痛苦,就會擾亂到自己的身心。

十二、便遭濁辱犯下錯語的行為,就會污辱自己的靈性。

十三、流浪生死污辱了自己的靈性,就要流浪在生死的輪迴中。

十四、永失真道既然沉淪於茫茫的苦海之中,就要永遠失去真正的大道了。

十五、極致至極之宗旨也。

玄關金鎖傳承一脈揚正教

儒教當興濟化三曹返樂園

八十三、玄關未啟苦難敲,作者機籌格外拋,拽斷車牛芒子索,六陽都是太平爻。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一冊,牧雲和尚宗本投機頌。

內容:玄關未啟苦難敲,作者機籌格外拋,拽斷車牛芒子索。六陽都是太平爻。

【經文釋義】:

牧雲和尚,是明代臨濟宗的高僧,承蒙密雲圓悟大師傳授佛世尊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對玄關修持下過很多功夫,體會特別深入,肯定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遺留牧雲和尚語錄、七會餘錄、牧雲和尚嬾齋別集等大作,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玄關未啟苦難敲」:玄關金鎖如果沒有開啟,要依靠自己的開悟,非常困難。「作者機籌格外拋」: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要將本身的心機計籌完全拋棄,去除我相,才能達願。「拽斷車牛芒子索」:牛隻要將繩子扯斷,脫離牛車,才能自由。比喻牽絆我們本性的名利恩愛,酒色財氣等枷鎖去掉,一心清靜,才能接受天命明師的點傳。「六陽都是太平爻」: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玄關這一竅為陽爻,表示極陽之象,為純卦,六爻都是陽爻,是太平吉祥的瑞象,可以達到長生久視、養性延命、修道成佛等境界。

【延伸演義】:

牧雲和尚一五九九~一六七一)是明代臨濟宗的僧人,江蘇常熟人,俗姓張,號牧雲,世稱牧雲通門禪師。禮謁虞山興福寺洞聞禪師為師,依其出家。初參謁無異元來禪師,後來至金粟寺參謁密雲圓悟禪師,得到大師傳以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著有牧雲和尚語錄二十卷、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六卷、牧雲和尚嬾齋別集‥‥等語錄傳世,非常難得。牧雲禪師知道修行,要訪求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如果要依靠讀誦唸經、打坐參禪、參話頭,或以其他的方法,來找到自性,非常困難。所以牧雲和尚說:「玄關未啟苦難敲」。因為開啟玄關,可以明白本心,見自本性,指出自家菩薩讓我們收束雜念君臣定位契入真空點一點就是顯露善美德行。得到玄關竅以後的修持,可以用眼根悟入法門藉指見月法門一真觀法門守玄法門等方式來觀照修持起心動念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二六時中,迴光返照,放下一切牽纏與執著體用合一,時時流露慈悲喜捨,積極行功了愿,是邁向成佛之道的不二法門。接受天命明師傳授大道之前,一定要將本位去除,例如你腰纏萬貫、學富五車,或身為公侯將相,無論你的身份、地位、才華、能力有多高,來到佛堂求道,都要將名相去除,才能接受天命明師點傳。所以牧雲和尚說:「作者機籌格外拋」。古代修行之人,一定要離家鄉,別父母,拋妻離子,以免受到妻恩子愛、名聞利養的牽絆,好像水牛受到繩子、牛車的牽制,無法自由自在;要得到自由,一定要將繩子扯斷,脫離牛車,才能達到。古時候修行之人,一定要出家修行,才有機會遇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所以牧雲和尚說:「拽斷車牛芒子索。現今白陽期修道,雖然不需要學習古代修行人出家,但是也要聖凡兼修,或重聖輕凡,或是全聖無凡,依照各人的環境而定,才能成就道業。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以後,起心動念,要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智慧增長,一方面渡眾生,一方面了業障,圓滿三身四智,本性光明,就可以一步一步邁向成佛之道。所以牧雲和尚說:「六陽都是太平爻。好像易經乾卦,六爻都是純陽的卦象。乾為天,為純陽至尊之卦,居六十四卦之首,為剛健、旺盛、運動、生生不息,且變化無窮。在事為大事,在人為大人;在修道為平安吉祥,修成正果之瑞象。天體運行,為最穩健之象。晝夜四時,循環不息,至健吉祥的現象。君子效法天象,來進德修業,自強不息,萬物資始之意,是為返本還源,立己達人,利益眾生,齊脫苦海的象徵。正法眼藏,教外別傳的心法,從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人天百萬,眾皆默然,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玅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佛世尊將正法眼藏傳授給迦葉尊者以後,在多子塔前,再將心法傳授給阿難尊者,並且囑付阿難尊者,要將心法繼續傳授下去,無令斷絕。然後佛世尊將金縷袈裟,傳給迦葉尊者,囑付進入雞足山,等待彌勒祖師出世,再將金縷袈裟交給彌勒祖師,代表衣缽的傳承。佛世尊涅槃以後,阿難尊者再將衣缽傳授給商那和修尊者,商那和修尊者再將衣缽傳授給優波鞠多尊者,衣缽一直傳到西方二十八代祖師菩提達摩尊者,菩提達摩祖師再將衣缽傳承到六祖惠能大師,六祖惠能大師以後,心法的傳承分為出家的五家七宗,在家一脈,則為現今的一貫道。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一冊,牧雲和尚語錄的記載:「關未啟苦難敲,作者機籌格外拋,拽斷車牛芒子索,六陽都是太平爻」。肯定普渡收圓的尊貴與殊勝。牧雲和尚知道傳承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所以在語錄中描述得授玄關金鎖與修行的重要,以及得授玄關金鎖的條件,還有好處等等,為白陽期,大道普傳,在家修辦道作一見證。

註:

一、我相即由妄想所變現似我之相。

二、六陽乾卦六十四卦之首。上下皆由相同的乾卦組成其六個爻☰☰皆為陽。

三、太平爻周易中組成卦吉祥的符號

四、陽爻「初九」陽爻,在最下位,是陽剛開始昇進的形象。

五、長生久視形容非常長壽。

六、收束雜念將不正當的念頭去掉。

七、君臣定位將本性與五官的運作,安置在正常的地方,沒有宣賓奪主。

八、契入真空達到真空,無思無慮的境界。

九、藉指見月藉天命明師的指點,而見到自家明月(本性)

十、一真觀觀想全身唯性是真,身外皆是虛妄不實。

十一、學富五車形容書讀很多,學問淵博。

十二、白陽期上天降下第三期得道、修道的佳期。

十三、聖凡兼修聖事與凡事一起修。

十四、金縷袈裟即以金縷織成之袈裟

十五、雞足山迦葉尊者入定之山,位于雲南賓川縣西北五十餘公裡處。

 

玄關未啟苦難敲  作者機籌格外拋

顯露法身觀自在  六陽都是太平爻

八十四、擊開金鎖,透出玄關,向深宮裏討取綸音。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頻吉祥禪師語錄。

經文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擊開金鎖,透出玄關,向深宮裏討取綸音。

【經文釋義】:

頻吉祥禪師,是得道的高僧,知道修行要找到自性佛,才能明心見性,功愿成就,肯定普渡收圓的重要,留下頻吉祥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諸位同修,如果有機會,遇到天命明師,要把握機會,恭請天命明師,乘機乘勢,傳授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直入自身的九重宮殿裡面,會見自家菩薩,找到自性的主人翁。「擊開金鎖,透出玄關」:玄關金鎖,已經六萬多年,從未開啟,所以要恭請天命明師,用聖靈與火的施洗,藉無極的燈光,將玄關金鎖擊開,透出自性,找到本來面目。「向深宮裏討取綸音」:自性佛是居住在深宮內院九重宮殿裡面,往裡面尋找,才能找到;既然找到了自性佛,一切起心動念,行住坐臥,都要聽主人翁的話,不再以識神用事。

【延伸演義】:

頻吉祥禪師,是修辦道的過來人,因為禪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屬於圓頓法門,屬悟不屬修,所以頻吉祥禪師慈悲指出:「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雖然平時苦修苦煉,一旦因緣成熟,遇到天命明師,打開這緊閉的玄關識鎖,才能見到本來面目。修行的法門雖然有很多種,唯獨圓頓法門,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今天藉用天命明師的無上威神力,打開玄關識鎖,不是藉由定功積累而開悟的。所謂正法眼藏者,乃是佛之正法眼,非指左眼,也非指右眼,乃是指天命明師所指點的地方。所以遇到天命明師,要好好的把握機會,乘機乘勢,接受天命明師的點傳。自性主人翁,是居住在玄關竅九重宮殿裏面,該地方非常的隱密。以前的心印大法,在單傳獨授或寡傳寡授時期,正法眼藏的傳承,都是以含沙射影的方式,暗指玄關竅之所在。現今醫學昌明,證明佛祖所傳授的玄關竅,就是人體大腦裏面的松果體,有一個腺體叫做松果體(Pineal Boy),好像碗豆一般大小的扁錐型小體。在所有的腺體當中,松果體是人體內第一個形成的腺體,松果體位在於間腦和第三腦室的後面,又稱為下視丘。松果體被稱為人體的「第三隻眼睛」,原因是松果體內包含了與我們眼睛相似的色素細胞,對光具有同樣的敏感度,它接受光量的多少來決定褪黑激素分泌的量;另外它監視著體內各種腺體、器官的運作,指揮各種賀爾蒙分泌的濃度。借助對光的敏感度,松果體充當了人體內的一個「時鐘」,掌控每天甦醒和睡眠的時辰。研究結果顯示,它不僅能夠消除精神壓力、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理時鐘、緩解時差效應、抵抗細菌、病毒侵入、控制心臟病痛、調解血壓正常,而且還能夠防治癌症、老人癡呆‥‥等多種的疾病,是人體的生命中樞,非常重要。現代科學家與醫學家,都肯定松果體對人類的重要,修行也以開啟玄關竅,為修道、得道的印證。所以頻吉祥禪師強調修行之人,要求天命明師:「擊開金鎖,透出玄關,向深宮裏討取綸音」。玄關金鎖一旦經過天命明師掣開,找到自性的主人翁,稱為得道。得道以後,舉止言行,要以深宮裡面的自家菩薩作主,才能返本歸鄉。當點傳師點道的時候,劃一個無極圈,將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劃入無極圈裡面,是叫我們要將六根歸回無極性體,再點一點,要以這一點本性良心當家作主,日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都以此點良心作主,不再以識神用事,所以道家張紫陽真人解釋玄關一竅說:「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肯定玄關竅的重要。醫學家認為玄關竅裏的松果體,有很強的生物磁場,這個磁場正處在松果體的前方。在西方國家,還有人把松果體看得非常神聖,認為它是人類靈魂的「心臟」。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及自然科學家笛卡兒(escartesRene u Perron1596-1650)將它稱之為「靈魂的寶座」,可見開啟玄關竅,以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當家作主,有多重要呀!金剛經的精華,完全在弘揚般若正法,破一切相,去一切執著,才能顯出真如的佛性,讓我們明心見性,了脫輪迴,得登彼岸。雖然古今中外,研究或讀誦受持金剛者無數,但是能夠徹悟真傳,見性成佛,歸根復命者,實屈指可數,蓋不得荷擔天命的明師,開啟屬於心法的性與天道,是不能成就的。今時大道普傳,明師應運降世,佛世尊所傳承下來的無上甚深微妙法,已經大普天下,因為有五教聖人所遺留的經典作證明,故能在短短的時間以內,傳遍世界萬國九州,這都要感謝道統祖師苦心孤詣的宏揚般若正法,一直傳承至今的救世心法,我們要了解這部金剛經的重要,它是佛世尊的智慧心傳,如來為上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即是闡明真空妙有,一貫真傳的妙義。一貫道弟子,若能借著大藏經的含義,領悟明師一指的般若大法,直接契入自性之本體,即可以了解如如不動的自性金剛本體,他是自性的真佛身,就可以見性成佛。世尊佛苦口婆心的闡明見性成佛之道,如欲見性者,必須破除諸相,如第五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第十分:「佛說非身,是名大身」;第十三分:「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第二十分:「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可見欲見性者,非了達真空,契入無相之理不可。一貫道弟子,藉明師一指,乃是借指見月的方便導引,不可以作一指想,當藉一指的當下,契悟玄關竅內的自家菩薩,契入真空,本來清淨,原不離我身,自此真空不離妙有,妙有不離真空,日後起心動念,行住坐臥,直接展現妙有,體用合一,流露出慈悲喜捨,興慈佈化,即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的妙道。又金剛經對大道普傳的預言,在正信希有第六分曰:「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後五百歲,根據「大集經」的註解,簡稱五五百年,也就是佛滅度後二千五百年後的現在,正是大道普傳,般若正法到處廣度有緣人之時也,莫怪持戒修福的清口道親無數,這是佛世尊的預言成真,也是上天大開普渡,道降火宅的事實,我們應該正信精進,急速修辦,方不錯失修辦良機。金剛經提出,明心見性之道,要破除形相,心、念頭、自我、你我、他我、法、色聲、貪、受、福德‥‥等的執著,才能顯露清淨真如的法身,最重要的是,佛世尊總共提出九次,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行善的福德,不及: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為什麼有那麼大的福德呢?因為關係到般若正法的普傳,也是自覺覺他,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使大地眾生都能夠得救的福音,也能使聖聖一脈以心傳心的真傳,慧命淵源流長的普傳下去,讓所有原靈都能齊出苦海,因為求道乃是蒙彌勒佛授記,在點傳的剎那,頓除妄念,當下斷除輪迴根本,認識自己的本性,雖然是暫時的,但是確能讓我們變化氣質,影響我們一生的思想與行為,使我們將壞的習性毛病在短時間之內棄除,逐漸地去惡向善,步聖賢的後塵,直登聖城。所以指點玄關竅,要體悟玄關竅內的主人翁,這是靈性寄居之所,既然知道靈性之所在,就要發揮本性的光輝,行住坐臥不離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才是求道,找回自己,復回本性的意義。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也就是將迷失的本性良心找回來,順著與生俱來、不分別,「率性」以應萬事,自然而然的呈現出赤子之心,來修辦道,必可臻於自在解脫,怡然自得,清靜喜悅的境界。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頻吉祥禪師語錄的記載:「你諸人,有能乘機乘勢直入,九重殿裏擊開金鎖,透出玄關,向深宮裏討取綸音」。確信古代禪師大德們,得到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一名玄關竅,是修道、得道的印證。在無數禪宗大師語錄的記載,正法眼藏又名玄關竅、玄關金鎖、金鎖玄關、華藏玄關、佛祖玄關、玄關識鎖‥‥等名稱。玄關竅哲學家稱為第三隻眼睛,醫學界稱為松果體,是生命中樞,非常神秘與重要。得道就是找到生命的源頭,經過天命明師的開啟,可以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日後的一切思想行為,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以玄關竅裏面的主人翁作主,發出慈悲與智慧,積極修辦,一定可以圓滿心性,離苦得樂。

註:

一、自性佛佛光大辭典說是「自體之本性」,那麼,一切事物都有它自體之本性,而在人類的身上,自體之本性,就是自然之人性。佛者覺行圓滿之謂也

二、六萬多年指這一元會,自從子會開天,丑會闢地,至今已經經歷了六萬多年了。

三、聖靈與火的施洗馬太福音第三章第11節:「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祂提鞋,也不配,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聖靈指天命,意思是說領有天命的點傳師,藉無極燈火,為眾生開啟通往天國的窄門---玄關竅。

四、綸音綸讀音同「倫」指帝王的詔書旨意

五、深宮內院九重宮殿指自性佛居住在玄關竅隱密的地方。

六、含沙射影用來比喻用不實的手段顛倒是非,打擊或者陷害別人的行為。

七、松果體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及自然科學家笛卡兒(escartes, Rene u Perron, 一五九六~一六五○)將它稱之為「靈魂的寶座」,有人則認為它是人體儲存「生命密碼」、傳達指令的中樞。近年來,一些學者更在松果體內發現類似視網膜的感光細胞,證明了松果體也有「視覺」功能,因此,他們又為它冠上「第三眼」的別名。

八、下視丘下視丘,是調節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的較高級神經中樞所在,又稱丘腦下部。位於丘腦的下方,腦幹的上方,控制身體多項功能。其區域包括間腦腹側的大部分區域,通過腦下腦下垂體連接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九、第三隻眼睛(或稱內在眼)是東西方某些神秘主義神祕學的概念,探討眉間的特殊潛能。第三隻眼被認為是通往深層內在與高層意識的門路。新紀元思想認為第三隻眼象徵著開悟心像的深層靈性啟發。第三隻眼也代表著意義深長的心理現象。第三隻眼常與下列事物相關連:異象透視(能透視脈輪靈氣)、預知以及出體經驗。能夠運用這些能力的人便是「透視者」。此處指松果體,或謂玄關竅。

十、賀爾蒙又寫做荷爾蒙,或者叫激素,係由內分泌腺,隨行勻佈全身,控制身體長大、新陳代謝神經信號傳導。

十一、生命中樞生命中樞就是腦幹腦幹位於腦和脊髓之間,長約三公分,負責管制心臟、肺等內臟的自主神經活動。腦幹能控制心搏、呼吸、體溫及飲食,且能控制吞嚥、噴嚏、咳嗽、眨眼、嘔吐和唾腺分泌等各種反射作用,因與生命息息相關,俗稱生命中樞。

擊開金鎖透出玄關西來意

妙竅一開明心見性免劫災

八十五、要得敲開金鎖玄關,普請大家著力。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頻吉祥禪師語錄。

內容:冬至上堂,一陽初復,萬類咸甦,不惟大地春回,且得日長一線,正恁麼時,苔封古路,葉 

覆寒巖,輕霜漬淡,月流輝古井,浸長天一色,要得敲開金鎖玄關,普請大家著力。

【經文釋義】:

頻吉祥禪師,是一代的高僧,福慧具足,對於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體悟,遺留頻吉祥禪師語錄,是修辦道的重要參考資料,非常尊貴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冬至上堂,一陽初復,萬類咸甦」:冬至的好日子,上法堂開示道義,因為冬至開始,陽氣開始回升,萬物甦醒過來,欣欣向榮。「不惟大地春回,且得日長一線」:不但大地回到春天的好天氣,北半球的白晝慢慢加長,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正恁麼時,苔封古路,葉覆寒巖,輕霜漬淡」:正在這個時候,大地回春,道路兩旁,長出青苔,把道路覆蓋住。氣溫回升,樹木長出新芽,將寒冷的巖石遮住。上天飄下少許的霜雪,將大地浸漬出一層淡淡的寒霜。「月流輝古井,浸長天一色」:適逢冬至,天高氣爽,月亮特別明亮,古井被月光暉映得非常動人;大地被照射得好像銀白色一樣,非常美麗。「要得敲開金鎖玄關,普請大家著力」:遇到這麼好的時節因緣,眾生一定要好好地把握機會,恭請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也要懇請修辦道的前賢大德們,多多用心著力,普渡有緣眾生,讓更多的原人,都能夠接受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共歸覺路。

【延伸演義】:

頻吉祥禪師,是修辦道的過來人,已經明心見性,所以知道修道要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傳授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才能明心見性,直了成佛。頻吉祥禪師對曆法也非常有研究,為何他說:「冬至上堂,一陽初復,萬類咸甦,不惟大地春回,且得日長一線」呢?因為冬節就是冬至,時間是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而節氣中的一個,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人們,這個時候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所以冬至是指一陽來復,萬物甦醒,樹木開始長出新芽,充滿活潑與生機的時候。頻吉祥禪師描述當時的氣候與環境是這樣的:「正恁麼時,苔封古路,葉覆寒巖,輕霜漬淡,月流輝古井,浸長天一色」。既然有這麼好的環境,有陽光、青苔、綠地、新芽、寒霜、月色、古井、長日、好空氣‥‥等。非常好的因緣時節,正是我們邁向光明,迎向康莊大道的佳期良辰。但是要如何才能邁向康莊大道,迎向光明呢?頻吉祥禪師慈悲指出一條光明大道,重點如下:「要得敲開金鎖玄關,普請大家著力」。也就是恭請天命明師,開啟塵封已久的金鎖玄關,讓我們找到自性的主人翁,會見自家菩薩,才能明心見性,直了成佛。蓋玄關竅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正法眼藏,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是明心見性的一條光明大道,得者超生,修者證果,是修行最直捷穩當的般若正法。因為玄關竅為靈性所居住之所在,明師這一指點,乃是藉指見月的方便導引,藉明師一指的當下,契悟玄關竅內的自家菩薩,日後起心動念,要以良心當家,不再以識神用事。時時刻刻意念守護自家珍,二六時中迴光返照,久而久之,自然養成高尚的品格,成為一位正氣凜然,文質彬彬的正人君子。蓋世間一切生滅形相皆是虛妄,因為「諸行無常」,萬物都會改變,「諸法無我」萬物都沒有實體,只有破除各種執著,直契真空妙有之道,才能遠離一切苦厄。心經首章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召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段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的過程。觀世音菩薩祂以真空實相,修行覺悟的深智慧,觀照出世間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不實在的道理,從一叨切苦厄中,找到解脫之道。禮囑詞曰:「你今受一指,跳出苦海淵,飛身來上岸,即得登雲船。」一貫道弟子,在點道的剎那,已經打破生死枷鎖,而跳出苦海深淵,只要繼續修行,實踐深遠難見的般若妙智,必能用妙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如何修持深廣的波羅蜜多妙法呢?白陽弟子迴光返照自家菩薩,強調以良心作主,茹素清口以了斷因果,唸愿懺文來改過自新,以叩首禮佛來修身養性,遵守綱常倫理道德來圓滿人道以達天道,時時履行三省四勿,克己復禮,福慧雙修,自然五蘊皆空,由內心透出喜悅,煩惱妄想自然遠離,已經跳出苦海深淵,這是度一切苦厄的不二法門。玄關一竅為靈性居住之所在,點開玄關竅為返本還源的唯一明路,五教均同此說法。但是得道以後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存養功夫,終日煉神光,自強不息的觀照修持,才能達至行深般若波羅密多的境界。頻吉祥禪師知道未來普渡收圓的重要,所以說:「普請大家著力」。不只是請求天命明師著力,應該指所有修辦道的人才,全部都要用功著力。因為辦理普渡收圓的大事,不是依靠幾個誠心的前賢就夠了,一定要依靠大家的力量,團結合作,齊心協力,才有可能,將般若正法,弘揚於天下,廣渡無數無邊的眾生,共歸覺路。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九冊,頻吉祥禪師語錄的記載:「冬至上堂,一陽初復,萬類咸甦,不惟大地春回,且得日長一線,正恁麼時,苔封古路,葉覆寒巖,輕霜漬淡,月流輝古井,浸長天一色,要得敲開金鎖玄關,普請大家著力。」印證金鎖玄關的尊貴與殊勝,頻吉祥禪師對修辦道的經驗,非常豐富,是得道的高僧,他肯定金鎖玄關,非常殊勝與尊貴,一定要恭請天命明師開啟,以會見自家菩薩,見到本來面目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只有祖師禪,才能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頻吉祥禪師希望有慈心悲願的前賢大德們,要互相著力,積極修辦,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將玄關大道,發揚光大,讓天下有緣人,都能蒙霑天恩師德的加被,同聞大道,共返瑤天。

註:

一、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十二二十二左右或農曆十一月十五(滿月)前後共三十天範圍內之1天。

二、一陽初復復者反也復卦,闡釋恢復的原則。物極必反,當剝落已極時,必然又否極泰來,轉危為安,恢復到能夠有所作為的時期。恢復的原則,重新回復到善道。以節氣是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所以冬至是指一陽來復,萬物甦醒,樹木開始長出新芽,充滿活潑與生機的時候。

三、咸甦全部甦醒過來。

四、時節因緣:良好的時機與良好的因緣來到。

五、原人:來自先天的原靈佛性。

六、覺路:正覺的道路,亦即菩提之道。

七、直了成佛:直接證得覺行圓滿,大覺者----佛的果位。

八、超生:超脫六道輪迴,已經得到永生的境界。

九、自家珍:自己的本來面目---自己的佛性。

十、藉指見月:藉天命明師的一指點,因而見到自家明月。

十一、迴光返照:禪宗語錄中多見此語,如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唐代臨濟義玄禪師諡慧照)都在言下便自迴光返照,更不別求,知身心與祖佛不別,當下無事,方名得法據我見處,實無許多般道理,要用便用,不用便休。宗鏡錄卷二三:若舍已徇塵,是名違背。能迴光返照,隨順真知,境智冥合,是真供養。光指智光或心光,返照即契如理之心。所以用性光向自性觀照,而不向外追逐聲色獲利之謂也。

十二、文質彬彬:作為一個君子,必須文采和實質均備,表裡一致。後用「文質彬彬」形容人舉止文雅,態度端莊。也用作形容文章內容與辭采並茂。

十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一個人誠能一日有以滌其舊染之汙而自新,則當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間斷也

十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以無上的大智慧,渡化眾生恢復光明的本性,到達清靜,不生不滅的彼岸。

十五、前賢:比我們早求道、精進修辦的的修行人。

金鎖玄關明師指點揚聖教

契悟禪心苦海無邊出迷津

八十六、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大慧普學禪師語錄。

經文:清淨居士李()惟師,道大德備,識明行潔,赫赫若大霆震一世,皎皎若視生死如去來,括造化於筆舌,真所謂臨濟之宗師,佛乘之人傑也。嗚呼!相逢,屢奉於從容,握手露情,實同契開心胸,昭然發蔀屋而睹光輝,洒清風。歲在辛巳之春晚,振錫凌空於陽羨,予適值於造朝,偶參差於一面,遂欣然而獲見,方將拔我於流俗之中,慰我於生平之願。夫何尺書遠寄儼然,偈言疏示,稠封而來,足以見意,遺墨未乾,遽爾長逝,感德惟勤,師之亡,神怪茫茫,謂師之存,白璧無痕,或隱或顯,其道彌尊。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琛也!辱在交舊,輒致其勤,備潔誠而盡意,庶不忘於妙哀哉!伏惟尚享。

【經文釋義】:

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大慧普學禪師語錄,記載了大慧普學禪師撰寫清淨居士李琛歸空時的奠文。後學將奠文的內容翻譯如下:「淨居士李()惟師,道大德備,識明行潔」:居士李()前賢,是大慧普學禪師的學老師,道學非常廣大,德性非常深厚,見識過人,心胸坦蕩,行事廉節。「赫赫若大霆震一世,皎皎若視生死如去來,括造化於筆舌,真所謂臨濟之宗師,佛乘之人傑也」:他有顯赫的家世有威嚴的容貌,聲名響振一生。他的心地光明磊落,視生死如去來。他修持的境界功參造化,並非筆墨所能表達出來。他是臨濟宗的宗師,是弘揚一佛乘非常傑出的人才。「嗚呼!相逢,屢奉於從容,握手露情,實同契開心胸,昭然發蔀屋而睹光輝,洒清風」:嗚呼!我與清淨居士李()前賢相逢,常常受到先師熱情從容的接待,握手慈悲道義,表露真情,敞開心胸言談,非常契合,情同手足。很顯然的發現他雖然居住在混濁的世間,他卻不受世間的聲色貨利所污染,愈看到他不凡的光輝,在炎熱的氣候裏,從內心透出清涼,非常難得。「歲在辛巳之春晚,振錫凌空於陽羨,予適值於造朝,偶參差於一面,遂欣然而獲見,方將拔我於流俗之中,慰我於生平之願」:時在辛巳年的晚春,當時先師在宜興陽羨山弘揚一佛乘真空的心法,適逢辦理佛事的日期,在偶然的機會,再次會面,就在當下非常喜悅的獲得接見,並且在塵俗中傳我正法眼藏,拔度我開悟見性的心法,安慰我一生當中,夢寐以求的願望。「夫何尺書遠寄儼然,偈言疏示,稠封而來,足以見意,遺墨未乾,遽爾長逝,感德惟勤,師之亡,神怪茫茫,謂師之存,白璧無痕,或隱或顯,其道彌尊:這種大恩大德,豈是後學短短的紙筆,以莊重自持的心,所能遙傳得到。所以以簡短的偈言疏文,很謹密的寫這一封奠文,前來奠祭,足以表達後學的心意,所寫奠文的筆墨未乾,先師就這麼倉促的成道,感念先師的德澤,以及先師弘揚般若正法的勤勞,先師的成道,神道虛無飄渺,但是肯定先師一定聖靈永存,你的修持猶如白玉無瑕,你的聖靈永存或隱或顯,愈顯出大道的尊貴與殊勝。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我非常幸運,恭請先師,將金鎖掣開,擊碎玄關牢籠會見本來面目;讓我收回鋒芒太露高傲的心,掩藏外在一切的名相。「琛也!辱在交舊」:先師李琛前賢呀!悔恨太慢與你認識。「輒致其勤,備潔誠而盡意,庶不忘於妙哀哉!伏惟尚享」:遇到先師成道,所以我不敢怠慢敬備純潔、虔誠的心,寫此篇文疏奠文,略盡綿薄之意才不忘對先師無限的追思與悲傷,俯身請求聖靈降臨來享。

【延伸演義】:

宋代高僧大慧宗杲禪師,乃是一代宗門法匠,臨濟宗楊岐派的傳人。宗杲禪師號妙喜,大慧、普覺乃是皇帝諡賜的聖號,遺留大慧普學禪師語錄,非常尊貴,收錄在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中。以上奠文的內容,指出清淨居士李(),也是得授臨濟宗傳承下來正法眼藏的傳人,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而且也擔任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在南宋時代,擔任傳授正法眼藏的大善知識,一般都是由出家的禪師大德所承擔,而在大慧普學禪師語錄中,確實記載著清淨居士李琛前賢,也擔任此項宗門傳承的工作,實屬罕見。在大慧普學禪師語錄,指出:「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這是心法真傳的精粹之所在,呂祖純陽大帝慈訓指出:「在我們投胎時,元神居住在方寸〈玄關〉,識神則居下,一般人的元神入胎以後就不動,到死時才動,就是離開身體,這是最不妙的;最殊勝的,要請求天命明師擊碎玄關,之後迴光守玄,漸漸元神靈通,開始啟動,這是千古不傳之秘密。」與大慧普學禪師所說的:「掣金鎖而碎玄關」,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開啟玄關竅,指出我們的自家菩薩,讓我們契入真空,收束六根,君臣定位,恢復清清靜靜的本來面目,以達到真空妙有,顯露善美德行,這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的心地法門。開啟玄關竅以後,大慧普學禪師接著說:「收劍鋩而掩崑崙」,這是修行的重要功夫。修行之人,要低心下氣,謙虛禮讓,不可以著相修行,學習老子道德經所說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的境界。中庸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以上講修道不可以鋒芒外露,要涵養德性,心要空虛,內德要充實,並且要去除高傲的驕氣,堅強修道的骨氣。依照中庸聖道而行,雖然你的道德修養非常高超,但是沒有人知道你有無上的才華,也不會後悔,這種修持,只有聖人才能做到。以上是我們學習的方向與目標。宋朝大慧普學禪師更說:「學道人逐日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又說:「心識紛飛,猶如野馬,縱然心識暫停,如石壓草。」白陽弟子,要以覺為師,時時檢點身心,去除貪瞋癡,修持戒定慧,停止一切心識的攀緣,以玄關竅裡面的主人翁當家作主,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修辦,道業才會進步,道果才能圓滿。如今濟公活佛弟子滿天下,都經過明師「掣金鎖而碎玄關」,但是要以濟公門徒自許,拜濟公為師者,必須符合下列三個條件:

1、濟公精神:即我為人人,則人人為我,此即是以利他精神來處世,必會有利己之回報。今日世人雖美名為修道,但是在宗教的門戶上固執太深,過份強調自我之真天命、真祖、真師、真金線等形象上之權柄,而視別人為虛偽,凡是存著我是他非的心態,皆非正確,若犯了輕人、譏評之道病,皆無「濟公精神」,是故身為濟公活佛弟子,要學習濟公活佛生前之言行:大街小巷任我行,老弱婦孺同樣渡,不管你貧富,不論你美醜,不分你僧俗,視如同胞赤子,同是上天佛子,何必分你我,各人行業不同,但取一點真心,真心如現,僧道聖俗同流,寺廟觀堂一家,故願眾生,各懷濟公精神,尊重別人教派,但存天真意,即是得道親。」

2、濟世願力:眾生無量誓願度,這是一種慈懷願力,學道者之初心,剛開始勇猛精進,可是一有小成,即產生自滿、懈怠之心,久之,道心日退,最後隨波逐流而去,可不慎之?故活佛弟子,要胸懷濟世悲願,當以眾生不度盡,誓不成佛的願力,信受奉行,戰兢自持,才能成就。

3、濟化智慧:修辦道要以真理為依皈,具備圓融的智慧,才能斷疑生信,化去執著煩惱,突破我相,打開心門,而獲得解脫自在,故濟公為眾之濟世精神,是修辦的一條明路。

【修持心得】:

從新纂續藏經第六十九冊,大慧普學禪師語錄的記載:「掣金鎖而碎玄關,收劍鋩而掩崑崙」,肯定修道要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在玄關本性的地方下功夫,時時覺悟今是而昨非,常常觀照轉念,轉識成智,顯露善美德行,修持自己,並且渡化原人,同登覺路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修辦道要自悟自證,不可以著相修行,學習彌勒祖師的慈心修辦,心胸坦蕩,笑口常開,肚大能容,福慧雙修,一定可以圓滿心性,了愿還鄉,這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

註:

一、大慧普學禪師語錄: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是中國禪宗眾多語錄中的一部,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它批判總括了歷代禪學流派,建立起新的禪學體系,影響了此後整整八個世紀的叢林佛教的主流。〈大慧語錄〉以趙州從諗的「狗子無佛性」為根本話題,從「無」字上直觀、內省,達到自證、自悟的一種禪法

二、奠文:是指在奠禮,也就是現今我們所稱告別式中,親友們憑弔亡者的追思文章,又稱「哀章」或「弔詞」。

三、道大德備:道學非常廣大,德性非常深厚。

四、蔀屋:草蓆覆蓋的屋頂。指貧苦人家混濁的人間。

五、拔渡:拔薦濟度

六、稠封:謹密的意思。

七、疏文:疏文是人們上奏給天庭的正式文件,疏文名稱有:1、請賜玉旨疏文。2、請賜金母娘娘懿旨疏文。3、拜會主母懺悔文疏。4、解冤釋結消災植福疏文。5、超拔歷代戰魂冤親文疏。6、還壽生錢庫錢文疏7、祈賜文昌智慧開竅文疏。8、普渡法會文疏。9、拔度牒文。10、解冤赦罪文疏。11、玉皇大帝天赦文疏。12、祈求神佛消災解厄賜福疏文等‥‥。

八、聖靈:指本性。

九、大道:是宇宙間的絕對真理,生天生地,生萬物的主宰,在天曰天理,在地曰地理,賦於人謂之性理,是眾生反本歸根的康莊道路。

十、劍鋩:刀劍所發出的光芒。

十一、法匠:法門之匠人也。如世之工匠,能成諸器,以喻名德,能成弟子之三學也。

十二、諡賜:諡音是,為東亞古代君主諸侯(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迹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

十三、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所以中庸是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與行為。

十四、白陽弟子:指第三期修持一貫道的修行人。

十五、以覺為師:時時刻刻以覺悟、覺醒、覺察,為修行的指導老師。

十六、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聖人治理國家,先求正己修身為本;本立而後能正人,以達平天下之治。能虛心,則虛明靈妙,誠如六祖惠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無塵無垢,則魔障不生。能實腹,則包藏天地,誠如彌勒菩薩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能弱志,則無思無慮。道云:「野鶴無糧天地寬,籠雞有食湯鍋近。」無思無慮,自然神定氣和。能強骨,自然骨傲風霜,不畏魔考,精進不懈,自強不息。

 

掣碎玄關見本然 明師指授洩真傳

超凡入聖登覺路 功勳速積了萬緣

八十七、金鎖玄關信手開,銀山鐵壁難遮截,一機拋出絕商量,碧眼黃頭俱結舌。

出處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三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二十五冊,松隱唯庵然和尚語錄。

經文伶俐衲僧,行藏自別,在在處處頭頭合轍,金鎖玄關信手開,銀山鐵壁難遮截,一機拋出絕商量,碧眼黃頭俱結舌,越山青兮吳水綠,今古遊人觀不足,觀得足觀得足六六依然三十六」。

【經文釋義】:

松隱唯庵然和尚語錄序文指出,松隱唯庵然和尚是得道的高僧,演如來大乘妙法,說法渡人無數,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精闢的見解,舉例如下:伶俐衲僧,行藏自別,在在處處頭頭合轍聰慧靈活的修行人,外出或是居住在裡面的動靜都要合乎道體;行住坐臥,舉止言行要中規中矩。金鎖玄關信手開,銀山鐵壁難遮截」:金鎖玄關要恭請天命明師打開,本性透出,就是銀山鐵壁現前,也沒有辦法遮住攬截玄關自性的出入。「一機拋出絕商量,碧眼黃頭俱結舌玄關門戶一旦開啟,自家菩薩顯露出來,一切舉止言行,都是自性善美德行的流露,不需要矯揉造作;令碧眼黃髮的外國人,看了也會瞪目結舌,自嘆不如。「越山青兮吳水綠,今古遊人觀不足」:玄關金鎖開啟以後,摩尼寶珠光纖明澈,青山綠水依舊自然,本性自己受用,令今古世間上的人,看不出得道有甚麼突出的地方。「觀得足六六依然三十六」: 參禪悟道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參禪之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參 禪中徹悟,觀得足就是大徹大悟之後,六六依然是三十六,所以說看山還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延伸演義】:
松隱唯庵然和尚已經得到諸佛菩薩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是得道的高僧,對玄關修持有極為深入淺出的造詣,所以說修行之人必須要:伶俐衲僧,行藏自別,在在處處頭頭合轍。雖然你的才華、智慧、佛法、身份、地位有多高?依然要遵道而行。為人處世,要行正路,則平平坦坦,日進光明。如果行為偏差,則崎嶇坎坷,必定會走到羊腸小道而去。所以說行事如果合乎道理,則為光明大道;待人處世如果違背道理,則會墮入黑暗的邪途。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教我們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為修身行道的根本。松隱唯庵然和尚指示我們所有一切動靜、舉止言行,處處頭頭都要合乎中庸之道,無過與不及,這是待人處世最基本的原則。最重要的,松隱唯庵然和尚指出一條光明大道,那就是:金鎖玄關信手開,銀山鐵壁難遮截,一機拋出絕商量,碧眼黃頭俱結舌」。蓋玄關竅為吾人佛性所居住的地方,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為得道修道的印證。玄關金鎖一名正法眼藏。正法眼藏,究為何意?古今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按正法即指吾人之佛性,佛性在眼藏,而所謂眼藏,非指在左眼,或是在右眼,乃暗指在玄關竅的地方。佛語迦葉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又佛於祇園精舍說金剛經時,唯須菩提得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的心法。所以開啟玄關竅,才能明心見性,自性顯露出來,才能受用。一旦自性顯露出來,雖然是銀山鐵壁阻擋在前面,也難以遮截也。明心見性之人,顯露善美德行,自然舉止言行合乎中庸之道,標杆立好,可以為眾人的表率。得道以後,始能明心見性,發揮本有的德性良知。在儒教言,方能安而行之,發而皆中節止於至善;在佛教言,方能不著相佈施,成就無量功德;在道教言方能無為而為,完成上德,所謂本立而道生,明體而達用至德凝至道也。松隱唯庵然和尚指出:「越山青兮吳水綠,今古遊人觀不足,觀得足六六依然三十六」。因為得道以後,智慧增長,心胸開闊,降伏所有的煩惱妄想。悟道之初,青山綠水依舊,這是修行的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初修行之時,涉世未深,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與憧憬,相信所看到的一草一木,都是真實不虛,但是沒有看到萬事萬物隨時都是在變遷流轉,還沈迷於虛幻世界的一切,這是悟道的第一層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為紅塵之中,有太多的誘惑,在虛偽假相的後面,隱藏著太多的變數,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宇宙萬事萬物隨時都在轉變,現在看到的,經過時間的變遷,一切萬有隨時隨地都在轉換,所以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才不會迷失了在現象界裡面。悟道的第三層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悟道修行之人,歷事煉心,時時反省自悟,體會道體,一切萬有都是真空妙有的轉換,認識萬有的實相,世事好像大夢一場,所以要返璞歸真,一切修持都要回歸自然,以恢復清靜的本來面目,這時又是:「看山還是山,看水水還是水」,的另一種內涵了。

【修持心得】:

新纂續藏經第八十三冊,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二十五冊,松隱唯庵然和尚語錄的記載:「伶俐衲僧,行藏自別,在在處處頭頭合轍,金鎖玄關信手開,銀山鐵壁難遮截,一機拋出絕啇量,碧眼黃頭俱結舌,越山青兮吳水綠,今古遊人觀不足,觀得足六六依然三十六」。指出玄關修持的尊貴與殊勝。開啟玄關金鎖,是找到自性主人翁之所在為得道修道的象徵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玄關一竅,在宗門中,名稱有:正法眼藏、如是、寸土、無縫塔、如來、不二法門、波羅蜜地、淨土、觀自在菩薩、靈山塔等,皆為玄關竅之別名。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為歷代禪師大德們得道的印證,在大藏經的記載,真實不虛也。松隱唯庵然和尚語錄,不但說明開啟玄關金鎖的重要,還指出得道以後本性的作用,以及修持的方法,讓後學們有規矩可以遵循,是修辦道重要的文獻資料,非常尊貴與殊勝。

註:

一、大乘妙法指能讓眾生從煩惱之此岸載至覺悟之彼岸最殊勝與最玄妙的佛法。

二、伶俐是形容聰明機靈反應敏捷的意思。

三、中規中矩規是為圓之器,即圓規;矩是為方之器,即矩尺言行舉止合乎禮節、法度

四、矯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五、羊腸小道非常窄難走的道路。

六、應如是住天命明師指點本性之所在,日後行住坐臥、吃喝拉撒,要在如是道心的地方相應。

七、如是降伏其心在天命明師所指點如是本性的地方,降伏煩惱妄想之心

八、儒教儒教,或稱孔教禮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禮為本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以孔子為先師,以春秋中的神道設教。儒教自漢代以來被奉為官學,其後各個主要朝代,或者主要歷史時期,儒教都是官方指導思想。

九、安而行之起心動念,心安理得,很自然

十、止於至善達到最真、最善、最美、最聖的境界。

十一、不著相內心清清靜靜,不受外界外相的引誘而動搖心念。

十二、無量功德做很多善事,累積很多功業與德行。

十三、道教道教,發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方術仙家,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多神教原生的宗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的宗教

十四、無為而為中文大辭典解釋為:無為是期,無不為是有,無了才有,人無了,無心無為,無知無欲,就不受拘束限定,沒有負累壓力,等於什麼都有了。

十五、上德道德涵養極高的人

十六、本立而道生君子的待人處事從根本做起,根基確立了而其道德自然有了。

十七、明體而達用就是學以致用明體是能明白古代聖賢經書的精神,達用就是實現這些聖賢經書中的道理

十八、憧憬嚮往未來美好的前程。

十九、歷事煉心經歷各種事情,煉就一顆清淨無為、沒有分別造作的心

二十、反省自悟反省就是檢討自己,看看身、口、意有沒有過失。自悟就是自己去開悟自己的思想行為對不對?

二十一、真空妙有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執之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是真空妙有的涵義。

二十二、觀自在菩薩觀自在菩薩者,以迴光返照的功夫,認識自己的自性,悟自性本空,本來清靜,不生不滅,進一步自覺覺他,達到「覺行圓滿」的菩薩行者。

二十三、無縫塔:指身上的靈山寶塔,是佛性所居住的地方。

開啟玄關明心見性圓成大化

學修講辦認母-1歸根達致中和

八十八、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出處: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

經文: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

【經文釋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是明心見性的高僧,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一番見解,列舉如下:「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洞山良价禪師初見南泉禪師的時候,馬上能道破南泉禪師設齋供養的問答。「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又在尋訪雲巖禪師時,在與雲巖禪師談論無情說法的問答中,參透無情說法的悟境;洞山良价禪師因為過水而看到自己的身影,當下恍然大悟。「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修道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訪求天命明師,打開金鎖玄關,會見自家菩薩,才能明心見性,一旦明心見性,積極修辦,等待功德圓滿,就可以超凡入聖,直了成佛。

【延伸演義】:

天界覺浪盛禪師是一代的高僧,得到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心印大法,知道玄關金鎖的重要。對佛法的修持有極為高深的境界,遺留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非常尊貴,對玄關修持有很深的體會,所以引例洞山良价禪師初見南泉禪師見面的對話,來說明請求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的重要。為何天界覺浪盛禪師說:「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呢?蓋洞山良价禪師是曹洞宗的創始者,年幼的時候就出家修行,有一次在唸誦般若心經的時候,唸到:「無眼、耳、鼻、舌、身、意」時,忽然用手摸著臉部,問他的師父:「我有眼耳鼻舌,為何經文說沒有呢?」他的師父被他一問,非常驚訝!便說:「我不是你的師父!」便指示他到五洩山,拜訪一位默師父為師。後來洞山良价禪師參訪南泉普願禪師,那個時候正逢馬祖道一禪師的冥誕日,大眾設齋供養。南泉禪師問在場的僧眾說:「我們為馬祖道一大師設齋供養,到底馬祖道一大師來了沒有?」在場大眾都說不出話來,無言以對。洞山良价禪師當時也在現場,便說:如果在場有相當的對手,有能應馬祖之機的人,馬祖道一大師就會來。」洞山良价禪師急智道破南泉大師的問答,可見修道要臨機應變也。天界覺浪盛禪師說:「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的典故又如何呢?」當洞山良价禪師參訪到雲巖禪師時,開口便問:「無情說法,什麼人聽得到?」雲巖禪師回答:「無情說法,無情得聞。」洞山良价禪師又問:「那麼師父你聽得到無情說法嗎?」雲巖禪師說:「我若聽到無情說法,那麼你就聽不到我說法了。」洞山良价禪師繼續再問:「為什麼我聽不到?」雲巖禪師這個時候豎起拂塵,指向玄關,然後問洞山:「你聽到了嗎?」洞山良价禪師說:「不到。」雲巖禪師說:「說法你尚且聽不到,何況無情說法!」洞山良价禪師又問:「無情說法,這句話究竟出在那部經典?」雲巖禪師回答說:「阿彌陀經云:水鳥樹木,時時都在念佛、念法」。洞山良价禪師突然有所領悟,當下作了一首偈語,來表達他的悟境,內容如下: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可知。」從以上洞山良价禪師與雲巖禪師的對話,洞山良价禪師體悟花鳥樹木,甚至風吹草動,流水的聲音,都會發出念佛的聲音,這就是無情說法。洞山良价禪師問雲巖禪師:「和尚百年以後,有人問還認得師父的面貌真不真?我當如何回答」雲巖禪師回答:「但向他道,只是這個?」(雲巖禪師以拂塵指出玄關這個地方而已)。洞山良价禪師後來因為過水,看到自己的身影,突然大大的開悟。天界覺浪盛禪師舉出以上的典故,說明自古以來,修行悟道的心路歷程,歷代禪師大德們修辦道的用心,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天界覺浪盛禪師以修辦道的經驗,指出明心見性的捷徑,就是恭請天命明師:「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因為玄關竅為自性佛所居住的地方,打開玄關金鎖,才能會見自家菩薩,明白自心,見自本性,始能超凡入聖,明心見性,直了成佛。金剛經開悟見性之四句偈,究何所指﹖有人以二十六分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之四句為四句偈;亦有以三十二分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四句為四句偈。尚有以第五分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四句為四句偈。其實均誤,應以第二分,須菩提與佛問答之四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之四句為四句偈為正確。「如是」即道教黃庭經所謂尺宅寸田可治生之地----玄關竅也。因為「無所得」,本性光明無一物遮蔽,清靜圓滿,所以能成就菩薩,度一切眾生的功德,故心經曰:「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垂」。一貫道應運普傳,明師一指,是無所得,這是心經所闡述之最上乘法,六祖壇經曰:「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又云:「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清靜經云:「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金剛經第十分,須菩提答佛所問之:「於法有所得不?」須菩提答:「於法實無所得。」為何一無所得,是最上乘法呢?「因為我們的本性,乃是自家物,如目能見光,能見非從外得」。本性本來無失,故無得,只是恢復原來的本來面目而已。一貫道傳授三寶心法,藉明師一指的剎那,靠著自力的修持與佛力的加被,開啟吾人的第三隻眼睛,打破生死枷鎖,消滅心中的貪嗔痴,會見主人翁,當下清靜解脫,契入深般若,讓我們在剎那間達到真空的境界,放下一切攀緣執著,故明師一指,一無所得,為最上乘法。此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的開啟,本性透出,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以自性良心作主,不再以識神用事,內外雙行,福慧雙修,就可以一步一步踏上成佛之道。

修持心得

從嘉興大藏經第三十四冊,天界覺浪盛禪師語錄的記載:「洞山初見南泉,即能破的,又要透無情說法,與過水睹影,打透金鎖玄關,始能拔聖凡見刺」。肯定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這是歷代祖師禪所傳承下來的無上心法,得者超生,修者證果。古代的禪師大德們,他們窮畢生的精神與力量,出家修行,普渡眾生,累積無數修行語錄,收錄在大藏經裡面,為末世眾生指引一條光明大道。其中以佛世尊以及歷代禪師大德所傳承下來的般若正法,也就是正法眼藏,又名玄關金鎖,是諸法之王,是明心見性,無上頓悟的心地法門,是自古以來最尊貴的宗門心法,金剛經曰:「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也就是歷代以來一切諸佛諸祖諸菩薩,都是得到這個般若正法而修成正果,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

註:

一、設齋供養設齋即是以齋飯蔬果之類的食品。供養又作供、供施、供給、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供養初以身體行為為主,後亦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故有身分供養、心分供養。據遺教經論載,飲食、衣服、湯藥等,屬身分供養;不共心供養、無厭足心供養、等分心供養等,屬心分供養

二、南泉禪師南泉普願禪師(西元七四八~八三四),俗姓王,鄭州新鄭人,馬祖道一大師法嗣,發揚洪州禪風,為唐代著名禪宗大師。

三、無情說法謂山川草木等無情(無情識者),亦住於各自之本分,而有說法之義。

四、雲巖禪師潭州雲巖曇晟禪師,藥山惟儼禪師之法嗣,俗姓王,鐘陵建昌人。少年時出家於石門,受具足戒後,即往參百丈.懷海禪師,執侍二十餘年。雲巖禪師住山后,道名遠佈,四方尊宿爭相造訪。石霜、洞山、道吾等大德,都曾與雲巖禪師有過機鋒對辨。雲巖禪師圓寂于太和三年(八二九)。敕諡無相大師之號。

五、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

六、無眼、耳、鼻、舌、身、意真空實相中,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束縛我們身心的最大障礙,能夠放下六根身心才能解脫自在本性才能光明

七、冥誕歸空成道的紀念日。

八、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的應付。

九、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尾、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十、阿彌陀經凡二卷。又稱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大阿彌陀經。吳支謙222~280

     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本經為無量壽經之異譯,且為無量壽經諸譯中成立最早之一部。

十一、心路歷程心中思慮所經歷的過程

十二、捷徑最簡單快速的方法。

十三、若以色見我若以自身體禮佛,以水花、燈、塗、果、香、珍寶等,來 拜佛、拜佛像、拜經、拜塔‥‥等,不能見到本性。

十四、以音聲求我若以自音聲禮佛,以唸佛、唸經、唸懺文求佛‥‥等,不能見到本性。

十五、一切有為法宇宙萬物一切人、事、物,所有一切刻意的作法,例如有眼界乃至有意識界的作法,都是虛擬不實的幻象,凡是有為法,皆虛偽不實,幻妄不真。故佛說:一切有為法皆如夢,用以譬喻我們的身心世界,以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名利財富,皆如夢中所見的事物,夢時見有,夢醒即無。所謂:「迷時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十六、如夢幻泡影佛在此地舉了六個比喻,六個比喻是以「夢」為主。其餘五個比喻,都是形容夢不是真的。夢如「幻」,夢如「泡」(水泡),夢如「影」,幻、泡、影三個字,是形容夢之不實。露和電是比喻夢之短暫

十七、應作如是觀宇宙萬物萬象如朝露亦如閃電非恒久不變由於妄心不斷變化因此境像不斷變化應作這樣看才是真相

十八、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諸相即是一切相,世間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不實在的。明瞭一切相皆是虛妄的道理,即不逐妄,只有自性才是真實不虛。故見諸相非相,則相不能障性,即可以見到自性如來

十九、黃庭經黃庭經又名太上琴心文、大帝金書、東華玉篇,是一部繼承漢代「五臟神」之說,以身體臟腑各有神所主的理論為基礎,結合道教人身百脈關竅各有司神之說,以七言韻文的形式,注重以存思為主的道教修煉要訣。黃庭經所述的一些內修養生之術,與周易參同契的煉丹之道相結合,在時期流變為內丹道,成為中唐以後道教養生方術的主流。

二十、諸法之王諸法是指一切有為、無為等萬法,以祖師所傳承下來的心法,為最尊貴與殊勝的修行法門。

二十一、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歷代以來,修成無上正等正覺的諸佛菩薩,都是得到本性這部般若經,而修成正果的。

打透玄關啟聖言  慈悲囑咐洩真傳

超凡入聖真明路  福慧雙修脫苦淵

諸佛皆從斯授記  人天共辦渡靈殘

行功立德加鞭進  一指超生萬八歡

八十九、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六冊,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內容佛法之衰也,名利熏心,簧鼓為事,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有能持戒精進,讀誦大乘,不馳世務,縱道眼未開,亦三世諸佛所歎許也。況了必藉緣,非持戒讀誦,何處得有道眼。今講家多忽律行,禪門并廢教典,門庭愈高,邪見益甚。開士既精非時食戒,勤讀方等大乘,但於戒教二門,深造自得,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

【經文釋義】:

靈峰蕅益大師,是得道的高僧,已經徹悟心性的全體大用,悲智雙運,行解相融,對於末後一著,普渡收圓,有深入淺出的體會,舉例如下:「佛法之衰也,名利熏心,簧鼓為事,求一真操實履者,殆不可得」:佛法為什麼會衰退呢?原因是修行之人,名利心太重,將心性薰昏,只呈口舌為能事,舌燦蓮花,但是真正能夠找到真實本性,在心地上下功夫的,卻不多見。「有能持戒精進,讀誦大乘,不馳世務,縱道眼未開,亦三世諸佛所歎許也」:雖然沒有得到心地法門的修行人,但是能夠持守戒律,精進不懈,又能夠讀誦大乘的經典,專心修行,沒有受到凡事雜務纏身,雖然玄關金鎖還沒有接受天命明師開啟,也是會受到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讚嘆。「況了必藉緣,非持戒讀誦,何處得有道眼」:修行之人遇到因緣成熟時,才能開悟見性,如果不是依靠持戒讀誦經典,就可以明白心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尋那裡有開啟玄關金鎖的天命明師,傳授正法眼藏,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今講家多忽律行,禪門并廢教典,門庭愈高,邪見益甚」:現今登臺說法的法師,很多都忽略戒律與六度萬行,禪門中也有主張不用依靠讀誦經典,就可以修成正果;曹溪一脈,所傳承下來的頓悟法門,門庭越高,不正確的邪見確越深。「開士既精非時食戒,勤讀方等大乘,但於戒教二門,深造自得」:開悟見性的修行人,既然精通非時飲食戒律的規定,又能讀誦大乘方等的經典,修行人只要遵守戒律,又在頓教這二門,深入修持,一定可以明心見性,而得證果位。「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開鑿水井,到達深層,就可以湧出泉水;鑽木沒有停止,一定可以迸出火花。所以只要因緣成熟,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會見自家菩薩,但是明心見性以後,就不需要再騎馬覓馬了。

【延伸演義】:

一、斷生死緣。

二、表中道義。

三、調身少病。

四、道業尊崇。

五、堅固戒品。

六、堪能修定。

七、出生智慧。

八、離鬼畜業。

九、不惱檀信。

十、不擾行人。

以上是靈峰蕅益大師制定非時食戒十益論,出家非時十益論,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減少對飲食的追求,有利於身心健康,心靈的提昇。現在道降火宅,聖凡兼修,白陽修士需要體力來工作,所以在家修行的一貫道弟子,很少人能夠奉行此條戒律了。出家眾能夠遵守此條戒律,再勤讀大乘方等的經典,瞭解大道心法的尊貴,遵規守戒,修持圓頓法門,是往生極樂世界不可以缺少的資糧。靈峰蕅益大師指出修行最重要的大事,他說:「鑿井不已,必得及泉,鑽木不息,必得出火,無勞更覓玄關也。」比喻修行之人要精進不懈,例如鑿井不已,最後一定可以讓泉水湧出;鑽木沒有停止,結果也會迸出火花。修道精進不懈,一旦因緣成熟,也會遇到天命明師,傳授至尊至貴的般若正法,讓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本性露出,會見自家菩薩,就不必到身外去找尋自性,身外求佛了。

【修持心得】:

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三十六冊,靈峰蕅益大師語錄的記載,肯定玄關修持的重要。靈峰蕅益大師語錄對於修行的弊病,也提出建言,他指出修行人不可以追求名利,雖然口才一流,也需要內外合一,在本性的地方多下功夫,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並且希望修行人,要持戒精進,不要被凡事纏身而影響修行功課。對於經典道義,也要努力研習,以為修道行道的原動力。雖然身為曹溪傳承下來佛門心宗弘道的大善知識,也要低心下氣,遵守規戒禮節,不可以自抬身價,有失長者的風範;對於過午不食的戒律,可以提供我們做參考,重點是希望我們不可以貪圖口欲而傷害身體。並奉勸有緣的佛子,修行要用心持久,堅持到最後五分鐘,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遇到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玄關金鎖一旦打開,就可以找到自家菩薩,一旦找到自家菩薩,就可以明心見性,直了成佛,這是最尊貴與最殊勝的上乘頓悟法門。

註:

一、靈峰蕅益大師:蕅益(一五九九~一六五五),明代僧,江蘇吳縣木瀆人,俗姓鍾,名際明,字蕅益,號八不道人。由於晚居靈峰(浙江杭縣)建寺、創社、著書,故世稱靈峰蕅益大師。少好儒學,誓滅釋老,偶閱祩宏之自知錄、竹窗隨筆,遂取己所著闢佛論焚之。服父喪期間,聞地藏菩薩之本願,始萌出家之志。二十二歲專致念佛,翌年發四十八願,自稱「大朗優婆塞」。二十四歲就憨山大師之門人雪嶺剃度。嘗學華嚴、天台、唯識,欲統一禪、教、律,綜合佛教諸家體系,惟於實踐上側重念佛,並兼治儒家、景教,主張融合佛、道、儒三教。著作極多,其中閱藏知津,係解說大藏經之經、律、論、雜等四部,並融會諸教學,注釋大乘起信論、大乘止觀論。民國二十九年,示寂於靈巖山寺,世壽七十九。

二、全體大用:全部的體制與最大的作用。

三、悲智雙運:慈悲與智慧一起運用,就是自利利他的意思。

四、行解相融:瞭解道理以後,然後腳踏實地去信受奉行。

五、簧鼓:形容人花言巧語,能說善道,動舌如鼓弄簧片一般。

六、舌燦蓮花:形容口才很好,能言善辯

七、心地:心為萬法之本,能生一切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行,故曰心地

八、持戒謂人心常念戒,憶持無忘,不作諸惡,是名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惡之義。謂奉持如來戒律,則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也。

九、三世諸佛指過去、現在、未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餘涅槃佛位的大覺者。

、道眼指正法眼藏。

十一、六度萬行:謂菩薩從初住至六住位,以多修習善,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靜慮)、智慧」六度萬行為筏,度脫於生死苦海,得至究竟涅槃之彼岸。其包括菩薩所修的一切行門,由於具體行門很多,故以「萬行」稱之。

十二、禪門:指禪宗之法門。又作禪宗門流、禪宗、佛心宗、禪家。

十三、方等方是廣之義,等是均之義,佛於第三時,廣說藏通別圓四教,均益利鈍之機,故明方等。

十四、大悲咒:又稱千手千眼觀音大悲心陀羅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身、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心陀羅尼。亦即說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內證功德之根本咒。據唐代伽梵達摩所譯之千手千眼觀世音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所載,此咒全文計有八十四句,誦此咒能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

十五、天下歸仁天下的人都會稱讚你是個君子

十六、廢寢忘食:因專心於某事,以致於忘了飲食,也不睡覺。形容專心努力。

十七、地藏菩薩本願經:凡二卷。略稱地藏本願經。唐代實叉難陀譯。讀誦是經可獲得不可思議之 利益,消滅無量之罪業。

十八、楞嚴經:凡十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之略稱。又稱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本經闡明「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之理,並解說三摩提之法與菩薩之階次。其內容初述阿難至外地托况行乞,遭受摩登伽女之誘惑,幾將破戒。佛陀知阿難被婬術所困,遂派遣文殊師利以神咒護持之。待阿難返回住所後,摩登伽女亦尾隨而至。此時佛陀即為此女開示,而使之出家學道。

十九、空界:六界之一。謂無邊之虛空也。

二十、口若懸河:善辯而口才出眾的人

二十一、鄉愿,德之賊也:內心詭詐多端,表面看起來老老實實的人,是戕害道德最深的人

二十二、道降火宅上天降下天道於老百姓家。

二十三、白陽修士指第三期白陽期,修持頓法的修道人士。

二十四、圓頓法門「圓頓」概念是天台智者大師所提出的一項中國佛學的終極理想,它象徵著

究極圓滿、具足無缺、中正不偏、一時全具的了義精神。是禪宗祖師禪最尊貴與最殊勝的修行法門

二十五、上乘:上成就是指當下能頓悟成佛,不需要經過歷劫而修的佛法。例如龍女當下頓悟成佛。大乘就是要修三大阿僧祈劫,自利利他的菩薩(比佛乘還差)。二乘就是只會自利的聲聞與緣覺(比大乘與佛乘更差)。


道眼開通見性明心超聖域

玄關深造歸璞達仙鄉

九○、金鎖玄關齊裂斷,群象蹴踏趁游龍。

出處: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 第四十冊,博山粟如瀚禪師語錄。

經文金鎖玄關齊裂斷,群象蹴踏趁游龍,要識龍麼奮迅風,雷驚宇宙潛藏,煙霧擁千峰掛像,描不成畫,不就遂展像云,眼橫鼻直,一場漏逼咦。

【經文釋義】:

博山粟如瀚禪師,是得道的高僧,對於普渡收圓有一番體會,記載在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四十冊,遺留博山粟如瀚禪師語錄,印證末後一著,普渡收圓的事實舉例如下:「金鎖玄關齊裂斷,群象蹴踏趁游龍」:恭請天命明師開啟玄關金鎖,天命明師藉無極的燈光一擊,當下將玄關金鎖牢籠掣斷,讓自性顯露出來;自性顯露出來以後,聯合志同道合的大善知識,共同弘揚般若正法,好像游龍一樣的靈活,只要一踏腳,就可把修己渡人的聖事辦理完成。「要識龍麼奮迅風,雷驚宇宙潛藏」:玄關金鎖開啟以後,會見自身的主人翁,自性主人翁與天地同體,起心動念好像疾風迅雷一般的快速;開啟玄關金鎖以後,讓自性復活,好像雷聲震醒潛藏於宇宙間的靈性。「煙霧擁千峰,掛像描不成畫,不就遂展像云」:人世間好像煙霧籠罩著千峰,縹緲虛無,似真非真,你就是要將這些景象描寫畫出來,也是不能描畫成功。既然人世間如虛幻,要順遂機緣,借假修真,才不會如入寶山空手回。「眼橫鼻直,一場漏逼咦:自性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在眼橫鼻直的當下,接受天命明師開啟,在五漏的人世間修辦道,回鄉面母-18級,才不枉來人間走一回。

【延伸演義】:

聯燈會要記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一般而言,「正法眼藏」乃指禪宗所傳之心印,亦泛指佛所說的無上正法。博山粟如瀚禪師也是得到這個無上正法的一代高僧,在本性的地方下過很多的功夫,對玄關金鎖有很深的體會。博山粟如瀚禪師說:「金鎖玄關齊裂斷,群象蹴踏趁游龍」。玄關金鎖一名正法眼藏,佛性就是居住在玄關金鎖裡面,一旦因緣成熟,接受天命明師開啟,始能明白本心,見自本性。玄關金鎖經過天命明師作石破天驚的一擊,遮住玄關的牢籠當下裂斷掣開,本性就可以自由自在,好像群象衝破牢籠,向外蹴踏,力量無窮無盡。只要好好發揮本性的作用,聯合所有善知識,一起弘揚般若正法,一定可以將般若正法弘揚於天下,廣渡無數無邊眾生,共歸覺路。龍在易經裡面,是指我們的本性,天命明師開啟本性以後,靈性甦醒,作用無窮,所以博山粟如瀚禪師說:「要識龍麼奮迅風,雷驚宇宙潛藏」。蓋潛藏已久的本性,接受天命明師的開啟,玄關金鎖全部斷裂,靈性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好像游龍一樣,上天下地,呼風喚雨,妙用無窮。君子要學習易經的乾卦,乾卦為純陽之卦,乾卦比喻是無形的主宰----靈性。易經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疆不息。」天命明師開啟玄關竅以後,本性顯露,效法天體運行不息,例如天象之至剛至健而自強不息。乾卦純陽,無形無跡,具有主宰一切之作用。以「龍」來象徵天地間的生命力,用以表示一切動能鼓舞放發之現象。在人如精神發用,啟迪文明,應本乎乾。又如雷聲,喚醒潛藏昏睡的眾生,覺醒迷津,認真修辦本性是一團磁場、能量,並非有形有相可以看見,也不是筆墨所能描寫,所以博山粟如瀚禪師說:「煙霧擁千峰,掛像描不成畫,不就遂展像云」。天命明師開啟玄關本性以後,自性卷之則退藏於密,放之則彌六合,好像煙霧迷漫千峰一樣,並不是可以用筆墨所能描述,或可以用圖畫表現出來。博山粟如瀚禪師告訴我們,不如順遂當下美好的時機,抓住機會,不要執著於形象,積極在本性的地方下功夫,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廣渡無數無邊的眾生,共歸覺路,才是最明智的抉擇。天命明師在這麼殊勝的因緣下,開啟玄關金鎖,那麼玄關金鎖在何處呢?博山粟如瀚禪師非常正確的告訴我們,玄關金鎖就在:「眼橫鼻直,一場漏逼咦」的地方。眼橫鼻直,是一個十字架,正是靈性所居住的地方。賢良經云:「西方十萬八千里,指破西方在眼前。」西方不是指我們的所住的西邊,西方就是指天堂極樂世界也。蓋西方庚辛金屬白,白代表最圓明、最清淨、最逍遙的極樂世界,距離有十萬八千里,因為佛祖講經不離身,說法不離性,故十萬八千里乃是指我們的自性(十即玄關,八即法令,里即口也)玄關一竅,指西方在眼前,那個地方最眼前?乃是明師所指點之處也,也是正法眼藏之所在。雖然你知道正法眼藏之所在,但是沒有經過天命明師開啟,依然沒有作用。例如你沒有註冊,雖然考試一○○分,也是沒有辦法領到畢業證書,道理也是一樣。眾生來到凡間,好像大夢一場,所以要積極修辦道,行功立德,內外雙修,福慧並進,才能證得無漏的道果。金剛經一直強調弘揚般若正法,渡人功德的浩大,金剛經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曰: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其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開悟見性的修行者,再進一步宏揚般若正法,廣渡有緣人,不執著功德相,其所得到的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行佈施,更加多多矣。此言般若正法的尊貴與殊勝。般若正法者,就是諸佛菩薩所傳承下來的『正教』。因為因緣殊勝,尊貴異常,能夠讓我們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渡過生死大海,所以佛世尊再次向須菩提說:須菩提呀!如果有人在任何地方,演說此經,或者因緣成熟,講解或傳授四句偈,讓眾生接受佛法的真傳,知道本性的所在,徹悟「如是降伏身心」的妙諦。蓋自性乃是 明明上帝的分靈,所以眾生求道以後,能夠感動諸天仙佛、人道眾生,以及阿修羅道的惡魔,都手持香花,前來供養頂禮,好像敬仰膜拜寺廟的仙佛一般;更何況如果有人,能夠受持本身的這部:「般若經」,信心堅定,信受奉行,沒有疑惑,瞭解這經中的妙義,並且廣為宣揚正教的尊貴與殊勝,使眾生都能夠得救,須菩提呀!你需要知道這種人,可以說是已經得到世界上最尊貴,第一希有的佛法了。因為自性本來是佛,不虛要向外追求,世間上的任何法門,都沒有超越其上的。所以這部經典(指開悟本性的般若經)所在之處,就是佛所居住的地方,明白這些道理以後,信受奉行,本身就是佛了,好像佛世尊的入門弟子,隨侍在佛陀的身邊,形影不離,都能夠成就。所以說渡人求道修道,功德無邊無量也。昔日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人天百萬悉皆枉措,惟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即授于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明心見性的正法眼藏。六祖惠能大師是道統的繼承祖師,他認為自性本體不是用文字所能形容,不要以為照經典所言的道理便可以解脫,故六祖教人不可以執著文字相,所以壇經般若品曰:「‥‥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不自悟,須覓大善知識,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大善知識指示方見」可見本性中已涵有諸經妙諦,但是自性卻不在經典中,須覓明師指授,方能自見。所謂自性的覺悟,不是用學識可以傳授,它必須用自己的身心去體驗,才能證得,六祖壇經行由品曰:「印宗延至上席微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般若品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又曰:「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六祖惠能大師認為,不見自性,念經無用也,他認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心法的可貴,並強調學道者,不要被文字障所惑,也就是並非不要看經書,只是不要被經所轉罷了。

【修持心得】:

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四十冊,博山粟如瀚禪師語錄的記載:「金鎖玄關齊裂斷,群象蹴踏趁游龍,要識龍麼奮迅風,雷驚宇宙潛藏,煙霧擁千峰掛像,描不成畫,不就遂展像云,眼橫鼻直,一場漏逼咦。」肯定玄關金鎖的尊貴與殊勝。歷代以來,無數修行的大德們,窮畢生的精神與力量,出家修行,希望能夠明心見性,直了成佛。要想明心見性,修道成就,證果成真,博山粟如瀚禪師指出要請求天命明師打開玄關金鎖,玄關金鎖一旦開啟,讓本性復活,發揮本性的良知良能,再到處去弘道渡人,才能功愿成就,離苦得樂。博山粟如瀚禪師也指出靈性無形無象,並不是筆墨所能繪畫或描寫,開啟玄關金鎖以後,好像潛藏的游龍一樣,要發揮游龍的神通,到處去弘揚般若正法,才能成就輝煌的聖賢偉業印證普渡收圓的事實博山粟如瀚禪師更指出玄關自性之所在,讓我們修行有明燈可以遵循,肯定玄關金鎖確為返本歸鄉的光明大道,真實不虛也。

註:

一、蹴踏:踩踏過去的意思。

二、志同道合:彼此的志趣和理想相同。

三、修己渡人修養自己,渡化別人修辦道。

四、聖事為道犧牲奉獻,代天宣化,渡人求道,或搭幫助道的聖人事業。

五、疾風迅雷:比喻事情發生得突然、迅速

六、宇宙:古往今來謂之宇,上下四方謂之宙。

七、縹緲虛無:雲霧籠罩,看不清楚。

八、寶山::眾生來到人世間就好像進到寶山裡,可是不修煉,就好像人沒有手一樣,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

九、咦:咦音嘆詞,表示驚訝!這是怎麼回事?

十、五漏:因為女人有五漏之故: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聖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十一、聯燈會要:凡三十卷。南宋晦翁悟明撰。又稱禪宗聯燈錄。收於卍續藏第一三六冊。列舉過去七佛至天童正覺之法嗣等禪宗五家之傳燈法系,並依序集錄其重要之機緣問答。

十二、石破天驚:原形容箜篌的聲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後多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十三、天行健,君子以自疆不息上天的運轉不停歇,君子也應該效法天道,自我奮發,永遠不止息。

十四、磁場:電磁學裏,磁石磁鐵電流含時電場,都會產生磁場。處於磁場中的磁性物質或電流,會因為磁場的作用而感受到磁力,因而顯示出磁場的存在。磁場是一種向量場;磁場在空間裡的任意位置都具有方向和數值大小。磁鐵與磁鐵之間,通過各自產生的磁場,互相施加作用力力矩於對方。運動中的電荷會產生磁場。磁性物質產生的磁場可以用電荷運動模型來解釋

十五、能量:陽氣或正氣就是正面的能量,肉眼看不見,但可以感覺得,令人身心舒暢;濁氣、病氣、邪氣或陰氣同是負面的能量,同樣看不見,但可以感受到,使人身心遭受侵擾,且廣受其害。

十六、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經典文字只是用來印證道而已,很多人只懂在經典上鑽研,卻忘記要在靈性上鑽,所以雖然也跟人修了幾十年,終究還是未能達到開悟的境界。

一指玄關妙無邊  明師開啟速修前

眼橫鼻直當前是  頓悟禪機學金仙

教外別傳宣妙諦  拈花示眾得超然

靈山會上求真道  速積功勳證品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